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桑,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

邹清林

<h3>  6月3日早晨7:40从双流机场起飞,经停昆明再飞仰光。</h3><h3> 现在的缅甸是雨季,在到仰光后的短短3小时已经历两场大雨,不过均在庙里,也未影响拍照和游玩,凉凉的,比成都还爽。看来老天眷顾,运气颇好。</h3><h3> 我们将在仰光住一晚上,稍事休息,6月4日乘大巴出发,下午即可到维桑海边,去拥抱那未经雕琢的翡翠。</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机场出口处,前来接团的当地导游阿玲,给每一个客人献上一串新鲜的茉莉花,以此高规格的礼仪,向中国客人表示欢迎。</font></h3> <h1><b><i>仰光的早晨</i></b></h1><div> 昨晚风疏雨骤,草绿花肥。清新的空气中透着淡淡的芳香,在蓝色苍穹之下,阳光也变得温柔。</div> <h3>  这是一家华人的酒店,刚加入一带一路工程开始接待中国旅行团。</h3><h3> 自助早餐,有咖啡、牛奶、果汁,盐蛋、鸡蛋、油条,馒头、面包、炒饭,西瓜、香蕉、木瓜,品种多,这味道更像四川味。这不,巴台上供应的酒都是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h3><h3> 可见,缅甸人是用心在做旅游,把每一批客人的属地文化、饮食习惯,都弄得一清二楚。</h3> <h3>  修剪得整齐平坦的草坪象绿色的地毯,叶上还跳动着水灵灵的露珠,透着泥土和草的香味。</h3><h3> 主人在草坪上摆放了马车,还有几套喝茶聊天的沙发与茶几,专供客人休闲与拍照。所以我这张照片是够奢华的。</h3> <h3>  这是我们最悠闲自在的一张照片,不过这是在异国他乡。这就叫宾至如归!</h3> <h3>  这小枝纤弱,叶薄革质的狭叶栀子花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花儿顶着露珠,腆着笑脸,像朴实的缅甸服务员一样,热情地向客人问早上好!</h3> <h3>  这是酒店内部的通道,两边绿树成荫,花繁草茂,两个大而清洁的泳池散落在大花园的东西两侧。榕树下的草地上,一群群灰鸽正在自由自在的觅食,它们却把来往的客人视而不见,只是嘴里在不停地哼着什么。</h3> <h1><b><i>前往维桑</i></b></h1><div> 仰光距维桑大约260公里,我们的大巴走了7个小时,弯弯的窄小公路,渐渐的把你从大都市导入一个原生态的渔村,一个未经雕琢的翡翠。</div> <h3>  前往维桑没有高速公路,路况也不太好,不过两边绿树成荫。这就是可贵的“高树公路”。</h3> <h3>  这脚穿拖鞋,下身着笼基的帅小伙叫小熊,是缅方的旅游助理。原生活在战乱不断的缅北,据说他是中国远征军的后代。</h3><h3> 这几年,缅甸政府给他们颁发了一个不咋好用的“身份证”,再加上一带一路下,缅政府要发展对华旅游,这会讲华语的小伙才得以走出深山,找到一份收入不高,但却较为阳光的工作。</h3> <h1><b><i>草尞</i></b></h1><div> 从仰光到维桑的颠簸的公路两旁,开始绝大多数为低矮的铁皮屋,里面阴暗潮湿。走出几十公里,铁皮屋不知什么时候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不蔽雨,不挡风的近乎原始人居住的草寮。矮小邻水,周围……</div> <h3>  这是一张层次分明的照片,草寮、铁皮屋、塑料棚、砖混房、汽车,仅材料就穿越几千年,色彩亦蛮丰富。</h3> <h3>  这是一座属于村子的佛塔,就座落在村庄这片草寮与铁皮屋不远的地方,虽然规模不大,却也显得金灿辉煌。或许,这无数的草寮才是众多佛塔的基石。</h3><h3> 在这个全民信佛的国度,他们会主动地自觉地把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捐献或布施。</h3> <h3>  这是立于人字路口中央转盘处的雕塑,在古老的构思中,透着几分现代的气息。由于旅程葱忙,没有来得及细读。</h3> <h3>  在公路边的水渠上,像这样的便桥较多。当然还有大部分为一家人独享的,那就用两三根竹子一扎即就。很遗憾,那些最为精致的独竹桥我没有拍到,不过你可以想。