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李富

<h3>端午<br>带着兰芷清芬<br>和《楚辞》的苍茫<br>背负华夏的古老忆<br>从时间深处<br>沿着汨罗江<br>行走了两千多年<br>那些一代代流传的习俗<br>哪些流淌在神州文化血脉中的故事<br>那些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光阴<br>用它的耐心<br>年复一年在仲夏时节<br>重现先贤曾经芝兰为配的模样<br>也唤醒我们儿时的温暖时光<br><br> 端午,是一种纪念<br><br></h3> <h3>关于端午的传说<br>流传最广的<br>莫过于屈原、曹娥、伍子胥<br>其实在最早的屈原之前<br>古越地就有端午的习俗<br>越人披发纹身<br>自谓龙的后裔<br>其俗亦为纪念先祖<br>无论起源如何<br>端午的核心都指向“纪念”<br>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漫长的河<br>端午的起源<br>早以被绵绵的河水冲去<br>如今<br>我们过端午节<br>更多的是在纪念那些逐渐消失的习俗<br>纪念回不去的温暖岁月<br><br> 端午是一种情结</h3> <h3>端午时节草萋萋<br>野艾茸茸淡着衣<br>千百年来<br>艾草从不负人们的期许<br>伴五月之光<br>秉盛阳之气<br>長到药性最强时<br>被勤劳的人们<br>带着露水摘回<br>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br>端午的情节<br>先从一束艾草开始<br></h3> <h3>红黄蓝白黑<br>五色丝线并为一绳<br>就为端午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br>脖子、手腕、脚腕<br>都要仔仔细细戴一圈<br>在夏季的第一场雨后<br>庄重地抛进河里<br>河水便会把瘟疫和疾病带走<br>祈求这一年健康无恙<br></h3> <h3>从屈原的《离骚》开始<br>几千年来兰芝为配<br>成为中国人的习俗<br>小时候每年端午<br>母亲都会把绣成五毒的精美香包<br>缝缀在我们的衣服上<br>当时最美<br>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br>她只不过是希望我们长大后<br>成为有品性的人<br>芝兰为配<br>是君子的模样<br>也曾是我们的模样</h3> <h3>沈从文的《边城中》<br>端午时候<br>小小山城热闹沸腾<br>就连赛龙舟这古老的习俗<br>也有了英豪之气<br>侠之大者,为国为民<br>这就是几千年来<br>中国人辈辈相传的家国情结<br><br> 端午的宗旨就是吃粽子<br><br></h3> <h3>善吃的中国人<br>总能在不同的节日里<br>换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食物<br>而端午的宗旨<br>无疑就是吃粽子<br>当超市里的粽子上架时<br>记忆里的旧时光<br>就在粽子的清香中重现了<br>淘米、包粽、蒸煮<br>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br>也在晨光熹微里渐次清晰<br>化作一份粽子的清香<br>穿过记忆、翻山越岭而来</h3> <h3>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br>雄黄酒可驱除五毒、祛病禳灾<br>小孩子不能喝<br>大人便用毛笔蘸了雄黄<br>在他们额上<br>亦庄亦谐地画一个王字<br>以镇邪延年<br>额顶王字的小孩嬉笑着跑开<br>留给端午一串天真的笑声<br></h3> <h3>端午<br>在中国人的纪忆中<br>留下了太多的印记<br>五月五日这一天<br>在多少人心中<br>还是那个夏日的早晨<br>阳光照在窗户上<br>细风摇曳着树枝<br>院子里鸟语花香<br>还在朦朦胧胧梦中的时候<br>母亲围着围裙<br>端来一只新出锅的粽子<br>这时,父亲刚好抱着一搂艾草进门<br>艾草上还有晶莹的露珠<br>他们笑着说:<br>今天是端午节<br>这一年要无病无灾、安安康康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