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时光遇见彼此

心若向阳☀️

<h3>  Victory-十全十美小组🉐️集结,使五个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阅读分享属于彼此的心灵故事❤️</h3> <h3>  朱牧青🌸大大的眼睛👀暖暖哒微笑😊这次她将带着我们一起去寻找爱❤️</h3> <h3>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他潜心研究教育工作理论,并开始以教育为轴心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一个教师的故事》、《学校和家庭之间》等。1886年发表的《爱的教育》,为他赢得广泛的声誉。</h3><h3>  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编织了很多小故事。作者将"爱的教育"融进这些小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以"爱、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情操。</h3> <h3>书稿摘抄</h3><h3>1 爱学生,把学生当亲人</h3><h3>"去年,我还有母亲,可她去世了。我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亲人,可我有你们。除了你们,我不钟爱任何人。你们必须成为我的儿子。我们的学校会是一个家庭,你们是用心的孩子。你们将会是我的安慰和骄傲。"</h3><h3>2 在学生心里播撒爱的种子</h3><h3>"你们要牢牢记住:大家必须互相尊重,彼此相爱。"</h3><h3>3 用爱心使学生们学会理解和懂得善意</h3><h3> "虽然他看上去,总在用他那大嗓门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别人却能够感到,这声音是从一颗善良的心灵中发出的。"</h3><h3>4 身正为范,给学生一辈子的美好影响</h3><h3> "我的女老师遵守了诺言。......许多学生现在都上中学了,还是会前来看望她。我亲爱的老师,我永远都会记得您!即使我长大成人,我都会记得我在您的班级里的那两年。那时候我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那么频繁地看到您拖着病体、疲惫不堪,可您始终满腔热忱,始终宽容,因学生笨拙地使用钢笔而失望,因主考官问我们问题而焦虑,因我们取得了一份好的成绩而欢喜。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我的老师!"</h3> <h3>  贺梦琳🌸人如其名🧚‍♀️美🉐️如梦一般❤️让我们一起跟着琳琳去寻找幸福吧!</h3> <h3>  幸福的人儿分享的书📖都透露着幸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心有所向,努力前行</h3><h3> 读《真实的幸福》有感</h3><h3> 因为一句话买了这本书,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心理学经典。</h3><h3> 当我阅读完整本书,我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事和生活。虽然有些语句不能完全理解,但绝不影响阅读过程中对自我种种的思考。</h3><h3>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本书共有三部分12章外加一个后记。第一部分"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第二部分"幸福在哪里",幸福的源泉是24项优势。第三部分"用幸福斟满人生",分别就职场、婚姻、孩子三方面阐述。后记提名为"终极幸福的真谛",即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的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h3><h3>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0章内容,即在职场中寻找幸福。自从一五年毕业至今,工作快满三年。这三个年头里天天与我为伴的是学生,前两年在小学校园天天像打鸡血一般,学校里面始终是参加不完的活动,因为小学主要提倡素质教育。用一句话来说,那个时候是累并快乐着。这一年转战初中阵地,不似以往般热闹,因为大家都在安静的搞教学,也许是初次接触,对教材不甚熟悉,我没有了以往的自信,深感自身教学能力不足。还有每周面对六个班的学生,每一课要讲六遍,每一个知识点要提醒不少于六遍,期中期末成绩排名……我很矛盾,我一方面喜欢着这门学科,一方面不满足于现状。</h3><h3>我们的社会正快速地从金钱经济转型到满意经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是生活满意。如文中所说,想要变得更幸福一些,那么就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我努力的去调整,改变能改变的,适应无法改变的。</h3><h3>首先从改变阅读开始,手边有许多书籍,以前习惯于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那么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一段时间里只能看一本。此时这种阅读方式已经不适应急需更多专业知识的新任政治教师。我想,这也是造成焦虑的缘由之一。因此,我把阅读分三种:一、环境安静且静心的情况下,翻阅教本教参、《中学政治参考》、《课程标准》、十九大报告、教育教学等有深度的内容;二、休闲娱乐时翻阅看着不累提升能力且养心的书籍,比如班级管理、人物传记、心灵鸡汤等;三、自习看班时拿本《53练习》练练手,对中考有一个初步了解。阅读的改变,缓解了我的焦虑,尤其对时间的充分利用,当然这些计划我会努力去完成的。</h3><h3>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自从参加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我感觉我的生活更丰富,内心世界更充盈了。塞利格曼曾说,当你真心愿意去做这件事时,它就能为你带来很大的满足,因为你在为这个工作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物质报酬而工作。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前两天"悄悄地学习"了一场由共同体提供的福利教育部2018年义务教育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国家级培训。两天半的学习,尤其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虽然累但收获颇丰。