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遊歷記之京都訪古

LFT

<h3>結束大阪的旅程,乘坐近鐵電車約四十分鍾,就來到了日本著名的古都京都。京都的歷史地位與中國西安相似,據說有一千多年的建都史,日本幾乎所有的都城歷史文化都沉澱在這裏。而且在二戰時,這是日本唯一沒有遭到轟炸的城市,因此各種古跡保存完好,旅遊景點眾多,這就決定了京都之旅是需要走心的,希望這次旅程留下美好的印象!</h3> <h3>  進入京都市區,發現城市沒有高大的建築物,而且有歷史年代感的建築居多。街道路燈欄杆,街面招牌古香古韻,有著濃濃的人文氣息。</h3> <h3>  日式民居。</h3> <h3>  市內街道。</h3> <h3>  在日本電影電視中常常出現的情景,男女主人公站在鐵路兩邊,一趟駛過的電車擋住了互相守望的視線。</h3> <h3>  京都入住的是女兒在網上預定的民宿酒店。看似普通的一棟日式小樓,住宿條件卻出乎意外的理想,屋內臥房、客廳 、廚房、洗衣房、衛生間俱全,各種生活用具齊備,看來在這生活一段時間也是沒有問題的!</h3> 這是客廳,拉門裏面是臥房。 <h3>  這是餐廳。</h3> <h3>  這是廚房。</h3> <h3>  住宿地方離市區有一段距離,有地鐵和公交相通。今天準備坐日本的公交車體驗一下。</h3> <h3>  公交車與地鐵一樣,按點準時到發,到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論飛機地鐵公交甚至出租車時間都非常守時。</h3> <h3>  公交車成人票價230日元,換算人民幣13元。</h3> <h3>  公交車設置人性化,到站後車體一面向站臺傾斜,方便上下,車內設有方便老弱乘客的座位。</h3> <h3>  到京都訪古就必須先到京都御所。京都御所是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的居所,也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京都御所可以看到日本自古以來的宮殿建築,日本古代的宮廷文化,日本的古園林景觀,是了解日本的窗口。</h3> <h3>京都御所的廣場出入正門,也稱清所門。</h3> <h3>出入內廷的月華門。</h3> <h3>月華門前廣場鋪滿大小勻稱的小石子,走在上面發出沙沙的聲響,據說是用來防刺客用的。</h3> <h3>進入內廷的右近之橘門。</h3> <h3>左近之櫻門</h3> <h3>  大臣等候召見的休息場所。</h3> <h3>御所宮內廳工作人員。</h3> 南庭承明門。 <h3>日華門。</h3> 建禮門。 <h3>清涼殿。</h3> <h3>紫宸殿,現在的明仁天皇登基大典在此舉辦。</h3> 常御殿,天皇日常辦公休息的場所。 <h3>  京都文化以佛教為主,市內寺廟林立,神社眾多,其中以清水寺,大德寺,伏見稻荷神社最為著名。在清水寺山上,可俯看京都全市。</h3> <h3>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始建於公元778年,距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水寺綠樹環抱,遊人如織,景致極美。</h3> <h3>清水寺著名的三重塔,高31米,是日本最大的三重塔。</h3> <h3>清水寺最好的看點,是在本堂前懸空建的清水舞臺。但難以想像在這個舞臺上會演出什麽樣的節目。</h3> <h3>清水寺居高臨下,站在其上,可以春賞櫻花,夏觀新綠,秋品紅葉,冬看白雪。</h3> <h3>清水寺著名的音羽瀑布。一股山泉水在岩壁上一分為三,從架高的三個石槽中流下。這三支泉水,分別代表學業有成,戀愛成就,長壽祈願。據說從三個泉口任選一個飲下泉水,許下的願望都能實現。</h3> <h3>清水寺購物休閑一條街(二年坂、三年坂),沿上山坡道修建,兩邊都是日式風格的店鋪,擺滿日本傳統商品,和風濃郁。滿街遊走的遊客,有很多男女身著顏色艷麗的和服,整條街道散發著濃濃的日本風情。</h3> <h3>街上遊人如織。</h3> <h3>古香古韻的日式店鋪。</h3> <h3>身著和服的少女。</h3> <h3>京都著名的伏見稻荷大社。稻荷大神是日本農業與商業的神明,通過信徒捐獻鳥居和供奉口銜稻谷的狐狸,來保佑生意興隆,五谷豐登。伏見稻荷大社是日本遍布全國三萬多座稻荷社的總社本宮,有著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京都最古老,香火最盛的神社。</h3> <h3>在主殿後密集排列的千本鳥居是由信徒在不同年代捐獻的,上面刻有捐獻者的名字。</h3> <h3>絢麗的朱紅色烏居從山腳一直排列山頂,密密匝匝,彎延向上。站在山頂向下眺望,令人嘆為觀止。</h3> <h3>刻有捐獻者名字的鳥居。</h3> <h3>大德寺是由數座不同寺廟組成的類似學院性質的寺院,佔地廣大,古木參天,花香烏語,環境清幽,是一處值得一遊的幽靜所在。</h3> <h3>黃梅院簡介。</h3> <h3>寺院小路上的香客遊人。</h3> <h3>幽靜的寺院庭院。</h3> <h3>探出牆頭的楓葉紅綠相間,看起來這裏的秋天一定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h3> <h3>一處神秘所在,需說明明確目的才能入內。