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行第二站——奥地利

冷媚

<h1><b>“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票根,撕下后展开旅程,走入另外一个陌生……”驿动的心,到现在尚未平静,疲惫的我,还在继续着我的旅程。</b></h1> <h1><b>本次旅程的第二站:奥地利(Austria)</b></h1> <h1><b>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邻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邻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邻德国和捷克。</b></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b></h1> <h1><b>位于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靠近德国边境,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也是奥地利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第四大城市。是奥地利第二大旅游城市。</b></h1><h1></h1><h1><b><br></b></h1><h1><b>萨尔茨堡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b></h1> <h1><b>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1756 年1 月27 日,莫扎特诞生在萨尔茨堡盖特莱德街9 号的一座米黄色6 层楼房里。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楼上还挂着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六楼一直垂到二楼。在拱形大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几个字,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从1917 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b></h1><h1></h1><h1><b><br></b></h1><h1><b>莫扎特故居不远处是莫扎特大街,莫扎特广场就在这里。广场中央高高矗立着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全身铜像。他穿着18 世纪的紧身上衣,肩披斗篷,手持长笔,姿态潇洒。</b></h1> <h1><b>街上到处可见以莫扎特命名的店铺</b></h1> <h1><b>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b></h1> <h1><b>萨尔茨堡老城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步行街——粮食胡同,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b></h1><h1></h1><h1><b><br></b></h1><h1><b>如今的粮食胡同,店铺林立,游人如织。</b></h1> <h1><b>最为醒目的是每家商号都有自己的招牌。招牌是用金属打造出来的,保留着16世纪的风格,为粮食胡同增添了不少风采。</b></h1> <h1><b>萨尔茨堡要塞位于绿色山丘上,它就像是一枚闪光的白色珍珠,时刻在发光。要塞外部的斑驳的城墙可见其历史之悠久。</b></h1> <h1><b>要塞完全继承了中欧城堡风格。城堡内有街道,四周是又高又厚的城墙。</b></h1> <h1><b>站在城堡放眼望,整个城市尽收眼底。</b></h1> <h1><b>在离萨尔茨堡30公里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镇——圣沃尔夫冈,它坐落在沃尔夫冈湖(Wolfgang see)的北侧、沙夫山(Schafberg)的南麓。</b></h1><h1><b><br></b></h1><h1><b>沃尔夫冈湖是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最有名的湖,而沙夫山则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之一。</b></h1> <h1><b>坐上那辆红色小火车,可以直达沙夫山顶。影片《音乐之声》里玛丽亚曾带着孩子们上山郊游,当时乘坐的就是这趟火车。</b></h1> <h1><b>登上沙夫山可以俯瞰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的七湖全景。</b></h1><h1></h1><h1><b><br></b></h1><h1><b>但是我们上山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湖面雾气重重,别说七个湖,一两个都不是很清楚。不过云遮雾罩下,沙夫山隐隐约约,萨尔茨卡默古特湖若隐若现,别有一种神秘感。</b></h1> <h1><b>距圣沃尔夫冈40KM处,有一个村庄——哈尔施塔特(Hallstatt)。该村庄静静地卧在哈尔施塔特湖湖畔。</b></h1> <h1><b>哈尔施塔特以盐矿著称,有“盐矿宝地”之称,也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h1> <h1><b>哈尔施塔特湖清澈透底,在高山峡谷之中,像一条宽阔的绿色绸带。</b></h1><h3></h3><h3><br></h3> <h1><b>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木屋与中国江南民居非常相似,但墙壁、窗户、阳台等都采用木头做材料。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每户还会在屋形、色彩上表现自己的风格。</b></h1><h3><br></h3> <h1><b>走在狭长的小镇上,还能时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木头路标。码头、车站也都用木头建造,教堂选用木雕装饰,还有各种木工学校。</b></h1><h1></h1><h1><b><br></b></h1><h1><b>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到现代建筑的踪影,当地的住户为了区别于别家,家家户户还会在屋顶、外墙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在阳关的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b></h1> <h1><b>由于处于湖边,每户人家还在临岸的水中建有木船屋,专门停靠自家小木船或游艇,作为交通工具。</b></h1> <h1><b>离开哈尔施塔特,驱车226公里,就到了霍恩斯特维茨城堡。</b></h1><h1></h1><h1><b><br></b></h1><h1><b>霍恩斯特维持城堡位于奥地利 克恩顿州 圣法伊特县圣维特镇。是奥地利最著名的中世纪城堡之一,位于一块高160米的巨岩上,在天气晴朗时远在30公里外就可以看到城堡。</b></h1> <h3></h3><h3><br></h3> <h1><b>它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当初为了防止土耳其人进攻,城堡就是当地居民的避难所。从公元十五世纪起 ,城堡就属于Khevehuller家族所有一直到现在。</b></h1><h1></h1><h1><b><br></b></h1><h1><b>据称历史上从未被外人所攻破。几百年来,这个城堡依然属于私有的。在面临土耳其人攻击威胁的时候 ( 1570-1586 ) 城堡被扩大修建,并为它建造了一座兵工厂军械库,在Khevenhüller的指示下建造了14道门。从来没有被敌人夺取过。</b></h1> <h1><b>进入城堡必须要通过一条陡峭的长620米的曲折的城堡路(Burgweg),完全是在山的岩石上开凿出来的,沿着旋转的路要通过14 道防御大门</b></h1> <h1><b>站在城堡,极目远望,城市一目了然。