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那点儿事

陈春艳

<h3><br></h3><div> 记得有一年,受朋友的邀约,去府又吃龙舟饭。朋友说:“顺德有句俗语叫做‘吃过龙舟饭,饮了龙舟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愁’。给你一围台吧,你邀上三五知己一起吃。”我欣然允诺。以前光听说食龙舟饭能沾上龙舟“灵气”,能使生意兴隆,家人吉祥平安。但是,我在顺德生活了10几年,还没有吃过真正的“龙舟饭”。既然“龙舟饭”有着这么美好的寄托,我又有一围台可以享用,所以我决定请在广州的妈妈、姐姐一起来分享。电话里,我告诉妈妈来顺德吃“龙舟饭”,妈妈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逢人便说,“我们要到顺德的龙舟上去吃‘龙舟饭’了。”</div><div> </div><div><br></div> <h3>  端午的那一天,妈妈和姐姐从广州来到了顺德,我们也赶到了“龙舟饭”的现场。只见宝翠花园外的整条街上都搭设了临时的帐篷,整个社区的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围坐一起,临时搭建的厨房一字排开,几百盘的烧猪排列整齐,颇为壮观。原来,所谓的“龙舟饭”就是整个村子(社区)的人聚餐欢庆。虽然,没有实现在龙舟上吃饭的愿望,但是妈妈还是被这以天为顶,以地为厅,几千人齐宴的场面震撼了。今年近良也有3000多人同吃“龙舟饭”。</h3><h3> </h3> <h3>“龙舟饭”的厨师大部分是自己村里的村民,他们从田地鱼塘走到厨房,以浓浓的乡情烹饪出一道道朴拙可口的佳肴,让乡亲们大快朵颐。当乡亲们举起斟满红米酒的酒杯互相敬酒祝福时,觥筹交错之间,就流淌着醇厚的乡情。</h3> <h3>  龙舟饭”是村宴的一种,顾名思义,是乡间宴席。据年纪大一些的村民讲,“以前吃龙舟饭是为了酬神,现在更多的意义是庆功。” 据说顺德人“扒龙舟”,是因为过去的顺德的堤围建得较低。龙舟水起,洪峰经过,住在河边的村民怕涨大水,就以划龙舟作为一种“游龙”祭祀仪式,以祈求不遭水淹。划完龙舟再在村里的大庙,由太公请乡亲吃龙舟饭酬神谢恩。</h3><div> 据说吃龙舟饭,就像吃年夜饭那样隆重而热闹。大庙前搭起很高的棚,吃饭前还要烧鞭炮,驱赶邪鬼,提升士气。从早晨开始吃斋。吃完饭表演杂耍,晚上再吃荤,足足吃一天。“龙舟饭”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有的是只有参与划龙舟的人吃,有的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吃,也不是每年都有的吃。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顺德的许多村子不仅年年办“龙舟宴”,而且村子里人人都能来吃。有时候有些人从外地返乡专程来吃,也有些办厂的乡亲还请自己工厂的员工来吃,龙舟饭已经从祭祀酬神,演变为宗族聚会,成为凝聚亲情、乡情的媒介。</div><div> </div><div> </div> <h3>  说到“龙舟饭”那就不得不提及赛龙舟。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h3> <h3>  顺德是著名的水乡。境内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0 条,全长 126.8 公里。从西北流向东南,汇入珠江奔向大海。这种地理环境,使得顺德人熟习水性,也使得顺德人极为推崇龙舟竞渡之戏。</h3><div> </div> <h3>  据考证,龙舟竞渡乃古越人传统习俗。越人善水,以舟揖为家。为避蛟龙之害,将船制成龙的式样。龙是越人的崇拜图腾。端午节是越人为乞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而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后来才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这种风俗传入广东,因之契合了当地人祭祀祈求平安的诉求,使得珠三角龙舟竞渡风气盛行,顺德也在其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顺德龙舟队曾经多次作为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多次获得冠军称号。