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培养孩子的“狼性”----读《狼图腾》有感

有朋远来

<h3>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狼性”</h3><div>——读《狼图腾》有感</div><div>对狼的认知,源于小时候听爸爸妈妈讲的“山东姑母”(狼)的故事。长大了才知道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格林童话《小红帽》的改编。那时狼龇牙咧嘴,狡诈凶残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给了我无形的恐惧感。每当我不听话或者晚上不肯睡觉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一说“山东姑母”来了,我便大气都不敢出,乖乖地听话了。后来读到的书籍,描写狼的词语大多也是“狼心狗肺、豺狼当道、鬼哭狼嚎、狼烟四起、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等等,于是我对狼的恶劣品性和凶残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便再也没有改变过了。但最近读了姜戎老师的《狼图腾》之后,却为自己的偏见和浅陋深深自责。</div> <h3><br></h3><h3>《狼图腾》描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青年陈阵和杨克等人由于对自由而浪漫的蒙古草原的向往,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生活,与狼接触、认知、斗争、思考的故事。在草原上,他误入狼群死里逃生,并亲眼目睹蒙古女人嘎斯迈和小儿子巴雅尔与偷袭羊群的狼徒手搏斗的惊人场面。亲眼看见头狼调兵遣将指挥群狼把几百只黄羊赶入大雪窝冻死,当成过冬的食物。但是,草原外来民工为了利益却抢了这些黄羊。饥饿的狼群为了报复人的贪婪,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包顺贵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他们大范围掏狼崽,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接着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陈阵和他的牧民朋友,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几年以后,由于失去狼的平衡,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h3><div><br></div> <h3><br></h3><h3> 陈阵被充满智慧的草原狼深深吸引,为了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陈阵和杨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它们第一次面对食物或者面对大批食物的时候,会举行跑圈,类似现代宗教的感恩仪式或者祭祀;而它们一旦离开大地就会颤抖无力,又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在草原上,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h3><div><br></div> <h3> 在书中,作者深深地被狼的狡黠和智慧、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性格所吸引和陶醉,被狼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所折服,被狼的团队合作和家庭责任感所感动。从而思考了游牧民族“狼性”和农耕民族“羊性”的不同以及狼图腾对中国甚至世界几千年历史进程的影响。认为凡是充满“狼性”的朝代都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相反,凡是被“羊性”“湮没”的朝代都国土不大,最终都会落后挨打。</h3> <h3>  其实,民族如此,教育亦然。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孩子不屈不挠、顽强勇敢、自由独立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狼性”。民族就不会强大,国家就不会兴盛。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国际环境的总体和平,我们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越来越“羊性化”。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的过度保护和对教育的曲解和误会,打击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育越来越软弱无力,培养出来的孩子越来越像温室里的花朵,见不得阳光,经不起风雨,耐不了挫折。</h3> <h3>  江西某中学高二年级女学生刘某上课玩手机,老师通知其父母到学校把手机收回。刘某父母到学校对其进行了教育,当晚刘某就跳楼身亡。杭州一名14岁少年因为学习问题被母亲责备,从21层高楼跳楼自杀;南京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的13岁少女,只是因为父母“让我活得太累,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服毒自尽……</h3><div>我们为这些花季少年的逝去扼腕叹息、悲痛欲绝的同时,不禁要拷问自己:“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脆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面对挫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哪里去了?</div> <h3><br></h3><h3> 这种悲剧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孩子“狼性”的缺失是分不开的。也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在家不怕父母,在校不怕老师,在社会不怕警察,轻则打架斗殴,重则杀父弑母灭师,这难道不是“狼性”吗?这确实是一群“狼心狗肺”的东西,却不是“狼性”。真正的狼不会无情冲动不计后果,它们在捕杀猎物的时候,冷静沉着、讲计谋,想策略,充满智慧。在雪花飘飞、寒风刺骨的额仑草原上 ,近千只黄羊正在背风的草场抢吃牧草,早就算好会有动物来这里吃草的埋伏在这里的狼群并不是直冲下去大快朵颐,而是忍着饥饿和寒冷耐心地等待、观察、调遣、布局。它们知道,如果它们贸然冲下去的话,可能会一无所获,因为黄羊跑得比它们快。就这样,头狼像一位充满智慧的将军,悄无声息地排兵布阵,设计包围圈,任凭风吹雪打,饥饿侵袭,也毫无所动,静静地埋伏在茅草中等待,等待,直到羊群吃饱了,吃撑了,跑不快了,跑不动了,才发动进攻,把黄羊赶到了白茫茫的大雪窝里面,一只只全部陷入了柔软的白雪中,成为了狼群的囊中之物。