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楼(二)李纨王熙凤 亲妯娌

故乡的云

<h3>李纨 </h3><div>金陵十二钗中有三个已婚女子,李纨是嫂子,王熙凤是弟媳,秦可卿是侄媳妇;三个人中,李纨寡居,王熙凤暴死,秦可卿早逝;三个人中李纨有一个男孩,王熙凤有一个女孩,秦可卿无儿无女。三个人都是薄命女,相比较而言李纨算是好的,她与儿子贾兰相依为命。因李纨生性温和善良,深得府中长辈和下人的喜爱,虽然寡居,但是并不缺乏生活的热情,探春起诗社,她自告奋勇做了社长,号为“稻香老农”,很是风雅了一阵子。贾府败落后,她辛苦养育贾兰成人,贾兰金榜题名,她也成了诰命夫人,虽不久即离开人世,但也算是寿终正寝了。<br></div><div><br></div><div>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李纨和王熙凤这妯娌两个的看法,只是个人观点。</div><div><br></div><div>李纨,字宫裁,贾政长子贾珠之妻,贾宝玉的亲嫂子。她出身官宦之家,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她怀揣少女的梦想,嫁给了贾珠,婚后生活的咋样,曹雪芹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她时常流露出对贾珠深深怀念的情愫来推测,二人应该是鸾凤和鸣,琴瑟和谐。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的婚姻留给她的是无限的思念和终身的孤独,同时还留下一个爱情的结晶——贾兰。我们知道在封建礼教下生活的女性,能有一个儿子是幸运的,这个儿子成了她以后生活的依靠。正所谓“母以子贵 ”,她在贾府享受的待遇都因此而生,当然也和她的性格有关。</div><div><br></div><div>李纨是封建社会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她性格温柔,宽容忍让,是《红楼梦》中最有母性特点的角色,她生活的全部是相夫教子,丈夫没了,她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教育好儿子,她必须为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儿子远离那些公子哥。很幸运,她进驻大观园,被分住在“稻香村”,书中是这样描写稻香村的“数楹茅舍”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好一个竹篱茅舍的幽静环境,最适合在此攻读诗书。为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还需要一个学习的氛围,她提议办诗社,她自荐为掌坛人,“稻香村”是社址,大观园变成了诗人的摇篮,在此环境下生长的贾兰如入兰室。我国古代有“孟母三徒,择邻而居”,孟母只是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而李纨却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李纨的聪明才智不言而喻。她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她的努力换回了儿子的成功。</div><div><br></div><div>李纨出身名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诗书之家的传统使她有了读书的机会,但父亲并没有对她刻意培养,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李纨读的书也只有《列女传》《贤媛集》《女四书》等父亲想把她培养成符合传统道德的贤淑女子。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人,李纨成为一个知书达理、善良贤惠,本分守礼的大家闺秀。在父母的操办下嫁到贾家,我们虽不知他们是否相敬如宾,但从她时常流露出对贾珠深深怀念的情愫来推测,婚后生活的很美满,两人如膝似胶的度过了幸福的新婚,迎接来了他们的儿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丈夫因病死了,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结完果实就凋谢了。李纨成了贾府寡居的少奶奶,与贾珠的爱情成了刻骨铭心的回忆,李纨怎么办?“寡妇门前是非多”,现在有两条路摆在李纨的面前,要么守着;要么改嫁。以李纨所受的教育不会选择改嫁,以当时的形势也不会选择改嫁,因为改嫁对李纨来说是一场赌博,嫁个好人当然好,如果嫁个歹的,不仅既得利益丢失,后半辈子也落入苦海,更何况封建社会的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嫁人的目的是穿衣吃饭”,既不为吃穿发愁,又有一个儿子做依靠,又何必冒这个险呢?不改嫁就守着,咋样守呢?李纨认为:客观上“寡妇门前是非多” ,维护一个美好的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她封闭了自己的情爱,“惟知侍亲养子”,带领小姑子们读书做针线,她采取了一种随和宽容的态度,养成了一种随和的性格,不轻易出头露面,博得大家的好评;主观上,刻骨铭心的爱已给了贾珠,任何人也不会进入她的心房,为自己爱的人相守一生是值的。更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iv><div><br></div><div>李纨在《红楼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每次重要的事件中,李纨都在场,但只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与世无争的寡妇。每日只知道侍亲养子,闲暇时陪小姑做做女红,读读诗书,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安分守己、性格温柔、宽容忍让、默默无闻是她的性格特征。其实她更是一个大智之人,她明白如何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免受其害,如何保护好自己,是真正的大智若愚。</div><div><br></div><div>李纨作为贾家的大少奶奶,又生养了贾家接续香火的人,按理说,李纨有资格辅助婆婆管理家事,可事实上,李纨对整个家族的事却是不闻不问。任凭并不是主子的王熙凤兴风作浪,喧宾夺主。后来王熙凤病了,王夫人把家政大权交与李纨,让探春当助手,结果是探春成了主管,李纨成了助手。不是探春喧宾夺主,是李纨有意避让。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李纨的有意避让,不仅不影响她的形象,反而提高了她的声誉,得到了她的利益。在下人眼中,她心慈面软,是一个活菩萨;在众人眼中她是一个能吃酒能作诗很随和的大姐姐;在贾母眼中,她“带着兰儿静静的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媳妇。贾母认为她好,对她格外照顾,月钱和贾母一样,“年终奖”也是最高,此外,还给予她园子让她收租子。可如果不是避让,如王熙凤一般,把自己放置在风口浪尖,任凭贾府的“风霜刀剑严相逼”,那么李纨的命运可能比王熙凤更惨,因为王熙凤尚有贾琏做后台,而她没有。我们不要以为李纨这一辈子白活了,好像贾珠一死李纨要么管家,要么嫁人才是不白活,其实这是片面的,是对人生存方式的否定。人的存在应该是:给自己创造一个生存的环境,选择一个长久生存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明哲保身,李纨巧妙的保护了自己,八十回,贾府被抄,负责查抄的官员上报奏折:李纨守寡多年,又不理家,贾家各罪,也暂无她参与的证据。当时皇上最提倡贞节妇道,所以将她们母子除外。后来查实确与贾府诸罪无关,结案后搬出贾府,自去谋生。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把振兴贾府的希望寄托在贾兰身上,悉心教育儿子,最后取得成功。