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英之旅(之一)都市观光:伦敦掠影

王小阳

<h1>  2018.05.29 — 2018.06.11,随团出游英国及爱尔兰,走访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以及爱尔兰的部分城市及美丽小镇。[资料1]、[资料2]</h1><h1> 都市观光,欣赏典雅欧式建筑;小镇漫步,感受他国异域风情;沿途观景,饱览美丽田野风光;城堡庄园博物馆参观,走进英国历史,洞见古代文明星火。爱英之旅,一段丰富的旅程,一场视觉的盛宴,行程万里,读书数卷。</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 </b>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和经济金融中心。对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力的伦敦,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国际大都市。</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我们在伦敦的游览时间仅一天,匆匆穿行于古老欧式建筑与崭新摩登楼宇之间,当然我们更为关注那些古建筑和著名景观。</h1> <h1>  <b>白金汉宫</b>,始建于1703年。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英皇权利的中心。</h1> <h1>  <b>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b>矗立于白金汉宫前广场上。</h1> <h1>  维多利亚女王坐像,顶端是胜利女神金像</h1> <h1>  正对着纪念碑的<b>莫尔大街</b>,到纪念碑就分道了。</h1> <h1>  位于纪念碑和白金汉宫东侧的<b>圣詹姆斯公园</b></h1> <h1>  公园里的游人及匆匆过客</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驻足观望皇家卫队守卫军操练。[资料3]</span></p> <h1>  <b>皇家卫队骑兵营</b></h1><p class="ql-block"><br></p> <h1>  皇家卫队骑兵营的卫兵、骑士换岗仪式</h1> <h1>  骑兵卫队阅兵场上的一战将士纪念碑</h1> <h1>  <b>查理国王街</b> 可别小看这条不起眼的东西向的小巷。二战时期,丘吉尔的战时办公室就设在这里。如今,英国重要的政府机构都坐落在此,照片上右侧是财政部,左侧是外交部。查理国王街西端街口矗立着Robert Clive的雕塑,他是十七世纪为英帝国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资料4]</h1> <h1>  沿着查理国王街由西向东,出口便来到著名的怀特霍尔街(Whitehall )。</h1> <h1><b>  财政部和外交部正门。</b>此外内政部、国防部等英国政府机关都设在这条街上。</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里是著名的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英国政治权力核心地之一。</h1><h1> "9.11"事件后,唐宁街10号便在街口设禁,警察全副武装,戒备森严。</h1> <h1>  步入怀特霍尔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纪念碑和名人塑像。</h1><h1> 战争纪念碑(又名阵亡纪念碑或和平纪念碑),碑的两侧都刻着"The Glorious Dead"(死得光荣)。</h1> <h1>  二战妇女纪念碑。纪念碑前后左右分别展示了二战期间各行各业妇女的17套制服浮雕,彰显英国妇女在二战期间在各个岗位作出的卓越贡献。</h1> <h1>  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 <b>斯宾塞·康普顿·卡文迪许公爵 </b>。[资料5]</h1> <h1>  一战英雄 陆军元帅<b>黑格伯爵。</b><b style="color:inherit;"> </b><span style="color:inherit;">[资料6]</span></h1> <h1>  矗立在英国国防部门前的三位战功赫赫的陆军元帅雕塑 <b>威廉·斯利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阿兰·布鲁克</b>。[资料7]</h1> <h1>  曾担任了39年陆军总司令的<b>查尔斯亲王</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之后的游览过程中也随处可见一、二战纪念碑和伟人、名人、英雄塑像。站在我们的立场,这些人中有些可能还是侵略者,但在英国国人心中他们都是英雄。这是一个尊重历史、铭记功臣、敬仰英雄的国度。</span></p> <h1>  来到怀特霍尔街南端,便是著名的<b>议会广场</b>,一片被伦敦地标所包围的开放式绿地。这里即便不是假日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凡是来伦敦的游客,没有不到此一游的。</h1> <h1>  议会广场充满着浓厚的政治氛围,广场四周的旗杆上飘着英国及英联邦各国的国旗,矗立着这些国家著名政治家的雕塑。 </h1> <h1>  <b>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b>(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资料8]</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罗伯特·皮尔</b><span style="font-size: 20px;">(Peel.Robert,1788 -1850)(左)[资料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国保守党领袖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b><span style="font-size: 20px;">(Edward Smith-Stanley,1799 -1869)(右)[资料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国福利国家的先声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大卫·劳合·乔治</b><span style="font-size: 20px;">(David Lloyd George,1863 -1945)(左) [资料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国女权运动领导人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米利森特·加勒特·福西特夫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Dame Millicent Garrett Fawcett,1847-1929)(中)[资料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联邦的创始人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b><span style="font-size: 20px;">(Jan Christian Smuts,1870-1950) (右)[资料8]</span></p> <h1>  印度国父 <b>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b>(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 - 1948)(左)[资料8]</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非总统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b><span style="font-size: 20px;">(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 - 2013)(右)[资料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议会广场,可以看到伦敦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广场东侧是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南侧是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侧则是最高法院。 