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风光之七 —— 复活节岛之谜

老龙王

<h3><b><i><font color="#ed2308">南美风光之七 ----- 复活节岛之谜</font></i></b></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南美之行到底要不要顺便玩一下复活节岛?在确定行程前着实让我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神秘孤岛,岛上有举世闻名的巨人石像,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至今未有一致的结论。但如果去,仅仅两天时间就意味着要增加1万元的费用......最后,还是好奇的天性和探索陌生世界的愿望占了上风,于是就有了这次复活节岛之行。</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位于地球中央的红点就是复活节岛,它东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800公里,西距最近的新西兰也有4000公里。因1722年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探险队恰巧在复活节这天发现了它而得名。但岛上的居民从来都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拉伯努伊岛"(Rapa Nui),意思为"世界的肚脐"。直到后人们从飞机上鸟瞰地球时,才发现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地图上看,复活节岛就像一个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由海底升起的三个角上的三座大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全岛面积166平方公里,留有许多死火山,最高的也不超过600米,没有河流,适合现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有西南角上几平方公里的土地。近年来岛上居民种了些树,盖了些房,打了深井取水,其他绝大部分还都是砂石野草荒滩,全靠旅游业为生,维持着脆弱的社会平衡。</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张图则标明了岛上数百尊巨型人身石像的具体位置。自17世纪欧洲人登上该岛发现这些巨型石像起,复活节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古代劳动工具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是何人、何时、用何种工具打造和运送这些石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戛然而止了?这一系列疑问,始终在我们脑海里盘旋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的飞机从圣地亚哥起飞,经过5小时航行,降落在复活节岛西南角上的马塔维里机场上。这里每天只有一来一去两个航班,为的是控制上岛的人数。智利政府还特别规定岛外人不得定居岛上,除非与本岛人通婚;岛内人不得无故离岛,除非去大陆看病。怪不得旅行社在预定机票时就因为复活节岛机票难买而调整了好几次行程。</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机场只有一条跑道,跑道尽头设置了这个火山岩雕塑,很像卡通的石头人像哎,居然也有两只贝壳镶嵌的大眼睛。</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恐怕是全世界最最简陋的机场啦,候机大厅是连着的两个茅草棚,矮墙上有两组鸟人的图案,岛上的原住民对鸟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一斑。</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那么岛上的原住民到底是哪里人呢?有专家曾从岛上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中提取DNA,确定他们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岛上种植的植物、养的家禽、包括岛上原住民的方言、和对鸟神的崇拜来看,都带有波利尼西亚人的习俗和特征,据专家们推测,这些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应该是在公元400年左右就漂流到这里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据考证,复活节岛的人类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1000年以前,为史前时期,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也可能还有从南美过来的印加人的祖先)迁移定居到岛上的时期;</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时期是1000-1680年,为建造阿胡和雕刻巨人石像时期(岛民们把摆放巨人石像的基座叫做"阿胡",而把巨人石像叫做"莫埃"),那些阿胡和竖立其上的莫埃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中完成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时期是1760-1868年,为"鸟人"文化时期,包括一年一度的鸟人节祭祀、渡海取鸟蛋大赛等都是那时期的重要活动。直到1868年,西方传教士来到岛上传教,全体岛民皈依基督教后,"鸟人"文化时期也就从此结束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岛上唯一的一座基督教堂,也很简陋吧!</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智利政府是特意选在1888年复活节这一天,正式宣布吞并复活节岛的,后来为保护这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又在岛上设立了"拉帕努伊国家公园"。1995年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踏上小岛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格外清新,海水特别的蓝,只见山峦起伏,天高云淡,再加上绿草如茵,山道弯弯,真是个美若天堂的好地方。不过岛上太阳光实在太强烈,即便不停地涂抹防晒霜,一天下来我们都被晒得像煮熟的龙虾啦。</span></h3> <h3><br></h3> <h3><br></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令人奇怪的是,岛上很少有树木来遮荫,按理说这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温湿多雨,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但岛上只有小镇居民住房附近有一些树,有不少花,在其他地方基本就是大片的草原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根据专家们对岛上花粉沉积物、以及火山湖和沼泽地中的沉淀物的分析,认为早期的复活节岛并不是今天这一马平川的模样,而是拥有茂密的亚热带森林。