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瑞法纪行 石头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茉藜居士(吴全)

<h3><font color="#010101">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矗立在塞纳河西堤岛(City Island)东南角的巴黎市地理中心位置,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也是古老巴黎四大地标之一。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历时180多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是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至今保持原有风貌,展现了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发展脉络。</font></h3> <h3>巴黎圣母院绝非因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在他同名小说中诗意般的描绘而出名,但却因大师的站台愈加蜚声海内。</h3> <h3>巴黎圣母院全部采用石材建造,高耸挺拔、壮丽辉煌,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气势,曾被雨果形容为“石头的交响乐”。它的正立面高69米,竖直与水平比接近1∶0.618的黄金比,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优美和谐的。特别是正立面上那些精雕细凿琳琅满目的人物、故事和装饰浮雕,使其无愧“欧洲建筑史上华彩乐章”的称谓。</h3> <h3>正立面被3条横向装饰带分为3层,最下一层是3座桃形拱门,每座门都布满完成于中世纪的精美雕塑,体现了它们各不相同又殊途同归的象征和内涵。中间一座是最后审判之门,左边是圣母之门,右边是圣安妮之门。</h3><h3><br></h3><h3>门的上方是众王廊,安放着《旧约》记载的28位以色列君王像。这些雕像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误认为是法国历代君王像而遭到拆毁。拆毁的雕像直到1977年才找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现在的雕像则是重新复刻后放回原位的。</h3> <h3>众王廊局部。</h3> <h3>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中间是一个直径9米的玫瑰花形大圆彩绘玻璃窗,建于1220~1225年,上刻《圣经》故事,俗称玫瑰玻璃窗。</h3><h3><br></h3><h3>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并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怪精灵雕塑组成的魔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狰狞神情诡异地俯瞰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带着奇怪的翅膀躲藏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若隐若现。如看过电影《巴黎圣母院》,对此一定印象深刻。</h3> <h3>第二层中间的玫瑰玻璃窗,下面是众王廊。</h3> <h3>玫瑰玻璃窗中央供奉着两位天使护持下的圣母圣子雕像。这尊微型圣母像站在下面广场上不注意几乎是看不到的,但据说又是很珍贵的,二战时因怕被德国人抢走,巴黎人把它拆下藏起来了。</h3> <h3>第二层左侧的石质中棂窗,中间站着亚当。下面是众王廊。</h3> <h3>第二层右侧的石质中棂窗,中间站着夏娃。下面是众王廊。</h3><h3><br></h3><h3>亚当和夏娃可把咱坑惨了,我们欠的账到现在还没还清,他们倒挺滋润地高高在上。</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顶部是两座高耸的钟塔,其中南钟塔(上图)内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是圣母院为数不多的侥幸躲过了大革命疾风暴雨的文物之一。