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重修的湖南师范大学的大门.(北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湖南师范学院,它分成了北院和南院两部分,北院位于岳麓山下二里半,南院侧位于岳麓山下西南边的左家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省教育部分撤分了一些高等院校,原湖南文艺学院的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划分到湖南师范学院,组成了师院艺术系(本科),原湖南省体育学院划分为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两个系都在左家珑,所以就称为南院。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就升格成了三个学院.,体育系升格为湖南师大体育学院,艺术系升格为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和湖南师大美术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是2002年由湖南省艺术学校和湖南省电影学校合并成立,1959年它称为湖南省艺术学院,1961年湖南文艺学院撤分后其戏剧专业(花鼓戏,湘剧,话剧,祁剧,舞美)组成湖南省戏曲艺术学校(中专),1964年改为省戏剧学校,1976年又复名为省艺术学校,我们这辈人习惯称为 "戏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南院与戏校一直是无围墙之隔的近邻,新棠村是1954年—1955年建成,有四栋两层的楼房,麓山村修建得更早,有五栋夯土筑墙的平房,戏校和南院的教职员工绝大多数都居住在新棠村和麓山村,所以我们这些伙伴也是从小一起长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的艺术职业学院,还是这条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前,从戏校大门进去后,往麓山村和新棠村方向去有条分岔路口,往右边一条斜坡,也可通往戏校的练功楼,办公楼和学生宿舍。记得小时候,新棠村三栋边上有条小路,可以通往戏校的山上那栋红色的楼房,叫"实验楼",每天的清晨,经常能听到戏校的学生在那里吊嗓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常常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爬上那小山头,还可看到他们在辛苦的练功,排戏。充满好奇心的童年,总是三五成群的跑排练厅,看戏校的学生排练花鼓戏和湘剧,逢到有演出时,还时常打溜票进场。与戏校一路之隔的体育系,有篮球房,排球房,体操房,更是我们常去玩耍和打球的好去处。郁郁葱葱的岳麓山林,厚重浓浓的体艺氛围,不仅培育了我们这辈人的兴趣,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两个村子的伙伴,从小居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度过了那难忘的儿童和少年时代,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当年结成的友谊是永恒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的2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准备在3月份组织一次新棠村和麓山村的老村民的久别聚会,我们在徐家洋家开了一次筹备会。</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16日</p><p class="ql-block">聚会由宋小平,袁家幼,谭星玲,王娅,王丹,徐家洋6人组织,宋小平负责主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天,原居住在麓山村,新棠村的童年和少年伙伴,来自北京,深圳,广州,长沙各区,湘潭,相聚在中南大学后的香樟缘农家乐,老少到了60多人,大家欢声笑语,击鼓传花,唱歌跳舞,是这几十年来麓山村和新棠村,南院与戏校的子弟第一次久别盛大的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棵百年的老樟树,如今仍然矗立在推翻重建的新棠村中,它记载了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永远抹不掉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的2月,旅居在美国,加拿大的发小,苏宪人,储晓戈,刘小巨回国探亲,我们一起在新棠村原三栋大樟树下留影。