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习工笔画要从临宋人小品开始,我就想以此起步。<div> 在去武汉的一路上,心里总想着吴炳的《出水芙蓉图》,返深后就决定临这一幅。</div> <h3> 临摹的第一步就是读画。<br></h3><div> 上网查看了这幅作品的资料,知道这是幅没骨画,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看不到笔迹。</div><div> 放大图片,仔细观察,感觉画者的写实功底十分深厚,整幅画确实看不到线条,而每片花瓣的形状、角度、色彩和光感都安排的无懈可击,瓣上花纹及花蕊这些微毫之处的刻画也细致入微,神工之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的十分完美。</div> <h3> 头天晚上拓稿,第二日晨起收拾完家务事后,开始着手临摹。</h3><div> 先泡上忠民送的学院绿茶,取出一得阁的云头艳,准备起笔。</div><div> 随笔提一下学院绿茶。学院绿茶是华农的老师们为教学科研而种植的绿茶,是明前茶。每年去武汉,忠民都会送一袋尝鲜。此茶初看不太入眼,条索虽紧实但短粗,色泽虽深绿却不正,可能是工艺问题。经过多次摸索,最终感受此茶用中投法,以75℃水温温润后高提冲泡,10秒内逼出茶汤,汤色最美,口感最好。</div><div> 要品好茶,凭的就是冲泡过程中的细节与功夫。</div> <h3> 工笔画是很讲究细节与功夫的画种,程序复杂繁琐且冗长,可只要将每个环节都赋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枯燥乏味的过程就会演化成神圣的仪式。这与品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有了这一步步不急不躁、恬淡从容的细节功夫,心随之宁,神自然凝,传统文化的韵味与情趣皆溶于此中。</h3> <h3> 熏香:几滴柠檬和快乐鼠尾草的精油。这种香味能使人心静神宁。</h3> <h3> 调出清墨、淡墨与重墨,在昨晚拓好的线稿上勾线。</h3><div> 莲子、莲蓬、花瓣用清墨,以便設色时,花色可以压住边缘;下面的叶子与叶筋用淡墨;大叶片和叶筋及下方的花杆、叶杆用重墨;画面的外边用稍浓些的重墨。</div> <h3> 将线稿崩上板子。喷水后发现有很明显的漏矾。</h3><div> 待纸张自然干后,又刷了一遍胶矾水补矾。待干。</div> <h3> 第三日裱好的画已经干透。以赭石、花青、焦茶和淡墨调和出仿古色作为底色。</h3> <h3> 反复调了几遍,多加了很多赭石,才调出比较满意的颜色。</h3><div> 平涂两遍,晾干。</div> <h3> 取出墨笔和清水笔,调淡墨分染荷叶。</h3><h3> 工笔画設色怕混色,所以不同的色系要用不同的笔,我备了红、蓝、黄、绿、白六只放在笔架上,外加一只小白云做水笔。墨笔就用平时练字的笔。</h3> <h3> 第一遍薄薄上一层淡墨,根据结构画出明暗,突出叶子的立体感。</h3> <h3> 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纯度不高,除了本身颜色的纯度就不高外,与墨也有很大关系。工笔的設色讲究用墨彩,特别是叶子的設色,第一遍染色不是用淡墨就是花青加淡墨,然后才是上色。这种“色不碍墨,墨不离色”的設色方式,既能使之融为一体,又能显现墨的韵味,产生符合国人审美情趣的淡雅、朴素效果。</h3><div><br></div> <h3> 用花青加淡墨分染荷叶。</h3> <h3> 第四日。</h3><h3> 因为上了底色,所以必须将花瓣的颜色调整过来。用白色分染花瓣。观察整体结构变化,注意浓淡变化,以表现荷花的高洁、柔美与清雅。</h3><h3> 不过事后我感觉这次白色应该是平涂,不应该分染。因为在下一步用胭脂色分染花瓣时,白色被翻起来,使颜色看起来不匀。</h3> <h3> 用藤黄加花青调出绿色。根据叶子的不同部位,加墨、加赭石或加重藤黄比例调出满意的绿色。</h3> <h3> 大片荷叶的颜色染的不够,还要重新调整颜色再染。</h3> <h3> 用三绿加一点赭石,罩染叶背面。 </h3> <h3> 第五日,开始分染花瓣。</h3> <h3> 染了三片侧花瓣,发现上色时会将下面的白色翻上来。无奈,用清水洗掉浮在面上的白色,再上一遍胶矾水,以锁固住下面的颜色。<br></h3> <h3> 用胭脂色继续分染花瓣。</h3><div><br></div> <h3> 反复染了四遍,虽然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h3><div> 花瓣的面积较大,我换了羊毛加健的中白云。这笔的毛比较硬,而且还不聚鋒,染起色来忒不爽,纸也起毛了。真不知道那些专家大神们是怎么染上四五十遍的。这就是水平啊。</div> <h3> 第六天,纸干后发现花瓣上原先起毛的地方并没用想象的那么遭,纸面还是比较平滑的。暗喜。</h3><div> 再用胭脂分染了一遍。</div> <h3> 颜色过于艳,以淡赭石分染局部花瓣,降低胭脂的焦躁之感。</h3> <h3> 用较浓的白色画莲子和花蕊。再用重墨点莲子心和花茎上的毛刺。用淡墨勾勒花瓣。</h3> <h3> 接近收尾,心里确没有喜悦,只有愈聚愈浓的不满。</h3><h3> 继续下去。</h3><div> 调藤黄、赭石和朱膘勾勒花蕊丝。</div><div> 用淡胭脂勾勒花瓣中的色线。</div><div> 最后调青草色勾勒荷叶正面的纹理。也许水多了,没有达到想要的那种虚实相间,若隐若现的效果。</div><div> </div> <h3> 加盖印章,收笔。</h3> <h3> 初学工笔的第一次临摹,在满怀希望中开始,默默含泪里结束。几天下来,越画越觉得不满意。学画真就是个被虐的过程。</h3><h3> 不过,这次临摹在用色、用笔方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学习就是一个失败、总结、践习、提高的过程,虽然结果不一定都能令人满意,但过程一定要积极、快乐。相信下次临摹会有明显的进步。</h3><div>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坚持初心也需要这种乐观与豪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