电影《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敲击的正是这口大钟。由于在铸造材料中加入了巴黎虔诚女信众们所奉献的金银首饰,所以钟声洪亮悠远,巴黎全城可闻。据说登钟塔的台阶有387级,登上钟塔顶可以俯瞰巴黎如诗如画的美景。从这张放大的照片上发现,楼顶塔顶人影幢幢、栏杆柱角怪兽幽幽。心向往之,时间都去哪儿了?</font></h3> <h3>最后审判之门位于正中,上面的浮雕描绘了世界末日人类接受终极审判的情景。所以这扇门现在是不打开的,进入教堂都走右边的圣安妮之门,出教堂则走左边的圣母之门。</h3> <h3>门楣最上层是耶稣向众人展示他被钉十字架时手心上留下的洞:我受难是为你们赎罪!</h3><h3><br></h3><h3>两个小天使拿着耶稣受难的刑具,左边的拿着钉子和朗基努斯之矛,右边的拿着十字架。周围那些拱形曲线上密集分布的小雕塑是各路天使、先知、圣人、主教和殉教者。</h3> <h3>中间那层是大天使长米迦勒(Michael)正在用天平称人类的罪孽和道德。左边是道德高尚正准备升入天堂的人,个个翘首企盼;右边是罪孽深重正被小魔鬼拖着下地狱的人,个个垂头绝望。</h3><h3><br></h3><h3>最下一层是天使吹响号角,死去的人类正慢慢从坟墓里爬起来,准备接受最后的审判。</h3> <h3>这是最后审判之门完整的门楣雕塑。</h3> <h3>门中间是正在讲道的耶稣基督。</h3> <h3>门两侧排列基督十二门徒。左侧从左至右:</h3><h3>巴多罗买(Bartholomew)、奋锐党西门(Simon Called Zelotes)、亚勒腓之子雅各(James)、安德烈(Andrew)、约翰(John)、彼得(Peter)。</h3> <h3>右侧从左至右:达太(Thaddaeus)、西庇太之子雅各(James)、托马斯(Thomas)、腓力(Philip)、加略人犹大(Judaslscariot)、马太(Matthew)。</h3> <h3>左边这扇是圣母之门,供参观者出教堂的。</h3><h3><br></h3><h3>补照的,相机不是那台相机,时间不是那个时间,天黑关门了,照清楚可以了,呵呵!</h3> <h3>门楣下层描绘圣母荣召升天,有天使护持,使徒环绕。上层是基督在天国为圣母加冕。</h3> <h3>门中间,好有气场的圣母圣子像!</h3> 门两侧各有4位护法。<div><br></div><div>左侧4位护法中有两位需要提到:左1君士坦丁大帝,就是建造居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并把首都迁过去那位罗马皇帝,他因颁布《米兰敕令》为基督教平反而成为护法。左3圣丹尼斯(St.Denis)公元250年把基督教传入巴黎并担任第一任主教,被异教徒砍头后,传说他弯腰拾起自己的头从巴黎一直跑到蒙马特高地才肯断气。安葬他的圣丹尼斯大教堂后来成为法国皇家墓地。</div> <h3>右侧4位护法从左至右是:圣约翰(St.John)、圣史蒂芬(St.Stephan)、圣女吉纳维芙(St.Genevieve)和教皇西尔维斯特(Sylvester)。</h3><h3><br></h3><h3>圣女吉纳维芙类似圣女贞德,也是带领人民抗击外族侵略拯救了巴黎,从而被教会封圣并被封为巴黎保护神。公元512年安葬她的教堂后来成为了今天的巴黎先贤祠,这其中的演变涉及到曾说过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的一场重病,一次许愿与还愿,以及大革命爆发后革命组织者的一些决策,故事情节曲折,就不展开了。</h3> <h3>右边这扇门是圣安妮之门,供参观者进入教堂。圣安妮之门上的雕像据称是圣母院最古老的,大约作于1165~1175年间。</h3> <h3>虽然此门是献给圣安妮(St. Anne,耶稣外婆)的,但门楣顶层的主角仍是圣母圣子(又是别样的范儿啊)。下面两层据说是描述圣安妮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苏利(Bishop Sully,兴建圣母院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进去还会看到他的塑像)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旨修建圣母院)施洗的情形。我对圣安妮的了解仅仅是知道达芬奇有一幅不太著名的画作叫《圣母圣子与圣安妮》,现藏卢浮宫。</h3> <h3>门中间立着这位长老还真不认识呢,有说叫圣马塞尔(Saint Marcel),曾砍死一条恶龙捍卫了巴黎,所以他脚下踩着的是一条龙。但差无旁证和出处。</h3> <h3>门两侧依然各有4位护法,左侧从左至右是:某王、萨巴女王、所罗门王和圣彼得。