</span></p> <h3>参加聚会的男同胞有唐苏艺,储大茅,王祚飞,李建,谭惕平,章立,储晓戈,苏宪人8人(从左至右)</h3> <h3>女同胞有马尔康,苏华,王佳,周小蓓,鲁桂云,谭星玲,王丹,宋小平,周小茵,叶湘云,王娅,刘小巨,袁家幼13人。</h3> <h3>这条巷子是通到麓山村和新棠村必经之路。</h3> <h3>现在的麓山村。</h3><h3>从前的平房,在八十年代中期早已坼除,重建了三栋楼房。</h3><h3>家,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世间有了家,才会有幸福,才会有温情。</h3><h3>童年的家,是父母为我们营造的一个温馨的窝,在这里我们长大,成长。</h3><h3><br /></h3><h3>下面各家就曾住在麓山村</h3> <p>五十年代</p><p>朱小萍的一家(她的父亲朱纯在她很小的时侯就去世了,母亲和大哥朱绍安在原体育系工作,二哥朱顺安,三哥朱正安,四哥朱岳安,五哥朱朂安,中间是奶奶抱着朱小萍)</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一栋</p> <h3>朱小萍和她大哥,三哥,母亲的合影(上图)</h3><h3>1970年</h3><h3>朱小萍和谭星玲,彭五妹下乡在靖县农村(右图)</h3><h3>2018年的朱小萍(左图)</h3> <p>七十年代</p><p>徐家洋的一家(她父亲徐祖本是原体育系副系主任,母亲是长沙市九中教师,哥哥徐家连和她嫂子,姐姐徐家逑,弟弟徐家运)</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一栋</p><p><br></p><p><br></p> <p>冯赛男的一家(她的父亲冯德元是原体育系办公室教师,母亲廖其银是原体育系理论教研室教师,冯赛男现在侨居美国 ) 左下是她父母亲2018年5月在海上邮轮 右下是幼年时的赛男</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一栋</p> <h3>2017年冯赛男与父母亲在美国</h3><h3>2018年5月她父母在去日本的海上邮轮上</h3><h3><br /></h3><h3><br /></h3> <p>1980年</p><p>彭亚利的一家(她父亲彭显庭是原体育系田径教研室教师,母亲鲁道平是艺术系职工,照片中有大哥彭冰阁,二哥彭健行,弟弟彭建军,妹妹彭质红,以及外婆和他们的配偶)</p><p>她家曾住麓山村二栋</p> <h3>彭亚利的父母</h3><h3>彭亚利(下图)(彭亚莉于2019年11月28日因病去世了)</h3> <p>五十年代末</p><p>宋小平一家(她母亲宋佩珍是原体育系理论教研室教师,哥哥丁平治,姐姐丁平一) </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三栋</p> <h3>2009年</h3><h3>她母亲90岁时,他们一家的合影</h3> <h3>宋小平的父母在五十年代初时的的合影</h3><h3>下图是宋小平和她的哥哥姐姐</h3> <p>七十年代初</p><p>马尔康的一家(她的母亲李淑元是原体育系体操教研室舞蹈教师,父亲是省体委职工,姐姐马尔殊,哥哥马笑天,马光地,马建人)</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三栋</p> <h3>马尔康的父母亲年青时合影(上图)</h3><h3>马尔康、马尔殊和她们母亲老年时留影(下图)</h3> <h3>2014年3月</h3><h3>马尔康家五姊妹</h3><h3>从左至右 马尔康 马建人 马光地 马笑天 马尔殊</h3> <h3>这是马尔康妈妈背着黄家小三和冯赛男。</h3> <p>黄向东的一家( 她父亲黄达超是南院医务所医生,母亲幼儿园阿姨,弟弟黄向军和黄小山) </p><p>她家曾住麓山村三栋</p> <h3>小东一家</h3> <p>1971年</p><p>周佩云的一家(她的母亲李庆云是南院食堂职工,父亲周霞生是岳麓公园职工,哥哥周佩芳,弟弟周佩军和周佩强,妹妹周佩兰) </p><p>她家曾住麓山村五栋</p> <h3>周佩云的父母亲在五十年代留影。</h3><h3>周佩云和她的兄弟们</h3> <p>七十年代</p><p>李健的一家(他的父亲李海溪是原南院食堂职工,母亲,大弟李建东,二弟李建明,三弟李志军)他家曾住麓山村五栋</p> <h3>九十年代</h3><h3>李健一家</h3> <p>1981年</p><p>李龙凤一家(她父亲李芳球是原南院食堂职工,母亲,妹妹李凤英,弟弟李鸾师,小弟李向明正在部队服役未照像)</p><p>她家曾住麓山村五栋</p> <h3>1995年</h3><h3>李龙凤一家(小弟弟李向明在后排左边第二个)</h3> <h3>黄友谊的一家(父亲黄朝春是原体育系职工,母亲是丽臣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弟弟黄友平,黄友辉,妹妹黄琴英 下图左 黄友谊 右 黄友平</h3><h3>他家曾住麓山村</h3> <h3>现在的新棠村大门</h3><h3><br /></h3><h3><br /></h3><h3>下面的各家都曾住在新棠村</h3> <p>小时的我们,都住在新棠村一栋。还记得王荣久伯伯的女儿王文,要转学去北京,她妈妈赵姨,用她家的照像机,给我们留下了最珍贵的瞬间。