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次进京探班,算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看儿子同学妈妈相继晒出各自看娃团聚的照片,突然就心动了,端午小放假,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来个探亲之旅,于是挣得孩子同意,赶紧12306订票,携程订房,一切安排就绪,小长假第一天兴奋地踏上飞驰的列车,一路向北!</h3> <h3>早上九点出发,下午近五点到达预定的酒店。近一年的收集信息,加上之前在网上提前做了很多功课,这次将酒店安排在离宿舍楼最近的西北民俗酒店,从学校北门进去,离孩子宿舍楼步行不到15分钟。</h3><div><br></div><div>酒店很普通,无其他亮点可言,除了近,这很重要,抬脚就能去找到娃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div> <h3>放下行李转身就奔向孩子宿舍——紫荆公寓,很有诗意的名字,我喜欢这两个字。北门由于地处偏僻,管理相对较松,进出只要自然大方,门卫一般不作盘问。</h3><div><br></div><div>打通电话让孩子下楼开门,虽然才时隔一个多月不见,见到孩子出现在架空层的车库里,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的。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大多是含蓄内敛的,没有寒暄没有拥抱,相视一笑,就喜形于色的随着孩子进了他的寝室。</div><div><br></div><div>这是他进大学后我第一来探望,男生寝室典型特征——“脏乱差”,作为父母肯定是看不下去的。我感冒了无精打采坐着没动,孩子爸爸放下东西就找拖把抹布开始干活……(此次省略图片N张……)</div><div><br></div><div>寝室里四个人,有两个同学出去了,儿子和室友显得局促不安,我隐隐地感觉,我们的到来,其实也打扰了他们,扰乱了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div> <h3>特地带去了芜湖本地特长——盐水鸭和绿豆糕,晚上约了儿子高中在清华的同学一起吃饭,看着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说的几乎全是我听不懂的内容,但我还是非常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以前这样的场面曾经无数次地出现过,一起竞赛的伙伴和家长都是这样亲密无间,几年的朝夕相处,一起奋斗努力,他们从家乡的小城踏入了清华的大门,共同在异乡学府拼搏未来!</h3><div>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div> <h3>想着放假,儿子肯定多睡会儿懒觉,忍到九点才到宿舍楼下,给他打电话果然才醒。催促着赶紧去吃早饭。</h3><div><br></div><div>这是上午九点多的食堂,依然陆续有学生来就餐。经常看到家长群里有家长来探娃发类似的照片,今天,我终于也可以坐在这里,一边端详儿子吃早餐,一边拍拍别人孩子吃饭。心里虽然感觉幸福,也有隐隐的担忧,如果我们不来,今天这顿早餐说不定就与中餐合并了,长期这样,对身体肯定不好啊!</div><div><br></div><div>可是山高皇帝远,我也只能用重复的叮嘱来表达自己的担忧。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div> <h3>临近期末考试,孩子们要进行考试复习,我们也不能强求孩子全程陪同我们,尽量把打扰降低到最低程度吧!</h3><div><br></div><div>早饭后他去宿舍看书,我和娃爸去学校东南门外的卜蜂莲花给他补充一点日用品,希望他能在学习之余能把生活打理的干净整洁一点。</div><div><br></div><div>出门容易进门难,在东南门口,也许是节假日游玩的人多,进门的人和车络绎不绝。门卫是戒备森严,没有清华证件一律入内。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手机翻出孩子学生卡照片,就是不许放行,除非孩子从学校里面出来接应。为了不打扰孩子学习,我们只好骑着共享单车绕行大约3/4公里,还是从北门进入校园。</div><div><br></div><div>图片来自网上,为清华大学正门——东南门,进出比较严苛。</div> <h3>这么一折腾回到学校已近下午一点,约了儿子来到食堂吃饭。</h3><h3><br></h3><h3>今天恰巧赶上父亲节,全国人民都在说“父亲节快乐”,我们也对儿子说,请爸爸吃顿饭,祝父亲节日快乐吧!儿子欣然同意,菜由我们随便点,他划卡结账。</h3><h3><br></h3><h3>由于来的太迟,食堂里已接近尾声,随便挑了三盘菜,再买了一盘儿子爱吃的卤牛肉,说是给父亲过节,其实……用心良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h3><h3><br></h3><h3>清华食堂的伙食相比外面是非常的经济实惠,米饭2两,0.45元,菜二合一拼盘带荤,6元一份,粉蒸肉6元一份,卤牛肉55一斤。</h3> <h3>饭后去宿舍区超市买点新鲜水果,著名的清华C楼超市内应有尽有,特别是各种印有“清华大学”的纪念品分外引人注目。</h3><h3><br></h3><h3>想起了小姨家里聪明可爱的小妹妹,希望她以后也能发奋学习,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选中了一件可爱的T恤衫,69元,付款时,我掏出手机准备微信付款,儿子伸出了他的学生卡,滴一声完成付款。不善言辞的儿子此举让我非常欣慰,有情有义比有才有能更重要。</h3> <h3>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大楼,让我想起了俄罗斯的冬宫,大气磅礴,不用广角镜都拍不出他们的全貌。</h3> <h3>午饭后娃儿继续回寝室复习功课,我和娃爸开始逛园子。园子太大,我们走马观花一下午,还没有逛遍园子的西边部分。。</h3><h3><br></h3><h3>校园的西部基本为早期建筑,建筑大多为红色砖墙,屋顶铺设石板瓦,入口处有大理石柱廊,显得古朴典雅,大气端庄,红墙绿树,交相掩映,绚丽和谐。</h3><div><br></div> <h3>清华园原为清康熙时的熙春园,是皇家园林圆明园的附属园林。园子里绿树成荫,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纳凉避暑,休闲圣地。小桥流水,溪流潺潺,垂柳纤纤,荷叶满池,绿草如茵,满园芬芳。置身其间,仿佛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公园,惬意舒适,心旷神怡。</h3> <h3>不记得在那栋楼下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梅贻琦。