在森林中,生长着南美特有的刺蒴麻属植物,其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绳子,还有一种特有的树名叫托罗密罗(toromiro)树,木质坚硬,可以用于烧火和制作木雕,可惜这片森林早已在几百年前就绝迹啦,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木雕已经是从岛外运来的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而热带森林的绝迹恰恰就与岛上神秘的巨人石像有关哦:据考古发现,岛上居民原来是以渔业为主的,但为了体现王权或是祈求祖先保佑,开始砍伐岛上的树木建造宫殿,开采岛上的石料雕刻巨人石像,并用大量的滚木来运送。然而,随着900多尊莫埃的诞生和立起,树木被砍伐殆尽,无法再造船捕鱼,岛民只好拆除岛上房屋造船。几十年前考古学家从岛上最后一条渔船的残骸上发现了23块破碎的船板,上面刻满了复活节岛的文字,显然是从旧日的宫殿上拆下来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见到的这片岛上唯一的椰树林还是近几十年才长起来的。1960年智利海军训练舰"埃斯梅拉达"号为改善岛上的生态环境,专门运来椰子树种在阿那凯纳海滩旁,使得这片海滩成为复活节岛仅有的三个小海滩中最为迷人的一个。</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虽然这个最美丽的海滩位于小岛东北角,离镇区有18公里,是岛上所有景点中最远的一个,但这里却是我们在岛上两天中见到游客最多的地方。</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沙滩和椰林旁的高坡上,有七尊巨人石像,据说这是岛上最早竖起的石像,因为这里是复活节岛第一批岛民登陆的地方。莫埃们背对大海,代表了最早登岛的七个家族,也就是七个部落,其中三座已经残缺不全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比较特别的是其中4尊较完好的莫埃头顶都有红色的帽子(也有人说是发髻),而且每人的帽子(发髻)样式都不太相同,显然是用不同颜色的石头雕刻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导游带我们来到岛上最大的采石场,全岛95%的莫埃石像都诞生于此,这里因此也被称做莫埃的诞生地。</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个小山包只有150米高,是拉诺拉拉科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坡上有岛上最大的石像群,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海风很大,景很美,路边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巨人头像。</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里共遗留着397尊石雕巨人,其中有141尊是尚未完全雕好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有的巨大石像摔倒在山坡中,已断成了数截,完全被遗弃,似乎这里也成了莫埃的墓地。</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山路边还看到一尊奇特的石像,竟然是跪着的。岛上的其他石像大多都没有双腿,而这尊石像却明显有双腿和双臂,还有胡子,它为何跪在这里?难道有什么要忏悔的吗?</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片山崖下躺着的石像是岛上所有巨人中最大的一尊,长21.6米,估计重达270吨,只完成了一半身体的雕刻,而另一半身体还牢牢地长在山体上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最高处的岩石上也有一尊面部已雕出轮廓的石像,不知为何也半途而废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部分考古学家们推测,早期的岛民雕刻石像是为了纪念他们敬重的首领或重要人物,他们相信这些首领死后会成为神,巨大的石像就代表着这些首领像神明一样保护着他们,石像之所以背对大海面向内陆,就是为了时刻关注并保佑其家族的活动。</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而另一部分专家认为,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高鼻、薄唇、长耳,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它们不会是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也不可能是岛民制作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还有一种假设也十分盛行,那就是莫埃根本不是岛上的原住民雕刻出来的,而是外星人因为飞船出事故而流落到岛上,因失去了飞行能力,为了让同类找到自己,所以就刻了自己的雕像,并矗立在海边。这些雕像的原型就是外星人。</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类似这样的说法很多,至今仍争执不下,没有定论。而这些诞生在采石场的莫埃,在原始落后的远古时期,又是怎样"走"到距离几十公里外的海边的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导游帮助我们解开了心中之谜。这是网上下载的考古专家在现场考古时拍摄的图片:这些石像在山上雕刻完成后,即顺着山坡下滑到坡下挖好的大坑里,经过进一步修饰完善后,再把大坑的一边挖出一条路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山坡上的莫埃只露出上半身或头部,谁知道它下面还被埋得这么深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网上还记载专家们用与石像同等大小的模型来进行测试的图片,即用三根麻绳,一根在后部,另外两根分别在左右,从一边拉到另一边的交替拉的方式来实现巨人的"行走",虽然效率比较低,但在那个时代则是完全可行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望着漫山遍野这些大大小小的巨人,我们不由得惊叹,古人们有着多么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啊,没有任何铁器,没有运输工具,他们楞是用石斧石凿绳索等最原始的东西,雕凿出了近千尊巨人石像,并把它们运送到了全岛的各个角落,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超凡的聪明才智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离采石场最近的阿胡通里加石像群是岛上最大的一组石雕群,15尊莫埃背对大海,整齐地排成一列,树立在海边高约4米,长约100米的祭坛(阿胡)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他们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最高的14米,最矮的5.4米,平均每座重量都在40吨以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仔细端详,这15个莫埃石像面容长相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其中一个还戴着高高的帽子(发髻),可能他属于首脑级别的吧。</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离15个莫埃的不远处,还有一个莫埃孤零零地独居一角,他的目光直向大海,似乎有点不合群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来,1960 年这里发生了9.5 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这些莫埃几乎全部被推到在地,损毁严重。