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跑步要追溯到12年前,当年的我身高和体重都是175,上下楼梯已感觉困难,特别是蹲下来系鞋带这个简单的动作都让我感到气喘。痛定思痛,减肥已迫在眉睫。于是,我选择了跑步,对于一个学生时代每次体育成绩勉强及格的胖子来说,跑步的痛苦不言而喻。但半年后我的体重一下减掉30斤而带来的喜悦早已冲掉了跑步的痛苦,只记得那时看着体重一周一周慢慢的减下来,自己对跑步也渐渐痴迷,甚至遇到雨天打伞也要晨跑。一年后,我的体重维持到150斤达10年之久。其后,我由一个宅男变成了运动达人,运动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主要爱好。12年来游泳、健身、自行车、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先后占据了我的业余时间,而跑步则在成功减肥一年后,就再也没有坚持下来。 去年暑假,儿子读高中我们也搬到孩子就读的学校父母家住。晚上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加上学校的田径场条件很好,这让我有了重拾跑步的想法。于是,每周2-3次的夜跑又让我找到了跑步的乐趣。而且通过查阅跑步微信公众号,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知识,增加了跑步的兴趣。从8月底开始跑步以来,一个念头在潜意识里时隐时现,那就是挑战马拉松。虽然通过2个月的夜跑,一次跑上10公里也没多大问题,但毕竟人到中年,去跑马拉松还是让自己觉得有点疯狂。算了,还是能坚持跑步就OK了,且跑且珍惜吧!10月份到省警院带队参加考核,晚上例行的夜跑,那天状态奇好,跑着跑着我就有了冲击半马的念头,结果用时2小时16分完成了21.097公里首个半程马拉松。当晚,让我兴奋的难以入睡,结果第二天除了大腿有一点酸胀外,竟然没有我预期的痛苦出现。跑全马的念头再次瞬间爆发! 12月底,决定2016年送自己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礼物,那就是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于是选择了4月10号的武汉马拉松。报名首日突破2万人,在等待抽签的日子,我下载了一款跑步APP--Nike+,为自己制定了一个15周的训练计划。
就这样,我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开始了我的跑步训练。遇到晚上有事,我就把训练安排在中午;遇到雨雪天气,我就在单位的跑步机上跑。同时,有意识地调整了饮食。(搬到学校住后,以前靠着岳父母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没有了,自己开伙吃饭了。这给我的训练带来的唯一好处是可以自己掌握饮食结构了,15周的训练让我的体重减去了15斤)。马拉松运动是项极限运动,自己心脏情况一定要知晓,所以决定跑马前,单位的年度体检我特意加了一项心脏彩超的检查,就是怕有心脏缺陷,自己都不知道。2015年国内的连续几大马拉松赛事的意外事故,真的让我怕了。马拉松真不是谁都能玩的,玩得不好是会挂的。这也更让我坚定了循序渐进、科学训练的理念。在训练之余,我恶补理论知识,一边增强体能一边改进跑姿。特别喜欢那句“我们跑的不是速度和距离,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老是看很多完成首马的跑友在冲过终点后会激动得飙泪 ,我肯定会特冷静,不是我不想,是我做不到。(事实证明我真做不到,呵呵呵......)完赛只是意味着战胜了一次42.195公里对肉体上的折磨,而能顺利地站在起跑线上意味着战胜了15周100余天毅力体力的挑战,而后者的意义远远大于前者。为了能顺利站上起跑线,每次的训练都让我乐此不彼,我记得有人说过“这世上唯有读书和锻炼是最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我的性格可能更适合去从事此类单纯的、不需要太高情商的事情,记住“跑不欺人”认认真真地去训练就可以了。 元月底,武汉马拉松抽签结果出来了。果然没中!赶紧查询了下4月份其他的比赛,看到同一天还有杨凌马拉松,而且不需要抽签。果断改报杨马!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决定成就了我的首马还是我们警察马拉松。原来,中国警官马拉松俱乐部通过与杨凌马拉松赛事组委会洽商,组织了全国各地200余名警察马拉松爱好者参赛,将杨凌马拉松作为中国警官马拉松杨凌站赛事。让我结识了这么多全国各地的警马爱好者。临近比赛前半个月,我得了一次重感冒,严重影响了我的训练,,在最后一次35公里长距离训练时,让我提前在26公里处碰上了“撞墙期”,体会到了极限状态下就像有人在后面拉着你不让你跑一样的感觉,更严重的是心理上让我失去了自信。紧张焦虑一度让我有点无所适从。一会担心感冒好不了无法完赛,一会担心跑前单位有事领导不准假,这时,我的分管局领导知道我要参加警马赛给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安心去参赛,并说有可能就去给我现场加油。就这样,每周5天训练、每周60—80公里的跑量,经过15周900余公里的训练。带着“中国警官俱乐部九江警队”的旗帜,我如期踏上了奔赴杨凌的列车。 西安的同行忙碌地为选手安排食宿 赛前举办的记者见面会,杨凌公安局局长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警察马拉松运动员,九江警队的赛旗第一次出现在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赛场上。 