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屯垦戍边50周年,二十三团十四连天津聚会~我生命中的北大荒

天马shen 请勿送🌹

<h1><b>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下达了《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并指示“将农垦部所属东北农垦总局建制划归沈阳军区,由沈阳军区委托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领导。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与黑龙江某些省属农场、黑河农建一师、合江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属农场中,哪些编入生产建设兵团,由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与省军区商量确定。”<br></b><b>这个决定了几十万知青的北大荒之路的高层批示,有两个让当今国人喜闻乐见的数字:编号为“中发(68)98”,签发日期为6月18日,加上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具有最高动员效力的“照办”二字批示,一个在黑龙江军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味的名词出现了,它叫做“6.18批示”。<br></b><b>“6.18批示”催生出了一个被纳入解放军编制体系的省军级庞大集团。这是一个从规模到形式都是在黑龙江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屯垦戍边组织。它主要由近百万农业人口组成,却承担起了准备应付外敌入侵的备战任务;它以种地打粮为日常主业,却由一批对农业生产基本陌生的军人来管理;它地处中国最北部边陲地区,却集合了几十万来自内地的军事、农业和文化人才。特定的历史,把几个原本很难集结于一处的几大群体合成为一个整体,他们是:70多万老垦区人及其家属、30多万城市知青、3千多名来自沈阳军区的现役军人。<br></b><b>兵团在组建时共编5个师58个团,至1976年2月兵团撤销时,共编65个团。这些团以小兴安岭为界分布在北大荒东、西两大区域内。东区的2、3、4、6师各团密布于三江平原,防范苏军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东线跨过边界。西区1、5师各团的布署分为南北两线,北线有1师数团沿黑龙江排开,扼守从大、小兴安岭之间通向齐齐哈尔的战略通道,南线有5师各团和1师数团作为二线防御力量,同时负责防范苏军经大兴安岭由西向东进入黑龙江省腹地。</b></h1> <h1><b>68年6月18日周总理呈送毛主席批示的有关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文件。</b></h1> <h1><b>中发(68)98号文件《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b></h1> <h1><b>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布防图</b></h1> <h1><b>在毛主席批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50周年之际,我们二十三团十四连哥们姐们也与其他农场,其他连队的荒友们一样紧锣密鼓的地酝酿与筹划着将全国各地的战友组织起来搞一次纪念活动。</b></h1><h1><b>具有强有力领导团体,位于南北海陆空交通枢纽的天津成了十四连这次纪念聚会的首选地。</b></h1><p><br></p> <h1><b>黑龙江省859农场14连(原六师二十三团十四连)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活动方案(草案)</b></h1><h1><b>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批示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们二十三团十四连的全体战友就是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北大荒,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谱写开荒垦殖,艰苦创业,追求理想,燃烧青春的壮丽篇章。为纪念“屯垦戍边”五十周年,缅怀难忘的岁月,感恩大地,馈报社会,弘扬知青精神,激励后人,经十四连战友倡议,特制定本次活动的方案。</b></h1><h1><b>一、成立筹备小组</b></h1><h1><b>组长:张连文(天津)</b></h1><h1><b>副组长:杜宝森(天津)、钟亚琴(北京)、沈波(上海)、裴丽华(哈尔滨)、张军(859)</b></h1><h1><b>组员:天津:林国田、曹增利、杨英、王桂英、薛晶;上海:倪大林、徐惠良;北京:刘金霞、周筱林;哈尔滨:贾雪雁、李秀荷。</b></h1><h1><b>二、职责分工</b></h1><h1><b>组长:负全面责任</b></h1><h1><b>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各项工作,负责本地区知青荒友参加活动的召集组织工作。</b></h1><h1><b>组员:按照组长和副组长的安排,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承担各自的责任。