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父亲节已经过去了,我还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中。</h1><h1> 父亲节为什么让我难过?当我静静地盘点我和父亲生活的日日夜夜,我发现我和他生活的时间是那样地少,他为我做的事是那样的多,而我为他做的事却少之又少。那些年,我整天忙于工作,忙于我自己的小家庭,我还来不及孝敬他,他就走了!我很后悔当年没能多陪陪他。</h1><h1> 盘点我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发现我们全家一起回山西老家的那近一个月的快乐时光让我格外难忘!</h1><h1> 我老爸是一名解放战争时期当兵的军人。他原是一位山西省高平县偏僻小山村的一个小铁匠,当一支解放军部队路过小山村的时候,他参了军,作战很勇敢,他立功受奖,还荣获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被提拔成干部,并随部队南下到了云南。</h1><h1> 我老爸从此就留在了云南,在云南成家立业,有了我们一大家子人。</h1> <h1> 我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老爸一定很想念山西老家,想去看看我爷爷奶奶的墓地,想去看看老家的亲人们和乡亲们,想去吃吃家乡的拉面和饺子,想去看看家乡的黄土地。</h1><h1> 在一九六七年七月的一天,我老爸高兴地告诉我们,他要带我们全家回老家!</h1><h1> 当时确实是回老家的好机会,那时,正是那个特殊时期,我们不用上学了,我老妈单位也乱了套,没有人好好上班了,请假好请,我老爸抓住时机,带着全家上了回山西的火车。</h1><h1> 那年月坐火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十岁的我,当时是第一次坐火车。</h1> <h1> 当列车驶入山西境内时,我看到了窗外一幅幅与云南不同的景色。</h1> <h1> 黄黄的山(云南是绿绿的山)。松软的黄黄的土地(云南是坚硬的红土地)。冬天几乎干涸的河床(云南是奔腾不息的小溪)。举目远望,一片黄,显得有点苍凉。这就是黄土高原!</h1> <h1> 我们下了火车,坐汽车到了高平县城,又坐上这种毛驴车到平头寨上村。</h1> <h1>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到了山西老家高平县平头寨上村。</h1> <h1> 一进村,就发现村里的道路挺宽挺直(相对云南而言)。村里的房子也不错,全是小四合院,进院,干净整洁的院落,房子分东、西、南、北屋,全是用砖砌的(云南农村此时许多房子都是土坯房)。</h1> <h1> 几乎是全村的人都出来迎接我们。他们亲切地叫着我老爸的小名,把我们团团围住,热情地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10岁的我第一次尝到被夹道欢迎是什么滋味,感觉真的好爽!</h1> <h1> 我的爷爷奶奶早已经离世,他们见过我小时候的照片。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他们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虽然没有见过他们,我想象着我的爷爷奶奶生前是这样生活着。</h1> <h1> 我们首先去我姑姑家。现在才知道,我姑姑竟然是村里第一个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自主婚姻的奇女子。</h1> <h1> 我从大家兴奋热情的交谈中,知道了我老爸的许多故事。</h1><h1> 1926年3月的一天,在山西省高平拥万乡平头寨上村的杜铁匠(我爷爷)的家里,一声婴儿的啼哭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接生婆对杜铁匠说:“是个男孩!”。杜铁匠高兴地接受着乡亲们的祝贺,这是在他们家诞生的第二个男孩。</h1><h1> 该给孩子取个名字了。按本地的习俗,男孩子名字贱好养活。村里的男孩子都叫这样的名,如狗蛋、狗剩、牛娃、狗屎、猪粪、傻驴等等。杜铁匠却断然不会给这个孩子取这些贱名的。因为,他已经叫村里的算命先生来给孩子看过相,算过命。算命先生一看到孩子就对杜铁匠说,恭喜!您家将来要出一个县太爷了!这孩子就是当官的命!</h1> <h1> 算命先生的一席话,把杜铁匠说的喜滋滋地,县太爷怎么能叫个贱名呢,那多难听啊,多不体面啊!一定要给孩子取个好名字。