<h3> (接上篇《“天官”是个啥?》)</h3><h3> 告别天官府,我们随导游拾级而上,信步登上上庄村南的香炉山。</h3> <h3> 这儿叫炉峰院。据介绍它是因建在香炉峰上而得名,始建年代已不可考。</h3> <h3>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落难后,曾寄居村内举人王洽家。为排遣苦闷,主人曾陪他来此一游。</h3><div> 这斑驳的石阶与柱础,仿佛在向我们述说当年百泉居士(李贽的别号)的不幸与冤屈。</div> <h3> 这是座三教合一的“圣地”,数百年来儒释道在此合处一院,相安无事。当地人真叫聪明,因它既不能叫寺,也不能叫庙,还不能叫观,故称其为“院”,非常之妙。</h3><h3> 它包括高媒祠、三教堂、关帝庙、马房院四部分。</h3><h3> 想想也挺好玩的,数百年来孔老夫子、李老夫子、关老爷子、释迦牟尼同居一院,各有各的领地,各有各的子民,各说各的段子,各唱各的调子……再加上这戏台不时上演的晋剧、乱弹、上党梆子,好不热闹。土地爷估计也会觉着闹得慌,好在他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br></h3><div> 这里,曾经还是上庄村社所在地,也是周遭文人雅士活动之所,属于古代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明清两代“南庵晓钟”、“炉峰夕照”均为山庄八景之一。</div> <h3> 砖雕:五蝠捧寿</h3> <h3> 分立于东西两侧的文昌阁、观音阁,以及后面山上颇为稀罕的几棵白皮松。</h3> <h3> 据碑文记载,炉峰院曾于明正德、万历,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间进行过大规模修理与扩建。</h3><div> 我们现在所见着的分别是:铺满明黄色琉璃瓦的古戏台;至今保存完好的关帝庙荆秧木大梁(荆秧木,因与“金梁玉柱”谐音,所以在高等级殿宇中会用罕见的荆秧木作大梁)为稀世珍品;青砖过道;以及最令人称奇的铸铁排水系统(铁圪道)。据说打从寺院建成起,它就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指责,从来没有维修过,更没有更换过。</div><div> 至此, “炉峰三宝”除“贤碑”外(不知藏在哪圪邋),其余二宝已展现在各位眼前(白松、铁圪道)。</div> <h3> 走出炉峰院,我们来到了这里。门楣上的横幅告诉我们这里是省级非遗“中庄秧歌”的保护传承基地。</h3><div> 而吸引我眼球的则是大门内的两张图片。它好像是学子们在研习毛笔字。</div> <h3> 这座宅院叫:沿街院,又叫别驾院,因沿水街而建得名。是王国光次子,万历壬午科举人、钦授别驾王兆河的府第,也是清代名相陈廷敬岳丈王祚启居住及行医之所。</h3><h3><br></h3><h3>(注:所谓别驾为官名,全称别驾从事史。原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后世以别驾为通判的习称。)</h3><h3><br></h3><div> 整座院落为阳城地区独有的“四大八小五天井”式院落。据我理解,所谓“四大八小五天井”,是指该院子由四间正房,配八间厢房,倒座四坊合围而成,在四角两坊相交处形成四个“漏角天井”,其中一个作为入口,一个安排厨房,加上中间围合的大院落,一共是五个天井。真不知对也不对,恳请有识之士予以指点。</div> <h3> 现如今,这近四百年的大院里,留守“大军”就仅剩眼前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夫妻了。</h3><div> 老汉叫曹继信,现年70有8,至今背不驼,眼不花。这是位既爱书法,又擅秧歌的活跃人士。正是在他的坚守下,村内的一帮娃娃拿起了毛笔,传承下书法这一中华瑰宝。</div> <h3> 通过闲聊,我们了解到,70多年前,老曹就出生在这院子里,他们家的老辈早年从王家买下这处房产后一直住在此。现如今,王家后人去向不明,他的儿孙也都搬到了城里。只剩下老夫妇俩因啥不得这老宅,丢不下乡情坚守着这块阵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家护院”者。</h3><h3> 他平时好临池挥毫,寒暑假时则教孩子们临帖练字。同时,他还是当地出了名的秧歌王,每逢喜庆佳节都会寻一帮同好,扭扭大秧歌。</h3> <h3> 现如今,老两口年事渐高,留在这冬暖夏凉的老宅里,伴着这满墙的条幅、习作、图片,以及满满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共度余生。我本想买幅作品带回去留作纪念,但固执的老人说:不卖!</h3><h3> 没法子,我们又不忍“夺人所爱”,只得怏怏离去。</h3> <h3> 高耸的台阶喻示我们,这又是一处“豪宅”。斑驳的牌匾依稀可见“司农第”三个大字。</h3><h3> 果不其然,这位于庄河北岸、建于嘉靖隆庆时期、砖木结构的宅院是王国光任户部侍郎(副部长)总督仓场时建造的府第,分东西两部分。院内“三槐世泽”匾额是研究上庄王姓传承渊源的珍贵史料。</h3> <h3> 一对石狮,憨态可掬。</h3><h3> 这里叫司徒第,是王国光堂弟,嘉靖丙午科举人,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王道的府第。现存过厅、东西厢房、月台、倒座等,均保护完好。可惜的是后宅五层插花楼于早年被拆。</h3> <h3> 院内保存至今的明代古腊梅依然枝繁叶茂。每当冬季,满树黄花争奇斗艳,屋内院外清香扑鼻。</h3> <h3> 望月楼</h3><h3> 该院位于庄河北岸,是王淑陵之孙,官至正六品江西南安府经历司的王元祯于明代天启三年九月(1623年)建造的府第。后院五开间的三层阁楼是难得的赏月之所,其一进两院的建筑格局至今保存完好。</h3> <h3> 上庄古村是一个集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古建筑群落的村庄。现仍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有四十余处,涵盖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从上图这密密麻麻的标注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里还有好些庭院、屋宇我们没有走到,如上圪坨院、王氏祠堂、亚元府、进士第、大参第、参政府、武举第等。留下点遗憾我们下回再来补课。</h3><h3> (未完待续)</h3><h3><br></h3><h3><br></h3><h3><br></h3><h3> 刘稚南</h3><h3> 2018年6月2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