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 · 往事

C_h_o

<h3><b>此篇纪念病故的二舅</b></h3><h3><br></h3><h3>2018年,得知二舅去世的消息时,心情格外沉重,从此世间少了一位这么优秀的摄影师,更少了一位陪伴我们的至亲。以此篇作为纪念,感怀这位曾经的龙溪知青。</h3><h3><br></h3><h3>2013年暑假,初入摄影坑,二舅带着我到处教我拍照,从镇国寺到运河畔,从清晨到傍晚,我们骑着电瓶车穿梭树林田野,收获一路风景。</h3> <h3>(奎楼)</h3> <h3>外婆家在熙和巷,二舅一家住在楼上,所以以前小时候时常上楼和表哥打游戏。</h3> <h3>但那时候,用手机差不多只能拍出这种照片。</h3> <h3>(高邮湖)</h3> <h3>2014年寒假,开始用二舅更专业的单反尝试摄影。</h3><h3><br></h3><h3>和二舅去一片小湿地拍照,水平进步了一些。</h3> <h3>(搁浅的梦)</h3> <h3>二舅会指导我如何构图,以及不要总是把对象居中拍,有常见的比较好的构图,例如三分线、对角线等等。</h3> <h3>(梅)</h3> <h3>那时差不多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了。</h3> <h3>暑假,二舅带我和我父亲去了一次扬州,找了一个朋友带我们玩。</h3><h3><br></h3><h3>从大明寺,个园,玩到瘦西湖。</h3> <h3>晚上终于吃到了正宗的扬州炒饭,幸福至极。</h3> <h3>二舅第一次教我拍夜景是晚上夜游瘦西湖的时候。上船前,二舅告诉我如何设置光圈,增加感光,以及拿稳相机的重要性,同时自己还给我当了模特。</h3> <h3><h3>中途停靠在一座热闹的小岛上,看到有人吹萨克斯带着乐队演奏,我们三个围坐在一旁,有说有笑,呆到夜色阑珊。</h3></h3> <h3>回家的路上,夜色一片朦胧,耳畔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声,以及二舅和父亲间断的说话声……</h3> <h3>2015年寒假回到高邮,二舅夸我摄影水平进步了不少,甚是高兴。<br></h3><h3><br></h3><h3>不过二舅不喜欢过度后期,作为对一切新鲜事物还很好奇的我,却对后期格外青睐。</h3> <h3>2015暑假,和二舅在高邮运河畔走了一晚上,我们谈到如何拍星空,二舅一直以来想拍一次银河,但一直没工夫出远门,且携带三脚架也不很方便,所以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只能勉强把相机置于石柱上,M档拍一次高邮运河之夜。</h3> <h3>后面两天,跟二舅去探访汪曾祺故居,一起寻觅“端午的鸭蛋”。</h3><h3><br></h3><h3>彼时的高邮,已开始转型,内城河两旁增添了不少灯光和娱乐设施。</h3> <h3>找到汪曾祺故居,那么大淖河也不远了。第一次真正了解汪曾祺,也是从他的《大淖记事》开始的,他的文风淳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又有着微言大义。</h3><h3><br></h3><h3>日后,二舅会经常微信给我发一些汪曾祺的文章给我,但由于学业繁忙,一直没能和二舅好好探讨,每每想起,倍感遗憾。</h3> <h3>(雾中的大淖河)</h3> <h3>回来的路上,二舅跟我讲到以前的故事,下放的日子,以及在高邮的旧时往事。</h3> <h3>时光不紧不慢。</h3><h3><br></h3><h3>隔了一年,2017年暑假再回高邮时,二舅却不幸查出绝症,全家族的人得知噩耗心情都非常悲痛,但仍努力为争取治疗尽绵薄之力。</h3><h3><br></h3><h3>晚上和二舅散心,走到附近刚重修完工的瓮城城墙旁,得知其是按照宋朝风格修筑,但中间空缺了一段历史。</h3><h3><br></h3><h3>突然想到之前和二舅商量好2017年一起去巴厘岛拍场大片,一直期待,却一直拖着没能实现。从2015到2017,我们中间也空了一段故事。</h3><h3><br></h3><h3>所有空缺的历史都无法弥补,也正如所有空缺的故事也无法填白。</h3> <h3><br></h3> <h3><b>2018年3月26日傍晚,惊悉二舅病逝。</b></h3><h3><br></h3><h3>心情万分悲痛,身处北京,无法立即赶回,只能心中一遍一遍地哀悼。</h3> <h3>【二舅生前在高邮拍摄的作品精选】</h3> <h3>平凡的一生中潜藏着对岁月的不羁,宿命的无奈下涌动着澎湃的不甘。</h3><h3><br></h3><h3>你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摄影师,浮生如此,好梦难留。</h3><h3><br></h3><h3>天堂永远明亮,龙溪知青,愿一路走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