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现代很多人都是气虚、血虚,又或者是气血两虚。</h3><h3>有人会说,气血亏虚,吃点补气血的不就好了吗?</h3><div>如果事情这么简单的话,那就不应该有气血亏虚的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首先是食品补品泛滥的时代。生活中鸡鸭鱼肉,中药的补品,西药的补品,各种营养补充剂都太多太多了,这在以前的时代是不可以想象的。<br></div><div>吃了这么多东西却还有气血亏虚的现象,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这,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呢?<br></div><div>现代人气血亏虚的原因<br></div><div>1、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br></div><div>这个大家听得非常多了,因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你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div><div>2、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br></div><div>洗澡还有一个忌讳就是不要早上空腹洗,最近我碰到气血亏虚的病人,首先就问这个原因,很多都中招。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最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br></div><div>3、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气血的<br></div><div>什么叫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方说,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饮料喝冰的,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br></div><div>4、快节奏的生活消耗气血<br></div><div>另一个消耗我们气血的原因就是快节奏的生活。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br></div><div>人类的趋势注定是会越来越快的,因为工具在发展,技术在发展,但是我们的身体跟得上吗?我们的气血功能跟得上吗?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br></div><div>5、情绪消耗气血最大<br></div><div>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我们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div><div>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无病且高寿,你见过修行人吃鸡鸭鱼肉的吗?不但不吃,和尚吃素,道士辟谷,从这一点就可以反证,世人靠吃补品吃营养去增长气血乃是迷途。</div><div>6、营养过剩<br></div><div>修行人修什么?修的是心,他们的法门说到底是静心的法门,六根清净,逍遥尘外,说到底是一个减字。营养过剩也会偷走我们的气血。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人体就要把这些营养垃圾清除掉。<br></div><div>有人会说,我吃了肉进了补之后,身上有劲儿,精神也旺盛。其实这个劲儿可能只是被虚火顶着,天天进补,去查身体,查出一身病的多的是,还气血亏虚的也多的是。补气血首先不是去下补药,是调平衡理循环,阴阳平衡了,循环通畅了气血自己就会生长。<br></div><div>到底怎么补气血?<br></div><div>要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br></div><div>另外,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因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长气血。<br></div><div>怎么样才能健脾胃?<br></div><div>不推荐吃药。<br></div><div>因为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但往往脾胃的问题绝对不能依靠吃药,反而更伤脾胃,会适得其反。<br></div><div>健脾胃建议运动。<br></div><div>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br></div><div>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br></div><div>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警惕,不要让不良的生活习惯悄悄偷走我们的气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