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祖国的大西北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长期生活在江南的我,非常渴望到大西北去看看那里的戈壁、砂山和草原,想象着身临其境时异样的感受。正好旅行社组织六月份火车专列西北行(2018.6.20~7.2),第一次尝试这种火车专列游,觉得很新奇,于是就报名了。 提前一天到了老家汉口,我和几个老友重温旧梦游览了早已退休的汉口老火车站~大智门火车站。曾记得那时的它虽然简陋而狭小,但仍然是整天人流如潮,拥挤不堪;因为这是当时汉口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最佳方式,哪怕它的车速慢的像蜗牛……</font></h3> <h3>这里全是老的街道,老的里弄,再加上儿时的温馨回忆……</h3> <h3>丽春曾是我和我丈夫在通山工作时的学生。几十年来,我们的关系早已超越师生情谊,发展成了知心好友。我们已经一同出游过三次,相同的爱好与强烈的求知欲使我们每次出游归来都是收获满满。这次我俩计划第四次同游大西北,于是我和她还有她的好友三人一起报名了。二十号傍晚我们仨一起乘坐绿皮“退休”火车向青海出发。那绿皮火车这次据说装载了游客600位,虽然也有少数60岁以下的游客(包括部分青少年),但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如同我一样70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h3> <h3>“去看看青海湖”这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我们在西宁下了火车又上了旅游大巴。在大巴上导游指导我们远眺日月山——文成公主进藏时经过的地方。导游特别介绍了日月山旁边的倒淌河:“众河皆向东,唯此向西流”,民间传说这倒淌河是文成公主因过度思念家乡泪流不止才形成的;其真实原因是:当日月山因地质作用隆起后,逼迫河流左边的一截倒向西边流,于是才出现了“向西流”的奇观。</h3> <h3>青海省的这辆大巴不仅载着我们游青海湖,还送我们到藏民家里参观,去了解当地藏民的生活习俗。然后又送我们去参观著名的塔尔寺。塔尔寺的外围修建的特别华丽,在那座大睡佛前,不少游客留影纪念。</h3> <h3>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属构造断陷湖。但是请注意,它形成的初期却是一个大淡水湖!而且与黄河相通: 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然而十三万年前这里发生了新构造运动: 湖的四周山地强烈隆起,湖东部的日月山就是在此时拔地而起的;于是倒淌河的东部被堵塞了,它原本同其它河流一样由西向东流,现在却因堵塞被迫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了。自那以后,青海湖因长年累月处于西北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失去了与黄河这条大淡水河的相互关联,从此以后青海湖就由原来的淡水演变成现在的内陆咸水湖了!</h3> <h3>终于看到了青海湖!站在青海湖畔,感觉它特别宁静而安详;只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湖水荡漾碧波万顷。 在大西北的茫茫沙漠中,有这么一大块浩荡的水域(哪怕它是咸水湖),是多么的难得与稀罕啊!</h3> <h3> 我坐在浩瀚无垠的青海湖畔,感觉特别特别的神奇。丝丝凉风扑面而来,它吹散了我的白发,让我脖子上的围巾不断飘飞;想到自己已经73岁,从遥远的湖北一下子就跑到这青海湖来了,不正说明国泰民安且交通发达哦!我不禁思绪万千……<br></h3> <h3>随后我们参观了塔尔寺~它是青海省佛教第一大寺,也是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是其艺术三绝。</h3> <h3>我们一起报名参加西北游的三位当然是常常合影的。年轻的那位是郑丽春女士,另一位是刘玉英女士,地点:青海省著名的塔尔寺前。旅游让我们三人成了好友。</h3> <h3>塔尔寺的侧门也修葺的很华丽和很有特色。</h3> <h3>塔尔寺的壁画、雕花也是独具魅力的。</h3> <h3>我们同游十分愉快。以后有机会我们三位还会一起出游的!</h3> <h3><font color="#010101">看完青海省两个重点(青海湖和塔尔寺),我们就上了专列火车,来到了第二站甘肃省。在这里将参观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以及独具特色的月牙泉,鸣沙山。 敦煌,河西走廊的重要隘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如今一带一路的重要驿站。敦煌市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font></h3> <h3>这是参观敦煌莫高窟之前敦煌旅游局对游客别致的欢迎仪式。</h3> <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而形成了今日的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目前它们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r></h3><div>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div>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br></div> <h3>这里展示的是莫高窟的外景。可以看到,在洞窟参观的中外游客常年都是络绎不绝。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重要遗产,我们华夏子孙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参观!谁知若干年后,经历了长期无情岁月的消融,我们的后代子孙们,还能一睹它的芳容么?</h3> <h3>来敦煌瞻仰莫高窟这个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虚此行啊!</h3> <h3>图为敦煌莫高窟158窟中的卧佛像。