这里是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地带。</span></p> <h1>  位于泰晤士河畔的<b>威斯敏斯特宫</b>(正处维修中),即英国议会所在地(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也称<b>议会大厦</b>。其建筑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威斯敏斯特宫另一侧</span></p> <h1>  威斯敏斯特宫建筑的一部分<b>大本钟(Big Ben)</b>。建成于1859年,这座高96米的塔楼,从塔底到塔顶共有393级台阶。它的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向全世界报告标准时间。</h1><h1> 维修中的大本钟,被密密麻麻的维修架遮掩得密不可见。</h1> <h1>  从网上找来一张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宫和大本钟的照片,看一看它的真面目,确实雄伟无比,无愧于伦敦的标志。</h1> <h1>  宏伟壮观的<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b>(Westminster Abbey),又名<b>西敏寺。</b>[资料9]</h1> <h1></h1><h1><b> 英国最高法院,</b>设在1913年建成的原米德尔塞克斯市政厅内。</h1><p class="ql-block"><br></p> <h1> <b>伦敦眼</b>,为迎接千禧年而建,伦敦的标志性景观。</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此乘坐游轮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游览了最接近市中心的一段水域,欣赏河面上一座座雄伟的大桥和两岸古典及现代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兰贝斯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Lambeth Bridge) 1932年建成,连接南岸的兰贝斯宫(Lambeth Palace)、英国安全局军情五处(MI5)总部和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宫西侧。</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62年5月启用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威斯敏斯特大桥</b></h1> <h1><b>  亨格福德桥</b>和<b>金禧桥</b>(Hungerford Bridge and Golden Jubilee Bridges) 1864年建成的享格福德桥,只是一座通火车的铁路大桥,2002年,基于亨格福德桥的基座,在大桥的两侧修建了供行人步行的金禧桥。</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 滑铁卢大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Waterloo Bridge) 1945年建成,以纪念1815年英国在滑铁卢战役中的胜利。</span>滑铁卢大桥建桥时期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男人们几乎都在前线作战,这座桥的建设者主体是英国妇女,故此桥还有一名“女人桥”。<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电影《魂断蓝桥》也有这座大桥的身影。</span></h1> <h1><b>  黑衣修士桥</b>(Blackfriars Bridge)(红色,1769年启用)和<b>黑衣修士铁路桥</b>(Blackfriars Railway Bridge)(蓝色,1864年通车)。</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0年建成启用的行人步行桥——</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千禧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Millennium Bridge),连接南岸的Tate现代艺术馆和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span></p> <h1>  <b>南华克桥</b>(Southwark Bridge)始建于1814-1819年,1912-1921年重建。</h1> <h1><b>  坎农街铁路桥</b>(Cannon Street Railway Bridge)</h1> <h1><b>  伦敦桥</b>(London Bridge) 是泰晤士河上最早的桥梁,并一直都是连接泰晤士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公元50年罗马人初建伦敦桥,后多次毁坏重建,从木桥到石拱桥(首座1176-1209年),再到今天的水泥桥(1967-1972年)。</h1> <h1><b>  伦敦塔桥</b> (Tower Bridge) 建于1886至1894年。 塔桥造型独特,结构巧妙,主塔内的机械可将桥面升起,让大船通过(照片来自网络)。塔桥气势雄伟,举世罕见,被视为伦敦乃至英国的象征。</h1> <h1><b>  老伦敦市政厅</b> (London Country Hall)1922年启用,曾经是伦敦郡议会和大伦敦议会的所在地。</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顾着拍桥了,漏掉了许多两岸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退役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贝尔法斯特巡洋舰</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战中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1963年退役。如今作为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分馆,停泊于泰晤士河畔对公众开放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背景中颇具现代艺术范的高高尖塔式建筑是2012年建成的、高达310米的、当时欧洲的最高建筑 —— 碎片大厦,伦敦的新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坐落在泰晤士河畔、邻近伦敦塔桥、2002年启用的玻璃球体建筑 ——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伦敦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此结束了河上的游览。这里是被誉为英国故宫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伦敦塔</b>(Tower of Londo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伦敦的标志性宫殿,曾作为城堡、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h1>  参观<b>大英博物馆</b>(The British Museum)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之一。[资料10]</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有限,我们走马观花般地匆匆参观了埃及馆、希腊馆、罗马馆、木乃伊馆、中国馆和南亚馆。</span></p> <h1> 博物馆内中心广场。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对公众开放;广场一角专设的亲子教育场所。</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复活节岛巨石像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1869年英国带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span></p> <h1>  走进埃及馆,立刻被镇馆之宝<b>罗塞塔石碑</b>(Rosetta Stone)所吸引。