</b></h1> <h1><b>从霍恩斯特维茨城堡,驱车前往格拉茨,需要3个多小时。</b></h1> <h1><b>格拉茨(Graz)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b></h1> <h1><b>格拉茨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小城堡,它已经有九百年的历史了。从巴奔堡家族统治以来,格拉茨逐渐变为一个商业重镇。哈布斯堡家族掌握了统治权之后,王族的亲属们选择这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居住地。</b></h1> <h1><b>格拉茨,这座文艺复兴的城市是中欧保护最完善的古城。城中受到意大利风格影响的建筑,洋溢着一丝南国风情。1999年,格拉茨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h1><h1></h1><h1><b><br></b></h1><h1><b>格拉茨也是著名指挥家卡尔·伯姆和著名影星-美国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出身地。</b></h1> <h1><b>对于奥地利人来说,格拉茨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b></h1><h1></h1><h1><b><br></b></h1><h1><b>长久以来,奥地利人都把格拉茨当作“秘密情人”般保护着———如果说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是属于国际旅行者的,那么格拉茨就是奥地利人自己最钟爱的城市。</b></h1> <h1><b>在格拉茨城中漫步,你会发现城中到处充满着浪漫氛围:弯曲的小巷,装饰精美的庭院,以及梦幻般的园林———格拉茨老城完好地保持着古老的风貌</b></h1> <h1><b>穆尔河横穿市区,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b></h1><h1></h1><h1><b><br></b></h1><h1><b>横跨在穆尔河上的人工岛屿穆尔岛,是为庆祝“格拉茨2003文化之都”建立而成,由美国纽约设计师维多艾肯西设计,主结构以粗细的银色钢管和玻璃交织成网状,两边各有桥梁串联河岸。从河岸俯瞰,整个螺旋状小岛就象一个巨大的银色贝壳,被认为是艺术与建筑、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经典之作。</b></h1> <h1><b>穆尔河畔的现代美术馆/新艺术中心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a friendly alien)。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b></h1> <h1><b>去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b></h1> <h1><font color="#010101"><b>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金色大厅,全称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于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相间,屋顶上树立着许多音乐女神的雕像,古雅别致。</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2005年6月15号,朗朗作为第一个被金色大厅官方邀请的钢琴家,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指挥组宾梅塔),在金色大厅举办了他的金厅首演。</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随后,在2006年10月18日,李云迪成为第二个被金色大厅官方邀请的钢琴家,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在这里举行演奏会,当时的指挥是法比奥.路易斯。</b></font></h1> <h3></h3><h1><b>到了奥地利,必须亲临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b></h1><h1></h1><h1><b><br></b></h1><h1><b>那晚为我们演奏的是Wiener Mozart Orchester。当熟悉的旋律缓缓响起,全场安静的如同无人之地。然而当一首曲子演奏完毕,雷鸣般的掌声在金色大厅经久不息,那是对演奏家的鼓励,更是对那些作出这些经典作品的伟大的音乐家的致敬。</b></h1><h1></h1><h1><br></h1><h1><b>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场听觉的享受。虽是自费,却很值得。</b></h1> <h3></h3><h1><b>如果音乐会时间尚早,可以顺便去金色大厅附近的卡尔教堂游览。</b></h1><h1></h1><h1><b><br></b></h1><h1><b>卡尔教堂完成于1737年。</b><br><b>在1713年黑死病猖獗期间,卡尔六世皇帝(Karl VI)发愿,只要维也纳城能够幸免于难,他要建造一座大教堂奉献给前米兰总主教和守护生灵抵御黑死病的圣波洛梅欧(St Charles BORROMEO,1538-84年)。</b><b><br></b></h1><h1></h1><h1><b><br></b></h1><h1><b>这是一座华丽却不失典雅的巴洛克式杰作。</b></h1><h1><b><br></b></h1><h1><b>宏伟的圆顶和门廊系仿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式的建筑,内部充满了许多当时名艺术家的精心雕刻和祭坛画,包括葛朗(Gran)和托蒙第(Altomonte)的作品。</b></h1> <h1><b>听完了音乐会,再去拜访一下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b></h1><h1></h1><h1><b><br></b></h1><h1><b>在维也纳的城市公园,树着一座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据说原先是黑色的,后来日本人将他修成金色的。大家就把他叫做小金人了。</b></h1><h1></h1><h1><br></h1><h1><b>小金人矗立在环境幽静的城市公园里面,到维也纳的游客基本都会去那里拜访一下。</b></h1> <h1><b>在维也纳的最后时光,就不要急匆匆的东赶西跑了。</b></h1><h1></h1><h1><b><br></b></h1><h1><b>放慢我们的脚步,在老街上走走看看街景。</b></h1><h1></h1> <h1><b>累了,找一家PUB,点一杯饮品,看着打扮各异的游客,坐着马车悠悠从街头走过,如同一道独特的风景。</b></h1> <h1><br></h1><h1><b><br></b></h1><h1><br></h1> <h1><b>至此,奥地利的行程就结束了。<br></b></h1><h1><b><br></b></h1><h1><b>“文中有关景点介绍,基本摘自百度。文中图片均系原创”。</b></h1><h1></h1><h1><b><br></b></h1><h1><b>奥地利的行程,历时5天。所到之处为:萨尔茨堡—圣沃尔夫冈—哈尔施塔特</b><b>—霍恩斯特维茨城堡—格拉兹—维也纳</b></h1><h1><b><br></b></h1><h1><b>饮食基本都是中餐。奥地利的菜感觉比较适合南方人口味。</b></h1><h1><b><br></b></h1><h1><b>气温和我们这里差不多。早晚温差比较大。一般在15-25度左右。</b></h1><h1></h1><h1><b><br></b></h1><h1></h1><h1><b><br></b></h1><h1></h1><h1><b><br></b></h1><h3></h3><h3></h3><h3></h3><h3><br></h3> <h1><b>东欧行第三站——匈牙利: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