</h3> <h3>右侧从左至右是:圣保罗、大卫王、拔示巴(Bathsheba)和某王。</h3><h3><br></h3><div>怎么觉得此门有点热闹喃,像北郊的蒙马特高地一样同时充满了宗教、艺术和香艳。看看这几位护法吧,大卫王就是米开朗基罗所讴歌的大卫,而拔示巴则是《撒母耳记》中的重要美女、大卫王下属赫梯人乌利亚的老婆。大卫因偶然的艳遇和情迷,不但引诱霸占了拔示巴,还设计杀死了老实忠厚的下属乌利亚。两人后来生了一个娃,就是站在对面的所罗门王。而旁边的萨巴女王又被所罗门迷得神魂颠倒的……经上也够乱的,罢罢,在门外盘桓太久了,还是快点进去吧。</div> <h3>从南侧的圣安妮门进入教堂,见一个人跪在祭坛前的大讲台下,讲台旁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小油灯,但点亮的并不多,不时有人在那里拨弄油灯,不知是何讲究。</h3> <h3>很多人静坐在主殿里,像是在等待什么。</h3> <h3>主殿翼部的两侧都有玫瑰花状的彩色玻璃大圆花窗,称为玫瑰玻璃窗,是巴黎圣母院的亮点之一。这是北侧的玫瑰玻璃窗。</h3> <h3>北侧玫瑰玻璃窗自13世纪安装后就一直保存至今,上面每一小圆圈内都是一幅不同的圣母怀抱圣子的彩绘玻璃画,神秘的光影透过它投射到殿内,亦真亦幻,恍若天堂。</h3> <h3>右侧大柱旁有一尊石雕的圣母圣子像,听租来的现场解说器说还是有点来头的,但也没说得太清楚。</h3> <h3>拉近来看,觉得这尊圣母圣子像有点另类、有点诡异。既是圣母院,各种圣母像当然不会少,下面还会见到。</h3> <h3>今天(6月1日)还真赶上什么活动了,又不逢节又不遇星期的,人品啊!唱诗响起,一支庄严仪仗从南侧通道自东向西走过来了。</h3> <h3>走在仪仗前的这位也不知官居何级教职,手里拿根长链,上面套个会出烟的什么法器,边走边荡悠,把烟喷在观礼人们的脸上。这烟比寺庙香烟清新淡雅,可能是一种赐福。</h3> <h3>这些走在中间的可能是教区各级领导吧。</h3> <h3>重要人物出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既是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这位身披红袍气场强大的人物当是巴黎大主教了。</h3> <h3>这相机也是奴性得紧,每到关键时刻掉链子,看焦点都跑哪去了,真是见不得大场面啊。兴许也是真人不露相,神人容难睹吧。</h3> <h3>仪仗到达讲台前。</h3> <h3>恭迎大主教升座,请看以下视频:</h3> <h3>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h3><h3><br></h3><h3>图右上方可见管风琴的部分音管。巴黎圣母院大管风琴是世界著名管风琴之一,有6000只音管、112阶音(有说1992年3月维修扩建后有7800只音管,其中特别保留了900只古老音管),音色浑厚响亮。但也只有在像戴高乐将军葬礼这样特别重大庄严的场合,才得以正式演奏。</h3><h3><br></h3><h3>世界最大管风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帕绍市的圣史蒂芬主教座堂内,有17974只音管,去年5月有幸参观。</h3> <h3>祭坛两侧有很长一段连环画式的木刻圣经故事,也起了祭坛侧翼屏风作用。据说这组木刻的名字叫《天库》,我没有考证到来源和出处。但木刻的确非常精美和细腻,是西方教堂难得的珍品,也是圣母院宝藏之一。</h3> <h3>尽管光线险恶,环境也很嘈杂,但还是坚持连贯而完整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了。前5幅是南侧的木刻,后5幅是北侧的。至于木刻下面的烫金文字介绍则无法顾及到了,顾及到也没用,全是傲慢的法文,木刻作者和年代均无考。而木刻上那些人物、背景和情节,相信熟悉《圣经》的看官读图即可悟道。</h3><h3><br></h3><h3>法国佬这个傲慢情结是要命的,他们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其余皆可鄙视(即便催人泪下的都德爱国名篇《最后一课》,冷静感觉也是深怀这种情结的)。这样按国际惯例该用双语甚至三语四语的地方他们不用,使不懂优秀语言的游客在卢浮宫凡尔赛宫看得一头雾水,或在咖啡馆洗手间前面露尴尬。</h3> <h3>以上5幅是南侧木刻;以下5幅则是北侧的。</h3> <h3>北侧墙边有著名的巴黎圣母(Notre Dame de Paris)像。这座作于14世纪的雕像最早供奉在圣埃娘礼拜堂,后来才被请到这里。</h3> <h3>细观这座巴黎圣母像,好像被赋予了更多世俗的优雅和人文的情怀,使她更接近于人而不是神。