卧佛长达15.8米,造型优美,神态安详,是中唐时期彩塑的杰作。卧佛背后的大幅壁画,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众生举哀的场面,它更加衬托出佛陀的超凡脱俗。</h3> <h3>请相信,这里展示的几幅莫高窟壁画与雕塑,都是在网上下载的,因为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洞内不能开灯也不允许拍照。不同的旅游团在不同的季节参观的洞穴是不一样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这批国际级别的文化遗产。我们这一组游客参观了16~17号、94号、96、100、152、158号洞穴;17号洞穴是藏经洞,也就是那位王道士发现大量经书的地方;在158号洞穴我们才看到一这尊大卧佛,它的身后,全是崇拜他的信徒。</h3> <h3><font color="#010101">非常遗憾的是,如今莫高窟藏经洞里,有三分之二的宝贝都流失到国外去了!流失到英国的经书是最多且最精的,其次是法国,美国……如今我们国人正在抓紧时间抢救它研究它,可惜缺少实物,常常不得不到英国、法国等国家去“借用”,而且别人还不见得愿意“借”给你看!啊啊呀呀,历史留下如此巨大的遗憾,如何才能弥补?</font></h3> <h3> 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h3><div> 第一个提出敦煌学的学者是陈寅恪。他对敦煌学的兴起与发展极力推崇,于是才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他的功劳不可磨灭……</div> <h3>2016年甘肃省敦煌上演了一部以王潮歌为总导演的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为敦煌再添新名片。有观众留言称之为:“一场久久不能释怀的心灵之旅”……</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完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第二天我们乘专列火车向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出发。这是我们在火车候车室里拍的照片, 那里也是敦煌莫高窟的缩影~因为有几尊敦煌飞天女神的塑像骄傲地立在那里,供乘客们欣赏与膜拜……</font></h3> <h3>一路上大家看到蓝天白云,心情无比舒畅,猜想着鸣沙山会是何等的雄伟,月牙泉又是怎样的秀美呢?</h3> <h3>且看蓝天白云下那片壮观的鸣沙山!鸣沙山,在敦煌城南五公里处,绵延40千米;山头众多,最高170多米。沙山形态各异,全由晶莹剔透的五色细砂聚成。游客下山时因砂粒滚动而发出鸣响,故曰“鸣沙山”。</h3> <h3>敦煌的出名就在于它有敦煌三宝: 1.莫高窟;2.鸣沙山,3.月牙泉。右上图的背景就是月牙泉。</h3> <h3>令人惊叹、气势磅礴的鸣沙山!!在南方生活的人们,谁曾见过这种气势?</h3> <h3><font color="#010101">延绵不断的骆驼队是沙漠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骆驼,被称之为“沙漠之舟”,它们不畏酷暑与辛劳,日日夜夜为人类运送货物或为游客代步,因而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尊重。</font></h3> <h3>茫茫沙海里,哪里是尽头?想当年出塞的昭君,走到这里看到这一望无际的黄沙,心里是何等的惆怅?飞将军李广,在这里迷了路,该是何等的彷徨?</h3> <h3> 为了便于在沙漠中行走,我们穿上了租来的鞋套(橘红色)。当我站在这浩瀚无垠的沙漠之中,感觉这些沙山,真是高大又气派。望着那些来回奔走的骆驼,以及那些不畏酷暑登高爬山或手握相机互拍美照的人们,十分感慨……此时此刻的我正身临其境,感受着大自然的雄伟气魄。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站在这茫茫的沙漠里,品味着在南方永远也无法品味到的异样感受……</h3> <h3><font color="#010101">最最令人惊讶的是,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侧面,居然伴有一眼神奇的月牙泉!这月牙泉,南北长 约100米,东西宽约25米,形状弯曲酷似月牙,故名月牙泉。它依傍在高大威猛的鸣沙山旁,常年泉水不干涸,相依相伴二千多年。有人赞美这月牙泉,是“遗落在沙漠中的一弯明月”;还有人形容这月牙泉,“犹如天空的一滴眼泪,落在这寂寞的黄沙之中”,然而这滴泪,究竟是昭君之怨?还是李广之怒(西汉飞将军因迷路误战机而自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当然,这些不过是民间的传说,没有丝毫科学依据,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沙泉共鸣的神奇原因……</font></h3> <h3>这秀美的月牙泉,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相伴在高大挺拔的沙山身边。这种“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我们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或许世界上其它地方,有与此类似的奇观?暂时还没听说。</h3> <h3>为何会有这种“山与泉同处,沙与水共生”的塞外风光绝景?她的奇异之处在于三面被沙山环绕,千古以来却未被堙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地面调查和物探工作,终于弄清了月牙泉的成因。原来此系古河道残留湖;由于地下潜流在此出露,形成众多泉眼,聚成水池。它拥有独特且畅通的补给、泾流、排泄通道,即使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月牙泉也始终未因泉水大量蒸发而干涸;加上月牙泉所处的三面环山、一面开口的特殊地形,使得月牙泉一直未被大量的风沙所掩埋。 </h3><h3><br></h3> <h3>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后,风会向上方运行,风力作用下的沙子会沿山脊落下而不会掩埋月牙泉……</h3><h3>凡到过月牙泉的人,都因泉不为沙填且纤尘不染的奇妙神秘景观惊呼、赞叹。