</h3><h3><br></h3><h3>1931年,梅贻琦先生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h3><h3><br></h3><h3>中国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都是和梅贻琦先生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h3><h3><br></h3><div>电影《无问西东》有一段出自梅校长的,堪称全片最佳对白的一段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div><div><br></div> <h3>清华学堂,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边,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为清华的研究生院。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曾在此任教。正额“清华学堂”四字为清末大学士那桐手书。</h3><h3><br></h3><h3>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进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清华学堂和二校门,都是清华早期建筑的代表。</h3><div>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二校门是校园内的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是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div><div><br></div><div>从二校门向西就是清华大学西门,也就是对外游人开放的大门。因此二校门前的马路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来此游玩的游客大多要在这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这里应该也寄托着无数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梦想吧!</div> <h3>园子里听说大小有20个左右的食堂,每个食堂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多命名为✘✘园,桃李园是离儿子宿舍最近的食堂。</h3><h3><br></h3><h3>虽然有这么多食堂,他说他只去过离宿舍最近的桃李和紫荆,说没有必要为了一顿饭东奔西走,浪费时间,这对于以“好吃”著称的吃货来说,很让我意外。</h3><h3><br></h3><h3>百度了一下,清芬园的香锅很好吃,拖着儿子来到这里,五六个素菜,五六个荤菜,加入佐料一锅熟,应该属于川湘风格,鲜香麻辣,我们两个大人吃得津津有味,儿子却吃得大汗淋漓满脸通红,大概平时单调的口味,让他不能适应这种“重口味”了。</h3> <h3>园子里的自行车,可能是中国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地方,几乎人均一辆。无论你行走在哪里,随处可见成群列队的自行车。每栋宿舍楼的架空层就是学生们的自行车库,按寝室号对应,一人一位。</h3><h3>听说上课期间,通向几个教学楼的几条主干道上,都是自行车的海洋,蔚为壮观!可惜此时放假期间,我没有见到此盛景。</h3> <h3>经过在园子里一年的锻炼,儿子的骑车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饭后他推车陪我们散步,还用自行车载我一段,秀秀车技。</h3><h3><br></h3><h3>坐在儿子的车后座上,还是颇有感慨,19年来,一直都是我载他,今天终于享受到回报了……</h3><h3>记忆中有一辆自行车,一个儿童座椅,一位年轻的妈妈,驮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幼儿园,公园,大街小巷到处穿梭,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小男孩开启了他对五颜六色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当然很多时候,他也东倒西歪地睡着在妈妈后面的座椅里……</h3><h3><br></h3><h3>再后来,自行车座椅已经没有了,小男孩直接骑坐在后架上,母子共同奔波在或求学或游玩的路上。最难忘是小学时每一次去上计算机兴趣班,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炎炎烈日下,母亲汗流浃背奋力蹬车,当儿子走进教室时,母亲汗水湿透衣背,几乎都要累瘫在教室门口……</h3><h3><br></h3><div>时光飞逝,一晃而过,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今天,这个大小伙子可以驮着两鬓染霜的妈妈,疾驰在如诗如画的大学校园了……</div><div><br></div> <h3>进京第三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约了儿子在桃李园共进早餐,沿袭传统,我们每人吃了一个粽子,没看见绿豆糕和咸鸭蛋,也许这是南方的传统?</h3><h3><br></h3><h3>饭后娃继续学习我和娃爸继续逛园子。今天我们逛逛园子的东部,东部校园的建筑大多为后期现代建筑,大多为灰白色或仿红色的现代建筑。没有见证时光的爬墙虎,如同校园里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眉清目秀,风华正茂!</h3> <h3><font color="#010101">特别带娃爸来到计科系楼前,虽然是园子里其貌不扬的一栋楼,但对于我们具有特别的意义。三年前的5月底,儿子如初生牛犊第一次走进这栋大楼,经过5个小时的机试,加上第二天的面试,非常意外和幸运地拿到了清华计科系一本线录取协议,从此,他16岁人生前进的道路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清华!怎么也忘记不了当时我在园子里的守候和等待,更忘不了接到协议时,他的恩师与他的激动拥抱!感恩生活,赐予了那么多帮助我们引导我们的人,我们今天才能站在这里幸福地回首往事……</font></h3> <h3>园子里的饭菜,非常经济实惠,三份35元。吃完这顿中餐,我们就要踏上归途了。</h3><h3><br></h3><h3>牵挂漫长,相聚却总是短暂。虽然不舍,却也淡然。宿舍楼下,相视一笑,轻轻一抱,各自转身……忍不住再回望,他的背影已消失在楼道里……</h3><h3><br></h3><h3>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