</b></h1><h1><b>三、活动内容</b></h1><h1><b>1. 各地知青荒友天津联谊聚会</b></h1><h1><b>&nbsp;&nbsp;&nbsp;计划2018年6月9日~6月14日</b></h1><h1><b>2. 在“兵团荒友”群内开展“讲十四连故事”的活动</b></h1><h1><b>&nbsp;&nbsp;&nbsp;计划2018年4月1日~9月30日</b></h1><h1><b>3. 知青荒友回859探访第二故乡</b></h1><h1><b>&nbsp;&nbsp;&nbsp;&nbsp;待征求大家意见后再定</b></h1><h1><b>四、说明</b></h1><h1><b>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将以通知或公告的形式另行发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十四连纪念活动筹备组&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年 03月 08日</b></h1><p><br></p> <h1><b>美丽天津瞪大了妩媚的天眼,天津筹备组成员废寝忘食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十四连四面八方的宾客。</b></h1> <h1><b>南方战友来了。</b></h1> <h1><b>北国的战友也到了。</b></h1> <h1><b>本次活动组委会考虑南来北往及天上地上前来聚会战友的交通方便,和庞大团队的住宿与聚餐方便。经天津筹备组的多方联系,在天津期间的住宿安排在靠近火车北站的正达酒店。</b></h1> <h1><b>喝令三山五岳开道,俺老沈来也。</b></h1> <h1><b>组委会成员在宾馆门口迎接各地战友。</b></h1> <h1><b>瞧这两位:激动得不管自动门关闭的危险,站在门中间抱上了。</b></h1> <h1><b>张军为五十周年特制的“兵团战士酒”来了。</b></h1> <h1><b>几十年未见,今日相逢,统一程序:拥抱或握手问好,寒暄一番后留下联系方式(言下之意:哼,今后不怕你再跑)。</b></h1> <h1><b>大家伙还有一大爱好,在大门口电子的欢迎横幅下拍照留念。</b></h1><p><br></p> <h1><b>当然有这爱好的也包括鄙人。</b></h1> <h1><b>也算三地四方。</b></h1> <h1><b>五连来十四连建点的元老。</b></h1> <h1><b>五连来十四连建点的元老们。</b></h1> <h1><b>参会人员集体照(可惜没有我)。</b></h1> <h1><font color="#010101"><b>参会人员集体照(可惜没有我)。</b></font></h1> <h1><b>活动总指挥~张兄宣布,纪念活动开始并致辞。</b></h1> <h1><b>杜二哥代表天津哥们姐们致欢迎词。</b></h1> <h1><b>原十四连刘付连长代表领导发言。</b></h1> <h1><b>原十四连卫生员小徐子代表上海战友发言。</b></h1><p><br></p> <h1><b>十四连哈尔滨转运站裴站长代表东北战友发言。</b></h1> <h1><b>老钟大夫代表北京战友发言。</b></h1> <h1><b>杨兄代表十四连去28连建点战友发言。</b></h1><p><br></p> <h1><b>张军代表“荒二代”发言,他说:<br></b><b>尊敬的叔叔阿姨们上午好。怀着激动的心情前来与叔叔阿姨们共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首先要感谢此次聚会的筹委会,由其是天津的叔叔阿姨们,此次聚会能够顺利并如期召开,你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和劳累,并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br></b><b>50年前我还在过着顽皮的童年,<br></b><b>50年后我已是两鬓斑白,步履缓慢。<br></b><b>都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br></b><b>50年前你们也是风华少年。<br></b><b>50年后也已年近古稀,儿孙满堂。夕阳无限。<br></b><b>都说往事不堪回首,那是一杯陈年的老酒,打开尘封的记忆,一件件一桩桩,<br></b><b>我与知青的情缘,恐怕不是小时候跟在叔叔阿姨后面混糖吃那么简单,<br></b><b>这里有着我们父辈们与你们的情怀,更有着我跟叔叔阿姨们的情缘。</b><b><br></b><b>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我,你们的到来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br></b><b>50年前那里是一片蛮荒,一片沼泽,熊狼出没,野鸟成群,虽有56年老铁皮,58年转业官兵,59年山东支边十几年的耕耘,但除了地貌上的变化,人们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r></b><b>一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那里有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你们来了,从此荒原开始有了歌声,有了活力。<br></b><b>学校开起来了,我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宣传队办起来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舞蹈和话剧。