你是否还认识她们?</p> <p>六十年代中期</p><p><br></p><p>王娅的一家(她的父亲王守亨是原体育系球类教研室足球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哥哥王立,大妹妹王佳,小妹妹王丹,中间是她的外婆)</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一栋西门单元一楼。</p> <h3>王娅的父母(上图)</h3><h3>2015年王娅家姊妹合影前排从左至右:王佳 王娅 王立 王丹 后排左起王立的女儿 王佳的儿子,王娅的女儿 王娅的先生,王立的夫人,王丹的先生,王丹的女儿</h3> <p>2020年的中秋与国庆同日</p> <p>2020年与1968年</p> <p>1968年底</p><p>袁家幼的一家(她父亲袁本瑶是原体育系球类教研室篮球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姐姐袁家亮和袁家双,弟弟袁家驷和袁家武)</p><p>曾住新棠村一栋西门单元一楼。</p> <h3>1968年底</h3><h3>知识青年要下农村,两个姐姐去农村之前,我们五姊妹就站在排练厅前大操坪 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大家还记得这个地方吗?</h3><h3>2017年4月</h3><h3>从左至右 袁家幼 她大姐夫 她弟小四 她大姐袁家亮 她小弟弟 小五 她二姐袁家双 </h3> <p>2020年的十月一日与中秋佳节同一天,我们几姊妹相聚留念。</p> <p>郑邑明的一家(他父亲郑奠邑是原体育系球类教研室排球教师,母亲湖南大学子弟学校教师,大妹妹郑邑娅,二妹妹郑邑华,弟弟郑邑龙)</p><p>曾住新棠村一栋西门单元二楼。</p> <h3>郑邑娅,郑邑明及他们父亲。</h3> <p>七十年代初</p><p>伍尔灿的一家(他父亲伍湘涛原是南院体育系体操教研室钢琴教师,母亲罗逸清是原北院外语系教师,哥哥伍一。他们一家八十年代初全家迁住到沈阳,后调往北京,现居住在北京。)</p><p>下图:</p><p>伍尔灿和他哥哥与母亲的合影。(2015年)</p><p>他家曾住在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一楼一号</p> <p>下面上图:伍尔灿与母亲91岁时合影(2019年)</p><p>下图左:伍一 下图右:伍尔灿</p> <p>1968年底</p><p>张建秋的一家(他父亲张友篪是原体育系体操教研室体操教师,母亲是百货公司职员,大弟张建平,二弟张建光)</p><p>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一楼。</p> <h3>张建秋的父母亲和他们三兄弟</h3><h3>张建秋,张建平,张建光。</h3> <p>1967年</p><p>李念的一家(李念的母亲是第十九中校长晏力昆,父亲李勋是师大北院教务处老师。)</p><p>下图:李念(左上);姐姐李雨芳(右上);弟弟李安(下)</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一楼。</p> <p>七十年代中期</p><p>上图:杨敢的一家(他的母亲肖泽亮是原体育系理论教研室的教师,父亲在省冶金勘测设计院工作,他的哥哥杨思亮,弟弟肖阳)</p><p>他家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二楼。</p><p>下图:前排中间杨敢的父母,右边是杨敢,后排的中间是哥哥杨思亮,现居住上海,思亮左手边是弟弟肖阳,其他是兄弟三人的妻子。</p> <h3>上:七十年代中期,杨敢兄弟三人和他们的妈妈。</h3><h3>下:2020年2月3日,在送肖阳回日本时,在长沙机场。</h3> <h3>上:七十年代中期,杨敢三兄弟</h3><h3>下:2020年2月3日,杨思亮,杨敢,肖阳三兄弟于长沙家中。</h3> <p>六十年代中期</p><p>叶湘南的一家(他母亲盛金珠是原艺术系职工,父亲曾在银行工作,姐姐叶湘云)</p><p>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二楼。</p> <h3>叶湘云和叶湘南</h3> <p>刘小巨的一家(她的母亲熊娣完是原艺术系的职工,父亲曾在长沙市公安局工作,弟弟刘小臣)</p><p>下图是刘小巨和刘小臣的小时候留影</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二楼。</p> <p>2017年</p><p>刘小巨在加拿大居住。</p> <p>2016年</p><p>小巨,小臣的父母,不远万里,不畏高龄,只为参加孙女婚礼,从长沙来到多伦多。到场几百人中,他们年龄最大,辈份最长,迎得了双方亲朋好友的赞誉及尊重。上图,就是两位老人在婚宴上</p><p>【八段锦】是他们喜爱的运动,下图是他们在古巴的海过做【八段锦】</p> <p>七十年代中期</p><p>周小蓓的一家(她的父亲周振克是原艺术系职工,母亲在北院图书馆工作,妹妹周小茵)</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二楼。