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曾经有很多个名称,主要有端午节、端五节和端阳节。</h3> <h3>称为“端午节”,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端午当初不是固定于五月初五,而是农历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所以称为“端午”;另一种说法是,按照周历(古代另一种与夏历不同的历法),五月的地支为“午”,故称“端午”。</h3> <h3>称为“端五”是因为:一、“端”就是“初”,初五自然称作“端五”;二、最早的有关记载是“端五”,“端午”是后起的用法;三、古代“午”与“五”可以通用,所以后来逐渐用“端午”来专指五月的初五。 </h3> <h3>两相比较,“端五”之说更加合理一些。而由于五是阳数(古代,奇数都为阳性),所以端午节又有了“端阳节”的别称。</h3> <h3>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有三代夏至节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说和曹娥救父说。</h3><h3><br></h3> <h3>因为地域等原因,我们生活中,大家更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实际上,不论端午节崇拜的对象是谁。这个节日都在歌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忧国怀民、刚正不阿、艰苦卓绝、尊亲重孝、从善如流,每一种端午精神,都值得国人称颂和体认!!</h3> <h3>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给孩子穿五毒衣等等。2009年,端午节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纪念这一传统节日,早期商埠邮政机构——福州书信馆于1895年8月1日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该邮票全套9枚,同图异色异值,描绘的是端午节闽江赛龙舟的情景。</h3> <h3>2001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第1枚即为“赛龙舟”,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h3> <h3>第2枚“包粽子”一枚邮票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吃食场面,而是别有新意地采用悬挂的“如意结”来喻指粽子这一主题物象。倒挂的蝙蝠、撑开的翅膀以及蝙蝠口中衔着的长命锁等构图,清来雅去,若细雨微风。</h3> <h3>第3枚“避五毒”一枚以虎形葫芦符作为主图物象,脚踩流云,背负宝剑,可谓威风八面。</h3><h3><br></h3> <h3>端午节内涵真丰富,我们三(11)的小朋友决定以亲手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动,来积极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是第一次包粽子,我们首先认真地跟家长学习包粽子,掌握包粽子的要领。</h3> <h3>看我们学地多认真!</h3> <h3>经过多次的试验,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包粽子啦!</h3> <h3>看,我们包得好不好</h3> <h3>我们多认真!</h3> <h3>线一定要缠紧哦</h3> <h3>我包包包……终于快包好了</h3> <h3>加油</h3> <h3>看我们多棒</h3> <h3>终于包好了,快来尝尝吧</h3> <h3>味道很不错哦</h3> <h3>除了包粽子,我们还亲手缝制了香包</h3> <h3>看,香包做好了,我们还佩戴了五色丝线呢</h3> <h3>粽子,香包都做好了</h3> <h3>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看看怎么样</h3> <h3>我跟姐姐一起,第一次包粽子,你能分清哪个是我吗^_^</h3> <h3>借助这次端午活动,我又重温了书中关于端午节的内容,这个节日过得真有意义</h3> <h3>通过这次端午活动,我们11班的孩子们了解了关于端午的知识,学会了包粽子,做香包,我们以实际行动来传承这一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