[资料11]<br></h1> <h1>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b>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头像</b>(公元前1391-1353年在位)和<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十九王朝法老</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胸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公元前1279-1213年在位)。两尊花岗岩石像来自于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赛克迈特女神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狮头人身。出土于苏丹纳帕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普拉德霍石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首翼狮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满象形文字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石柱</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石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1>  还有许多没有查明名称的雕塑</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希腊馆的<b>涅瑞伊德(Nereid Monument)女神纪念碑,</b>可追溯到公元前380年土耳其西南部的桑索斯。</h1> <h1>  <b>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b>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也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资料12]</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马兽雕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希腊神话中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罗马馆内的古罗马人物和动物浮雕、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希腊神话中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女神维纳斯</b><span style="font-size: 20px;">(Venus)雕塑</span></p> <h1>  木乃伊馆中看到了真实的<b>古埃及木乃伊</b>和华丽的内棺、棺椁。</h1> <h1>  被列为“镇馆之宝”的<b>Katebet木乃伊</b>(约公元前1300-1280年)</h1> <h1>  镀金内棺,是公元前1250年前后的文物。</h1> <h1>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多达2万3千多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在中国馆展出了2000多件文物,有<b>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b>等。只是没有看到作为镇馆之宝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和大量绚丽的敦煌壁画。</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敦煌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辽三彩罗汉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资料1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亚馆入口处一尊南印度</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青铜舞王像</b></p> <h1>  匆匆浏览了大英博物馆中汇集的全人类文明的部分精华,颇为感慨。一方面赞叹英国人早早就如此重视古代文明的收藏及展示,虽然博物馆中的文物除了部分来自于捐赠和购买外,大多数则是二战时期从世界各国侵略掠夺而来。“大英博物馆”名称就如同“日不落帝国”名称一样透着英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对大英博物馆中收藏和展出如此之多中国的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却是有着屈辱之感。但愿所有国人奋发图强,那种愚昧落后、饱受欺凌的时日永不复还。</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伦敦街景:</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议会广场北侧。红色双层巴士和黑色出租车也是伦敦的标志之一。</span><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卫理工会中央教堂</b><span style="font-size: 20px;">(Methodist Central Hall)</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建于1912年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水师提督门</b>(Admiralty Arch)</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查令十字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特拉法加广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及一侧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国家美术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摄政购物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人街</b><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处伦敦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由一条大街及几条小街巷组成,也是伦敦夜生活的中心。</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拍</span></h1> <h1>  在伦敦,许多非常狭窄的街道都还是会划分出慢车道和人行道,所到之处随时都能看到骑行和跑步的人,会有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h1> <h1>  路边、街心公园内随处可见随意、悠闲的人们。</h1> <h1>  我们马不停蹄地游览了一天,对伦敦仅略知皮毛。写美篇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更是觉得伦敦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泰晤士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广场街边的一尊尊雕塑、如若丛林般的一个个教堂、博物馆,似乎都在述说着一段段过往的历史和一则则动人的故事。</h1><h1> 伦敦是一个适合自由行的旅行地,待来日希望能有机会再度漫步伦敦,能从容自若地在这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街景中缓缓徜徉,并能深入其中去细细地品味那特有的斑斓色彩和深厚意蕴。