<br></b><b>50年后的北大荒不仅仅是电灯电话,高楼大厦,更多的是它注入了许多的城市的文化,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上已瑶瑶领先于全国农村,北大荒已成为中国大农业的代言词。<br></b><b>知青还是一个神秘的群体,每个人都有一两件拿手的绝技,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其实你们当时也是个半大孩子,也是风华年少,也是好玩的年龄,在家还是个孩子,到了这里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br></b><b>伐木,脱坯,驾驶拖拉机。打草,割麦,还能扛麻袋。虽说你们是兵团战士,但同时你们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的甚至发育还没有健全,肩上便压上了沉重的担子,野兽的袭击,蚊虫的叮咬每天都是家常便饭,夏天潮湿的被褥,冬天冰凉的被窝,你们住的最好的床叫大通铺,你们吃的最好的饭叫病号饭。<br></b><b>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你们与我们的父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唇齿相依,并延续至今。<br></b><b>当你们离开北大荒的时候,我们也刚刚长大,北大荒出现了一时的真空,拖拉机停了,医院停了,学校也很久没有了上课的钟声,虽然你们离开了北大荒,但你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你们所带来的知青文化和城市文化却深深地扎根在北大荒,它成为北大荒发展和建没中的动力,也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永远载入北大荒的发展史册。<br></b><b>当你们再次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别拉洪河还在,只是少了一些游鱼,新别拉洪河还在,仿佛又听到了当年大兴水利的号角,里小山还在,但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路基石,老职工们的情谊还在,见面时五尺高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你们的血水,汗水和泪水还在,它在浇灌着万亩良田。<br></b><b>今天为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我们再一次相聚,思绪再次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做为一名北大荒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我真诚的向叔叔阿姨们道一声,为了开垦北大荒建设北大荒,你们牺牲了少年的欢乐,奉献了青春与年华,北大荒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分外的妖娆,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并向你们深深的鞠上一躬,<br></b><b>魂牵梦绕,稻花飘香,真诚的欢迎各位再回第二故乡,再到那片飘荡着你们青春年华的黑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斯莫勒山依然是那么清翠,乌苏里江水依然是那么清纯,大阪村的白酒依然是那么浓烈,我们的情感还依然是那么浓厚。<br></b><b>最后真诚的祝愿叔叔阿姨们身体健康,长寿吉祥。<br></b><b>同时也预祝此次聚会圆满成功。</b><b><br></b><b>2018年6月8日晚</b></h1> <h1><b>张军向各地战友代表赠送他为“屯垦戍边五十周年”特制的“兵团战士酒”。</b></h1> <h1><b>还没等张总指挥宣布“干杯”,迫不及待的战友们早就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做好了:“一切都在酒中”准备。</b></h1> <h1><b>巾帼不让须眉</b></h1> <h1><b>这是干嘛的~忘了。</b></h1> <h1><b>今天他是明星。</b></h1> <h1><b>女排美女们的合影。</b></h1> <h1><b>女排的合影。当年可个个都是美女。哦,不对,不对,现在也都是美女。</b></h1> <h1><b>刘付连与明星合影。</b></h1> <h1><b>俺们都是机务的。</b></h1> <h1><b>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是快枪手。</b></h1> <h1><b>四任统计。</b></h1> <h1><b>真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把别人当成风景的时候,岂知你却和他人一起成了别人镜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b></h1> <h1><b>哈市战友。</b></h1> <h1><b>我们都是有双重身份地(十四,二八)。</b></h1> <h1><b>二十八连的</b></h1> <h1><b>全科医生~连队卫生员。</b></h1> <h1><b>一对孪生战友~二嫂和她的妹妹。</b></h1> <h1><b>即是黑兄黑妹,还是老公老婆一族。</b></h1> <h1><b>三姑嫂合影。</b></h1> <h1><b>战友+街坊。