</p> <h3>周小蓓的父母亲(上)</h3><h3>周小蓓的母亲和她姐妹(下)</h3> <p>覃文莎的一家(她的父亲覃有渠是原体育系球类教研室篮球教师,母亲廖崇樟是原体育系理论教研室教师,大妹妹覃小莎,小妹妹覃卫红。她们全家八十年代随父母迁到广州体育学院。现居住在广州。)</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一栋东门单元二楼。</p> <h3>三姐妹</h3><h3>中间文莎,右边小莎,左边卫红</h3> <p>徐辉的一家(她的父亲徐西根是原体育系球类教研室篮球教师,母亲吴桂芝八十年代初从军队163医院转业到南院医务所,弟弟徐军和徐明)</p><p>他家曾住新棠村一栋西门单元二楼。</p> <h3>上图是徐辉的父母亲年老时候留影</h3><h3>下图是徐辉的父母亲年青时侯留影</h3> <p>七十年代末</p><p>黄丛清的一家(他的父亲黄肇昌是原艺术系美术专业主任,母亲在北院财务处工作,姐姐黄易星和姐夫,哥哥黄巨年)</p><p>他家曾住新棠村二栋西门单元一楼。</p> <p>黄丛清(上图)</p><p>黄丛清,黄巨年分别与谭惕平的合影</p><p><br></p> <p>谭星玲的一家(她的父亲谭植棠是原体育系系主任,母亲在原南院工作,她家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p><p>她家曾住新棠村二栋西门单元一楼。</p> <p>徐知觉的一家(他的母亲徐富祠是原戏剧学校湘剧科教师,父亲徐绍清是省湘剧院著名的湘剧艺术大师,姐姐徐感觉,妹妹徐明觉,弟弟徐警觉和徐自觉)</p><p>他家曾住新棠村二栋东门单元二楼。</p> <h3><br /></h3><h3> 五十年代徐知觉的母亲与他姐弟三人(上图)</h3><h3> 现在的徐知觉(下图)</h3> <h3>徐知觉的父亲徐绍清曾是省湘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受到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h3> <p>九十年代初。 晓戈去美国前</p><p>储卫平的一家(他的父亲储声虹是原艺术系声乐专业主任,母亲在湖南省文化馆工作,弟弟储晓戈,中间是储卫平的女儿和妻子)</p><p>他家曾住新棠村三栋东门单元二楼。</p> <h3>储卫平的父亲储声虹是湖南省音乐界泰斗,曾是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上图)</h3><h3>储卫平和他弟弟储晓戈(2016年2月)下图</h3> <p>苏华的一家(她的母亲胡文婉是原艺术系职工,父亲苏醒是原艺术系前身湖南省文艺学院办公室主任,后调到师大北院工作,哥哥苏宪人,妹妹苏红,下图中间是她的外婆)</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三栋东门单元一楼。</p> <h3>苏华和她的哥哥和妹妹</h3> <p>2017年</p><p>琴琴的一家(她的父亲李诚和母亲许德传都是原艺术系的声乐教师,现在他们生活在美国,她的妹妹李咏红)</p><p>曾住新棠村三栋东门单元二楼。</p> <p class="ql-block">1977年</p><p class="ql-block">张小珊的一家(她的父亲高宇是原省戏剧学校话剧编导,母亲是省京剧团演员,姐姐张小丹及姐夫,妹妹张小幼)她家曾住新棠村三栋东门单元一楼。</p> <p class="ql-block">小珊,小丹和她们的父母。</p> <p>1960年</p><p>寿安的一家(她的母亲凌安娜是原艺术系钢琴教师,大姐姐寿松,哥哥寿康 ,二姐姐寿梅)</p><p>她家曾住新棠村三栋西门单元二楼。</p> <h3>2004年</h3><h3>前排 寿松 凌安娜老师 寿康</h3><h3>后排 寿梅 寿安</h3> <p>谭惕平和他父亲(他的父亲谭晋翘是原艺术系小提琴教师)</p><p>他家曾住新棠村三栋西门单元一楼。</p> <h3>谭惕平四岁时与母亲的合影,下图右 少年时代的谭惕平</h3> <p>章立的一家(他的父亲章春盈是原师院附中的教师,母亲郑慧娟是长沙市十九中教师,姐姐章华)</p><p>他家曾住新棠村三栋西门单元一楼。</p><p><br></p> <p>郭小莎的一家(她的父亲郭耕夫是原戏剧学校校长,母亲是在省科技馆工作,姐姐郭小蓉,哥哥郭小瑜)</p><p>她家曾住新棠村四栋</p> <h3>这是郭小莎的父亲</h3> <h3>这是郭小莎儿子结婚时,她们姊妹以及家人和母亲的合影。郭小蓉(左一)郭小莎(左二)他们的母亲(左三)郭小瑜(右一)唐卫平(右二)</h3> <h3>1965年</h3><h3>唐苏艺的一家(她的母亲刘又先是原戏剧学校音乐教师,父亲唐元通是省话剧团演员,弟弟唐卫平)他家曾住新棠村四栋</h3> <h3>七十年代</h3><h3>唐苏艺和唐卫平</h3> <h3>邬力民的一家(她的母亲殷增慧是原艺术系前身湖南文艺学院行政管理人员,改为南院后,调到了北院工作,他的父亲邬怀德曾在省司法厅工作,姐姐邬平燕在市十五中工作,妹妹邬衡燕在湖南师大工作,弟弟邬力祥在中南大学工作)</h3><h3>这是他父母2018年元月与他家姐弟四人的合影,他父亲94岁母亲92岁了。