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风头䴙䴘。全长约56cm。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下体近乎白色而具有光泽,上体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后颈暗褐色,两翅暗褐,杂以白斑。眼先、颊白色。胸侧和两肋淡棕。冬季黑色羽冠不明显,颈上饰羽消失。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湖河等水域,潜水能力强,以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4-5枚。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侯鸟,在长江以南越冬。属国家2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宁夏境内湿地湖泊较为常见的鸟类。</h3><div><br></div><div><br></div> <h3>分布范围</h3><div>在我国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div> <h3>生活环境</h3><div>䴙䴘生活在湖泊,江河水库,溪流等各种水域环境中。栖息藏匿在芦苇或水草中。</div> <h3>生活习性</h3><div>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在芦苇丛中营巢。</div> <h3>生长繁殖</h3><div>每年5月,䴙䴘开始繁殖。雄鸟和雌鸟从相识到交配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求偶舞蹈。水面上,两只相遇的䴙䴘,面对面低头展翅,然后抬头仰脖,拍动双翅,迅速向前。当互相快碰到时,又骤然停下改为后退。简直就是一场优美的芭蕾。通过舞蹈的互相比试和了解,如果赢得了对方的爱心,它们就衔着水草开始共同建造洞房。</div> <h3>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点,而是随波逐流,飘荡在水上。巢建好后,产4~5枚卵,双亲轮流孵化。遇有情况时,亲鸟跑得无影无踪。其实,在它离开时,它早已用水草和芦苇将巢盖严实了。经过20多天的孵化,幼鸟出壳。幼鸟属于早成鸟,刚出壳就跃入水中。</h3> <h3>种群现状</h3><div>我国分布着5种䴙䴘。均为候鸟。其中赤颈䴙䴘和角䴙䴘数量稀少。</div> <h3>保护级别</h3><div>凤头䴙䴘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