</h3> <h3>  这是路边的加油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司机在此停下略为小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里的油便宜:92号4.9元。怎么样,来几桶?</h3> <h1>缅<b><i>餐</i></b></h1><h3> 这是全部旅程中唯一的一顿缅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大拼盘里,分别放上豇豆、秋葵、茄子等新鲜蔬菜,中间盛一小碗缅式酱,有一种带鱼腥的微臭味,据说不错。</h3> <h3>  这拖拉机已经老迈得有些残破,从它的形象上看得出是久经沙场,战功卓著的,但它依然坚强地忙碌着,鞠躬尽瘁才是它的信昂。</h3> <h3>  这是路边卖陶器的一个摊点,那些黄色的土陶罐最引人注目。因为经常在村口路边的小草棚内,会见到它们的身影。里面会由布施人每天装满清水,专供在外行走者取食。</h3> <h3>  这些草棚显得有点精美和现代,看得出它们并非当地人的居所。再加上河边上那些较新的木船,或许你会猜想:是一个刚开发的旅游项目。</h3> <h3>伊洛瓦底大桥</h3><h3> 伊洛瓦底江经仰光向南,最终由维桑流入安德曼海,是缅甸的母亲河。由仰光到维桑要几次跨过伊洛瓦底江,这座大桥应是最为雄伟状观的。</h3> <h3>放学</h3><h3> 到维桑时正值孩子们放学,白色衬衣,每个人手里均提着盛午饭的饭盒,高兴地上了廠棚的三轮摩托车,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回家。</h3> <h3>  这里的孩子在校十一年,主修怎么做人礼佛,至于数学和其它文化知识,则居次要。最后顶多就是学带小数点的乘除法。</h3><h3> 据阿玲讲,他们与客运公司勾通,希望每天能为每一位乘客提供一瓶饮用水,竞费了两个小时。客运公司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几箱水,原因是他们不太会算数。</h3> <h1><b><i>维桑海滩</i></b></h1><h3> 前往维桑的路上下过两次大雨,但到海边后天气却很好。</h3><h3> 维桑海滩位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过渡带,连绵15公里,这里很安静,只有湛蓝大海、㶷丽晚霞、清爽凉风, 和质朴得难以置信的民风。</h3> <h3>  维桑的海滩少了浪漫情愫,却多了份与当地人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几步之遥就让人感受到远离内陆、小踏海岛的快感,还是有着近乎透明的海水,亦或是最原始舒服却又徒步也能到达的海边渔村,无一不印证着:维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尚未雕琢的翡翠。</h3> <h3>旅游达人</h3><h3> 这位八十四岁的旅游达人,行走过五十多个国家,今天与其退休的儿子一道,欣喜地来到安德曼海边漫步。在她看来,这尚未开发的原始美,才是最值得一看的美景。</h3> <h3>  我们一行十人,在维桑湛蓝海水旁的礁石上,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也为这纯洁的翡翠润润色。</h3> <h3><font color="#010101">  坐在这湛蓝的海水中,任凭海浪拍打礁石,内心却显得愈发清澈宁静,都市的喧嚣与尘霾在此刻都已荡然无影。这就是大海的昧力!</font></h3> <h3>  这美丽的海礁时而被涌来的潮水淹没,时而又显露直颜。人们在此嬉戏追逐,唯有潮水从不疲倦,总是后浪追赶着前浪,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无论地老天荒,永不停息。</h3> <h3>  住在内陆的人对岸边千奇百怪、鬼斧神工的礁石绝对是感兴趣的。他们就是要爬上去,和湛蓝的大海打个招呼。</h3> <h3>  你见过在瑜伽馆摆pos的,也可能见过在公园里摆pos的,没见过在在海中礁石上练瑜伽,摆pos的吧?</h3><h3> 你信吗,这老太太可是我们成都顶级的瑜伽教练哟!</h3> <h1><b><i>海边酒店</i></b></h1><div> 这是维桑海边为数不多的酒店之一,整洁宽敞,设施齐全。坐在大厅中,不仅能闻到海的气味,还能听到微风吹拂下的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沙。