</h3><h3><br /></h3><h3>他家曾住新棠村四栋</h3> <h3><br /></h3><h3>几代惠存,多年回忆,天佑两村人;儿时福地,发小寻踪,聚散两依依。 郑邑明</h3><h3><br /></h3><h3><br /></h3><h3>1960年幼儿园即将毕业</h3><h3>从左到右朱小平,袁家幼,彭五妹,王娅,前面是马光地 在幼儿园表演节目。</h3> <h3>1970年的元月</h3><h3>下农村前在北院院本部合影(宋小平,徐家洋,朱小平,袁家幼,谭星玲)</h3> <h3>1975年春节</h3><h3>从左至右前排 宋小平 袁家幼 黄向东</h3><h3>后排 周小蓓 谭星玲 徐家洋 马尔康</h3> <h3>2004年3月发小们聚在湖大一餐厅</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0年3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聚在桂花村附近一歌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排 洋眯 妹子 小茵子 丹丹 小东 (从左至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排 马建人 回声 幼幼 王佳 小五 王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四 小蓓 小玲 三毛</span></p> <h3>2010年3月8日</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3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聚会时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左至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排: 谭星玲 袁家幼 宋小平 朱小萍 后排: 周小蓓 黄向东 徐家洋 马尔康</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左至右: 王佳 、马尔康 、周小蓓 、谭星玲 、王丹 、宋小平、袁家幼 ,袁家双、 徐家洋。</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5年9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农家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的4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排左起 苏宪人 唐苏艺 谭惕平 唐卫平 储晓戈 黄丛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排左起 郭小莎 张小珊 袁家幼 苏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彭亚利,徐家球,马尔殊三个是小时侯的好朋友。(2019年3月24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们曾经高中同学 成红,马尔康,叶湘南,袁家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南大学后面桃花三舍农家乐。聚会到十九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4月黄丛清为聚会拟一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岳麓山下 朦胧岁月 古樟树旁 工兵捉强盗忙征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松雅湖畔 甲子年华 高楼林里 祖辈待儿孙奏凯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时光流逝,岁月荏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你我翻开这一张张新老的照片时,是不是感叹这岁月流逝得太快,即使我们都离别得很久,但仍觉得很亲切。互联网把我们大家串在一起,就是一种缘份,愿大家都健康平安,幸福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居住过这两个村的人家还有好多户,因为与他们的家人,没有联系,像南院体育系的邱明家,袁兵家,黄林克家,姚玉兰家,卢丹家,邓敏家,刘启松家等,艺术系的钟亚邑家,段千湖家,胡涂家,刘华玲家,周达家,郑淑英家,戏校的老师刘光玉,贝琳,曾岚,李万生,谭始芝,罗中爱,孙仲珍,刘佩云,罗娟,烈属肖奶奶李硕家等等,因为没有照片,我只能在这里提示一下。让大家都能记得我们都曾居住过这两个村,这里曾带给我们这辈人儿时经历过的痛苦和快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