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有的地方,初次邂逅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或深刻,或流连,或回味。浯屿岛就是这样一座小岛,长相标致且有内涵,远离大陆悬孤在祖国东南海域,象一枚镶嵌在厦漳金碧波海潮之上的金币,与青屿及周边诸岛一衣带水,从空中俯视恰似朵朵碧绿的荷花,绽放于海天相接的海平面,又犹如一颗颗精致珍珠般镶嵌在广袤无边的海滨之上,闪耀如星,熠熠生辉。</b></h5> <h3><br></h3><h5><b> 浯屿岛,位于厦门岛之南,漳州龙海市南太武山之北,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其南为碧波浩瀚的台湾海峡,西南距陆地斗美村2海里,北距厦门6海里,东北方距金门8.5海里。浯屿岛上浯屿村,行政隶属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港尾镇,岛屿地形如一只展翅的蝴蝶,面积仅有0.96平方公里,人口达6300之多,捕渔高峰期间超过万人。 </b></h5> <h5><b> 浯屿之行,最好选择在一个国家规定休渔的日期,可以一睹浯屿岛最壮观的船队。无论在近海区域打渔作业的,还是在南海远洋捕捞的船队,都象听令于将军的士兵,从四面八方齐聚于此。我惊叹于船队排列场面的壮观气势,一排排,一列列纵横有序,密布在渡口前方的海域上,真象一支训练有素的士兵方阵,统一列阵于点将台前,似乎在作战前最后的动员,即将开拔疆场殊死搏杀的阵势。据浯屿的渔民说,岛屿铁制钢构架的渔船有近500艘,发动机动力大都在300马力以上,小渔船就没有准确的数据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艘大小不一的渔船。远洋捕捞期,浯屿人的足迹遍布台湾海峡、广东南海、海南岛等周边海域,甚至更远的海洋。如今正外于休渔期间,浯屿岛更象一处温柔的港湾,让飘泊四方的船老代、渔工们,卸下劳作的疲惫远洋的孤寂,在这里快意尽享到家的恬静与柔美!</b></h5> <h5><b> 浯屿岛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小岛,说起富裕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咋到厦门岛,就听说浯屿岛是福建省内少有的“亿元村”之一,如今光捕捞渔业产值达十几个亿,这么一个富饶之地,心中早早筹划着哪天能登临浯屿感受其境。来到浯屿,可最直接看到岛上生活资料之昂贵,就拿家家户户的房屋建筑来说。在岛屿码头后方的山地间,洼部上,排排列列错落有致分布着栋栋现代气息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各个角落,除了几座宫庙祠堂还留有浓厚的闽南厝宅的雕梁画栋风格外,见到的都是现代建筑的时尚流行元素。要知道,这些建筑完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建筑成本之高难以置信,所有的建筑材料均从大陆由舰艇运送到渡口,还得靠肩挑手抬运送到点,岛民们说在岛上盖房子的建筑成本是陆地的好几倍;说到浯屿的富裕,还从一个重要端口可窥见,岛上把子女送到外面读书就学人数达400人之多(岛上虽有一所小学),但富裕起来的浯屿人不惜重金送子外出求学,主要送往厦门、龙海市区的好学校,为的是后代有所图强,有所改变。另外,生活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菜等生活必须品也得依靠航运,从大陆运送过来,岛上的生活成本可想而知。现在,浯屿岛的确富裕了,但浯屿人始终没忘记苦难的过往。“世上最苦黄连树,人间最苦水上人”,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b></h5> <h5><font color="#010101"><b> 浯屿岛虽远离大陆,但有一种现象让人心生疑问,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岛屿上竟然群居了蔡、林、陈、李、郭、江等48个姓氏宗族,而且遍布全国29个省市,均有人在此定居落户,真是小杂居映衬着大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浯屿呢!是躲避战乱纷争?是逃离饥荒?是为下海掏金?不得而知!我想,能选择浯屿安生必然有其充足的理由。据说,浯屿岛在捕捞高峰期间,外来人口达到5千人左右,大都是被招募来的船长、船员、水手及船舶维修技术工,还有来自周边地区来收购海鲜的商贩们,甚至有些驻岛部队的战士,退役后又扎根小岛屿,寻求创业的新天地。另外,随着不断挖掘的旅游开发,小岛屿周边海域便成了厦门市民旅游休闲、海上垂钓的好去处。</b></font></h5> <h5><b> 随着岛屿旅游资源不断得到拓展开发,原先进出小岛的渡口,如今成了货物进出的专用装载码头,还保留少量几趟来往斗美渡口的航线。在渡口旁边不远处就是新建设的旅游码头,是与厦门和平码头实行对渡的航线,是用于旅游码头客服专线,更具现代商业气息在里头。船由厦门和平码头离岸,厦门岛上山山水水随着游船的前行也越来越小巧了,而后变成眼中的盆景,无论是沙坡尾标志性建筑“双子星塔”,还是南普陀寺庙背靠雄伟的五老峰,瞬间只是盆景中一个小点而已。船从青屿岛侧畔略过,浯屿岛的轮廓线条就展现眼前,远远就可看见旅游客服中心楼顶镏金制做的“浯屿岛”三个烫金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分外醒目,颇有克隆“鼓浪屿码头”的味道。码头气派端庄,旅游客服中心前卫时尚,还配备了自动售票系统,绘制了岛屿几个主要的游览景点,让游人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明扼要掌握到小岛状况。</b></h5> <h5><b> 探寻浯屿岛,不能不追溯浯屿岛作为军事要地的历史往事。浯屿的历史可以远溯宋元,那时浯屿已成为南中国一个重要的发舶港和收舶港。至元末明初,海疆不靖,浯屿岛的军事地位便逐渐显得重要了,曾是福建沿海著名的五大水寨之一。