杜铁匠请村里的教书先生给孩子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能奇。</h1><h1> 能奇的家里后来又迎来弟弟和妹妹,我叔叔的名字叫杜石疙瘩。我老爸后来在邮局给我叔叔寄钱的时,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名字,忍不住笑起来。</h1> <h1> 我老爸有哥哥、姐姐、弟弟和妹妹,这个家庭人丁兴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处于军阀混战,自然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的时期。在一次持续了几年的旱灾和蝗灾后,村里饿蜉遍地,在村里外的草根树皮都被人吃完了情况下,杜铁匠忍痛卖掉了能奇的哥哥,只图让孩子有个可以吃上饭的好人家。我的大伯被卖给一个姓张的人家。</h1> <h1> 能奇从小就懂得替父母分忧。他很小就会放羊、放牛、捡柴火、挖野菜,后来,稍大一点后。又跟着父亲学打铁。</h1><h3> </h3> <h1>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鬼子占领了能奇的家乡,对当地的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能奇家的铁匠生意实在没有办法做了。能奇经常要随父母去山洞里去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这期间,能奇亲眼看到了日本鬼子在村子里对老百姓惨无人道地烧杀抢掳,侮辱奸杀妇女。看见日本鬼子用机枪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疯狂扫射!看到抗日壮士的头颅被日本鬼子挂在村口的大槐树上示众!看到游击队队长被日本鬼子用柴火活活烧死!能奇恨透了日本鬼子,他参加了儿童团,为抗日的大人们站岗放哨,送信。后来,他长大以后,又参加游击队,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h1><h1>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历了长期战火折磨的村民获得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杜铁匠决定给能奇娶媳妇。这里,因为很贫穷,再加之重男轻女,贫穷人家生了女孩都会把她溺死。所以,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村里许多青年找不到媳妇,成了光棍汉。而能奇却不然,他长的很俊朗,加之,杜铁匠考虑他将来可能要当县太爷,所以,在他小时候送他去读了两年书,成了村里为数很少的识字人。他很受村里姑娘们青睐。村里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爱上了他,并和他定了亲。</h1> <h1> 但是,能奇却没有满足父母的愿望去结婚生子。他在心里酝酿着一个重大的计划。他想去当兵!这个愿望在1946年6月的一天终于实现了!一队八路军在村庄里驻扎,他参加了八路军。</h1><h1> 刚参军不久的能奇南征北战,参加了一个又一个战斗。他在枪林弹雨中成长。在部队领导的关心下,他有了一个大号,叫杜义庭。我老爸在部队能征善战,荣立战功,成长为部队的领导干部,真的成为一位“县太爷”。</h1> <h1> 当年那位算命先生算得还真准,我家那时一共有三位“县太爷”,他们是我大伯、我父亲、我姑父。此时,全村的老百姓都聚在我姑姑家,叔叔、大伯和爷爷们围住了我爸爸,听我爸爸在那里痛快淋漓地讲述他的战斗故事。姑姑、婶婶和奶奶则围住我妈和我们三个小姑娘。我们坐在炕上,由于交流有困难(她们听不懂我们的话,我们也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交流主要是以她们说为主。听到她们在赞美我们,说我们长的真qi(漂亮的意思)。</h1> <h1> 到山西吃的第一顿饭是山西手擀拉面。只见面团在我姑姑的手里快速翻转,面变得很劲道,然后赶平擀大,用刀切成面条状,然后双手拉面,可拉1.5米左右,入锅煮熟。佐以炒鸡蛋、葱花、自制酸萝卜丝、麻油、山西醋等等,一入口,面条劲道,配料香浓,太好吃了!</h1> <h1> 我们在村里,几乎是天天做客,今天被张家请,明天被李家请。</h1> <h1> 吃的全是山西农家美食,如:猫耳朵、饸饹、刀削面、剔尖、葱花饼、玉米面窝窝头、芥末鸡蛋、煮红薯、小米粥。</h1> <h1> 特别喜欢玉米面窝窝头和小米粥,因为这里的特别香甜,昆明的原材料做的就是没有这里好吃。