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今夜,在粽香里回味故乡

胡杨

<h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又到了!</h3><h3>可端午节日的气氛是越来越淡了,淡的似乎只剩下粽子和放假了……</h3><h3>而记忆中的端午节,包粽子、采节茶、吃艾叶蛋…… 人们忙碌而又快乐,在重复又平凡的日子里,平添了一抹浓浓的节日味道!</h3><h3>家乡是在远离县城50公里路左右的偏远小镇。那时,觉得县城是小小的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远方,我在那个民风古朴又山青水秀的镇子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儿时每次过端午节时的情景都让现在的我记忆犹新!</h3> <h3>儿时的端午节,是忙碌的,快乐的,也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美丽心情盛宴!</h3><h3>要包粽子,当然就不能少了粽叶啦!总记得,母亲会和村里其他大人一起去采摘粽叶,回来时,那些粽叶被母亲码得整整齐齐,一片片,一张张,像极了一本本厚厚的新书,青绿青绿的,还散发出淡淡的竹叶香!</h3><h3>有了粽叶,还得有绑粽子的,那就是从棕树上砍一两把就可以了(这个除了可以做绑粽子的绳子,还可以做扇子!),把叶柄去除,留下叶子,它不同于粽叶单独的一片片,它们像鸭脚的蹼那样粘连着,有时我也会帮着母亲撕拉这个,撕成大小均匀的长条形,然后再一条一条的接起来成一根长线,连同剪掉叶柄的粽叶一起,浸泡在热水里,软化使其更有韧性。</h3> <h3>粽叶和粽绳有了,接下来就是粽子的最主要材料了:糯米!那时,种植水稻是父老乡亲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留一块田地栽种糯稻,就是为了端午包粽子和过年酿酒用,所以,糯米是自家产的,粽叶粽绳是纯天然的,现在想想都觉得美滋滋的。粽子最主要的材料就这些,当然,勤劳又有美食家潜质的巧妇们,还会准备花生、缸豆、红豆……而这些材料,也是最原生态最天然的。</h3> <h3>材料准备齐全后,开始包粽子啰!</h3><h3>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饱满又立体的三角形,放上糯米,母亲左手拿着这个三角形,右手拿来一根粽绳,粽绳一端咬在嘴里,把粽绳往粽叶里一穿,右手拇指配合食指一压,一绕,一绑,再把粽绳一钻,一拉,一紧,动作一气呵成,一个完整饱满立体的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紧接着又包下一个……&nbsp;</h3><h3> 粽子按一匹十个绑好后,一匹一匹的就可以放锅里煮了,那时,家里是大锅大灶,不用担心锅里放不下,也不用担心柴火不够。小小的心啊,随着妈妈灶膛里的火,无比期待的欢跳着……煮粽子得很长时间!</h3><h3><br></h3> <h3>这个时候,鲜少见面的父亲也回来了。早早的,在端午节当天,他用艾草菖蒲沾水在屋里每个角落里泼洒,有时也泼点在我们身上,然后用线绑好 ,挂在门檐窗户上。此时,厨房里飘来阵阵夹杂着竹叶清香的粽香味……</h3><h3>小伙伴们,则在打谷场上打闹着,嘻戏着,整个村庄响彻着孩子们幸福的笑声,而此刻,越来越浓的粽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庄……</h3> <h3>孩子们在外面无忧无虑的疯耍着,不时的跑回家看看,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粽子熟了没有?大人们则忙着灶前灶台,把准备过节用的鱼啊肉啊都拿出来,准备美味佳肴。</h3><h3>那时姑妈总会来,送端午节的东西就是粽子,姑妈家都是用箩筐挑着,走几十里山路来送节的,所以,好好招待是义不容辞的事情!</h3><h3>她们一来,顾不上劳累,看着自家兄弟姐妹身体好好的,侄儿侄女逐一看够后,才安心的坐下,和边忙碌的父母唠起了家常,呼吸着浓浓的粽香,不停的嘘问暖寒,一如弥漫屋子的粽香,沁人心脾……</h3> <h3>粽子还在锅里煮着,不时的飘着香气!这边母亲忙着做鱼丸肉丸,因为做这两道菜比较耗时,平常少有吃,只是在节日里或者有客人时才弄,对于儿时的我来说,那简直就是大餐,虽然我吃不了多少。</h3><h3>饭菜都做好了,接下来赶紧拉着客人(有时候姑夫也来)坐下,因为客人没上桌,小屁孩是不可以坐上去的,那样会很没有礼貌!一家人边吃边聊,就着旁边锅里散发的粽香,浓烈的亲情,熏香着每个人的心房……</h3> <h3>那时候没有冰箱,但我们的粽子可以保存接近半个多月都不坏,现在想想都神奇。粽子熟了,迫不及待的拿来筷子,碗里倒点白糖,让母亲帮忙剥一个,金黄金黄的,用筷子插好后竖起来,像我们现在吃棒棒糖那样,粘点糖,放小嘴巴里,一咬: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软软的,还有点弹性…… </h3> <h3>儿时的端午节里,没有屈原,也没有赛龙舟;儿时的端午节里,有着父母忙碌的身影,有烧黄荆条时的噼啪声;有着喝节茶时苦苦的味道;更有棕香四溢……</h3><h3>儿时的端午节里,有着父母满满的爱,有着纯真烂漫的笑声,有着邻里乡亲的和睦,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有着最原生态最天然的情感。所有的这些,随着时光流逝,愈发浓郁,一如儿时的粽香充盈着我的心扉,永生难忘……</h3> <h3>尊重原创!支持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