</h1> <h1><br></h1><h1><b style="color:inherit;">说明:</b><span style="color:inherit;"> 美篇中少量借用了同伴分享于群中的照片,特此感谢;个别照片来自于网络;文中介绍参考了网络上的资料,为便于浏览,将部分内容以资料的形式单列。</span></h1><h1> 重拾搁置了三年的游记,终于完成了“爱英之旅”的第一部分,希望有心情陆续完成其他部分。</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10.3于姑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b>资料1</b>:<b>英国区域简介</b> 英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b>资料2</b>:<b>英国国旗变迁</b> 英国国旗(Union Jack):“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由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三面旗帜叠加而成。白底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蓝底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白底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帕特里克。1606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统一,将两国国旗图案叠加作为大不列颠的国旗。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组成王国,又叠加了爱尔兰的图案,最后形成了“米字旗”。国旗上没有代表威尔士的形象,因设计英格兰国旗时威尔士已与英格兰合并。后来爱尔兰岛的一部分脱离了英国,但国旗未作改变。</p> <p class="ql-block"><b>资料3:英国皇家卫队 </b>全称为英国陆军皇家近卫师团,由英国陆军皇家近卫步兵和英国皇家近卫骑兵组成,是直辖于白金汉宫的英国皇室的警卫部队。士兵统一佩戴高耸的具有威慑力的熊皮帽已有200年历史,始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英军击败拿破仑军队后,以彰显英国军力的强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资料4:</b>英国的崛起与东印度公司密不可分。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权由218名商人合作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那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对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获得政府扶持的公司。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为大英帝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国有控股企业其实都有借鉴它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英国政府给予了东印度公司诸多利益,主要有:一是有限责任制度,二是在印度的垄断贸易特权,三是给予组建军队的权利。东印度公司拥有一支20万人的军队,这在当时比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人数都多。而东印度公司回报英国政府的则不仅仅是金钱(税金和关税),还有新的管理理念(精英教育),东印度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凯雷伯学院,为东印度公司招募并培养中坚力量。东印度公司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英国政府对这些新制度不断加以推广,从而使经济日益繁荣,国家不断强盛。历史上东印度公司既使英国的商业繁荣,又保障了英国政府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1612年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击败并赶走了最早到达印度的葡萄牙人,与印度订立通商条约,建立了他们在印度次大陆的第一个永久性商站。东印度公司逐步在印度获得领土,并在其控制区内建立军队、铸造钱币和行使其他权利,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肆扩张势力范围,并逐步征服印度本地统治者和吞并土地,同时与其他在印度的扩张势力的其他国家爆发冲突。</p><p class="ql-block"> 1757年普拉西战役中,Robert Clive统帅不足三千英印军击溃了实力悬殊的七万孟加拉军队,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东印度公司不仅获得了巨大财富,更重要的是为英国征服孟加拉、彻底打败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奠定了基础,为最后征服整个印度铺平了道路,使印度最终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并由此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扩张。</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英国国内进入了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其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迅速发展,工业及贸易获得世界垄断地位。英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优势、金融霸权和海军实力,加剧了对世界各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到1860岁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殖民扩张已达巅峰,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多个国家中仅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侵略过,</span>此时的大英帝国的统治面积已达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号称“日不落帝国”(太阳永远不会从其国土上落下的帝国)。</p> <p class="ql-block"><b>资料5</b>: 德文郡第八代公爵 斯宾塞·康普顿·卡文迪许(1833年-1908年)。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 1877-1880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892-1907任曼彻斯特大学校长。他还曾是下议院反对党、新自由联合主义党领袖。</p> <b>资料6</b>: 陆军元帅黑格伯爵(1833-1908)。1915年骑兵战将黑格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1918年在法、英、美协约国对德决战中,黑格一举拿下亚眠地区,助法、美军突破德军防线,全线总攻获胜,使德军战败,德皇退位逃亡,结束了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黑格作为赢得一战的英雄,被封为"黑格第一伯爵"。 <p class="ql-block"><b>资料7</b>:英国国防部门前的三位战功赫赫的陆军元帅雕塑 </p><p class="ql-block"> 陆军元帅 威廉·斯利姆。第十四缅甸军总督和总司令,在反攻缅甸的各个战役中,斯利姆显现了灵活机动、奇巧制胜的军事指挥才能,享有"丛林作战之父"之称。</p><p class="ql-block"> 陆军元帅 伯纳德 · 劳 · 蒙哥马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指挥官。1942年阿拉曼地区英军受挫之际受命率部激战德、意军,扭转北非战局并一举全歼残敌,受封为爵士,晋升为陆军上将。1943年,他率英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协同美军实施进军意大利南部的战役。