</h1><h3><br></h3> <h1> 山西美食中,给我印象深刻是饸饹,也叫河漏、和乐,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混合在一起,和好面团,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然后和面条的吃法相同。我为什么对此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个东西的做法和云南的米线很相似,味道也很不错。</h1> <h1> 我们又到长治去见了我大伯一家。我大伯小时候被送给了人,所以他姓张。我记得在听大人的谈话中,我大伯应该是“李向阳”式的游击队队长,在抗日战争中,他手拿着驳壳枪,带领着游击队员,把鬼子杀得鬼哭狼嚎。</h1> <h1> 我大伯娘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位“双枪老太婆”式的女英雄,她当年手持双枪,奋勇杀敌,是一位巾帼英雄,威震四方。</h1> <h1> 最难忘的是我大伯娘做的山西大蒸饺。面用的是烫面,赶成很薄的,像纸一样雪白透明的皮,馅料是:煮熟的猪肉丁、豆腐丁、粉条、萝卜、葱花、姜末、芝麻油等等。饺子很大,除了薄薄的一层皮,全是馅,一咬,满口噴香!这样的山西美食,让我记忆了几十年。我当了家庭主妇后,试着做过,却怎么也做不出当年的那个味!</h1> <h1> 我的老家当时很穷。是个光棍村,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过来,男人娶媳妇难!媳妇全是用钱买。我的叔叔曾娶过两个媳妇(前妻病逝),他娶媳妇的费用全是我父亲提供,这笔不菲的费用把我父亲早年的积蓄基本用光。</h1><h1> 我们小孩在村里玩的时候,村里的小孩把我们叫做:“小草灰”。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山西出煤烧煤,外省人都是烧草。</h1> <h1> 我们在村里的茅房方便时,还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竟然穷到没有钱买方便纸。他们方便后用麦秸杆擦屁股。</h1><h1> 最让我们受不了的是这里的水非常匮乏。这里的水分甜水和苦水。甜水基本上用来吃,苦水用来洗涤,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h1> <h1> 每家都有一个大水缸,家里人没事就去挑水。</h1> <h1> 我们根本就不敢提洗澡的事,本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洗过澡!我的头实在太脏了,就用苦水洗了头,这一洗可好,头发粘在一起,梳都梳不开,比不洗还难过!</h1> <h1> 村里有不少石碾子和石磨,这些全靠人工和牲口操作。</h1> <h1> 村里到处都堆着麦垛。小山村风景很美。</h1> <h1> 这里有一项经济收入就是编麦秸,编好后制作成草帽,包包和其他生活用品。我们也跟着大伙学编,挺有意思!前不久看电视,发现这一事业已发展壮大,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当地的重要的经济来源。</h1> <h1> 在老家呆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要回云南了。全村的人都来送别我们,有的大妈大婶甚至还哭了。这是10岁的我第一次看到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如此真挚的感情!他们连夜给我们加工了一口袋烤白面馍馍,这是当年他们走西口时的干粮,干香经饿,还不容易坏。</h1><h1> 他们把我们一直送到高平火车站。村里的老人有的一辈子没有见过火车,这次,借送我们的机会,见到了火车。我们上了火车,在车窗前向乡亲们挥手告别!再见!父老乡亲们!多么好的老家人!</h1> <h1> 这就是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回老家的故事。通过这次回老家的经历,我从老家亲人和乡亲们的口中,更加进一步地认识了我的父亲,也认识了我的山西老家。</h1><h1> 我的山西老家过去很贫穷,现在怎么样?前几年,我弟弟(姑姑的儿子)从高平来,他说,我们的山西老家因煤而富裕了。我弟弟是一位二手车经销商。出于职业的习惯,他非常注意昆明来来往往的车。他最后的结论是:昆明的好车还没有高平的多!我听了此话很高兴,说明我的老家现在很富裕,我的那些父老乡亲过着舒心的小康生活!</h1><h1> (部分图片来自网上,向提供者致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