可以说月牙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就是大自然赋予它最好的保护神。</h3> <h3>人们赞美这山与水: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h3><h3>清代诗人苏履吉称:</h3><h3> “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赞美鸣沙山;也是雷音寺的来历)。</h3><h3> </h3> <h3>古今达人在月牙泉畔修建了一些楼台亭阁,例如月泉阁,壮观而气派。还建有雷音寺,娘娘殿,玉泉楼,药王洞……这些古建筑雕梁画栋,匾额、碑刻、彩塑、壁画、书法,都是上乘之品,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茫茫苍苍的沙海中,它飘逸潇洒,独领风骚,让过客们在此也能心旷神怡。</h3> <h3>月泉阁近景。</h3> <h3> 古诗中曾有“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云影幻游龙”、“银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满涟”的句子来赞美月牙泉。</h3><h3> 现代人同样也在赞美月牙泉。有人形容它们的相依相伴是“对峙千年的温柔”,因为黄色与绿色、干旱与湿润、绝望与希望……从古到今,相生相伴,亘古不绝。而照片中的这两句诗: “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也是现代人的杰作,可以看出,这位作者十分享受月牙泉的温柔,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何等的淡定……<br></h3><h3><br></h3> <h3>不过,现在专家们已经指出,这一千古奇观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测量,50年代月牙泉水域面积达14652 平方米,平均水深5米;而到1998年9 月,月牙泉水域面积仅有5379平方米,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只有 2米。专家们认为,按此萎缩速度,不出 3年月牙泉将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当地大量开采地下水所致。根据这一情况,甘肃省和敦煌市政府决定采纳专家们的建议,由有关地质技术部门采用高科技手段,抢救千古名胜月牙泉。 </h3> <h3>游览了一个又一个精华的美景,心里是无比的欢畅。最最令人惊异的,当是这千古绝唱鸣沙山与月牙泉。这一趟西北游,值!</h3> <h3>刚刚享受完鸣沙山和月牙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惊喜,我们马上又乘坐专列火车向第三站新疆,出发了!</h3> <h3>偌大的新疆游览点特别多。但是我们这趟西北游专列,只看最最经典的地方: 1.天山上的天池;2. 吐鲁番盆地中的交河故城。</h3> <h3>新疆的天山天池,蓝天白云,游人如织。</h3> <h3>天显得特别的高,云朵显得特别的多情;天池的水显得特别的清,周围的树木显得特别的绿……</h3> <h3>有关天池,古称瑶池。后来李白因其地势高改称瑶池为天池。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诗: </h3><h3> 《瑶池》</h3><div>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div><div>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div><div>于是导游给我们朗诵了这首诗,也给我们讲了一个在民间流传多年的西王母与周穆王相恋的故事。在古代,诸多作品把西王母塑造成一位尊贵美丽、温柔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而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代君主。他是第一位造访天山天池(曾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的人。据《穆天子传》记载,公元前989年,周穆王驾车西游来到天山瑶池,西王母设宴款待,周穆王以丝绸玉器相赠。二人短暂的相会吟诗作歌,乐而忘归。</div><div>临别时,西王母依依不舍地对周穆王说:祝君长寿,愿君再来!然而,周穆王却一去不复返(病逝了)。于是李商隐有感这段凄美的爱情佳话而写了这首著名的诗。<br></div><div><br></div><h3><br></h3> <h3>虽然明知这是神话传说,但是我们仍为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站在天池边,幻想着众多神仙相会时仙乐绕梁、觥筹交错的盛大的欢乐场面,以及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时互相吟唱、互赠礼品的种种细节,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也无比欢畅。</h3> <h3>从天池下山的道路十分平坦。坐在整齐的圆柱上放眼望去,绿树,林荫,宽阔的大路,环境特别的好!</h3> <h3>导游组织我们拜访了维吾尔族普通家庭。女主人热情似火,请大家上炕吃新疆特产西瓜和葡萄;请家中没出嫁的小妹为大家表演舞蹈;推销她们家族各色品种的葡萄干产品……</h3> <h3>新疆农民家里的葡萄园长势良好,可以称得上是铺绿叠翠,藤蔓交织!</h3> <h3>然后导游又组织我们参观玉石展览,各种玉器石器造型别致,美不胜收 ……</h3> <h3>这张照片是我们6月27日参观完天池后,乘车前往吐鲁番盆地的旅途中拍到的死海盐湖风光,可惜当时天上灰蒙蒙的,光线太暗了。</h3> <h3><font color="#010101">终于看到了吐鲁番盆地的一个重要美景: 交河故城。