1944年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定并协助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同年晋升为陆军元帅,受封子爵,任帝国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陆军元帅 阿兰·布鲁克子爵。二战期间担任英国第二远征军司令,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以渊博的学识、随机应变的才干和机敏的思维对参战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产生巨大影响,并赢得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尊敬。二战胜利后,他获得了一连串的勋章和荣誉。</p> <p class="ql-block"><b>资料8</b>:</p><p class="ql-block"> <b>丘吉尔</b>(1874-1965) 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拯救了频临战败的英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 罗伯特·皮尔</b> (1788-1850) 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1834-1835年、1841-1846年期间任英国首相。在1822-1827年和1828-1830年担任内政大臣期间,改革了英国的刑法,组建了第一支训练有素的警察队,任首相期间,他改组了英格兰银行,征收所得税,降低进口关税,支持自由贸易,皮尔促进了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经济的稳定与繁荣。</p><p class="ql-block"> <b>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b> (1799 -1869),英国保守党领袖,曾三任英国首相,期间,他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爱尔兰的国立小学教育形式,改革了议会。</p><p class="ql-block"> <b>大卫·劳合·乔治</b>(1863 -1945) 英国自由党政治家,1911年任财政大臣期间提出国民保险法,被公认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先声。1916年出任首相,战争结束后,在英国保守党和英国自由党联合政府中,劳合·乔治仍任首相,是唯一一位威尔士人英国首相。在担任公职期间,他引入多个改革,为现代福利国家立下基石。在1926-1931年间担任自由党党魁。</p><p class="ql-block"> <b>福西特夫人</b>(1847-1929)英国女权运动领导人。她所领导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联合会提出的《全民代表法案》于1918年获得通过,使600万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p><p class="ql-block"> <b>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b>(Jan Christian Smuts,1870-1950) 南非著名政治家,英国陆军元帅,1919到1924年和1939到1948年任南非总理。他是英联邦的创始人,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成立均做出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b>甘地(</b>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 - 1948) 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的创始人。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不仅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p><p class="ql-block"><b> 曼德拉</b>(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 - 2013) 1994-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并判服刑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p> <p class="ql-block"><b>资料9: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b>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p><p class="ql-block"> 威斯敏斯特教堂原是修道院,后为王室专属礼拜堂,历代国王加冕登基、王室婚礼及重要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教堂墓地中除了埋葬着英国历代国王外,还有历史上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伟人,如: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史蒂芬·霍金等。教堂内还建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无名战士之墓,保存有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官兵花名册。因此英国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b>资料10:大英博物馆 </b>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 Sloane 1660—1753年)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并于1759年正式向公众开放。此后随着馆藏的不断增加,博物馆也不断扩建。大英博物馆的很多珍品来自于18-19世纪英国大肆向世界各国侵略扩张期间掠夺而来。</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公开展出的仅占所有藏品的1%。</p> <b>资料11:罗塞塔石碑</b>(Rosetta Stone)上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有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登基诏书。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文物。石碑由随拿破仑占领埃及的法国军队于1799年在罗塞塔获得并因此得名,英法战争中易手英国。 <b>资料12:埃尔金大理石雕塑</b>(Elgin Marbles)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有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资料13: 辽三彩罗汉</b> 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在继承唐代风格的同时,独树一帜,造型比例与人等身,结构精准,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像。梁思成曾高度评价:就艺术和技术水平来说,堪称中国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史最精作品。</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德国汉学家贝尔切斯基来到河北易县,找到当地政府要高价购买几尊三彩罗汉像,遭拒绝。之后贝尔切斯基又几次三番来到易县,地方官员监守自盗,让当地的村民私下偷卖给他,一共16尊。这16尊罗汉前后通过不同的渠道贩运出国,流散异域。除了损坏和失踪,现存的11尊分别在大英博物馆(1尊)、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1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尊)、俄罗斯圣彼得堡(1尊)、日本私人收藏家博物馆(1尊),和美国的各大博物馆(6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