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板上的聚会

茉莉花香

<h3>受民协张国生主席之邀,在端午节去"张家小院"参加老门板上的聚会,因为之前早从银河港湾的一篇《老门板上》领略了老门板的趣味,欣然前往。途中偶遇快板赵老师,两人徒步而行,却迷失了方向,结果到村庄不知张主席是哪家,路遇村人,得曰:好收集石猪槽的,我知道。指点我们前往。我和赵老师暗笑,看来张家喜欢猪槽已经非一日之功。</h3><h3><br /></h3> <h3>走进小院,只见一架葡萄藤浓荫遮蔽,覆盖半个小院,已经有三五好友闲坐葡萄架下喝茶品茗。</h3> <h3>院子不大,胜在干净清爽,果然数十只猪槽错落有致摆放院内,河滩奇石,水中朽木,碾盘锤布石,全是古朴自然泛着年代的光泽,各自成景,一股野趣盎然其中。</h3> <h3>大小形状不一的猪槽经过精心布置打造,或栽花种草,或养鱼护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猪槽里安然生长,可以看出主家诗意悠闲的小时光,恐怕这些猪槽都已经&quot;修成正果",要不恐怕这辈子都没有这么文雅耐看过。</h3> <h3>&quot;下辈子我愿做一朵猪槽里的莲&quot;,看着莲叶田田在槽中,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首歌来表达这株莲花内心的告白。</h3> <h3>一盘石磨就是一张茶桌,白开水也能喝出毛尖的味道。</h3> <h3>号称"十八代猪官"的赵主席各外青睐猪槽,坐在猪槽边,手拿一只猪蹄,相信味道绝对能品出"宫廷猪蹄"的层次。</h3> <h3>李春峰大哥也禁不住诱惑,坐在猪槽边留个影,看这一脸灿烂的笑容,就知道美哉美哉。</h3> <h3>不行,羡慕嫉妒恨,这一院子的美景来着都有份,必须"雨露均沾",于是挤挤抗抗拍个大合影,在厨房忙了半天的女主人,也被拉着羞羞答答地站在一旁。</h3> <h3>人逢喜事精神爽,枯木也能换新春。</h3> <h3>走进屋内,一幅银河湾的《老门板上》映入眼帘。有同行者摇头晃脑读出一段,老门板写得竟然趣味横生,妙趣天成。</h3> <h3>这个就是今天的主角---老门板。</h3><h3>一百多年的椿木老门板由主人150元大洋淘来后,搭配好友五十元的百年檩条,把檩条一锯四段,叮叮当当一番加工,四十元的桐油清漆一刷一照,就这样二百四十元得来一副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的百年历史家俱,更是具餐桌、茶桌、会议桌,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木质家具。</h3><h3>经过这番折腾,不是有句话说"洛阳纸贵",我看这一下子要变成"林州门板贵"</h3> <h3>电话机,有没有好高级的感觉,这在当时可是少数人的权利。</h3> <h3>六七十年代的投影仪依然正常工作,字幕是当时的标语:热烈欢迎李主席一行。至于那位李主席,各位自行查阅。</h3> <h3>主人一家在老门板上摆了荤素搭配的八大碗八大碟,围坐在老门板周围,与老门板身体上亲密接触,与老门板思想上隔空对话,老门板穿越百年时空,与一帮朋友谈笑风生,谈话自然离不开老门板的话题,从木质延伸到内涵,从内涵延伸到文学,吃肉喝酒也能吃出野趣,喝出野味,有人总结老门板几大功能:重返童颜、塑造新奇,焕发青春、用林州话说就是"卸了硬"。</h3> <h3>二楼是主人收藏的各类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还有许多古家什儿,一下子带你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h3> <h3>这是六七十年代当时最先进的新闻发布平台,晒到朋友圈,有网友评论:他就是早晨小喇叭广播罢出生。可以想像,小喇叭在当时可谓是时代的象征,是代表一代人对小喇叭准时广播时间的尊重和敬仰。</h3> <h3>纺花车,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每一缕线,每一寸布,都是有它最先完成第一步。这是一家老小穿衣服,盖被子,甚至一家子靠它吃饭的家伙,我也是小时候见过,现在差不多没有人会操作了。</h3> <h3>见到一个小瓦缸,李学林主席搬起来就喝,看看他弓腰仰头一口闷,他戏说:好酒,好一缸闷倒驴酒。</h3> <h3>来,再合个影,墙上的作品有的就出自这些人里的高手,看见自己的旧作,如见老友,笑说全傍搭着老门板才见一面。</h3> <h3>都说张家小院猪槽满院,奇石满屋,花鸟虫鱼不一而足,集野趣、野味、野生态于一体,索性取名&quot;野猪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