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久以前,就知道中阳县城南不远的半山腰,有一石洞,洞很深且有不少神话传说。经问询多人,或说不知此洞,或说也只是听说未曾去过,此事也便搁置不提,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近日忽又想起此洞,查看资料时,果然有记载。</h3><h3> 仙明洞位于中阳雪岭山下的仙明山半山腰,距中阳县政府约8公里,距吕梁市区约28公里,雪岭山主峰距吕梁市区约30公里。据《山西山河大全》记载:雪岭山位于中阳县中东部,城关(今乡宁)与枝柯两乡镇之间,也是(中阳)南川河及其支流东川河的分水怜。周长25公里,海拔1682.8米。山上有大片森林,因山高气寒,积雪难消而得名。</h3><h3>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近日登临雪岭山,探游仙明洞,确实感到了雪岭山的秀美和仙明洞的奇异,令人惊叹,感觉不虚此行。</h3> <h3> 2018年6月17日,一行7人相约,前往中阳,登雪岭山,探仙明洞。</h3><h3> 车行至段家庄村,在一处钢架彩门上写有“万福临门”的地方下车,开始徒步上山。</h3><h3> 从段家庄去仙明洞有村级水泥路相通,距离不到3公里,越野车可直接开到洞口附近。因为我们是户外徒步活动,所以我们选择走另外一道山梁,直达雪岭山顶后,走环线绕道下山,再探仙明洞。</h3> <h3> 首先走的是一段村级水泥路。</h3> <h3>其次是一段山间石坡道。</h3> <h3>再走便是林间小道了。这里的树不同于别的地方,石山上翠柏满坡,柏树林中散发出淡淡的柏叶的味道,沁人心脾,感觉神清气爽。</h3> <h3>一直往山上走,松树渐渐多了起来,昨晚刚刚下过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又飘来阵阵松香的味道。深深的吸上几口,给人有醉氧的感觉。</h3> <h3>经过一道石崖,爬上一段石坡,翻过一个山梁,前面发现有一个石头砌的无顶小屋。</h3> <h3>大家围着己经倒塌了顶部的小屋观看,没有发现碑记等遗存物,根据山形地势和以往的经见,分析可能是一处小小的山神土地庙遗址。</h3> <h3>站在山梁上向远望去,山峦起伏,青翠欲滴,风景秀丽如画。</h3> <h3>顺着山间小路向前沿伸的方向,雪岭山主峰还在前方山头后面的山顶上。</h3> <h3>又爬上一个山头,欣赏着茫茫林海的美景,大家纷纷拍照留念。下面就让同行7人都亮亮像吧哈哈😄</h3> <h3>远山近山,层层叠叠,满眼葱绿。</h3> <h3>漫山云雾缭绕,感觉似真似幻。</h3> <h3>山越高,林越密,大家行进在密林中。</h3> <h3>一会穿林海,一会爬石岩。</h3> <h3>又登上一个山头,又遇见一片美景。</h3> <h3>观赏林海松涛,真是美不胜收。</h3> <h3>快到雪岭山顶时,小路找不见了,好在离山顶很近了,大家钻荆棘过密林,开辟新路,立勤、康斌、建峰分别冲在前面,甘当开路先锋。弄的身上脸上到处是水,已经分不清是树上落下的露水还是汗水。</h3> <h3>不一会,终于登上了雪岭山顶峰。顶峰的东侧是悬崖峭壁,远眺众山,一片白雾茫茫。大家沿着悬崖旁小心翼翼的行进。</h3> <h3>在雪岭山峰顶,立着一根高高的钢管,钢管上端有个球状物,有同行的说这可能是收集气象数据的设备吧。</h3> <h3>立勤在钢管气象监测杆(暂且这么称呼吧哈哈)旁边,发现了不知什么鸟下的鸟蛋。青蓝色的鸟蛋个头挺大。</h3> <h3>按照事先规划的线路,向北沿山顶行走一段后,斜切下山转到另外一道山梁。下切一段后,忽然找不到比较清晰的小路,发现方向不对。于是停下来认真查看轨迹,对照山势,又用指南针两次定位,终于辨明了方向,很快又找到了下山的小路。走了一会儿,又遇一个小山头,大家继续攀行上山。</h3> <h3>站在小山上,回望走过的路,两座顶部圆圆的山顶,大家戏称之为双乳峰。</h3> <h3>下了小山头,又上一个小山头,抬头望去,又见到山头上竖立着一根气象监测杆。</h3> <h3>离开第二根气象监测杆,继续下山,小路更明显,路也更好走一些了。去年落下的松苔散落一地。</h3> <h3>再走一段上坡路,前面又是一个小山头。</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山上又竖立着一根气象监测杆。</font></h3> <h3>回头再望雪岭山,看着这么近,走着却是那么远。正所谓看山近,走山远,一点不假。