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跳蚤市场

<h1> 作者:文 摄影:文</h1> <h1>  这些年来,一到六月中旬,工程技术师范大学里便出现一种新奇的市场。卖方是应届毕业生,买方既有校内学生也有校外百姓。市场有固定地段,每晚六点开始九点结束,整个交易时间一星期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的跳蚤市场。学生们有的是互助组有的是单干户就地摆摊。买主们象赶大集一样,或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或一家老小乘车而至,围着货摊你挑我选讨价还价,比过节还热闹。</h1> <h1>  学生们卖的都是自己用过的东西,有些不需要了,有些不便带走,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一是教材,从大一到大四公共课的专业课的都有。二是生活用品,大到四季服装箱包鞋帽,小到饭盒水杯香水肥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三是文具和小工具小电器。螺丝刀、万用表等工具是专业实习用的,电器主要是台灯、耳麦。四是网球拍、轱辘鞋等健身用品。</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种市场一直十分兴旺,究其原因可归结为:适应需求,价格实惠。例如教材,一本《大学语文》官价三十六块钱,在这三块钱就能买到,比复印还便宜,其它教材价格类似,这对于那些从贫困山区来的学弟学妹们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再例如,原价一百多块钱的七成新的背包卖十块钱,原价六十多块钱挺新的不锈钢保温杯只卖七块钱,塑料洗脸盆新点的二块钱,旧点的一块钱。总之大部分东西现价只有原价的一两折,只要用得着,这么便宜的东西不抢手才怪呢!</h1> <h1>  这里的东西之所以便宜,这和“小老板”们的身份和目的密切相关。卖货的毕竟是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在这与其说是作生意不如说是处理旧物练习沟通,比预想的少卖几块钱并不特别在意。有不少学生自己并不上“柜台”,而是委托同学代卖,价格随行就市。还有的学生自己的东西要卖多少钱心里没数,有人要买就干脆问人家:您想给多少钱?成功率自然很高。在跳蚤市场上讨价还价总是难免的,但双方似乎都是虚张声势,过程往往是对立统一,最后成交皆大欢喜。有心计的同学关注点不在价格上,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上。</h1> <h1>  我感觉今年市场上有些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最明显的是女生们卖时装鞋帽化妆品小首饰的少了。我想这也许是好现象,说明学生们的精力用在学业上多了,用在闲事上少了,知道父母给的钱来之不易了。天大、南大也有这种市场,学生们甩卖的主要物品就是教材和书籍,日用品不多,服装极少,因为这里大都是省吃俭用刻苦攻读的学子,据此我才有了上面的推测。其二是卖旧自行车的寥寥无几,偶尔有一两辆也很少有人问津,这与往年反差极大。其原因不言自明——都是小黄车惹的祸。</h1> <h1>&nbsp;&nbsp; 我家离工程技术师范大学较近,我每天晚上都去校园散步,因而自然成了这个跳蚤市场的常客,对它的情况比较了解。我曾在这个学校教过几年书,对这里的学生们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希望校园里的跳蚤市场越办越红火,更希望透过这个市场的变化看到学生们可喜的进步。</h1> <h1>制作:阿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