智利政府不得已把这个莫埃送到日本去展览,以筹集资金,最后终于募捐到一笔资金,重新修复并树立起这15座莫埃。</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也正是因为这座莫埃曾漂洋过海,募捐到资金解救了他的同伴,当地人给这个莫埃起名为"旅行者",并将他的脸朝向大海,以纪念他那孤独的旅程。</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据说修复工程完成后,日本政府曾打算把这个莫埃永久地留在日本展出的,但看到他那满面愁苦的表情和一脸孤独的样子,再加上智利政府的坚决反对,最后还是把他送回了老家。</span></h3> <h3><br></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拉诺考火山口坐落于小岛的西南角.它是岛上最大的火山口,也是岛上三个储存着淡水的死火山之一.</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它就像一个大碗,直径约1.5公里,深200多米,碗底是一个淡水湖,水深近9米.</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石碗外侧的悬崖峭壁下就是浩瀚的太平洋,景色十分奇特.千万年来受强风暴雨的冲刷侵蚀,已使大碗的一边出现了 一个大缺口.</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顺着海边的这条小路下去,是岛上的原住民曾经居住的石洞,可惜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已经被关闭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距离火山口不远处的海面上,有着形似一只张开翅膀的小鸟岛,小鸟的尾部还有一个形似鸟蛋的礁石,这是岛上原住民一年一度举行"鸟人"比赛的地方。</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每年海鸟繁殖的季节,岛上各个部落都会选派一名选手参加取鸟蛋比赛,选手们要爬下几百米悬崖,然后游过近2公里鲨鱼频繁出没的海域,在小岛上找到鸟蛋,再原路返回把完整无损的鸟蛋交给他的部落首领,最先完成者便获得"鸟人"的称号。</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由于取蛋者常常受到鲨鱼的袭击而丧命,100年前这里最后一次选拔"鸟人"后,仪式就宣告结束了。但"鸟人"仍是岛民的崇拜神,一年一度的神圣祭典仪式和多彩的化妆表演仍然保留至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就是当年鸟人比赛时居住过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 53 间石屋,它们全部由火山岩搭建而成,门极小,外形很像座碉堡,差不多只有一米高,每年八月,参加鸟人比赛的选手才有资格入住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岛民们在修复这些石屋时,特意留下了半间屋子没有封顶,以便让人们能清楚的了解石屋内部的构造。</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看上去每间石屋大约2米宽,5米长,全部是用玄武岩石片垒造的,细巧精致,其结构和建筑风格全世界独一无二哦,可惜没有文字记载留存,到底是什么人建造了这些石屋,依旧是个未解之谜。</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岛上还有一种石屋我们也是头一回见到,就是下图这种用火山石垒的鸡房,其中只有一块石头是活动的可以拿开,因为在这里鸡是自由放养的,但到了晚上必须关进鸡房,然后用石头堵上入口,以保护它们的安全,全岛一千多户人家就有一千多个这样的鸡房,我们在现场摸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块活动的石头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复活节岛上像这样神神秘秘的东西太多啦,这个用石块围成的圆圈被叫作"魔法石阵",传说岛上原始部落历代的长老可以根据这里飘出的带颜色的烟进行算卦或占卜。</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间这块浑圆的大石头,名曰"肚脐石",直径一米,重约 82 吨,旁边摆放着四块小石头,传说这是第一位酋长出海带回来的圣物。</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导游介绍说它其实就是一块磁石,四面的小石头分别标明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岛上妇女生孩子都会到这里来借助磁力的作用。</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岛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就是位于机场旁边的小镇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栽花种树,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像一座大花园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nbsp;小镇只有很短的一条主街道,街道的尽头是岛上唯一的天然小港口,被称为库克湾,因1774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这里登岸而得名。由于复活节岛上没有大型的码头,游轮也只能停泊在远离海岸的深海上,用小机动船将游客送到岛上游玩,所以这个小港湾里总是停放着几条专为游客服务的小机动船。</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矗立在库克湾旁边的莫埃。</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通往码头的路边还有一尊特殊的石像莫埃,他是1938年由智利海军重新竖立起来的,但当时智利海军不明就里把他的座位给搞反了,让他面朝大海,并且坐在用水泥混凝土砌成的阿胡上,岛民们也就只好将错就错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码头继续往北,就到了塔海(Tahai),这里是复活节岛的最西边,是观赏太平洋日落的最佳地点,岛上唯一有眼睛的莫埃就站在这里。</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很显然,这座莫埃的地位不低,除了有贝壳镶嵌的大眼睛外,头顶上还有红色的大帽子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塔海的沿岸我们共看到7座石像,5座相连,另外2座独立。</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他们的目光都向着岛内,在云蒸霞蔚下越发显得孤独。</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可惜云层很厚,没法拍到坠入大海的太阳,但游客和居民们都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沐浴着落日余晖。</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当最后的霞光一点点散去,天地间一片寂静。我们站在山坡上,守候着巨大的莫埃,眺望着无边的海洋,心中不由得涌出无限的感慨:神秘的复活节岛啊,何时才能为我们解开那无数的谜团?何时才能修复这破碎的历史?重铸那昔日的辉煌?......</span></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