</div><div><br></div> <h3>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贾王两家是世代姻亲,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王熙凤的到了贾府,又成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媳妇,凭借她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家庭的大权。时事造英雄,曹雪芹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对王熙凤的管理做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她的管理才能,王熙凤上任先了解了解人员配备情况。问来升媳妇几句话就离开了,第二天卯时二刻便过来了,得知宁国府的下人都到齐了,没有一个人迟到,她的身先士卒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就是正人先正己,威不竖自立。下来立规矩,立规矩前先声明“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再下来分工到人,明确职责。最后让来升媳妇监督,对偷懒、赌钱等给予处罚。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了克服宁国府管理上的弊端,采取了“定岗定责,按责定编,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的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岗位适当,编制合理,尤其是部门管理,责任到位,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责任与实效结合起来、误事要罚,丢东西要赔。王熙凤的雷厉风行取得了短期的成功。</h3><div><br></div><div>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宁国府的短期管理实践中,王熙凤是成功的,然而在荣国府的管理上,王熙凤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她本人的品性造成的,她“明是一盆火,背地里是一把刀。”过分的追求金钱,过分的玩弄权势,最后导致人心所背。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管理人,短期用威,用方法;长期则不行,长期需要用德,以德感人,才能顺民心顺民意。秦始皇用威,取得成功,因“仁义不施”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李世民用德,建造“大唐盛世”。从王熙凤和秦始皇的教训中我们明白了“以德感人”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再次证明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div><div><br></div><div>王熙凤: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中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说话是有分量的,但生活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的王熙凤,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子嗣,即使三妻四妾也是冠冕堂皇,也是合于礼的。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也要竭力构筑“贤良”的形象。表现为有条件的忍让,比方说容下了平儿成为“通房”丫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儿的善良和忠心,何况目的还是为了“拴爷的心”。她泼辣,敢爱敢恨,但也是见风使舵,不同的事不同的处理方法。</div><div><br></div><div>当贾链和鲍二家偷情被发现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掀动了一场轩然大波,而最终不能不接受贾母的裁决,贾母的裁决显然是偏袒贾琏的,王熙凤尽管争得了面子,但还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大家想想:王熙凤的生日,贾琏不但不来,还跟鲍二家的偷情,被王熙凤撞上,不但不赔礼道歉,还有动手打人。贾母的裁决对王熙凤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实质上是一种屈服。</div><div><br></div><div>王熙凤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具有超前的独立女人意识,她敢爱敢恨,尤其对男权专制思想极其痛恨,但又不敢强烈表现,只能用犀利的语言,狠狠地骂贾琏,挖苦贾琏。贾琏与多姑娘偷情,与鲍二媳妇偷情,王熙凤知道后就非常愤怒,尚可以忍耐,当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忍无可忍,最终爆发,这次她不直接闹,采用借刀杀人的手段,利用贾琏之妾秋桐的嫉妒逼迫尤二姐,导致尤二姐吞金自杀。</div><div><br></div><div>站在女人的角度上讲,这些人是王熙凤的情敌,我们不能怨恨王熙凤,更应同情王熙凤,因为她也是封建男权思想下的牺牲品。</div><div><br></div><div>王熙凤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博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大管家。高居在贾府几百口人之上,以三寸不烂之舌左右逢源,以至高无上的权势草菅人命。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是,虽然贾瑞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见其报复的残忍。为了三千两银子“弄权铁槛寺”,逼得张家的女儿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至于尤二姐之死,更是阴毒之至,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方面尤二姐以为王熙凤很贤良;一方面众人以为王熙凤很贤惠:一方面借刀杀人置尤二姐于死地。</div><div><br></div><div>王熙凤对老尼说“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收取贿赂外,还靠迟发月钱、放债等方法据敛钱财。抄家时,从她屋子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的债券。的却王熙凤比李纨富有,但金钱换不回她的生命!突然想起小沈阳的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又想起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的贪官,落马时,悔恨的眼泪。</div><div><br></div><div>李纨内敛,熙凤张扬;李纨是小女子,熙凤是女强人;李纨被称为"活菩萨",熙凤被称为"阎罗王"。李纨和王熙凤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区别在于一个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一个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个是平平淡淡过一生,一个是吵吵闹闹过一生;一个内敛,一个张扬。</div> <h3>综上所述:李纨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者,她明白物极必反,她明白盛极而衰的道理。她的经历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熙凤是权力和财富的占有者,攫取权力 和财富是她人生的目的,王熙凤的所作所为也说明"积恶之家,必有余殃"。<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