</h3> <h3>走到半山腰了,对面山梁上的梯田己清晰可见,离仙明洞应该不远了。</h3> <h3>转了一个弯,果然,不一会儿就走到了乡间水泥路上,向东走不到二百米,就看到了一块石碑,上刻“仙明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div> 《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阳卷)中记载:仙明洞,位于中阳县宁乡镇段家庄村东山腰上。为天然溶洞,洞口建现代平房1座,洞口径(最窄处)只有0.5~0.6米,探明主洞深350米,洞内壁上存大量墨书题记。清晰可辨者有40余条,内容可分求神祈雨、旅游观光、逃荒避难等。纪念题记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金贞元三年(1155年)、金兴定六年(1222年)、清倾治七年(1650年)等。1995年被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h3>大家到此己经下午两点半左右。一路上康斌因未吃早餐,途中几次叫喊吃午饭,只因天气预报下午有雨,所以不敢在山上林子里吃饭,担心因吃饭误时赶上下雨就被动了,所以山上大家吃点零食补充一下能量,待到仙明洞后再吃饭。这样既使下雨我们已经进洞,就不怕下雨了。于是在此才开灶吃饭。康斌带了一大袋方便面,建峰和立勤开火烧水煮了好多包方便面给大家分享。</h3> <h3>饭后,开始探游仙明洞。石碑后面就没有大路了。前面就是悬崖峭壁,只见右手靠山体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下方。一眼望去,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峭壁中部有一个石洞十分引人注目。</h3> <h3>沿着小径下去,大约一二百米左右,就到了仙明洞口。刚才在上面看到的石洞,在仙明洞的东侧,洞仅有十几米深,看了一下就退了出来。</h3> <h3> 这就是仙明洞了。洞口处建有一座平房,安装有玻璃门窗。</h3><h3> 据《宁乡县志》记载,"仙明洞,洞口止容一人,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深不可测,俗传有仙人居此,祷雨辄应"。</h3><h3> 传说,当年没狐台修真观师徒二仙及其仙鹿逃遁于中阳后,思乡之情难以抑制,于是托梦于一平阳女子。这位平阳女子当即梦见一只鹿钻入她家的地洞中,便亦鬼使神差地随之钻入地洞,追寻梦中之鹿。这一女子在洞中摸黑追寻,吮吸着洞中的仙乳,度过人间九百九十九天后,忽见一豁然明朗之处,当即惊呼"我可见到光明了!"天空随之传来"你已成仙了"的话语声,接着这一女子便坐化于洞口。因而"先明洞"也即改称为"仙明洞"。仙明洞北侧的山岭就叫做坐化岭。就这样,没狐台修真观的仙人仙鹿也重归故里。从此,中阳大地一派祥和景象。</h3> <h3>进门后即可看见仙明洞神龛。</h3> <h3>供台上放着多个仙明洞主的牌位。</h3> <h3>供台上还摆放着祈雨的用具。这个六棱木棒上写有“当日有雨”“今日无雨”等字样。听说是把六棱棒放在头上,口念心愿,落在瓦上,看看六棱棒朝上一面的字写的是有雨还是无雨。</h3> <h3>从这块仙明洞碑记看出,建筑这个现代平房的时间是1999年祈雨灵应,2O00年修建的。。</h3> <h3>这是右侧悬挂的一口铁鐘。</h3> <h3>这是神龛侧面壁上题写的游仙明洞的墨迹。字迹十分清晰。</h3> <h3> 进仙明洞,必须从这个圆形洞口进入。</h3><div> 有资料介绍:仙明洞洞口朝北,洞口内有仅容一人穿过的小洞口。从此进入后洞,忽儿匍匐,忽儿半蹲,忽儿弯腰,忽儿站立,如此向南钻行。穿过乳心石、寿龟坡、石蛙望月、擎天柱、祈雨台、老鹰咀、葡萄山等景点,约至300米处,遇一高约8米左右,宽可容纳500余人的大洞厅,洞顶状若莲花,洞底石上隐现歇马迹、马蹄状之浅窟,故将此洞厅称为"歇马池"、"马蹄滩"。大厅南壁处又有两洞分别向南延伸,深不可测,据当地进入过此两洞的村民介绍,此两洞洞中也分别各有一个可容纳200人左右的大厅。至此后,仙明洞更深处的情况目前尚未探明。现已勘探的300余米的这段洞中,至今尚存秦汉以来的石碑、香炉、瓷片、兽骨、壁书等遗物、遗迹。</div> <h3>进了砖修的圆形洞口,里面如同一孔石窑洞。石窑的里面有一个小洞口才是进入仙明洞的入口。</h3> <h3>从入口进去,又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只见左右两边都有小洞。