晚饭后,准备次日比赛装备,能量胶、盐丸、凡士林、咪咪帖、心率表等等全部检查一遍,早早洗洗睡了。 次日5时起床,排空、补水,6时早饭,再补水。7时统一整队,迎着朝霞,直接进入免检通道。当我们在领队“121”的口令下精神抖擞地进入赛道时,沿途其他跑团纷纷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这次杨凌国际马拉松赛,投入了大量警力,还出动了一台警用直升机。我们200余名队员将扮演多重角色,既是运动员,也是执勤民警,更是分布在赛道上的机动警队。 “兔子”是马拉松赛事中的定速员,参赛过程中能帮助选手进一步了解自身跑步的速度和时间,并要控制住整个赛事局面。我们15名优秀选手担任了比赛的官方“警马兔子”。 8时整,比赛开始,在《生命是场马拉松》激昂的歌声中,运动员冲出了起点。我按照平常训练的配速,谨慎地压住速度,不跟人群往前冲,在2公里后和我平时一起训练的伙伴汇合,进入“定速巡航”模式。 第一次跑线下马拉松,感觉氛围相当的好,成千上万的跑友在同一时间,同一赛道上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奔驰。不时可以看到一队一队的穿着不同跑团服装的跑友在其中某个资深跑者的提醒下“压点速度,不要太快了,还远呢”超越我而去。当日的最高气温27℃,当地的空气异常干燥,让我有些不适应,加上感冒还没有痊愈,感觉呼吸道很不舒适,好在气温还没升起来又有一些微风,所以跑跑就慢慢适应了。看见我和同伴踏着同一步频不急不慌地跑着,不时有超过我们的跑友回过头鼓励我们“警察,加油啊!”,听着这一声声的问候和鼓励,我们回报以微笑或一个“fighting”的手势。跑到10公里时一个湖北十堰的女跑友跟上我们,当得知我们是首马时,主动说“跟我跑”,并不时地问我们配速能不能跟上。在跑道上好像陌生人之间也没有距离,随处可见的都是互相的鼓励。 这次杨凌马拉松的保障应该算是比较到位的了,每隔2.5公里就有一个水站或补给点,35公里后还有流动送水车,沿途定点都有医疗站或拿着云南白药喷剂的卫校学生提供服务。 更贴心的是针对高温,16公里后还架设了5个自动喷淋系统。 半马终点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穿过校区的林荫道,感受着年轻的大学生热情似火的助威。还一个个伸出手来要和我们击掌。被这个气氛所感染,这一公里的配速不知不觉提上去不少。 32公里后左腿胫前肌和右腿大腿内侧肌肉隐隐约约有抽搐的感觉,找了一个医疗点喷了药剂。把配速降了一点,首马我的目标是安全完赛,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时间,如果后半程不撞墙,以目前的体力还能提下速,但想进415很困难,进430是没什么问题的。随着35公里的“鬼门关”临近,不知道会不会“撞墙”,为了保险起见,我决定尽量维持目前配速,以避免抽筋,回头看看430的兔子在身后500米左右,415好像和430对我来说没区别,重要的是能成功避开“撞墙期”顺利完赛。打定主意,反而轻松了,保持节奏冲上了一个3-4公里的大坡。 在冲坡途中,看见越来越多的人改成走路,还有人坐在马路边休息。更多的人都和我一样顶着烈日(临近12时,气温也近当日最高点)低着头在慢跑,身边已没有了前半程那些蹦蹦跳跳的帅哥靓女,沿途也没了观众,这时才真正体会到马拉松是一个人的战斗。一边跑一边在想,人生还真像一场马拉松。前半程热热闹闹,蹦蹦跳跳充满激情,就像30岁前,有的人享受肆意挥霍,有的人稳扎稳打;到了35公里后,马拉松才真正开始,有人因为前半程的透支,在此时跑崩了;有人按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跑着后半程,甚至在后半程发力追赶;更多的可能如我这般对时间和速度不再有要求,就像人过中年,一切已成定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跑到终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跑到终点,就像没有谁能不经过努力随随便便成功一样。那些由跑改走,甚至坐在路边休息的,对此时体力接近极限的人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好像在对你说,“歇歇吧!歇歇吧!”一旦你受到诱惑,停下了步子,你就再也跑不起来了。我心无旁骛,坚定地按着节奏跑上了这个长长的大坡。 下坡后还剩4公里到终点,身边有人发力提速了,我也依然保持匀速,越是下坡越容易受伤,我不能在终点前功亏一篑。慢慢地追过了不少体力不支的跑友,此时等在终点的朋友打来电话,离我们约好的冲线时间还有20分钟,基本在预期的4小时30分能完赛。当离终点还有1公里时,我向流动送水车上的工作人员要了一瓶水,冲洗了下布满盐粒的脸颊,整理了一下警马战袍。准备用最佳的表情冲线了! 过线后一看成绩“4小时29分18秒”,第一时间到电话给家里的夫人,报平安。领奖牌、拍照,好开心!忽然发现35公里后的体能极限“撞墙期”被我成功避开了。哈哈哈……,这就是系统训练带来的好处,我愉快地完成了我的第一个马拉松,而不是痛苦地爬过了终点。到宾馆后给领导发了个短信,回想比赛的过程中沿途的市民自发的对着我们喊“警察加油!中国警察真棒!”时警察的职业荣誉感由然而生,这种感觉很多年没有了,我想换作任何一个警察,此时听到这一声声鼓励都会把受过的委屈和辛苦抛到九霄云外去的。 我人生的第一块马拉松奖牌,值得一生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