这可能与其创作年代有关,14世纪时已是中世纪的尾声、文艺复兴的发端,各种宗教和艺术创作无不受到深刻影响。</h3><h3><br></h3><h3>至于那些讨厌的黄色沉积是因为白平衡没有搞好呢,在这样的光场和环境中也不太容易搞好,雕像本身是洁白无瑕的。</h3> <h3>北墙边的雕像还有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兴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1160年任巴黎主教后,决心在西堤岛东南端建造一座可以和当时圣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伟教堂。这座开建于1163年的大教堂就是今天的巴黎圣母院。</h3> <h3>南侧玫瑰玻璃窗也建于13世纪,但在18世纪时进行过修葺,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h3> <h3>南侧玫瑰玻璃窗色彩好像比北侧的更斑斓,玻璃镶嵌也更精细,整座窗户如群星璀璨,把迷幻的光芒投向殿内每一个角落。</h3><h3><br></h3><h3>圣母院殿堂内除了巨大的玫瑰玻璃窗,还有众多大小形式各异的彩绘玻璃花窗,使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灿烂。这些用玻璃书讲述圣经故事的彩绘花窗,基调都是蓝红二色。蓝色是天空,代表世人对天国的向往;红色是基督的血,象征神对世人的爱怜。所以这些彩绘玻璃花窗又被称为“用光书写的圣经”。</h3> <h3>好像殿中的仪式结束了,大主教站在讲台边,人们在下面排起了长队,一个接一个地近前说话,是请示?祈福?致敬?忏悔?</h3> <h3>从这张竖图比较容易看清巴黎圣母院主殿的内部构造,高耸的柱子直通屋顶,柱间距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达35米,形成横向狭窄而纵向上延的奇特空间,加之上有火焰式拱顶,下有各种玻璃花窗透入的幽幽之光与点点烛光交融,冥冥中顿生天国近了的幻觉。</h3> <h3><font color="#010101">东南廊庑一带开辟出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安放着一些皇亲显贵或著名教士的石棺,并配有追思的雕塑或画作。恕不一一厘清。</font></h3> <h3>据租来的现场解说器说,这具金棺中藏有耶稣的圣物。不知是不是圣母院的镇院之宝耶稣圣荊冠。这可是不得了的圣物,据说只有每年的圣母荣召升天日(公历8月15日,东正教要晚10几天)才被请出供人们瞻礼。</h3><h3><br></h3><h3>耶稣在受审前曾遭罗马士兵羞辱,他们给他戴上荆棘编成的冠冕,称他为犹太人的王。因此圣荆冠被看作是耶稣谦卑精神的体现。</h3><h3><br></h3><h3>【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成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 。</h3><h3>——《马太福音》27:28~30】</h3><h3><br></h3><h3>圣荊冠来到巴黎圣母院的经历也颇为曲折。先是圣荊冠从耶路撒冷辗转到了拜占庭帝国。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占并建立起拉丁帝国,拉丁帝国向威尼斯商人借债并以圣荊冠等圣物作为抵押。法王路易九世(即圣路易,唯一被封圣的法王)发愿要当一个具有谦卑美德的国王,决心迎来圣荆冠,使法兰西成为上帝选定的新圣地,这样巴黎也就是新耶路撒冷了。路易九世筹资帮拉丁帝国在最后期限前偿清了债务,于1239年8月19日如愿以偿地将圣荊冠迎入了巴黎,并首先在尚未完工的巴黎圣母院供养了一个时期。此后圣荊冠又辗转存放在王宫的圣尼古拉礼拜堂等地,直到500多年后,1804年拿破仑执政,下令恢复在大革命中惨遭浩劫并作为酒窖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圣荆冠才重回巴黎圣母院并成为镇院之宝。</h3> <h3><font color="#010101">祭坛背后金色大十字架下是一位主教的石棺,镶嵌宝石,雕刻精美。主人具体是谁现场解说器说了我也记不住,骄傲的法国人除了法文又舍不得给其他文字介绍,别的途径也找不到什么线索,反正德高望重就是了。</font></h3> 祭坛中间供奉的是圣母哀子石雕像(由于今天有活动,无法走到祭坛正面,只能在背后瞻仰了),就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刚从十字架上解下来的耶稣悲痛欲绝的样子。