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font></h3><h3>如今,国际上把交河古城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h3> <h3>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什么叫生土建筑呢?生土建筑是指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h3> <h3>只有西北地区长年累月特殊干燥的气候,才能创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地形地貌和古代建筑……</h3> <h3>历史价值</h3><div>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div> <h3>生土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留存的烽火台、墓葬和故城遗址等,可以看到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物的情况。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它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施工,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节省能源,例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它又融于自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因此,这种古老的建筑类型仍然具有生命力!<br></h3> <h3>交河故城建于一个自北向南,高30余米的黄土地上,长165O米,最宽处300余米。四无城墙,崖岸笔立如削,壁垒天然。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十分罕见,它,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h3><div><br></div><div><br></div> <h3>从交河故城游览回来,我们出发去参观新疆著名的坎儿井。它是我国三大文明工程(中国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坎儿井)之一。它是古代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h3> <h3>坎儿井,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如同成都的都江堰),恩惠于民众。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h3><div>历史上,坎儿井不断被风沙淹没,后人又不断开凿改进,如今吐鲁番的坎儿井还有725条左右。<br></div><div>坎儿井历史悠久达2000余年,它是一代代当地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是地下的“万里长城”;它是国境之西的“大运河”;它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爱护它就是惠泽后代!<br></div> <h3>这八幅图片都是在现场拍摄的,它充分显示了坎儿井古今的之风貌。</h3> <h3>坎儿井是旧时代新疆地区巴依老爷斗富的标志: 地方上要看这位巴依老爷富不富裕,不是看他家里有多少奴仆,多少珠宝,而是看他家拥有几条坎儿井!</h3> <h3>只有在新疆才能看到这样的葡萄晾房: 四面透风,让葡萄自然晾干……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新奇。</h3> <h3>这是葡萄干晾房内部的景象。</h3> <h3>乌鲁木齐市宝塔。</h3> <h3>看这个天下大馕坑!这是在乌鲁木齐街上拍到的实景,也只有新疆才特有的“风景”!</h3><h3>馕是一种圆形面饼。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俗称馕坑)中烤熟。馕的品种很多,当时民间俗称胡饼。</h3><h3>据记载,胡饼汉代传入中原,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东汉时,宫廷里都曾兴起过胡饼热。由于它易制作、便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携带,也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它是新疆各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h3><h3><br></h3> <h3>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一点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花纹。<br></h3><h3>我们在新疆旅游期间,也买了馕这种食物来代替晚餐,感觉确实很不错!</h3> <h3>游完了新疆的天山天池和吐鲁番盆地,我们又乘专列火车出发,来到了第四站和第五站:内蒙的通湖草原以及宁夏。在这里我们将参观宁夏的中卫以及宁夏与内蒙交界处的通湖草原;还有沙坡头、高庙和黄河宫。想到唐代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诗句,于是非常期待,那里究竟有着怎样的迷人景观呢?</h3> <h3>当晚我们住宿中卫大酒店。晚餐还不错,大家似乎感觉到了中卫的富裕与中卫人的好客。中卫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它曾获得“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以及“ 2011年城市榜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的荣誉称号。</h3><h3>第二天清晨我们起床后看到了酒店四周优雅的环境,于是纷纷在这里留影以作纪念。</h3> <h3>早餐后我们参观了中卫奇石博物馆。宁夏中卫建制于明朝。它位于宁夏、内蒙、甘肃三省交汇处,是黄河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所以它有“塞上江南”、“世界枸杞之都”、“西瓜之乡”的美誉。