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摄影:刘兴华(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1团摄影干事)</h3> <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1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及农建一师、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p> <h3>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之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宁波、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大中城市的54万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奔赴北大荒,肩负起了长达十年的屯垦戍边以及新一轮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使命。</h3><h3><br></h3><h3> 欢迎新来的知青(1969年)</h3> <h3> "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是懵懂的一段历史,但对于亲身经历者来说,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当今乃至今后对那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知青大迁途运动怎样去评价,但当年1700多万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带着他们的理想和热血投身这场运动中则是不爭的事实。</h3><h3> 知青虽已成为历史的概念,但知青的故事却永远可歌可泣,扣人心弦。这些拍摄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知青老照片,正是北大荒知青在那个特殊年代,屯垦戍边,无私奉献青春年华的真实写照。</h3> <h3> 葵花朵朵(1977年)</h3> <h3> 铁姑娘排的女知青(1976年)</h3> <h3> 咱们机关的年轻人(1976年)</h3> <h3> 井下监测(1978年〉</h3> <h3> 宣传股的知青(1975年)</h3> <h3> 知青矿工的英姿(1977年)</h3> <h3> 采集中草药(1975年)</h3> <h3> 劳动小憩合个影(1977年)</h3> <h3> 谈笑风声(1975年)</h3> <h3> 丰收的喜悦(1975年)</h3> <h3> 丰粮进场乐开怀(1978年)</h3> <h3> 矿工风采(1977年)</h3> <h3> 丰收在望(1975年)</h3> <h3> 出工路上(1976年)</h3> <h3> 运送公粮(1975年)</h3> <h3> 播种希望(1975年)</h3> <h3> 夏锄(1974年)</h3> <h3> 沤麻(1974年)</h3> <h3> 抢收小麦(1974年)</h3> <h3> 检斤(1975年)</h3> <h3> 水利工地(1976年)</h3> <h3> 场院一角(1975年)</h3> <h3> 准备外运(1976年)</h3> <h3> 秋粮登场(1978年)</h3> <h3><font color="#010101">新麦进场(1973年)</font></h3> <h3> 就地取材(1978年)</h3> <h3> 冬季运肥到田间(1977年)</h3> <h3> 繁忙的场院(1976年)</h3> <h3> 冬闲变冬忙(1973年)</h3> <h3> 挖沟造渠兴修水利(1973年)</h3> <h3> 草炭土是最好的肥料(1974年)</h3> <h3> 传授生产技能(1975年)</h3> <h3> 不畏严寒采石忙(1977年)</h3> <h3> 修配厂的农机修理车间(1974年)</h3> <h3> 粮油厂面粉装袋(1974年)</h3> <h3> 报告生产喜讯(1978年)</h3> <h3> 庆祝拉管生产试制成功(1976年)</h3> <h3> 陶瓷管即将运往水利工地(1974年)</h3> <h3> 安全教育(1977年)</h3> <h3> 砖瓦厂的制瓦班(1975年)</h3> <h3> 知青成为机加车间的主力(1975年)</h3> <h3> 喜上眉梢(1977年)</h3> <h3> 农机抢修到田间(1976年)</h3> <h3> 耙雪催春(1975年)</h3> <h3> 水利工地(1974年)</h3> <h3> 兴建中的五级提水工程(1975年)</h3> <h3> 引水上山(1977年)</h3> <h3> 自给自足蔬菜班(1977年)</h3> <h3> 精耕细作抗春旱(1974年)</h3> <h3> 繁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976年)</h3> <h3> 长势喜人(1975年)</h3> <h3> 运冰抗春旱(1976年)</h3> <h3> "斗私批修"在田间(1974年)</h3> <h3> 传授防治虫害技能(1977年)</h3> <h3> 锄禾日当午(1974年)</h3> <h3> 雪中夺粮(1973年)</h3> <h3> 意气风发(1978年)</h3> <h3> 检查播种质量(1975年)</h3> <h3> 机械除草(1975年)</h3> <h3> 选良种(1974年)</h3> <h3> 精耕细作的样板田(1975年)</h3> <h3> 开垦荒原(1973年)</h3> <h3> 春播现场(1974年)</h3> <h3> 背雪抗旱(1973年)</h3> <h3> 田间调查(1977年)</h3> <h3> 风华正茂(1978年)</h3> <h3> 打好基础(1975年)</h3> <h3> 养鸡的女知青(1975年)</h3> <h3> 水库捕鱼(1976年)</h3> <h3><font color="#010101">水库牧鹿(1977年)</font></h3> <h3> 踏雪放牧(1975年)</h3> <h3> 射击训练(1975年)</h3> <h3> 实弹射击(1974年)</h3> <h3> 军事会操(1973年)</h3> <h3> 训练间隙学《毛选》(1977年)</h3> <h3> 连队的批判会(1975年)</h3> <h3> 普及农业知识到田间(1975年)</h3> <h3> 老领导话当年(1976年)</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1977年)</font></h3> <h3> 黑土姊妹情(1976年)</h3> <h3> 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1976年)</h3> <h3> 投票选举团委委员(1975年)</h3> <h3> 团代会分组讨论(1975年)</h3> <h3> 交流学习体会(1977年)</h3> <h3> 大批判专栏(1974年)</h3> <h3> 知青自己的宣传队(1976年)</h3> <h3> 田间赛诗会(1975年)</h3> <h3> 卫生队门前的故事(1978年)</h3> <h3> 连队的书画展(1974年)</h3> <h3> 载歌载舞庆胜利(1976年)</h3> <h3> 爭先(1974年)</h3> <h3> 冲刺瞬间(1975年)</h3> <h3> 排球场上战犹酣(1977年)</h3> <h3> 5公里负重越野赛(1974年)</h3> <h3> 兰球比赛(1975年)</h3> <h3> 跨越新高度(1974年)</h3> <h3> 书店一角(1978年)</h3> <h3> 水利工地广播站(1973年)</h3> <h3> 集中运力交公粮(1975年)</h3> <h3> 知青,一个历史的名词,</h3><h3> 知青,一段远去的岁月。</h3><h3> 过去的未必沒有永恒,存在的未必永远留世。一代知青之所以难以忘却曾经的芳华,那是因为,共和国曾因为有知青一代而骄傲和安宁。</h3><h3> 北大荒知青,曾经为民族忍辱负重的一代,</h3><h3> 历史不会忘记,</h3><h3> 黑土地不会忘记,</h3><h3> 北大荒不会忘记,</h3><h3> 共和国不会忘记!</h3><h3><br></h3><h3> 摄影 编辑:刘兴华(网名:瞬间记忆)</h3><h3><br></h3><h3> 所有图片均属原创,引用或转载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谢谢合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