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徐新卫</h3> <h3> 艾特莱斯与桑皮纸 </h3><h3> (一)艾特莱斯</h3><h3> 新疆和田号称蚕茧之乡,又是丝绸之乡。艾特莱斯丝绸(又名艾得莱斯丝绸)起源于汉代,史书记载和田有“商胡贩客”、“归款于时月”。和田的古丝绸之路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记载,公元十世纪于阗国王曾带大批和田制作的“胡锦”(艾特莱斯丝绸),“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在中原十分抢手。新疆和田洛浦,墨玉则是艾特莱斯丝绸故乡。</h3><h3>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怀揣着对古丝路的景仰,我走进古丝绸之路,感受新疆和田洛浦、墨玉民族传统手工艺,体验艾特莱斯丝绸和桑皮纸制作流程和工艺。寻找最后工匠的足迹。</h3><h3> 图为身着艾特莱斯服饰的美丽姑娘。</h3> <h3> 蛹食桑叶,蚕蛹生茧,茧抽丝。艾特莱斯丝绸是由蚕丝织成的布匹,从抽茧、扎染,再到纺线、织布,一系列工序皆由手工操作。艾特莱斯丝绸有四中基本颜色,黑、黄、红和杂色组成。绸花色鲜艳,质感柔软。是新疆姑娘喜爱服饰布料。</h3><h3> ******姑娘美丽漂亮,细细的弯眉,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窈窕的身材,再穿上“艾特莱丝”绸制作的连衣裙,越发显得婀娜多姿,风姿绰约。<br></h3><h3> 图为墨玉县艾特莱斯作坊里的“艾特莱斯姑娘。”</h3> <h3><font color="#010101"> 艾特莱斯绸是和田的特产。和田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丝绸之乡,蚕茧总产达到全自治区产量的百分之70以上。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艾特莱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布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有的呈二房连,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为三方连,交错排列。图为制作成品的艾特莱斯丝绸。</font></h3> <h3> 艾特莱丝绸色泽十分艳丽,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恋和追求。</h3><h3> 图为人工纺织。</h3> <h3> 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各种图案具有强烈和田地方特色,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h3><h3> 图为妇女抽丝剥茧,煮茧过程。</h3> <h3>图案中瓜果、枝叶运用得较多,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采用的热瓦甫琴、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目前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h3> <h3> 在墨玉艾特莱斯丝绸作坊,我们参观了制作的全过程。对其有深度的了解。目前制作者大都是当地的农民,国家给于扶持,以此保护失传的民族传统手工艺。<br></h3><div> 图为维吾尔族老人工作在纺织车间。</div> <h3>不过这个古老的工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相比用现代化机器和人造丝织就的纺织品,织就一块艾德莱斯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则要多得多,即便是最熟练的能手,一天也最多只能织三米。由于织造工艺相对复杂,而购买的人相对较少,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放弃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br></h3><h3> 图为艾特莱斯工匠。掌握这一传统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h3> <h3> 为继承传统民族工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乡里专门建起了艾得莱斯绸纺织厂,纺织厂由十多名年逾半百的老人组成,并把这里开发成为旅游观光点,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到此观光。如今,艾德莱斯绸正在成为新疆的“名片”,绚丽的色彩和神秘的历史引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寻芳而至,把艾德莱斯绸带往世界的各个角落,传到了更远的远方。</h3> <h3> (二)桑皮纸 </h3><h3> 桑皮纸是以桑树枝皮为原料,而制成的纸张。在和田墨玉县普恰克乡布达村。我们探访了第十三代桑皮纸传人,阿布利米提.阿布都卡迪尔,并观看了制作桑皮纸的过程。<br></h3><div> 图为第十三代桑皮纸传人,阿布利米提.阿布都卡迪尔。</div> <h3><font color="#010101"> 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历史文献上记载,桑皮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苏轼《三马图赞》用的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图为妇女正在剥去桑枝条的皮,为制作桑皮纸的第一道工序。</font></h3> <h3> 桑皮纸呈淡黄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美观。 桑皮纸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h3><h3> 图为浸泡的桑皮纸浆。</h3><h3><br></h3> <div> 千年桑皮纸漫长的辉煌岁月。 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这样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桑皮纸制作技术又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 <br></div><div> 在古代,桑皮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div> <h3> 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桑皮纸,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该纸因时代而名,称为汉皮纸。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定名为“书画纸”,俗称“仿宣纸”。 因为桑皮纸纯正的纤维构造及其特殊的香气,可防蛀虫叮咬,故此桑皮书画纸既是书法美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br></h3><div> 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100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以及善存于世的维吾尔文典籍《诺毕提诗选》、《维吾尔医药大全》《古兰经》手抄本等,这说明,早在唐代,桑皮纸的书画用途就已经流经西域,传播世界各地,广为使用。</div><div> 图为捶打桑皮。</div> <h3>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昧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h3><h3> 在公主临行前,闻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据我国署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br></h3><div> 图为加热煮工序。</div> <h3> 公元十一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br></h3><div> 桑皮纸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桑树是落叶乔木,它的茎皮纤维韧长且有牢度,一度说来,山桑、条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称为棉纸。桑皮纸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光而不骨,吸水性强,不腐虫不腐蚀,桑皮纸含100%纤维,没有任何其它原料,纵向拉力5000下,横向拉力3000下,重量达46克左右桑皮纸手工制作工艺是传统手工纸的典型代表。</div><div> 图为桑皮纸原料—桑皮。</div><div><br></div> <h3> 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这门技艺也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br></h3><div>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工业化造纸冲击下,桑皮纸逐渐淡出人们生活,造纸匠人纷纷转行。民间制作工艺面临失传。为此,2002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产加以保护。目前和田地区有226名桑皮纸制作传人,享受国家每月8000元的补贴。阿布都利米提就是享受国家补贴之一。</div><div> 图为过滤。</div> <h3> 艾特莱斯丝绸和桑皮纸在国内需求不是很大。前者少部分为新疆少数民族需求,其余销往东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后者则销路更少。</h3><div> 现在国家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经将艾特莱斯,桑皮纸民族工艺列入保护计划。开设博物馆和作坊,扶持保护艺人和工匠。引进开放旅游。从而使失传的古老工艺得以发展。</div><div> 图为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记张春贤,介绍新疆桑皮纸绘画展览。</div><div> (图片来自网络)</div> <h3>图为桑皮纸国画。</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后记:</h3><h3> 2016年秋,忙碌一生的我终于可以歇一歇了。这年我退休了。于是,有了闲暇,向往着远方。几个摄影爱好者相约去了新疆的南疆。悠悠古丝绸之路,叙说着古老的故事,演绎着波澜的画卷。</h3><h3> 去笃行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居住地,探访苏巴什佛教寺遗址、克孜尔千佛洞,发悠悠之思情,走龟兹古道、感受古人的情怀。听艾提朶尔清真寺礼拜悠扬的颂经声,看喀什夜晚高台民居的阑珊的灯火,还有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大巴扎,林林总总的,各式各样的商品,穿梭于牛羊市场中,讨价还价,嘈杂、叫卖。交汇出一曲美妙的乡村乐曲。</h3><h3> 夕阳下,慕士塔格雪峰泛着红晕。蓝天白云,帕米尔高原蜿蜒绵绵。朝阳中,石头城巍然屹立。</h3><h3> 时日,回忆南疆之行,整理旅途照片。汲取一丝感悟,作《寻访最后的工匠》一文,记录那一瞥遇见,那一段故事,那远去的背影。</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