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十字路口》读书笔记

青青子吟,悠悠我心

<h3>  整整一个学期,我都在细细品味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的作品《教育在十字路口》,这本书刊发于1943年,是作者根据在美国耶鲁大学主持"特里讲座"期间的演讲整理而成的。69年过去了,书中揭示的教育问题却在今天却依然普遍存在着。</h3><h3> 一、 教育的任务是树人,而非"争先"、"夺冠"</h3><h3> 一个孩子,无论是出生于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天资聪慧还是愚钝,都是人类的后代,在不久的将来,都要承担起传承世界文明、增进民族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对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成为一个人更重要、更困难的了。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使他成为一个人的动力。</h3><h3> 谁来承担这样的教育任务?当然是家庭和学校。针对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现状,马里坦指出:"家庭是首要的、基本的教育领域,但它在完成其教育任务的同时,却常常使儿童的心灵受到创伤,成为不良榜样或成人偏见下的牺牲品;学校在完成其教育任务的同时,常常使年轻人成为过量作业或专业化的牺牲品。此外,学校还经常熄灭了学生的天赋之火,靠虚假的知识骗取学生对真正理解力的渴望。"</h3><h3> 2018年的今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表现是否比70年前"进步"了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多数的家庭给孩子灌输的都是"争先"、"夺冠"的思想,孩子的每一个荣誉,都会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和意愿,给孩子择校,报名上各种类型的提高班、补习班,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好。不少教师受制于排名的"竞争压力",将教育简化为教书,所有的课堂都沦落为习题课。课后的作业更是多如牛毛,让孩子们深陷其中。大部分作业都是机械记忆类、重复操练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作业几乎占据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使得孩子没有一点闲暇的空间,更不用说创新和冒险了。</h3><h3> 问题是,孩子如此努力,难道只是为家长、为学校争取荣誉吗?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吗?我们的教育,是否正走在迷途之中呢?</h3><h3> 二、教育是提升学生心灵层次的艺术</h3><h3> 马里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内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言之,借助于知识、智慧、善良意志和爱使个体获得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h3><h3> 人的生命机能的动力系统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会对病人的生理特征进行诊断,找出偏离平衡的若干指标,然后帮助他趋于维持生理平衡。换言之,医学是一门生命和谐的艺术,是一种从属于生命自然的艺术。</h3><h3> 教育也是如此。要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首先要求家长、教师能与孩子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家长、教师才能够像医生那样,较为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和精神需求,从而精心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流程,让孩子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强化道德观念、逐渐获得思想解放和精神上的自由。</h3><h3> 作为家长或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学,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以便在形成儿童的意志和情感上少走弯路。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对孩子道德的养成有正确的理解,避免用说教的方式宣讲道德。最重要的是要以此避免孩子被教育上的重大失误所伤害。</h3><h3> 令人失望的是,我们普遍看到的是那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家长和教师都认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要多",小孩子什么都不要想,按照我给你设计好的路去走就可以了。这样的教育,根本就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锻造工具。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在迷途之中?</h3><h3> 三、让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之火越燃越旺</h3><h3> 马里坦认为:学习最主要的动因或者说推动力,是学习者心灵所固有的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引导是第二位的,也非常重要。某些教师将教育上的失败归结为主动力因素学生的内驱力不足,而不承认自己教育上的失误。事实上,将人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需要借助知识和爱来完善自我,并能够奉献自我;要实现理性和自由,人就必须拥有通过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和纪律的约束,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事关重大。</h3><h3> 作为一个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爱、对善与正义的爱、对生存的纯朴和坦诚、出色完成任务的意识以及合作感。这五个方面是人类本性的基础。</h3><h3> 教师应当解放受教育者。释放受教育者的有益能量是抑制不良能量的最佳途径。真正的艺术在于使儿童注意到自身追求善行之美的资源和潜能。对人类心灵的发展来说,最丰富的物质条件,最完备的方法、信息、博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唤醒人类的内在才智和创造力。在学生刚接触数学、物理或哲学的时候,教师要努力使他在实际中把握最简单的数学演算的每一步骤,而不要在意这个过程会多么缓慢。还要使他在实验室里理解物理学家是如何在实验中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h3><h3>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内在统一性。人的智力不但存在于大脑,也体现在双手上。教育和教学永远不要忽视其要使脑力与体力有机统一的任务,不要忽视心灵在统一中求得自由的基本需要和渴望的有机统一。教学的结果是通过使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理性达到心灵解放的。必须让学生通过理解把信息主动地转变为心灵的生活,并且这样来强化心灵生活。</h3><h3> 反思一下当下的教育,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在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则方面做得如何?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在迷途之中?</h3><h3> 四、教育应当坚守循序渐进的原则</h3><h3> 我们总是试图把一些成年人的观念塞进儿童的头脑,而这些观念如果不是变成教条,遭到照本宣科式的阉割,就是被弄得过于浅显进而化为乌有。</h3><h3> 儿童的体格构造不是成人体格构造的缩小和简单化。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进行心理调节的时候,要注意到儿童、青年的心理特征和体格构造特点。</h3><h3> 教给儿童的知识不同于成人的知识,它是一种内在的知识。它不是像成人心灵所拥有的那种处于科学状态的知识,而是与加速并完善少年儿童初始思维世界的发展相适应的具体知识。比如说在儿童阶段,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想象力的世界这种想象力能够逐步发展成为理性。教给儿童的知识就应该是一种存在于故事情境内的知识,是对世界事物和价值在想象中的把握。</h3><h3> 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教师所提供的具体知识,都必须适应于学习者。随着学段的提升,这种具体知识会不间断地以同一方式发展,进而成为成人的科学,而且也只有到那时,这种知识才能臻于至善。</h3><h3>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的知识到科学的知识,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科学、发展理性的。</h3><h3> 我们的教育是如此进行的吗?刚上高一没多久,老师就开始给学生布置高考的练习题了。将高考的难度和要求前移到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是大多数高中教育习以为常的做法。彼时,我们思考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吗?我们的教育,是否正走在迷途之中?</h3>

教育

知识

教师

学生

孩子

心灵

儿童

家长

迷途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