康斌不知那个是正洞,直接钻进右手边的小洞,但此洞进不去,只得退出。</h3> <h3>正洞是从左手边的小洞弯腰下蹲一步一步才能挪进去。</h3> <h3>进去之后,空间又开阔了许多。有两个洞口,大家先选了洞口较大的进去。</h3> <h3>没走几步,发现一根石钟乳从洞顶通向洞底。建峰一把抱住要求拍照留念。</h3> <h3>这就是传说中的石钟乳擎天柱吧哈哈</h3> <h3>结果,这个洞口大内小走不通。于是大家返回从右侧的很小的洞进入。这个就是传说中著名的乳心石的入口了。</h3> <h3>这个乳心石入口,高不过50公分,一般都是躺下来往里挪,有块略显突出的石头从心口头顶着慢慢挪动身体才能通过,所以叫乳心石。“乳”即当地口音,是顶着的意思。</h3> <h3>通过乳心石,继续葡蔔前行十几米,来到了一处空间更大一些的地方。忽然,在灯光的照射下,一处特别的景观令人惊奇。乳白色的钟乳石犹如美女出浴。</h3> <h3>你看,这个象不象神龟探头?</h3> <h3>再往前行,又要匍匐着通过一个很小的洞口。</h3> <h3>穿过小洞口,里面的空间就越来越大了。这几块大石块,显然是洞顶部塌落下来的。</h3> <h3>再往前走,人完全可以站立行走了。黑暗中,忽然发现一块十分光滑的形拟巨龟的石块。这可能就是“寿龟”吧😄</h3><h3>。</h3> <h3>继续前行,是缓缓的下坡路,这就应该是“寿龟坡”了。</h3> <h3>寿龟坡很长,足有好几十米,这里的溶洞宽阔,如同巨大的防空洞。洞内的钟乳石奇观和石壁墨色题记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一带。</h3><h3> 先看看钟乳石奇观吧。下面这是洞顶形成的钟乳石,我称之为“石银花”。</h3> <h3>这个我叫作“石金花”。</h3> <h3>这个景观,我称之为“金玉满堂”。</h3> <h3>这个是“石瀑布”。</h3> <h3>这个叫“石琉璃”。</h3> <h3>这个就是“石蛙望天”吧哈哈</h3> <h3>这个叫什么呢?还没想好哈哈😄</h3> <h3>这个就是“老鹰咀”吧。</h3><h3>找了半,一直找不到“葡萄山”,因为没有熟人带领,只能留下小小的遗憾。</h3> <h3>在这个寿龟坡所在的长长的大洞里,最吸引人的还是历朝历代来过此洞的人留在石壁上的墨色题记。</h3> <h3>大家看了一处又一处,几个头灯和手电筒齐照,纷纷拍下这些珍贵的影象。</h3> <h3>书平更是觉的如获至宝,每条题记几乎都要拍照下来,并认真拼读辩认。康斌对历朝年代记得特别清楚,令人敬佩。</h3> <h3>从发现的题记所记载的时间看,最早的是宋代的,还有元代的,明代的,大金的,清代的,民国的,以及现代的。下面展示几幅比较清晰和有代表性的题记,供大家欣赏。</h3><h3> 下面这条是民国时期祈雨的题记。</h3> <h3>下面这条是清嘉庆时期祈雨的题记。</h3> <h3>下面这条是写着“大蒙古国”时期祈雨的题记。</h3> <h3>下面是一条游客题记。</h3> <h3>下面这一条是宋崇宁元年的题记,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题记,比《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阳卷)中对仙明洞记载的宋崇宁三年的题记,还要早两年。为了这点发现,也令我十分开心和欣慰。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修订时吸纳这一点新发现,也算对吕梁和中阳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做了一点有益的事。</h3> <h3>下面这一条也是游人题记。</h3> <h3>下面这一条是逃荒避难的题记。这也是众多题记中极少的一条避难方面内容的题记。</h3> <h3>下面这一条是曹操授儿子曹璋为中郎将,夏侯尚为参军,率军北上代郡(代县)平定叛乱。曹璋途经西河(今中阳),拜谒仙明洞主,挥毫留下了题记。有人将题记摘录如下:"洞里有景外有松,不觅荣华在失中,先生旦夕来出洞,也敢随从救河东。谯国曹璋题"。上述曹璋在仙明洞内的题记,反映了曹璋目睹仙明洞的自然景观,特别希望仙明祖师能够勃发正义,以神仙之威力,帮助讨伐乌桓,解救河东之危急的情感。我们几人对照石壁上的题记,逐字查看,总觉得有一字欠妥,就是“不觅荣华在失中”的“失”字。经与石壁上其他几条题记中有这个字写法相同的字的上下文对比,康斌忽然说这个字应该是“此”,而不是“失”。