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闲忆端午</h1><h1> 图文: 侯艳红<br> <br> 儿时的我和其他小孩子一样最喜欢过年过节,回想小时候对节日的渴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约定俗成的节日外,便是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了。<br> 因为这一天,伴随着鸟儿啁啾的叫声,晨光曦微,朝霞刚刚映上村首的树梢,曙光悄悄撕开黎明前的黑暗,挤进黑灰色的木质窗棂,静静地投射在靠南墙斑驳的木纹桌面上,它在等待这个木床上鼾睡的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让她睁开眼便能闻到一股香喷喷的艾蒿煮过的鸡蛋味。<br> 缥缈的香味是从院子里的厨房传过来的,这是一个简陋的厨房,没有厨房门,三面墙,南高北低,南面有一个高高的烟囱,靠南墙是一个土坯砌成的地锅灶,外皮糊了很多黄泥,靠东墙一个黑色的烟熏火燎过后看不出真色的木质风箱,它有一个长方体空空的大肚子,肚子里有一杆用羽毛绑作的活塞,通过风箱外两个杠杆进行推拉,从而鼓起一阵风,把风吹进锅底燃烧的柴火上,火会越烧越旺。小时候没少帮母亲拉风箱,母亲在灶上忙活,我在灶下添柴,放上玉米秸或麦秸,风箱拉快一些,火势便旺一点,风箱拉慢一些,火势便小一点。如若柴禾没有续上,锅底的柴火奄奄一息马上就要灭了的时候,要赶紧添一把麦秸,把锅底的星火聚拢在一起,用长长的铁钩一挑,留出点儿空间,往锅底大吹几口气,伴随着一阵迎面扑来熏得人忍不住要流泪的浓烟,火便腾地一下子重又燃起来了。小小年纪的我拉风箱早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如若不是后来学了美术,考上师范,当上了一名教师,我想我会在乡下拉一辈子风箱,也不一定呢。<br> 不过端午节这天,母亲是绝不会喊我起来拉风箱烧锅的,她想让我多睡一会儿觉,自己包搅了灶上灶下所有的活,勤劳的母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把厨房的大铁锅倒点水刷干净以后,用一把高粱秆绑就的刷帚把剩余的水珠一并扫在锅外,倒上半锅凉水,少倾,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洗干净的几十个自家母鸡下的笨鸡蛋,以及昨天在村外用镰刀割的一把绿油油的艾蒿,盖上锅盖,便可以添上柴禾烧锅了。十几分钟后一锅充溢着艾蒿香的鸡蛋便煮熟了。<br> 等日晒一竿头,我们姊妹三人都起来了,一盆香喷喷的笨鸡蛋便端上了桌,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抓出一个圆溜溜的鸡蛋,在桌沿上轻轻一磕,就磕开了乳白色的鸡蛋皮,剥开热乎乎的鸡蛋皮,便露出了泛着青白色光芒的鸡蛋,一口咬下去,便是半个江山,金黄金黄的蛋黄渗着油呈现在眼前,再一口便吞下了肚,那时的鸡蛋真香啊,此后直至现在都不会再吃到那么香的鸡蛋了。一顿饭吃五六个,都觉得不过瘾,盆子里的鸡蛋便所剩无几了。母亲总要等我们吃完后,自己才悄悄尝一个鸡蛋。其实攒这一盆鸡蛋,一定要老长时间呢,平时舍不得吃,过端午节才一下子煮这么多。在那个物质缺乏的贫寒年代,全都要归功于母亲的勤俭。<br> 我们在屋里吃鸡蛋,屋外几只老母鸡神气活现而又悠闲地在院子里踱着方步,它们嘎嘎地从屋门叫到院门,又嘎嘎地从院门叫到屋门,仿佛在到处炫耀它们下了几个鸡蛋的功劳。趁人不备,有个贪玩的母鸡便会去院外逛一逛,串个门,有时还会在隔壁邻居二郎神家的鸡窝里顺便留个情,下个蛋,下完了蛋唯恐别人不知道,便又涨红着脸梗着脖子嘎嘎嗒嘎嘎嗒地叫个不停。我家和二郎神家仅一墙之隔,说是墙吧,也就是乱石垒就齐腰高的一堵隔山,站在我家往他家院子里望一览无余,没有一点秘密。每次母鸡在她家下了蛋,只要二郎神的老婆在家,吃饭时她的手里必会端着一个盛糊涂的大碗,不吃饭时她必会嘴角里叼着一棵用烟叶和废纸自制的烟卷,一边嘿嘿笑着,吧唧着嘴里的烟,火红的烟头上燎绕着一股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青烟,一边把热乎乎的鸡蛋越过石头垒就的山墙递到母亲的手里。母亲总是笑着千恩万谢不好意思地把鸡蛋接过来,再把贪玩的母鸡疾言厉色地撵回家关进鸡圈,罚它几天不许出来放风。<br> 鸡蛋就是这样一枚一枚攒起来,攒到端午节这一天才能吃过瘾,吃个尽兴。可惜,一年就一个端午节。小时候的我恨不得天天过节,这样天天便有好吃的。<br> 家乡的端午节除了这一天要吃艾蒿煮过的鸡蛋,还有在门框上插艾蒿的风俗。<br>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艾蒿,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村前村后的地头上皆有种植,十分常见。在我的家乡,艾蒿直接被简称为“艾”,它的叶片和菊花的叶形很相似,为深绿色,背面颜色稍浅,有细细的绒毛。<br> 每到端午节这天,母亲总要提前一天去村外割上一把艾蒿,一早起来便让我把艾蒿插上。院门的门框左右两边各插一枝,我家的院门较矮,小小的我尚能够得着。屋门的门框稍高一些,我便要踩着门堑子才能把艾蒿插在两边。最后要在堂屋的篱笆帐子留的东西屋门上再插上两枝,我的任务便大功告成了。<br> 绿油油的艾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打扮得老屋在端午节这一天神气活现。俗话说:艾草是个宝,避邪去秽少不了。插上了它们,好似老屋有了尚方宝剑,生成了铜墙铁壁,把所有蚊蝇、疾病挡在门外,有效杀毒除菌,驱除瘟疫。家乡人把“艾”念成四声“爱”,插上了艾,便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友善有爱。<br> 艾蒿不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亦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篇章中,《诗经》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是对艾蒿的生动记载。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想必千年以前的诗人亦和今人一样,对艾蒿和端午,有着难以诠释的情怀。满腔爱国热忱、誓死不降元朝的文天祥更在《端午即事》一诗中直抒胸臆:“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br>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岁月生生不息,年年过端午,岁岁忆端午,儿时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弥漫着鸡蛋的醇香,艾蒿的清芳。<br><br><br>2018.6.18<br><br><br><br><br><br><br><br><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