</b></h1> <h1><b>十四连建点元老与不能到场老同志的后代代表。</b></h1> <h1><b>皇城根的战友们。</b></h1> <h1><b>这...嗯...嗯...不知起啥名~就叫革命战友吧。</b></h1> <h1><b>老五连的哥们。</b></h1> <h1><b>老五连的哥们。</b></h1> <h1><b>一个锅里挥马勺的。</b></h1> <h1><b>老北京,老十四连的。</b></h1> <h1><b>老哥们</b></h1> <h1><b>从十四连调去武装团(26团)的。</b></h1> <h1><b>曾经开,做,吃病号饭的。</b></h1> <h1><b>这该叫个啥?反正是好姐们。</b></h1> <h1><b>六月十一日开始第二阶段活动。</b></h1> <h1><b>蓟县盘山农家乐。</b></h1> <h1><b>盘山景区大门来个集体照。</b></h1> <h1><b>京沪姐们合影。</b></h1> <h1><b>一条炕上滚过地。</b></h1> <h1><b>一口锅里捞饭地。</b></h1> <h1><b>哈市一姐,姐夫到此一游。</b></h1> <h1><b>张总与他的贤内助~李老师。</b></h1> <h1><b>据说,这里是乾隆来过三十二次的地方。</b></h1> <h1><b>鸟瞰盘山大门。</b></h1> <h1><b>老哥俩到此一游。</b></h1> <h1><b>黄崖关长城</b></h1> <h1><b>河北的江南水镇</b></h1> <h1><b>给摄影师来一张。</b></h1> <h1><b>抗日战争遗址。</b></h1> <h1><b>相见亦难,别更难。~送别北京哥们姐们。</b></h1> <h1><b>14日下午告别战友们,我们回到了上海。</b></h1><h1><b>望大家保重身体,坚决不掉队。争取早日再相见。</b></h1> <h1><b>最后以859农场的由来与渊源作为本篇的结尾。</b></h1><h1><b>859农场的来历,摘取自859“醉吟烟霞”的辛苦走访与实地考证所得,在此谢谢“老醉”对859的卓越贡献。</b></h1><h1><b>1956年3月,从朝鲜回国后驻汤原县的铁道兵九师(部队番号8509),所属的8个中队1236人,加上4个劳改中队,总计1800余人,从汤原迁往虎头地区开始开荒建场。</b><br></h1><h1><b>先后名称为:“铁道兵8509部队农场”、“八五九独立分场”。6月5日,以这支部队为主体的“虎头开荒大队”正式成立。9月,虎头开荒大队正式更名为:铁道兵农垦局八五O九农场。<br>农场根据铁道兵农垦局党委的批示,派踏查组到饶河县东安镇地区进行勘测,发现东安地区可垦荒地多,并且集中连片,土质肥沃,优于虎头地区。10月,农垦部与铁道兵农垦局同意并批示:同意8509部队迁移到饶河县建立农场。<br>11月3日,农场将原开荒大队改编为11个中队,从虎头地区分水旱两路迁往饶河地区,分别为第九、十、十一中队驻扎饶河镇;第三中队驻扎东安镇(原八五九农场渔业队)、解放屯(原八五九农场二十队);第四中队驻扎和平屯(原八五九农场水利队)、四平镇(现八五九农场部)、大板屯(原八五九农场十八队);第五、六、七、八中队驻扎明山屯与西南山一带(现胜利农场);第一、二中队驻扎二龙屯(原八五九农场四队)、民主屯(原八五九农场一队)。农场部设在饶河镇开始筹备开荒建场。<br> 1957年1月,在饶河正式成立牡丹江农垦局八五九农场。1957年2月,为了便于指挥开荒,农场机关从饶河迁到了东安镇。5月,全场114台拖拉机开始在各开荒点破土开犁,当年开荒24.7万亩。<br>1958年3月开始,十万官兵分别从北京、苏州、广州、南京等各大军区,以及装甲兵、炮兵、海军和军事学院学员等军兵种转业,共计3475人分别到场,农场扩大为总场。<br>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饶河、虎林两县建制,合并成立虎饶县。并将原铁道兵农垦局改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合并成立政企合一的局县组织。各农场成立人民公社,以虎林、饶河两县的全部,密山、宝清两县的各一部,合并成立县联社。12月12日,撤销虎饶县联社建制,与八五九农场合并成立虎饶县“饶河八五九人民公社”。1959年1月,公社又搬回到饶河镇原县政府所在地。<br>这一时期是八五九农场最大规模时期,东起乌苏里江,南达五林洞,西至西丰镇,北至四合屯,地跨饶河、虎林、密山、宝清、抚远五县,总面积达8200余平方公里。八五九人民公社下设1个畜牧分场、2个林业分场、7个农业分场,所辖基层生产单位总数达到117个。<br>同年5月9日,经上级批准公社又更名为牡丹江农垦局八五九农场。8月,2698名山东支边青年来场。1962年3月,进行场社分家。分离出原农村队23个。场社分家后的三、八分场划归公社管理;两个林业分场划归完达山林业管理局管辖。<br>1963年1月,东北农垦总局成立,牡丹江农垦局划归东北农垦总局领导。1964年1月,东北农垦总局批准八五九总场改为东北农垦总局饶河分局。同时决定原总场的一分场成立饶河农场、二分场成立西通农场、四分场成立胜利农场、五分场成立四平农场、六分场成立平原农场。同年3月,经东北农垦总局批准将四平农场与平原农场合并,组建成立新八五九农场。1964年3月,新八五九农场正式成立,场部设在原五分场部(四平镇)。并以此为分界线,把以前的时期统称为老农场时期,之后称之为新八五九农场时期。<br></b><h1><b>1969年4月20日,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三团成立,隶属兵团三师,后归属新组建的六师,1977年4月4日,兵团撤消,更名为前卫农场。1978年3月 恢复八五九农场原名,隶属建三江农场管理局。</b></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