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螺学堂.株洲影响力班培训日志与总结

黎子

<h3>  6月17日15:00,青螺学堂株洲影响力培训课程圆满结束,顺利结业。而后马不停蹄的花两个小时赶回平江,又花1个小时赶到娘家。饱餐一顿,洗漱之后蒙头大睡,以缓解三天三夜的疲惫不适。很久没有这么节奏紧凑的学习过了,每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别笑我,出门一趟好像真的只花了15块现金,你们就应该知道这对于一个在陌生城市待了三天三夜包吃包住的人意味着什么。</h3><h3> 我要承认在去之前我真的没有很认真的去了解青螺学堂,我没有想过我会遇见谁?也没有很认真的去阅读课程内容。只是在这条路上自已摸爬滚打了六年,团队逐渐扩大,深感自己能力的缺陷已撑不起团队工作的需要。自己做公益的初衷一直很简单,只是团队在成长,你影响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觉得迷茫:我应该把支持的人带到哪里去?我还可以做什么?青螺学堂开课的时候,团队的小伙伴说“你去吧!”正好手头也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那就去吧!</h3><h3> 众筹学费,轻松筹1800元半个小时筹满,很是震惊小伙伴对我的支持。我是个很懒的人,不是很喜欢去评估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子的,我行我素惯了,这样一个轻松筹的活动忽尔让人觉得肩上沉甸甸的重,多了许多责任感。</h3><h3> 来之前自己的想法是:每天学习结束后做一个总结,而后向小伙伴们做一个分享,算是对大家的支持一个交待。可是来了青螺之后,我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我没有很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同学和导师,还有学习方式,而是一厢情愿的以为我来了将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等等等等,总之我觉得自己骄傲得像只孔雀。</h3> <h3>  青螺学堂是邓飞、涂猛、郑壹零、大北、贺永强、何雪峰联合众多公益人发起的一个公益培训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县域公益组织青年执行官,提升四项专业能力(筹资力、执行力、创新力、影响力);持续支持县域公益组织更富能动和效率的成长,推动县域公益组织专业发展。</h3> <h3>这个课后作业既是一个课程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我需要分两部份来完成:一部分是培训日志,另一部份是培训总结。</h3> <h3>本次青螺学堂株洲影响力培训班课程为期三天三夜,共有九个部份:</h3> <h3>  6月14日晚,报到,开营仪式。一副扑克牌的花色决定了你三天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我们8个队友一起创立了“双一同行组”,喻意是:一心一意,勇夺第一,互相之间的认识来自桌子上打印粘贴的小小座位牌,但是你可以真切感受到小伙伴之间流动的热情和善意。</h3> <h3> 6月15日上午9:00,开启了本期培训班的第一课——《社会组织品牌认知和传播管理》,导师为益起来创始人董福广。通过对社会组织品牌的构成、建立以及品牌的重要性等几个层面的讲解,过渡到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传播的内容、如何传播、传播渠道等方面。小组讨论内容为:社会组织传播内容到底该如何设置岗位?“双一同行”的小伙伴第一次合作互动,大家纷纷出谋划策,虽然屡屡有人讨论过程中“跑马”,最后还是从“前期、中期、后期”几个方面消化老师上午讲解的课程,作出了岗位设置,作业肯定不是完美的,因为导师说如果真的把一个有250万经费的团队交给我们做传播,那负责人会气死去,太浪费了。董老师的课程既有专业知识讲解,又有实际课题互动,让人印象深刻也易于接受,再对照团队发展现状,能更好、更清晰团队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h3> <h3>  6月15日14:00,来自势成创始人韦栋老师的《社会组织的品牌保护与预警》,韦老师除了给我们介绍了他“扯淡的过去”,还重点讲解了社会组织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品牌保护意识和舆情处理手段。这次的互动部分以各小组提出的三个公益需求和困惑为讨论主题,重组了各小组的队员,流动跑桌解决问题,大家各抒已见,充分展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热情,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学员们都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看到了团队的力量。这个课程对于团队传播过程中的品牌建设、品牌保护以及公益组织舆情处理都有很好的诠释。</h3> <h3>  6月15日18:30,青螺夜话,培训班成员在立雪老师的主持下各自作了自我介绍和团队介绍,在表达能力上我是欠缺的,远远没有文字表达从容,然后一回家就挨了老大批评,虽然一再的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还是在打好的腹稿里忘了不少词,培训班的小伙伴又进一步的加深了认识。</h3> <h3>  6月16日9:00,是NGO的张强老师带来的《公益组织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第一次了解在传播这件事上还有这么多途径和方法,有团队现有在做但是平时自己还没有定义到的,也有很多是第一次接触到的,特别是课程分享的传播内容制定和传播方法让我感觉受益良多。</h3> <h3>6月16日14:00,哇,终于等到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公益大伽——邓飞老师,培训教室第一次一个小伙伴都没有迟到和缺席,我也终于知道这个耳闻了两年的公益名人是这个样子的。