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 画册解析: 森山大道之记录31

胡辣椒🌶️LisaHu

<h3>一位荷兰人摄影师告诉我:决定一张照片的好坏虽然有固定的法则,但是看照片是件非常私人的事儿。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所喜欢的风格自然不一。也或许和每个人的个性和在摄影方面的造诣深浅有关,对我这样一个目前为止拍照全凭感觉而不是技巧的小白而言,能够打动内心,抓住眼球,让我印象深刻的画册就是目前我有兴趣钻研和学习的画册。</h3> <h3>在书店和这本森山大道记录(第31期)不期而遇的时候,砰然心动,心跳加速就是我感官上的第一体验。我喜欢森山大道拍摄照片的爆发力,高反差黑白对比,粗旷的颗粒感,张扬真实的个性还有那隐隐约约,若即若离的性感。</h3> <h3>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于大阪,风格凌厉的黑白摄影为他在世界摄影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甚至不少人推崇他为日本的布列松。1972年34岁的森山大道编辑出版了《记录·第1期》。这本杂志并非专题拍摄,没有任何固定的主题,内容都是森山式的影调,强烈的黑白摄影。由于长期为各类杂志工作,森山需要一本呈现自己自由创作状态的专辑,《记录》因此诞生。在连续出版了5期之后,因个人疲倦状态而突然停刊。2006年复刊,《记录·第6号》问世。距《记录·第1号》出版整整34年、停刊33年之后,《记录》重新归来。而我购买的这本记录31集发行于2016年4月。</h3> <h3>这本画册把森山在巴黎参展期间他上街拍摄的街景和他在东京拍摄的城市风光完美融合在一起。两个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大都市在这本画册没有文化撞击产生的冲突,只有一如既往森山式的孤独,粗糙与躁动不安!</h3> <h3>在我个人看来这本画册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者说是感受:</h3><h3> </h3><h3>1)森山的《记录》画册系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画册是杂志开本,居中打开。跨页的画面就会充满你的视野,照片中的细节更加完美地展现。同时,编辑排列时,不断给出大,小场景,人物场合的转换,蒙太奇般的手法来营造戏剧性的氛围。这种编辑手法打造的视觉冲击力让观看者身临其境,也让画册不为手机等电子工具所取代。</h3> <h3>2)粗颗粒。粗颗粒散落在森山作品的整个画面中。这种粗而不糙的颗粒感,让画面更强烈,刻意的颗粒感传递着照片反叛的个性</h3> <h3>3)世界是三维的,照片是二维的,而森山的世界是多维的。在这本画册森山通过对多个空间的排列,组合,突出照片的空间感,冲突性和层次感。(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h3> <h3>4)第31期记录几个主要的拍摄内容:城市中的塑料模特</h3> <h3>墙</h3> <h3>镜子</h3> <h3>5)对我有启发的构图和机位设置。仰拍(交织在一起的电线和歪斜的构图让整个画面充满不确定性和慌乱的情绪。)</h3><h3><br /></h3> <h3>俯拍,色块,倾斜,不常规构图,突出夜晚都市的神秘与厚重。</h3><h3><br /></h3> <h3>密码人所说的"割"式构图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技巧,被广泛运用于绘画和电影画面的呈现。就是每个物体(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重叠,增加画面透视感,层次感和丰富画面内容</h3> <h3>水平线?可以一边儿凉快去了</h3> <h3>6)比起荒木照片那种赤裸裸的性感,森山照片对于性感的描述矜持而含蓄,窥视多于参与</h3> <h3>7)翻阅森山的画册,一股强烈的男性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很难相信这些照片出自八旬老翁之手。重拾停刊33年的主题,耄耋之年继续走下去,拍下去,果真是千帆过尽,归来时仍是追梦少年。</h3> <h3>&quot;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反正世事无法尽如人愿,即便日常生活诸事繁杂,只要还有行动力,抱着我小小的相机,其他事情,我一概置之不理。</h3><h3>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h3><h3>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 森山大道</h3><h3><br /></h3><h3>谢谢密码人,这种看画册写注解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刻,细心地去品味手中的画册。不停对自己提出问题的同时,慢慢地在学习解析之间就有了一些答案。</h3><h3>LisaHu </h3><h3>2018年6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