网上有传这是米开朗基诺的作品、镇院之宝,又是一个以讹传讹,米开朗基诺同题材作品《哀悼基督》现存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div><br></div><div>祭坛上圣母哀子像两边还分立着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雕像,这在教堂祭坛中又是一个异数,非常罕见。可能是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关于路易十三的心愿和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还愿故事性很强,就不展开了)时塞进的“私货”吧。可见以神的名义行崇拜自己之实,不仅古罗马帝国有(如土耳其白加孟特拉扬神庙),文艺复兴后的法兰西帝国依然有。</div> <h3><font color="#010101">北墙边某角落还供着一具金棺,看起来比藏有耶稣圣物那具还华丽,也不知其究理。</font></h3> <h3>巴黎圣母院规模还是相当庞大的,主殿可以容纳9000人做礼拜。</h3> <h3>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所见证的一些重大事件:</h3><h3>1239年圣路易国王迎耶稣圣荊冠入圣母院。</h3><h3>1430年英皇亨利四世加冕礼。</h3><h3>1455年平反圣女贞德诉讼。</h3><h3>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莅临为拿破仑加冕。</h3><h3>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纪念典礼。</h3><h3>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赞美诗。</h3><h3>1970年11月12日戴高乐将军国葬。</h3><h3>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祈祷晚会。</h3> <h3>参观完内部走出来才意识到,圣母院是坐东朝西的,和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而建的神秘吴哥窟一样,令我等炎黄子孙深感诧异。</h3> <h3>左右窥测了一番路径,决定还是顺时针绕圣母院一周,以便从不同角度好好欣赏一下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h3> <h3>浏览照片时才发现的细节,巴黎也有三轮车,而且是人力的。</h3> <h3>北面的玻璃花窗,里面主要是一间一间隔开来的小礼拜堂,原属一些皇亲或贵族专享。</h3> <h3>从外部看北面的玫瑰玻璃窗。</h3> <h3>来到东头开放式后花园,也有业余乐手歌手在低吟浅唱,多是宗教题材,声调悠扬,全不似某朝公共广场的甚嚣尘上。</h3> <h3>向南,过桥,再沿塞纳河左岸向西走(紧接着还准备沿河左岸一直走到埃菲尔铁塔,巴黎历史建筑群和塞纳河异域风光主要集中在这一段,距离大约6公里,这是后话)。</h3> <h3>圣母院桥头画家乃巴黎一景。</h3> <h3>咱也借画家宝地打张卡吧。</h3> <h3>绕到圣母院南面了,隔河相望,玫瑰玻璃窗依然醒目。</h3> <h3>塞纳河从圣母院南侧堤下缓缓西去。</h3> <h3>塞纳河南分岔(圣母院在河中西堤岛上)水面不宽,却密集过往观光游船。</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南侧绕到圣母院西面桥头了。</font></h3> <h3>再看一眼她那相看两不厌的正立面吧。</h3> <h3>现在我们要沿塞纳河左岸(南岸,水流向西)徒步走到埃菲尔铁塔去,沿途会看到卢浮宫、亚力山大三世桥、荣军院、协和广场、大宫小宫、波旁宫等耳熟能详的建筑。</h3> <h3>渐行渐远,愈远似乎愈耐看,真不愧中世纪最优美的建筑,古老巴黎最著名的地标。<br></h3> <h3>圣母院以南塞纳河左岸的巴黎第五区亦称“拉丁区”,是顶尖的文化区。这里有巴黎大学等著名学府和文博单位,文化艺术气氛浓郁,林立的露天咖啡馆更形成所谓“左岸咖啡长廊”,是最具小资情调的地方。</h3><h3><br></h3><h3>本来应该深入进去穿穿小巷、坐坐长椅、望望老宅、发发呆傻,消磨它一个下午时光的,但时间都去哪儿啦?到埃菲尔铁塔还有6公里,谨留此路口存照,期待下次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