</div> <h3>  这群热情顽皮的小鸡仔围绕在你的身旁,不停地给你讲述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同时给你家的温馨。</h3> <h3>  这泳池的水碧得像玉,净得不要不要的,就像它旁边的大海。</h3> <h3>  这一堆椰子是刚走的台风留下的,看上去仍然可爱。这里的雨季台风较多,所以大多数酒店已准备关门修整,为下一个旅游旺季作准备。</h3> <h3>  有说“拿着鸡毛当令箭”,可这却是扛着椰叶跳孔雀舞,这屏开得靓丽吧!</h3> <h1><b><i>维桑晚霞</i></b></h1><div> 在蓝色的海边,沙滩是那样的纯净,海水是那样的纯净,就象这里的人们那样的纯净。合着椰子,向着无垠的大海,心灵也随着周围的一切一起纯洁,在这美丽的晚霞萦绕下,落日也更美!</div> <h3>  海天之际,莲花般的云向海滩飘动,海的那一方似乎要比此岸高出许多,这蓝色的海水比缅甸的过往还要深邃。</h3> <h3>  面对蓝色的大海,面对浙淡的晚霞,这对来自成都的夫妻久久地沉浸在寂静与惬意中。这美丽而煽情的鸳鸯画面,没有人愿意去惊扰。</h3> <h3>海边漫步</h3><h3> 傍晚的海边是宁静的,静得让生活在喧嚣大城市的人们感到无名的喜悦,手牵着手,柱着手仗,久久不愿离去。</h3> <h1><b><i>维桑之晨</i></b></h1><div> 在海浪声声的细柔下醒来,鸟儿唱着和谐的歌,微风挽着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这情境确实透着真诚与扑实。</div><div> 来吧,朋友,我们在这里喝茶!</div> <h3> 天刚微亮,面对这碧蓝的大海上万马奔腾的波浪,听着嘶哑鸣唱的涛声,你才知道什么叫住心胸开阔!</h3> <h3>  岸边绿树成荫,海边是礁石,礁石那边是海,那海的那边,还有那边的那边是什么呢?</h3> <h3><h1><b><i>维桑小镇 </i></b> </h1> 维桑小镇始于渔村,历史优久,至今还保存着原有的质朴。全镇只有一条街道,而且只有300米左右有柏油路,其余全是泥土路。</h3> <h3>  这是维桑的公立医院,据说条件一般,但缅甸人在此看病吃药是不付费的。</h3> <h3>  这是镇上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免费上学。虽然校舍简朴,但比起镇外散居的民居还是要好很多。</h3> <h3>  这是座落在镇上,背对海边的酒店,其优美的外貌与其相邻的街房,构成了一幅真实的穿越图画。</h3> <h3>  这是维桑渔村的一条小巷,翠绿悠静,在不远的尽头,那明亮的一抹白就是大海。</h3> <h1><b><i>大象谷</i></b></h1><div> 在离维桑小镇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山谷,这里生活着十多头大象。据说它们曾功勋卓著,从部队退伍来此太平峡谷安享晚年。</div> <h3>  这里大象的生活环境就是尚未破坏的天然丛林,对大象也没有圈养,平时没人参观时就敞放在山林中。但它们非常温顺,因为曾接受过专业的系统训练,所以任你的手去触摸它那长长的鼻子,拍照留念。</h3> <h3>  像这样的草寮,就是管理大象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居所,绝对原生态,既通风又透光,你愿意体验一把?</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对小孩穿着花衬衣,紧依着自家的“窗户”,两眼疑惑地望着窗外,望着窗外这群不知来自哪里的客人。从他们简陋得不能遮风挡雨的草寮,完全可知他们也像这里的大象一样,过着原生态的生活。 对,这就是原生态!</font></h3> <h3>童贞</h3><h3> 生活在大象谷的孩子们,在稚嫩的脸上长着一双黑呦的灵动的双眼。他们始终微笑着,并不停地向我们挥着小手。</h3><h3> 这纯真的热情,感动着每一个来访客那颗酸楚的心。</h3> <h3>  在这个没有春夏秋冬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地区,人们的生活是简单的。男人们甚至一条笼基就可过完一年,小该则就更简单,这不,回归原始吧。