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杭州——甘州区中小学后备干部专题研修简报 第三期

沈克兵

<h3>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杭已有几日,还不曾见那一湖的青莲,一池的娇艳。是我辜负了这“三秋桂子十里荷塘”,错过了烟雨江南最曼妙的时光?还是杭州也需要飘袅茶香的刹那时光涤荡我们浮躁的心灵?<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争做好干部,践行好教育”。</font></b>此行我们责任在肩。在培训课堂,透过浙派专家教授的真知卓见,言谈举止,我们亲切的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婉约与厚重,卓越与独立,包容兼蓄与上善若水的气度与智慧。</h3> <h3>  我们倾听,思考,矛盾,选择,一些朦朦胧胧的想法开始在脑际慢慢清晰起来。这是灵秀杭州赋予我们的灵气,这是浙派生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深刻启迪。我想唯有开始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修开始。唯有不断的思考与行动,才是甘州教育明天的诗和远方。</h3> <h3>  6月21日,研训进入第三天。早上聆听了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津成为我们准备的《精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策略》专题报告,下午参访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边听边看,且思且行,度过了美好的一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报告现场</b></font></h1> <h3><font color="#167efb"><b>▼黄津成做《精品校本课程建设——关键环节与操作要略》专题报告。</b></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研修班第四组组长祁红伟主持活动。</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甘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项目领队徐增银,局计财科干部、项目督查员王艳霞和全体学员一起听报告。</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报告要义选撷</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学习掠影</font></b></h3> <h3>  对于学校管理我们期待着不断积累,全面系统地吸纳精华,所以似小学生般认真聆听,反思,感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参访基地</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研训感悟</font></b></h1> <h3>几天来,所有学员严格遵守培训班各项纪律,按时参加培训,积极参与研讨,交流研修心得,紧张有序。同时,我们要感谢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周院长及全体教职员工为我们提供的精品课程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希望全体学员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把接下来的的培训学习完成的更好!(甘州区教育局 王艳霞)</h3> <h3>👉第一组研修成果</h3> <h3>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能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却非易事。好的校本课程须有科学的目标,合理的内容,完备的实施方案。最重要的是有立足本校,符合本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惟其如此,方具有了存在的意义。行动须有理论为指导,认识模糊不清,行动就会盲目、无序、无效。黄津成老师精品校本课程建设关键环节与操作策略系统而实用,对我们今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他所带来的案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张掖一中 付红军)</h3> <h3>开发校本课程,应力戒追风,不搞花哨,当结合本校实际,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教师有什么特长,去研究一些实而精的校本课程,突出实践性,具备课程的四个要素,这样扎实搞个两三年,相信会初见成效。(大成学校 郑剑波)</h3> <h1><b><font color="#b04fbb">☞第二组研修成果</font></b></h1> <h3>长期以来,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需要我们老师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致使我们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顺从。导致大多数老师很少有课程意识,习惯用“教学”去理解“课程”。黄津成老师的讲座,使我很受启发。作为老师,我们应当认识到,“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青西中学 张传军)</h3> <h3>通过今天上半天的培训,我知道了《印象昌化》之所以能成为浙江省的精品课程,是因为《印象昌化》的开发者对本门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内容上有创新,同时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实施中成效显著,对学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场学校 王建虎)<br></h3> <h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件带有创造性的事情,老师应该有崇高的专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离不开知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老师既要有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具体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否则,课程开发便无从谈起。( 党寨镇中心学校 马贤)</h3> <h1><b>☞第三小组研修成果</b></h1> <h3>浙江的灵山秀水产生精致灵秀的文化,江南教育人以其敏锐的思维方式让学校教育走向多元化,以其对教育的情怀追求教育的卓越,凸显特色走个性化教育之路。杭州的校本课程体系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走向精品化、系列化。精品校本课程以素养目标为重点,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去设置不同的校本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个性特征的校本课程及其相应的教学。(青东小学 郑鹏)</h3> <h3>黄津成老师以浙江省精品校本课程范本《印象昌化》为例来说明好的校本课程的诸要素,让我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有了一个跃升。 今后,我要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和规范化实施过程中,用好用足今日所学,努力做好此项工作。(民族小学 张俊林)</h3> <h3>惊叹于江南学校精品校本课程的精致与灵动。老师为了开发校本课程,花一个暑假用脚步探察甄选线路。从学生实际出发,深掘地方文化特色,以课程纲要为核心,与国家课程结合,注重艺术审美,充分进行学科整合。