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有些内容听得云里雾里,但是我告诉自己先听着,往脑子里记,以后遇到就懂了。这几场报告的学习深感胜读许多书,但也深知需要更多的书籍帮助我内化。感想一:对教材要有整体感知,然后逐一梳理脉络,这是接下来陆陆续续要做的工作;感想二:新增见闻,拓宽了我的视野。不能囿于教材,道法课与时俱进,要广泛涉猎党中央文件,研读相关精神;感想三:知足知不足,上下而求索。此次前行,几位邻座教师纷纷表示像我这批新教师赶上了好时候,教材拍板定案,宪法修行完毕,一切都是刚刚好。知不足是告诫自己始终要具备学习能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们找到了组织,那就沿着发展方向,努力奋进吧。</h3><h3>人都不愿意糊里糊涂过一生,你可能和我一样,时有困惑,时有焦虑,这些都不可怕,因为此时的我们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找准方向,努力前行,不畏浮世!</h3><h3>愿所有的人都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h3><h3> 2018/5/12</h3> <h3>  孩子是爱和幸福的结晶👶一起来倾听👂葛红老师带来的关于孩子的故事📖</h3> <h3><br /></h3><h3>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发现孩子》这本儿书是蒙台梭利的著作之一。本书告诉我们一种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提倡我们去真正地了解孩子和爱孩子。蒙台梭利在《发现孩子》这本书中通过描述孩子的特性,提出了充分唤醒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提到了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能够保护孩子成长的环境,要求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给予孩子自由,但自由并非是放任</h3> <h3> 读《蒙台梭利发现孩子》随感</h3><h3> 选择此书源于其封面的一句话"了解孩子给他们真正需要的爱"。"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从了解学生开始!</h3><h3> 孩子,而是指导我们如何积极有效地教育孩子。</h3><h3> </h3><h3>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 书中指出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h3><h3>结合初中的教育教学个人认为"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可指班级大环境的布置,亦可是课堂情景的设置。"示范引导"在班级管理中是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h3><h3>1、班级环境的设置:班级环境的设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班级的设置要注意结合不同年龄段进行布置。学生刚入校,为了让学生们更快地融入班级,适应初中生活,初一时班级设置可以偏向舒适、美观。初三学生正处于如火如荼准备中考的阶段,此时教室布置要偏向教育性,可贴一些激励性的标语,来勉励学生。</h3><h3>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学生,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要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h3><h3> 2、课堂情景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h3><h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去追求课堂的安静,要鼓励学生说出他心理的想法,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来。老师有效的引导加上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将会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知识,在感知中达到情感的升华。</h3><h3> </h3><h3>  在本书的一章"放手让孩子去做" 中蒙台梭利指出:"老师必须越来越学会放手,只需要为孩子提供材料。老师需要确定的是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要学会谦虚,不要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并且需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工作进展。"</h3><h3> 结合初中的教育教学个人认为"放手让孩子去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去感知,去领悟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这正与我们提倡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不谋而合! </h3><h3> 1、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只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任务,而是要不断的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声音,适时采取措施;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h3><h3>2、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h3><h3> </h3><h3>在阅读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一书时,一方面我发现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到本书实际上侧重于儿童教育,书中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具启发借鉴意义,是值得推荐阅读的一本好书!