这里也有丰富的矿产例如玛瑙,还盛产绿松石(图的中间那颗绿石头),绿松石是画唐卡画的重要颜料,十分宝贵。</h3> <h3>这里有三幅图。上图介绍了“枸杞”名字的由来——一个很动人的民间故事。宁夏是枸杞之乡,它的质量全国第一。中医认为,它的性味甘平,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h3><h3>下面两幅照片就是真实的枸杞树。枸杞树全身都是宝: 皮(中药称地骨皮)有解热止咳之效用;嫩叶可作蔬菜,在广东、广西等地,枸杞芽菜已经非常流行,可在菜市场买到枸杞芽菜。枸杞籽还可以榨油……</h3><div><br></div> <h3>中卫的高庙。它地处中卫县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称呼为“新庙”。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为“高庙”。建筑面积2510平方千米。这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汉族古建筑群。它的建筑不仅高大帅气,而且精致典雅;周围的风景也很秀美,更加衬托出高庙的魅力四射……</h3> <h3>在中卫,我们还参观了黄河宫。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宫主体建筑高36.9米,其创意来源于唐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将黄河水凝练成水滴建筑状态(见图)。建筑里沿内壁有人行观景坡道,中间设电梯和观景台。</h3> <h3>黄河宫外,人们用黄泥塑造的古代圣贤人物形象。</h3> <h3>我们乘车向通湖草原出发了!虽然下起了小雨,大家依然兴致勃勃。终于来到了通湖大草原!这里风景相当的美,被称之为“沙漠之中的伊甸园”!</h3><h3>通湖草原地处宁夏与内蒙交界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地方,与沙坡头隔河相望。通湖旅游区境内沙丘环抱,林木繁茂,空气清新,蒙古包风情浓郁。</h3> <h3>看到我们身上的蓝色条带了吗?那是当地牧民给我们献的哈达。我们恭敬地接受了他们的祝福,并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照相时随风飘荡,如同戴的丝巾,还是很漂亮的哦。</h3> <h3>我们在那里手舞足蹈;还坐到军车里去秀了一把。非常非常的开心!</h3> <h3>从通湖草原走出来,再向沙坡头出发。沙坡头景区大门的装饰很别致。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不错!方块沙障在这里试验成功,它很好地控制了沙漠的蔓延……见到那列小火车了吗?它带领我们在沙坡头四处转悠,为我们省了不少体力……</h3> <h3>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沙坡头,它位于中卫县城西部20公里处,属腾格里沙漠南缘;在黄河的北岸。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地貌奇特,沙河相依;而且这里的大漠和黄河天工巧成,既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风光之雄奇,被旅游界称之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且看,沙坡头同时也是国际滑沙中心。</h3><h3><br></h3> <h3>沙坡头枣树。</h3> <h3>沙坡头珍贵植物花棒。</h3> <h3>看看图片上中部那张照片: 我身后就是黄河,黄河的这一段正好呈“之”字形,很有特色……</h3><h3>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写于公元736年。那时,王维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经宁夏中卫沙坡头,面对大漠、黄河壮美的景色,禁不住激情澎湃,于是挥毫泼墨,写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著名的诗篇。</h3><h3> </h3> <h3>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前面黄河大拐弯处呈非常明显的“之”字形,这是黄河第一个大拐弯的地方……</h3> <h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紧握大诗人王维的毛笔,感受一下诗人那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气场!</h3> <h3>沙坡头当地政府将原来的悬索桥改建成了3D玻璃桥,2017.7.30.才正式启用。它的桥面为四段三层,双层夹胶玻璃组建,长328米,垂直高度10米。每块玻璃承载力量三吨。这是黄河上首座玻璃桥,它既有3D模式,又有全透明模式,让你既身临其境又宛如行走在黄河水面上。</h3> <h3>我们从沙坡头参观完毕,又登上了专列火车,前往山西太原,计划参观平遥古城和著名的晋祠。我和丽春2016年已经去过,因此这次我们自由活动: 在平遥城里专找没去过的地方转悠。于是拍了一些很心仪的照片!</h3> <h3>又见平遥。又见金融号票发祥地日升昌!</h3> <h3>看吧,商家把游客坐下喝饮料的木凳设计成海轮状,很有趣啊!坐在这夯实的木凳上非常的踏实,也非常的惬意。这是最最舒心的休息……</h3> <h3>古老的雕花古老的文明,配上现代化的装束现代化的心。这次旅游很快乐很舒心!!老朋友们,趁我们的腿脚还灵便,外出走走看看吧!时不待我哟!</h3> <h3>平遥,这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小城。最后再在这座古城墙下留影,作为这次西北游的结束。坐专列火车旅游有它的优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经历过军垦农场磨炼过的我来说,那都不是事儿。再见,神奇的大西北!期待下次去大东北也游游转转?祖国大地任我走!有空再修改。朋友们夏安。曾汉珠于宜昌2018.7.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