同样,在人们抢走了这批黄羊之后,狼群又在一个风雪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把牧民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群军马,赶进了一个薄雪覆盖的泡子里,全部冻死。我常想,<b>这狼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懂谋略,不正是《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吗?而我们这群莽撞冲动,不计后果、冷血无情,不知感恩的“熊孩子”怎么能和这充满智慧的狼相提并论呢?</b></h3><div><br></div> <h3>  狼不是无情物,在它们的世界里,同样充满家族责任感,充满爱,充满奉献。狼有食物的时候,它从不侵犯草原上的人和牲畜。狼报复人们,只是因为他们抢走了属于它的食物,捕杀了它的狼崽。在动物世界中,狼的母爱是最强烈最深沉的。失去孩子的母狼会变得烦躁、疯狂、视死如归。当它们找到“孩子”的时候,就又会温情脉脉、“母爱泛滥”。人类发现的“狼孩”,据说就是狼养大的孩子。而在《吃狼奶的羊》中,被山体滑坡夺去孩子的母狼乌云飞,在伤心欲绝接近疯狂的状态下,遇见了刚出生就被豹子吃去双亲的小山羊流火云,竟然愿意让它吸奶并保护着它在狼群中长大,成为一只披着羊皮的“狼”。</h3><div> 当牧区干部包顺贵带着神枪手,开着越野军车在草原上打狼的时候,他们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两只大狼,马上追了过去。两只狼也发现了它们,开始逃跑,但始终和军车保持着一定“安全”距离,根据狼的以往经验,距离是安全的,但它们却不知这次来的是神枪手,最终,狼跑出一段路程之后,枪声响起,它们倒在了血泊之中。包顺贵他们走近死狼的时候,才发现竟然中了狼的调虎离山之计。这两只狼带着他们往这个方向跑,而大批母狼和小狼却从另一个更好逃生的路线撤离了。<b>牺牲自我,保护大家,把敌人引上“歧路”,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你是否想起了壮烈的狼牙山五壮士</b>?</div> <h3><br></h3><h3> 是的,我们的孩子只是一群冷血无知的“熊孩子”。“熊孩子”的背后,往往就是嚣张的“熊父母”。5月11日,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组群聊截图显示,老师只是在群内发言称,“以后严某某放学那会单独坐,或者周围的人给她清空,她单独坐一边,真的是够了。”不久后,严某某妈妈就发言称,“陈老师,你马上在全班当着所有师生给严某某道歉,否则,我通知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此外,“严某某妈妈”称,学校处理决定已经出来了,对陈老师开除处理。而近日,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只是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就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认为孩子受到了伤害,要老师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告到教育局。使老师“心生魔障”。还有更甚者,一些家长因为一点小事就带着社会人员到学校殴打老师,让老师下跪,令师道尊严荡然无存。</h3> <h3>  “熊孩子”“熊父母”的出现,虽然只是个案,却深深地伤害了教师伤害了教育。新安晚报对教师进行采访,许多老师坦言,现在努力把“书”教好,对“育人”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态,因为怕了:一是不敢管,二是不好管。现在,我们的教育环境呈现出一种病态。对学生,只能表扬鼓励,不能批评,更不要说惩戒。对于老师,则动辄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孩子出事,“都是你的错”,教师成了高危职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育变成了纯粹的“教书”,只会培养出更多的“熊孩子”和“羊孩子”。受害的将是下一代,是祖国的未来。</h3> <h3><br></h3><h3> 幸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现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认为要培养孩子积极健康、坚韧不拔、勇敢顽强、自律自由的“狼性”,必须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做好科学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朱永新老师就认为:“新家庭教育应该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完整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身心的完整、家庭和学校共育的完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完整、发挥能量和挖掘潜能的完整、张扬个性的自由和遵守秩序的自律的完整。”在家庭教育中,不是一味的表扬宠爱、迁就,捧为掌上明珠,而是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力、交往力和学习力,让自然生命更长、社会生命更宽、精神生命力更高。”因此,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要陪伴、要积极、要垂范,不要极端、不要攀比、不要专制”。而重庆师范大学的赵石屏教授则认为家庭教育要有“危机意识”,要培育孩子“强大的精神境界”,要给孩子“立规矩”“优化权威”。</h3><div><br></div> <h3><br></h3><div>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社会上重新树立师道尊严的风气,赋予学校和老师更大的管教权利,让老师敢管愿管乐管,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才有可能培养出“狼性”的孩子。正如中青报《是时候反省所谓先进教育理念,保护老师管教权利》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样:“是时候反省那些被误导的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学校教育的舆论环境与管理制度,鼓励支持保护老师在学生管教上的基本尊严和权利了。”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舆论大声地鼓励我们的老师去管教孩子,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在类似的问题上,有担当,理直气壮地保护教师,也需要广大的家长,对于老师在孩子的管教中表现的不足给予一定的宽容,让老师敢于管教,让学校教育回归正常轨道。”如果这样,让孩子有榜样可学,有规矩可依,有权威可敬,有精神可托,有挫折可抗,有教师愿教,何愁孩子“狼性”不成?</div><div>习近平主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培养孩子一些“狼性”,让他们见得了阳光,经得起风雨,抗得了挫折,耐得了寂寞,才能成为强国兴邦之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