大家齐赞,认为这样确认才是正确的,失字应改为此字才对。即:不觅荣华在此中。</h3> <h3>下面这个截图,是我在探仙明洞之前,曾看到一则文字,说的是在仙明洞内有一条题记,所载内容是金兴定三年,石州被贼人所占,有官吏及家眷到仙明洞避难。这个史料没有任何史志记载,其很有研究价值也很有意义。可惜这次探洞时未发现这一条题记,有点遗憾。</h3> <h3>下面这照片上,反应的是洞内墨色题记有上百条之多,许多题记都十分珍贵,历经数百近千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但发现不少题记上被不知何人乱写乱画,严重破坏了题记的原貌遗迹,令人十分痛心。呼呼有关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墨色题记免遭破坏。</h3> <h3>仙明洞内,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越往后走越发宽阔顶高。</h3> <h3>大约走到大约300米左右时,钻过一个小洞,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洞顶最高处有八九米,直径约三四十米左右的基本上是圆形的大厅,有资料说可容纳500人,我看足可以容下上千人。我称这个溶洞大厅为“千人大厅”。</h3> <h3>这可能就是大厅一侧的“祈雨台”吧。好几个仙明洞主牌位立在一起,我见有的牌子躺倒在一边,便过去扶起摆正,放在了一起。</h3> <h3>从“千人大厅”前行,经过一个小洞,上写“出洞处”三个字,方才知道从这里开始就是出洞的路了。</h3> <h3>在洞内实际是走了一个环线,再往前行,就又要经过乳心石这个最窄最小山洞口了。</h3> <h3>出了乳心石,快到洞口时,看到地上有挖掘土层的痕迹。只见己经下挖20多公分,土层中均是泥土石渣还有一些木质小棍。这是千百年来结存的东西。如果真能清理这些泥土石渣,只要能下挖半米,以后出入洞中就比较轻松方便一些,不致于躺卧挪动或葡蔔前行了,只要弯一下腰就可以进出。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拜谒参观游览,便于进一步保护与开发。</h3> <h3>从仙明洞出来,大家都走在了前面。我让元科在保护碑前拍了张展示逍遥行户外旗子的照片。</h3> <h3>下山需经过大约2公里的乡村水泥路。</h3> <h3>在一个拐弯处,为走近路,改走了山间小路。</h3> <h3>因书平一路走来膝盖痛的需要休息一下,在这条石板路上,我和元科坐等书平一块下山。</h3> <h3>前面看到了村里的戏台和转九曲,马上就到终点了。</h3> <h3>来到了终点,大家在“万福临门”的彩门下合影留念,结束了这次登雪岭山、探仙明洞徒步活动的全部行程。</h3><h3> 乘车返回吕梁市区,贵斌盛情款待,喝酒吃肉不亦乐乎。</h3> <h3>这次登山探洞,可以说有几新。</h3><h3> 一是新线路,全部自己规划,没想到全程走完与规划的几乎一致,是很完满的一次探索新路。</h3><h3> 二是新景观,没想到距中阳县城这么近的地方,山是这么隽美,林是这么茂密,洞是这么奇异。</h3><h3> 三是新成员。参加这次活动的成员中,书平和贵斌都是第一次走这种户外路线,虽然感到非常疲惫,却都安全顺利地走完全程。贵斌尽管因疲劳没有进洞,但也经历了一把户外爬山徒步的体验。</h3><h3>书平当晚赋诗一首:</h3><h3>七律 荆榛雪岭</h3><h3><br></h3><h3>雪岭风光夏日云,</h3><h3>非为驴友赏游欣。</h3><h3>林深倒走迎荆刺,</h3><h3>山陡急攀凭伴群。</h3><h3>指路兽蹄常失迹,</h3><h3>衣肤污破偶成文。</h3><h3>中途有悔焉能退?</h3><h3>硬着头皮终出芸。</h3><h3> 四是新收获,特别是拍照了许多洞内墨色题记,增加了积累,增长的见识,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的基础。</h3><h3> 我喜欢有故事有风景的徒步线路,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开拓类似这样的好线路。</h3><h3> 再见雪岭山!</h3><h3> 再见仙明洞!</h3> <h3>此次行程10.7公里,累计爬升642米。强度适中。</h3> <h3>注:个别照片选用同行驴友,在此一并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