</h3> <h1><b><i>前往港口</i></b></h1><h3> 从维桑渔村到出海看日落的港口,还有四十分钟的车程。路窄弯多,不过基本没有人居住,沿途就是一个静。</h3> <h3>  大巴在离港口不远的地方停下,因为前面的路更窄,我们只能换乘当地特有的车辆,再行十分钟。</h3> <h3>  这就是他们的村庄。一般沿路而建,彼此相邻不相接。</h3> <h1><b><i>港口</i></b></h1><h3> 准确地说这就是一个能停靠小船的简易码头,游客被参扶着下了一个大台阶,然后上了一条晃悠悠的船。据说这就是最豪华的了,旱季那些有钱的老板过来,就租上它出海钓上两天鱼。</h3> <h3>  这里是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风平浪静,沿岸椰林密布,海边是一片片的红树林,它们扎根滩涂,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炙烤,始终用生命护卫着海岸。</h3><h3> 在我们上船时天色较暗,当船驶出四十分钟,来到广阔的海上时,都突然云散天晴。晚风拨弄渔船不停地摇摆着,天上霞光涌动。美丽的海上日落,终于如期而至。</h3> <h1><b><i>海上日落</i></b></h1><div> 渔船在海上飘着,任随微风吹拂。夕阳西下,慢慢地把云彩染红,海浪也被感染了,人也被感染了,于是都幻化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晚霞。</div><div> 下面是一组我们随拍的夕阳,不专业的表现都足以令人陶醉!</div> <h3>  乘船出海,乘大船、乘巨轮出海对内陆人来说早已习以为然。但乘这样的小渔船出海,应属首次,在海上看晚霞,赏日落,着实让人兴奋。</h3><h3> 抓紧这难得的美景,多拍几张自由照,把这美好时光刻进脑海,珍藏心中!</h3> <h1><b><i>维桑之夜</i></b></h1><h3> 海风舞动发丝,透着凉爽,游客在海边惬意地回味着美丽的日落和晚霞,欣赏着夜幕的降临。</h3> <h3>  我们先回到大巴所在地,等待第二批队员回归。这里地势较高,能较清楚地看到海面上最后的晚霞。就情不自禁地把这美仑美奂的晚霞记录。</h3> <h3><h1><b><i>缅甸民俗村</i></b></h1> 这是一个对外开放,可接待游客的缅甸民俗村。村民主要从事红木饰件的制作。</h3> <h3>波罗密</h3><h3> 波罗密是一种在乔木老茎开花的热带水果。一般在主干、主枝,甚至露地的根也可结果。原产印度西部高山。</h3><div> 波罗密果形大,最大有60公斤的。其味甘甜,气味芳香;核果可食,富含淀粉;木材黄,可提取桑色素。</div> <h3>红木椅子</h3><h3> 这把三座木椅做功略显粗糙,但却是正宗的上等红木。这客人悠然自得地坐在红木椅上,仔细地打量着手工作坊,品味着刚产的本地纯正“雪茄”。</h3> <h3>红木楼梯</h3><h3> 楼下是手工作坊,从事简单饰件的雕琢加工;楼上是住房和库房。主人正从红木楼梯上走下来,手中拿着客人欲购的红木饰件。</h3> <h3>红木房子</h3><h3> 像这样用红木修建的二层木屋村里还有很多,与那些草寮和铁皮屋相比,这就是真正的天堂。</h3> <h3>  这是离缅甸最高的瑞莫多佛塔不远的一个很有名望的村庄,因为这个村出过大和尚。今晚我们有幸被邀请在此作客,体验佛堂的斋饮文化。<br></h3> <h1><b><i>斋饭</i></b></h1><h3> 这是佛院的斋堂,柱子、楼板和门窗等都是用红木建造的。楼下用餐,楼上供佛。每周只对游人开放一次,看来我们与佛有缘。</h3><h3> 在进入斋堂前,她们会用一些水洒在客人身上以洗心净尘。进入斋堂后不能大声说话,必须赤脚脱帽,默念感谢佛主赐予的食物后方能用餐。</h3><h3> 这用餐的过程就是对人心灵的一次洗礼!</h3> <h1><b><i>未琢之玉</i></b></h1><h3> 这是一块重达6吨的翡翠毛石,为了展示它的丰彩,特地作了一个小的剖面。从它那似开非开的窗口透出的色彩与花纹,似乎可以洞察到它内心积淀万年的富贵与豪华。过往的人们纷纷驻足细品,合影留念。</h3><h3> 回过头去细看我们在维桑的每一处令人难忘的情境,你会惊奇地发现:维桑,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h3><div> 2018.6.18 写于成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