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上的父爱

晓融

<h3>中间外婆,右一父亲,左一母亲</h3> <h3> </h3><h3> &nbsp;</h3><h3><br></h3><h3> 扁担上的父爱</h3><h3> 张先林<br></h3><div> </div><div> 窗外雨水不停的下着,我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雨点,思念父亲的感情也随之浓浓地袭上我的心头。1994年11月8日,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我至亲至爱的父亲走完了他那艰难的一生,离我们而去,留下无尽的哀思。</div><h3> 父亲在50年代曾是小镇农村合作社社长,在我10岁那年,父亲被下放到离小镇10多里远的一个小山村当农民。为了我们的学习,我和母亲及姐妹们仍住小镇。父亲每天天不亮便从小镇出发到小山村劳动,晚上很晚才回家,农忙时,便在小山村搭个草棚安宿。当时种地靠人粪肥,父亲常要挑人粪肥去小山村种田,晚上回来还得带一担粮食、蔬菜、柴等回家。一年中,没几天不用那根用硬木做的、已被父亲肩膀磨得锃亮的扁担。从此,父亲便成日劳作在小山村那一片贫瘠的田野里,扁担成了他亲密的伙伴。</h3> <h3>前排右一父亲,左一母亲</h3> <h3>  父亲总有忙不完的活,忙完田里忙山里,忙完山里忙家里,一年到头很难看见他清闲地休息几天,起早摸黑已成了父亲的习惯。家中杂事大都由母亲操持,唯独我们兄妹的学习他抓得很紧,一有空便要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父亲认为自己文化低,再苦也要让孩子们多读书有出息。家中总是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农闲时,父亲还用扁担去帮供销社挑货,挣钱给我们交学费。</h3><div> 17岁,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丽水师范学校,接到入学通知那天,全家人都十分高兴。父亲还特意买了点肉和酒来庆祝。当时我们山里人不知,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最后,我的人学通知书也成了一张留作纪念的藏物,父亲为此大病一场。为减轻父亲的负担,我托人介绍在离小镇30里的山乡完小代课。去学校那天,父亲坚持要送我。他用那根锃亮的扁担挑着行李,我提着小包紧跟在后,好几次我想接过扁担挑上一段,都被父亲拒绝了,“你读书人,肩嫩,还是我挑好”,说着擦一把汗又大步走去。50多岁的父亲,挑担子时身子已向前微倾,他努力显出轻松的样子。我看着他的背影和那根发亮的扁担时,泪水很快地流下来,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路人看见。正午,我们到了山乡小学。老师们帮着搬行李,安排我们吃过中饭,父亲便忙着为我整理房间,铺设床铺,他边整理边叮嘱我,“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别人”,又嘱校同事,“孩子年轻不懂事,请多多帮助、照应。我心里暗笑他啰嗦,太迂,我已是大人了,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巳么。唉,现在想起,那时真是太幼稚了。下午3时,父亲看看一切安排好了,便背起扁担准备回家,我和老师们都劝他第二天回去,可父亲舍不得浪费一天时间,还是坚持回去了。&nbsp; </div> <h3>二排中间父亲,左一母亲,右一岳父</h3> <h3>  过了一年,又是父亲用那根扁担来山乡小学挑回我的行李,送我去当了煤矿工人。离开家乡,与父亲相见少了,可每当我想起父亲的背影和锃亮的扁担,我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终于,在父亲60岁那年,我调到农村金融部门,回到了家乡父亲身边工作。父亲依然成日起早摸黑的在小山村劳作,不同的是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弯了,挑起担来更是向前倾了。我便坚持每天下班后去半路接他,帮他挑上一段路,他总是劝我自己工作要紧,空时多照顾辅导孩子的学习。</h3> <h3>父亲去世前10日和母亲合影。94年10月25日</h3> <h3>  时过24载,每个日日夜夜,父亲的背影和扁担时时浮现脑海,那么亲切、真实。父亲一生勤劳朴实、为人正直,不但深受族人的尊敬爱戴,也受到当地近邻好友的好评。他去世后有400多人来家吊丧,300多人为他送葬,这在当地是很少见的,可见父亲的为人。</h3><div> 父亲离开了我们,尽管他那清贫的一生未给我们留下什么,但父亲的勤劳、朴实、正直、公私分明的品格和那根锃亮扁担,是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身享用。如今,孙子、孙女都巳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父亲地下有知,肯定会高兴的。</div><div>&nbsp;</div><h3>(先后被《遂昌报》副刊、《处州晚报》副刊、《台浙天地》第29期副刊、《新老年杂志》副刊发表)2018.12.20日,由县团委书记在县电视台上朗读</h3><div>&nbsp;</div><h3>&nbsp;</h3> <h3>全家春节合影,2018年春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