</h3><div> </div> <h3>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乡镇、各村开始准备比赛。谚云:“四月八,龙船挖。”即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祭拜仪式,将沉于河底的龙舟挖出,举行操练。沉睡了一年的“龙”和新龙,若不点睛,就是“盲龙”,这样的龙船据说划起来毫无生气,甚至可能翻侧。</h3><h3> 于是,“龙舟点睛”就成为了龙舟赛前的一个重要仪式。龙眼村的“龙眼点睛”,在顺德最著名,被称为南粤奇葩,并且于2015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在龙眼村志中,有这样一段对珠三角各地龙舟抵达龙眼太尉庙时的描写:“五月初三日,各乡龙舟云集龙眼,龙船靠岸,龙头上岸,埠头鞭炮齐响”。其实上岸的不止是龙头,还有龙尾、龙牌,号称“三龙套”。“三龙套”由四位壮汉抬进太尉庙,村中德高望重老者,手执朱砂笔,开始“画龙点睛”。老者一边点朱砂,一边口诵:“点龙头,风调雨顺;点龙尾,国泰民安!”点睛后还点龙颈、龙牌等,再塞龙眼入龙口,村民带子携女抚摸龙头龙须,祈求永顺安宁。</h3><div> </div> <h3>  据当地人介绍,“龙眼点睛是为纪念西汉太尉周勃匡扶汉室的功绩。龙眼点睛,即太尉点睛,暗合汉太尉点醒皇上确保大汉江山永固之意。”</h3><div> 李健明在他的《走进龙眼村》一书中指出:汉太尉周勃大将军挽救危难,匡扶汉室,素以“忠义”著称。龙眼村民在状若游龙的演水河选中位于苍龙眼睛处建造纪念周勃的太尉庙,与人们祈求画龙点睛、睛点壁破、冲天化龙、神灵福佑从静态到动态不断上升的吉祥心态不谋而合。</div><div> 在经历了600多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龙眼点睛不仅成为了一种庄重的仪式,也沉淀出了一种地方精神:对“忠义”品格的认同,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div><div> </div> <h3>  点睛完毕,龙头归位,龙船即刻精神抖擞,游行如飞,还能摇头晃脑,迎来两岸观众齐声赞叹……</h3><div> </div> <h3>  每年端午,顺德的各村镇都会进行龙舟赛,今年也不例外。端午节的中午12时,在容桂海尾,唢呐喧天,鞭炮齐鸣,来自海尾各“社”的龙船依次在大涌上华丽丽地“炫耀”自己,独具广府特色的游龙表演拉开了大幕。</h3><div> </div> <h3>  一时间,拥挤的河道,被争奇斗艳的广绣罗伞,独具氏族特色的彩旗所覆盖,“扒仔”们身着色彩极其艳丽的服装,使出浑身解数,一会儿让龙头左右转动似吞云吐雾,一会儿让龙尾上下跳跃似蛟龙腾飞。岸边的欢呼声鼓舞了“扒仔”们的表演,“扒仔”们的各种技巧又赢得了欢呼的高潮。欢快的唢呐,震天的锣鼓,一条海尾大涌流淌着一河的富丽堂皇、一河的欢乐与祥和。</h3> <h3><br></h3><div><br></div><div> 龙舟比美之后,就是龙舟夺标竞赛。我们又来到了马岗村赛龙现场。只见,堤围上临时搭建的看台里,早早站满了顶着烈日而来的观众。开阔的容桂水道上,六条龙船一字排开,随着发令的炮竹点燃,挠手们在战鼓声中,前伏后仰、整齐划一奋力向前。六条长龙你追我赶,不甘人后;河边桥头观众,欢呼呐喊,与鼓声相和,人心振奋。真可谓“急鼓千槌船竞发,万挠齐举浪低头”。获胜的一方被赏以烧猪、花红、美酒,笙歌豪饮以示庆贺。</div> <h3>  龙舟赛常以宗族或村落为单位,它带来的宗族内部、村落内部的合力是惊人的。当与外族、外村进行竞争时,乡缘意识越出了乡里、行业范围,演化为全宗族、全村的群体意识,从而形成空前的合力,一致对外。龙舟竞渡凝聚了乡情,锻造出来顺德人的冒险开拓、进取拼搏精神。</h3><div> </div> <h3>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能够一跃而起,领潮前行,正在于其文化潜质中所特有的冒险开拓的进取精神。顺德人的这种崇尚勇猛、团结不屈、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文化风格,成就了顺德的工业奇迹,使其成为了珠江西岸的制造业重镇。“正是在‘竞争’上,赛龙舟与今日现代社会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于是,顺德的经济愈发达,市场竞争愈激烈,这龙舟赛事也就愈红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