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久以前,朋友向我极力推荐乌镇。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勾勒乌镇的模样——它应该是一位温婉优雅的知性女子,典雅大气,超凡脱俗。即使岁月蹉跎,即使饱经风霜,也改变不了那千娇百媚的绝世容颜。</h3> <h3> 大概是想让我们一睹烟雨江南的朦胧美吧,一大早,就开始下雨了。我们先去东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江南百床馆。那些精致细腻的雕刻,那刻着葡萄啊牡丹啊深刻的寓意,真正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h3> <h3> 也许是女人天生爱花布衣服的缘故吧,我们在蓝印花布作坊停留了很久,冒雨穿梭在手工染制的蓝布中,微风吹来,蓝布迎风起舞,似乎在向游客夸赞祖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h3> <h3> 一直以来特别喜欢刘若英的表演,朴素而率真。终于有幸目睹《似水年华》的拍摄现场。用过的剧本,文艺范儿十足的剧照,让我突然有一种再看一次《似水年华》的冲动。</h3> <h3> 游玩了东栅,你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老祖宗的智慧,前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多么珍贵。相对于西塘而言,东栅实在是太安静了,可以说是沉默寡言。但它用丰富的内涵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h3> <h3> 西栅比东栅更有生气一些。我眼中的乌镇,一如我千百次为她勾勒的画像:绿的水,奇曲盘旋的古树,白的砖,黑的瓦,古朴的石板街道,巍然屹立的古塔,陈旧的木屋,靓丽的鲜花。而今天的雨,则是乌镇最美的乐师。</h3><h3> 一桥换1⃣️桥,一阵赶一阵,这雨似乎下得越来越大。我们索性坐下来,听着劈里啪啦的雨声,听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h3> <h3> 雨,滴滴答答,打得乌篷船丁丁作响;雨打在黑色的瓦片上,声音低缓而又沉重;雨水溅起一朵水花,打湿了那些半掩着的门。</h3> <h3> 夜幕降临,雨声渐渐停止。华灯初上,乌镇的夜晚比西塘安静多了。夜风习习,清脆悦耳的歌声传入耳鼓。我们循声而去,一位绝色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整个剧场的人都被她的演唱吸引住了。只见她着一身青花瓷的旗袍,端坐台上。凄清哀婉的唱腔,缠绵悱恻的余音,顾盼生辉的眉目,令台下年轻的后生都目瞪口呆,以至于旁边的爱人娇嗔地吃起醋来。</h3> <h3> 昼听雨打船,夜闻丝竹声。 江南水乡一行,已经没有遗憾。</h3><h3> 以后的日子里,我如果倦了累了,我会悄悄闭上眼睛,让自己走在如烟的长廊上,时而凭栏远眺,时而低头戏鱼,时而尝尝姑嫂饼,时而呷一口软绵的玫瑰花茶,沁人心脾,精神大振。</h3><h3> 从此,乌镇便是我的后花园。</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