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修订打磨,及时丰盈完善,才能形成以素养为目标的精品校本课程。(金安苑学校 张丽华 )</h3> <h1><b><font color="#b04fbb">☞第四组研修成果</font></b></h1> <h3>我们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根本,以校情为基础,充分挖掘、整合地域性资源,创造性的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和评价体系。边实践边完善,与时俱进,力求体现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思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街小学 冯平)</h3> <h3>“学最优秀的别人,做最努力的自己”,学以致用是我们外出学习的根本目的。以前我们也在做,但做得很零散,目的不明确,没有整体的设计,更没有专业的引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重新思考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路径。今后我们要选准项目,做好顶层设计,人人参与,日积月累,让我们的课程内容日渐丰盈,逐渐形成体系,形成特色。(青年东街小学 邓海元)</h3> <h3>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这才是校本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达到的最终目标。(马神庙街小学 王天磊)</h3> <h3>校本课程立足于学校才有生命力,课程开发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地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同时,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甘州一幼 陈春)</h3> <h1><b><font color="#b04fbb">☞第五组研修成果</font></b></h1> <h3>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应该有自己开发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内容要完整,逻辑要严谨,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还要重视课程的评价,做到这些,才能开发出受学生欢迎、值得推广的精品课程。(乌江镇中心学校 王国海) </h3> <h3>精品的校本课程具备以下4个特征:原创性、科学性、可推广性、综合性,校本课程必须接地气、学生爱,以学校文化实际为基础;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放飞,以学生为根本,立足学生才有生命力,课程才有实际开发价值!(靖安乡中心学校 王多进)</h3> <h3>张掖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在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学校规划以及老师的参与度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规范或强化,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甘州教育也会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涌现一批优秀的老师,收获一批优秀的校本课程!(张掖二中 魏立强)</h3> <h3>精品校本课程建设需要以下几点:一是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精心整合课程。尝试多学科、跨学科共同参与;二是要注重教育仪式,让教育活动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景观。三是要注重课程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共同评价;四是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精雕隐性课程。(三闸镇中心学校 朱启)</h3> <h1><b>☞第六组研修成果</b></h1> <h3>建设校本课程必须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必须确立“学校课程”的意识。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当地资源,甘州教育课程建设也必定会百花齐放!(安阳乡中心学校 徐军年)</h3> <h3>反思我们自己的校本课程,只能说是停留“在路上”的角色,古城甘州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名人、名俗数不胜数,如何将此地域性的特色,开发为校本课程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挖掘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我们还应紧紧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理念、特色追求相结合,要基于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借助于社区、家长等外力,开发出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的好课程。(三闸镇中心学校 兰秉泽)</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杭州纪行</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曹自锦</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岁在戊戌,时维六月。余随古甘州教坛才俊计六十余人,赴西子湖畔问教于方家。有感于杭州风物繁盛,俊彦星驰,情难已,故记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六月杭州雨纷纷,西湖莲叶何田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人间天堂千古秀,更见人文萃英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探源求宝不畏难,甘州教育有眼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源头活水何处寻,生态教育显真章。</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回归育人为本真,有教无类春满园。</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以文化人是高标,党性统领促成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喜看诸君多勤勉,笔底沙沙厚学养。</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为报桑梓多壮志,千里张杭一线牵。</div> <h3>辗转四十八小时,跨越两千多公里,我们远行取真经。让江南的灵气、智慧悄悄渗入我们的血液,激发我们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的勇气。</h3> <h3>几天来,全体学员认真学习、孜孜以求。教育局副局长徐增银和纪律观察员王艳霞以身作则,更加激发了全体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律意识。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为我们安排的课程也是丰富多彩,既有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传递,又有接地气、可操作的实践经验,让受训学员始终如沐春风。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劳动街小学 李晓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