我不喜欢追星,也不喜欢凑热闹,想要和他交流的人总是一拨又一拨,话说做个名人真累,讲完课一直在合影、拍照,连水都顾不上喝(说到这个很惭愧,我自己都跑去讨了一张,没办法,我们做了邓飞老师的五防项目啊),我这个教室最后面的位子倒是占了不少便宜,让我可以很近距离的看见他,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很有感染力,看你的目光如炬,但不会很尖锐,对于所有的问题都会很认真的回答。回到正题,邓飞老师和我们分享的是《公益传播方法论》,特别根据县域公益组织讲解了传播,分析了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还很有感染力的分享了他做公益过程中的很多故事及各项目创立的初衷。</h3> <h3>  6月16日18:30,青螺夜话,主角依然是我们的邓飞老师,还有韦栋老师。一天的奔波,看起来很疲惫的邓飞老师还是强打起精神认真回应各位小伙伴的提问。这次夜话,有两句话感受深刻,一句来自公益同伴分享的:做好你说的(行动),再说好你做的(传播);另一句话来自邓飞老师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种可能,你可以选择平淡无奇,也可以选择在一条道路上逼自己变得更好。</h3><h3> 感谢这些让你对未来的期待越来越清晰的小伙伴和导师,让你在迷茫中看到了生命中的无限种可能,也感谢青螺学堂。</h3> <h3>  6月17日9:00,青螺工作坊,是两天培训后的日常传播工作的实务演练阶段,看起来很年轻但他刻意强调他是八零后的陈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讲解传播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各小组从成员中选一个典型的团队,提出传播目标和需求,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每一轮讨论结束后,陈老师再针对此部份传播中的问题作出剖析和讲解,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员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双一同行”组打了个大胜仗,两个黄老师恍如两匹“黑马”横空出世,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公益活动方面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掌控能力,利用他们在公益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分数。</h3><h3> 越是有能力的人仿佛越是低调,两个黄老师都是各自的项目负责人,而且都做得很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得很“出彩”。北京来的黄磊老师是带着3岁2个月的黄小鸭宝宝来参加培训的,这么点大的孩子全程都很安静,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据说已经陪着爸爸参加了很多次培训活动了。郴州来的黄富老师凭着一个项目99公益日就筹到了上百万的经费,更是造福了一方孩子。他们的公益目标清晰,公益愿景美好,短短三天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韧性和坚定,还有他们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学习。这样的同学让我看到自己的差距,更多的是坚定了我的勇气,2018乃至以后,我只想要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h3> <h3>  6月17日13:00,因为临近端午,大部份的同学已经归心似箭,有的已经提前返程了。一顿午饭充满了离愁别绪,整理好行装,大家都聚集在教室里,话别,合影,互加微信。结业仪式提前了一个小时,美丽的立雪老师用巧妙的方式让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写下了一些印象,然后颁发了结业证书。虽然自己三天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拿到证书的时候还是会很开心,第一时间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作了分享。大合影之后,大家各自向同伴告别,很多很多的舍不得都留在了身后,我不是感性的人,可是对于这些“眼睛里含着火花”的小伙伴,我还是会想着再相见,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展现一个进取的自己,感恩人生中的每一场相遇。 </h3> <h3>双一同行组的小伙伴们,再见了!我记住了暖心的李学知,也记住了热情的郭立元,不想记住都不行的一上课就迟到的陈哥,下次加油哦!还有我们的组长谭劲松以及优雅美丽的李静!</h3> <h3>  三天的培训结束,学到的知识如何针对团队的发展现状来落地?作为协会的负责人之一,很多的时候自己都在被动的接受一些决策,并非没有主观决断能力,只是自己在公益这条路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很多事情的处理都停留在一个常规处理层面,凭着一腔公益情怀,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坚持了六年,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导向,越来越迷茫,此次的培训活动,虽然重点在公益传播方面,但是对于团队规划、建设、项目开发、品牌化管理等都有涉及,自己终于对团队组织架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更明确的目标。希望自己所接受的专业培训知识能更好的为协会服务,更好的反馈给支持我的小伙伴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