</h3> <h3>如詩如畫的楓葉是寺院中無處不在的美景。</h3> <h3>院中有院。</h3> <h3>探出牆外的一叢修竹。</h3> <h3>考院建築保持原始狀態。</h3> <h3>著名的嵐山風景區。去嵐山風景區遊覽主要動因是因嵐山立有周恩來總理的一塊詩碑,是帶著一種敬仰的心情前往的。</h3> <h3>周恩來總理在求學日本於一九一九年臨回國時遊嵐山時,即興所作《雨中嵐山》詩,生動描繪了雨中嵐山的美景,同時又抒發了少年尋求真理,立志報國的愛國情懷!</h3> <h3>周總理詩碑高兩米多,用京都特產馬鞍石建造,略顯橢圓形,面向嵐山,周圍青松環抱,楓葉簇擁,景色很美,石碑前放有日中友好人士敬獻的鮮花。</h3> <h3>嵐山風景區以櫻花,楓葉,竹林,青松,溪谷最為著稱。這裏空氣格外的清新,河水映襯藍天,山巒青翠欲滴,景色無比的美麗。</h3> <h3>處處有寺廟。</h3> 曹源池,一處天然泉水形成的湖泊,周邊蒼松翠竹,湖水倒映藍天白雲,恍如身在仙境。 <h3>開往景區的公交車。</h3> <h3>渡月橋,嵐山的象徵。有渡過此橋,明月入眼之說。</h3> <h3>復古的人力車。</h3> <h3>終於看到常在各種圖片上見到的嵐山竹林,據說這片竹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竹林中修竹挺拔,高大茂密,遮天蔽日,如夢如幻,林中透過的絲絲陽光,也染上了綠綠的顏色,實在是大自然的傑作。</h3> <h3>竹林形成的綠色長廊,遊人陶醉其中。</h3> <h3>青青修竹映襯和服少女,景色優美。</h3> <h3>挺拔向上,高大威猛。</h3> <h3>如詩如畫,似夢似幻。</h3> <h3>擎天綠竹,茂葉如蓋。</h3> <h3>到嵐山遊覽,森林小火車是每個遊客都希望乘坐的。森林小火車在嵐山眾多溪谷及山巒中穿行,坐在車上,可以飽覽嵐山美麗的景致,甚是愜意。這是嵯峨野火車站站臺。</h3> <h3>小火車進站,工作人員站內指揮。小火車開行後,工作人員在站內排成一排,鞠躬相送。</h3> <h3>帶有時代滄桑感的小火車機車頭。</h3> <h3>乘坐小火車觀賞嵐山保津川溪谷美景。</h3> <h3>京都很好地保留了日本的傳統文化,除了寺廟神社,美麗的庭園,櫻花楓葉,還有充滿古風的街道,流行又可愛的和風雜貨,花樣繁多的日式料理,獨特新奇的祭祀活動,以及華燈初上後,在街中不時出沒的歌舞伎,街頭賣藝的歌者舞者,都會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沿橫穿市區的鴨川河兩岸布滿傳統的日式茶室,酒館,歌廳,雜貨鋪。其中的祗園一條街最為著名,遊客有興趣,可以觀賞到正宗的日本茶道,花道,古箏,雅樂,京舞,狂言等歷史承襲下來的傳統技能和歌舞伎表演。</h3> <h3>商業街的神社護佑京都市民走過悠悠歲月。</h3> <h3>步行街上不時碰上身穿傳統和服出沒的歌舞伎。</h3> <h3>標準的日本歌舞伎。</h3> 遊人也穿上和服體驗京都夜生活。 <h3>石板小路,幽雅和風。</h3> 好奇的目光。 <h3>等待觀看表演的身穿和服的遊人,國籍不明。</h3> <h3>街頭賣唱的一對盲人。不知是什麽歌曲,但歌聲悅耳,唱的很有功力,似受過專業訓練。</h3> <h3>和服追根溯源,還是唐朝時從中國傳入,經日本的演化發展,如今看起來,還是蠻有韻味的。</h3> <h3>不知穿和服的是真日本人還是假日本人。</h3> <h3>租售和服的路邊店。租和服的價格一天大約兩千日元起,約人民幣一百二十元。</h3> <h3>售賣京都傳統食品堅果松餅的小店。</h3> 帶有歲月印痕的階梯小路。 <h3>小巷深處,別有洞天。</h3> <h3>觀看歌舞伎表演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了,看來光顧這裏的中國遊客也很多。</h3> <h3>古文化街上的美食一條街。</h3> <h3>日式面店,日式炒烏冬面最為有名。</h3> <h3>京都著名食品豆腐料理店。京都豆腐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這一從中國傳入的食品在日本得到發揚光大,衍生出多種品種和吃法,成為一種大受歡迎的美食。</h3> <h3>這個豆腐店的名字好像是清水豆腐,純屬瞎猜啊,但豆腐店裝修古樸,別有特色。</h3> <h3>在京都期間,在名古屋居住的親屬開車來接,遊覽之餘,在清水豆腐店設豆腐宴款待,桌上十幾道菜是由不同原料做的豆腐烹調的菜餚,味道很獨特。</h3> <h3>這種豆腐皮是現燒現制,然後蘸特制調料食用,味道獨特。</h3> <h3>體驗乘坐日本的出租車,發現司機老年人居多,年齡都很大,但服務熱情,技術嫻熟。車內整潔幹凈,為乘客考慮周到,各種標誌設施齊全,印象不錯。</h3> <h3>街上遇到的人力車。古街古巷,時代穿越,不知坐在車上是什麽體驗。</h3> <h3>時空交叉的街區鋪面。</h3> <h3>鐵路道口,一半古典,一半現代。</h3> <h3>從古文化街回到現代街道,仿佛一場時間穿越。在幽雅淡然的京都,見到了最傳統的日本,體驗了日本最本色的生活,品嘗了京都地道的美食,了解了日本的前世今生,京都不虛此行,京都再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