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br></div><div> 自从当妈后,最怕看见与儿童安全事故相关的新闻报道,不管是哪个孩子受到伤害,总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如果,是我家孩子……该怎么办?</div><div> 台湾作家杏林子说,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我想,这是对儿童最好的比喻。在青少年儿童广阔跃动的成长中,蕴含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可能性。我们期待一个美好的社会,就应该从儿童开始,养育一个个美好的人。</div> <h3><br></h3><div> 那么,起点在哪里?与其说在儿童,不如说在父母、老师与制定教育制度和各项关涉儿童政策的成人。关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也是社会的责任。如何将这种关爱转化为切身的翼护,则不仅需要深沉的情感,还需要合格的能力;不仅需要倾情的付出,还需要守住安全的底线。</div><div> 如果父母在自己家里把好第一道关口,就能将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如果老师在自己课堂上对儿童安全教育知识有所灌输和提升,那么孩子就能收获勇敢面对和防范的办法;如果政府部门和社会,把对儿童的关爱转化为更顺畅的救助渠道、更完善的预防机制、更具操作性的法律规定,全社会就会形成保护儿童安全健康的良好风尚。</div><div><br></div> <h3>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孕育不一样的童年,但无论何时何地,爱和安全,都应该是童年的底色。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因长期出差无法照看家中的女儿,在家中客厅安装监控摄像头,认为“一可以防盗;二可实时关注孩子动态,是否按时回家,确保孩子安全”。对此,李先生的女儿很愤怒,父女关系为此僵持不下。都说父爱如山,出差在外还惦记着孩子的安全。</h3><h3><br></h3><div> 但孩子天然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婴儿时期的爱,是父母能亲自养育,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随手丢给他人。这种爱,不是恩赐,是比责任更根本的生而育人的天性。青少年时期的爱,是父母陪伴着孩子,一起去重新体验语言之为语言,花草之为花草,蚂蚁之为蚂蚁,星辰之为星辰,甚至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在尊重儿童成长曲线的同理心上,用儿童的眼光,重新去认识手工、诗歌、文学、化学、物理、天文、曲艺,陪伴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绘出眼中的色彩。它可以有形,比如孩子创造的作品,虽然只有数尺见方,但闪耀着丰富的想象力;它也可以无形,深藏于心,却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还原儿童成长的意义,让家真正成为一个生动和丰盛的所在,让家中的几代生命与孩子活泼的生命发生鲜活的连接。</div><div><br></div><div> 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做好,却并不容易。父母的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爱的名义而善于教养孩子,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最需要教育的也许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乃至社会。</div><div><br></div><div><br></div> <h3> 爱孩子,不是随手给孩子一个手机,让孩子一玩几个小时;不是给孩子充足的零花钱,零食随便吃;更不是把孩子撒手抛给老人,任由“隔辈儿亲” ……爱孩子,就应该像牵着蜗牛去散步,陪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中,慢慢探索,自由生成丰满而灵动的心,用心养育儿童的天然色彩;爱孩子,还要帮助孩子了解成长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教会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会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式,教会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h3><h3><br></h3><div> 只有在这样的爱中,儿童才得以体验到最深切的安全感,养成独立的个性和根本的创造力,在认知和求知的维度上,生长出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孕育出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的人生观。当父母将这样的儿童交给老师时,孩子是一个身心健康而生机勃勃的生命;当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将这样的生命延续和扩充开来,领着孩子走入更深广的情感、知识和意志领域,就成就了孩子;当这样的孩子,交给社会时,“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国家,一定充满了未来和希望。</div><div><br></div><div> 给儿童最好的爱是安全,这不仅需要家长们言传身教,更需要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保障。愿每一颗种子,都能有花季的灿烂;愿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蜕变的色彩斑斓;更愿每一个儿童,都能安全茁壮的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