如今,古老的浯屿水寨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在村中心交叉路口有一块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立的石碑上略见其踪迹,虽然石碑已经斑驳断裂,字迹风化模糊难辨,但还是依稀可见《浯屿新筑营房墩台记》上记载内容。“浯屿之北有小担,又北有大担,并峙于港口海中,实为厦岛门户。……大小担之间门狭而浅,惟浯屿与小担其间洋阔而水深,商船出入恒必由之。浯屿之南汉亦浅,可通小艇,其东有九折礁,舟人所畏也。然真西则有隈澳,可避风。山坡平衍,居民数百家,而大担小担皆无之,故海人舣舟必于浯屿。”又云:“浯屿外临大海,左望金门,右望东椗,隐隐在云雾,而江、浙、台、粤之船,皆可绕屿而入厦港,其守岂不重哉。”碑文详细叙述了浯屿的地理位置及水寨寨城内新筑营房炮台的史实。立碑者是当时提督福建全省水师军务、统辖台澎水陆官兵的许松年。这也是浯屿水寨军事功能最直接的历史见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据清道光版《厦门志》记载:“浯屿据海疆扼要,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闽,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非重兵镇之不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为防备倭寇,派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一带设置五大水寨,浯屿水寨为其中之一,以后历朝历代均派重兵把守,在岛上设有炮台,烟墩台,瞭望台等海防军事设施。明末清初,郑成功雄踞厦门期间,浯屿、厦门、金门三岛成三足鼎立之势,同属郑氏反清复明重要军事基地。</b></h5><h5><b> 正因为浯屿岛具备特殊的军事战术价值,历来也被入侵的外夷所占据。有史料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年)荷兰侵略者占领浯屿,岛上的天妃宫被侵略者当作指挥所。1938年,日本侵占厦门后,也强占浯屿岛,把厦门、金门、浯屿合并成“厦门特别市”,在浯屿设立“行政公署”,对岛屿的少年儿童实施奴化教育。并在岛上设“公立高初等小学校”、阅报所,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b></h5> <h5><b> 在天妃宫,年近八十的蔡老追忆1949年的金门战役时还心有余悸,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那年月,在浯屿岛的周边海域飘浮的满是腥味鲜红血水,还有一具具解放军指战员的尸体。从那以后,浯屿岛、青屿岛与近在咫尺的金门诸岛进入一个敏感而又神秘的区域,成了福建前线最前沿的前哨阵地。解放军在浯屿岛和青屿岛驻扎的哨所营盘,也成了抵挡对面之敌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在数十年的炮战对峙期间,两个前沿小岛首当其冲,经历了无数炮火轰鸣的洗礼。青屿岛更是不知落下过多少枚炮弹轰炸,但岛屿仍然屹立如初,岛上驻军部队也被誉为“海上钢钉”、“海岛钢四连”等光荣称号,成了部队建设的先进典型。俗话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磨砺人才的好平台,据说有位在青屿岛站过岗放过哨的战士,如今成长为一名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领导干部,更增添了岛屿的几分神秘。如今,两岸日益解冻,交流日益频繁,军队日益融合精练,驻浯屿岛的部队也随之缩编精减。浯屿海防营一连,驻守在岛屿东侧山顶成片相思林中,时隔十四年再次登上山顶哨所,早已是人去楼空知了鸣,一片寂寥亘眼前。就是在这个被裁撤的连队里,我有一位同乡从排长到指导员,从副教导员到转业,十几年从没有离开浯屿岛,当得知我到了小岛,电话那头对往昔军营有说不完的话题,得知连队被整合,情绪也从激动到有点落寞,字里行间有道不完对浯屿岛的不舍情结。我军校的教导员入伍之初也是在浯屿海防营,每次到厦门不管有什么样的工作任务,还是遇上恶劣的台风天,都得必须回一趟岛,我也不解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牵引着他。还有那些与我同年兵的浯屿战友,一说起在浯屿海防营那段青葱的军营往昔,声音总是带着八分的高亢,似乎又回到了海防前哨扛枪放哨的激情燃烧的岁月。</b></h5> <h5><b> 游走浯屿岛的角角落落时,还得知岛上有闻名遐迩的浯屿八景,但我并没有刻意去一一找寻所谓的景点,只是随着自己脚步行进,由着自己的眼睛浏览,眼中看到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好点美景。是的,“心中有景处处皆景”,所谓的景点也不过“横看成林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而已。是的,同样是在浯屿岛,同样的行程一样的线路,但每一个人的感受肯定都是不尽相同的。另外,在与浯屿岛上的渔民交谈中,也略知浯屿渔民心中的困惑与期许。这些年,随着浯屿岛上的旅游资源得到不断的挖掘开发,必然会有一些矛盾与冲突,淳朴的渔民并不排斥外来力量对岛屿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只是希望能够兼顾村民的正当利益与合理诉求;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能对国家对渔民各种渔船的燃油补助专款专用,并且能够尽快发放到位。</b></h5><h5><b> (文中除两张航拍图外,其余照片均由手机拍摄)</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多内容,请关注“浏下足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