</h3> <h3>沉稳大气的王凌云老师👩🏼‍🏫</h3> <h3>  教育因生命而存在,生命才是教育鲜活的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既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h3> <h3>摘录《教育:让生命更美好》</h3><h3><br /></h3><h3>1、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 / 也没有一匹骏马 /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 / 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h3><h3><br /></h3><h3>2、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就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quot;善的目的&quot;的教育。</h3><h3><br /></h3><h3>3、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的感召。</h3><h3><br /></h3><h3>4、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其精义在于课堂教学的生命化。如何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h3><h3><br /></h3><h3>5、生命教育,既是对人,也是对己。在自我的生命教育之中,幸福从此熙熙攘攘,幸福从此溢满心房。</h3><h3><br /></h3><h3>6、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动,更多温暖的关怀,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光明的内心世界,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h3><h3><br /></h3><h3>7、有人把教学工作看成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教育的乐趣与幸福。我想说,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石头、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充满了灵性的美丽的灵魂。不在于付出是否得到回报,不在于是否得到名利地位,而是在生命与生命的对接中闪烁出的智慧之光、悄然绽放的爱的花朵,那是生命浸润生命的过程。</h3> <h3>  忙着看世界杯🏆🉐️我时不时在想:今天的绿茵场上的王者👑是否也是当年那些踢足球⚽️不写作业的调皮鬼👼让我们一起来感知教育唤醒的力量!</h3> <h3><br /></h3><h3>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突显。所谓"问题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成绩"和"差成绩"的区分,不再是"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之分。学生的问题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才是问题。故而优等生和问题生的真正差别不是优等生不犯错而是优等生犯错误的频率要远远低于问题生,优等生自制能力要远远高于问题生。</h3><h3>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摆正心态:</h3><h3>1、不要一味追求班级没有问题生!问题生的转化恰恰是班级管理的常态之一。</h3><h3>2、 班级管理不仅要关注显性问题生更要预防隐性问题生,防微杜渐!</h3><h3>3、 老师对于问题生的转化需要发挥心力脑力群力而不是蛮力!</h3><h3>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h3><h3>1、 关注原生态家庭,寻找同理心</h3><h3>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同理对学生而言"优等生的共性是一样的,问题生的差异性却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转化问题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原生态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孩子成长的历史背景,只有从源头出发,才能增强对孩子"犯错误"行为的同理心,对症下药。追本溯源大家会发现,每个问题生都是折翼的天使,都是有故事的孩子,都是渴望被爱的生命体。</h3><h3>2、 提升问题生的班级归属感,营造"公平公正民主"的班级氛围</h3><h3>班级是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大环境。只有让这个环境中的每个个体有归属感,被尊重!才能有效杜绝隐性问题生滋长的温床。大家如果对学生进行调查会发现,孩子们最讨厌的班级行为之一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因人而异处理班级事务。这种不公平公正的氛围极容易产生部分学生边缘化,诱发问题生。所以一个良性的班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h3><h3>1、 责任担当,爱心奉献为班级衡量价值观的标准,激发学生的社会属性</h3><h3>2、 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问题生同样可以担任班级领导工作</h3><h3>3、 要帮助班级问题生、边缘生树立班级归属感,健全人际关系</h3><h3>3、 加强心理暗示,坚持贴标签和撕标签的原则</h3><h3>许多显性的问题生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要相信,每一个生命体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有重新塑造自我的心理诉求。所以,面对一些显性的问题生恰恰要帮助孩子撕掉固有的刻板效应,给他贴上新环境新契机的新标签</h3><h3>四:发挥同龄人的群体效应,同伴的力量是巨大的</h3><h3>心理学上说:10岁前的孩子主要是通过外界评价机制来约束自我,所以他们的嘴里经常会出现"我妈妈说的""我爸爸说的""我老师说的"但10岁后的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属于自我评价机制来约束自我,所以他们最怕听到"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是"我认为""我不""我偏要"。</h3><h3>但是在这个自我意识萌发的高峰期,同龄人的认可度却成为了他们的致命点。所以善于利用同龄人群体效应有利于促进显性问题生的转化。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几个原则:</h3><h3>1、 在全班面前不要拿问题生的成绩说事,让问题生在群体面前出丑</h3><h3>2、 不能诋毁问题生的友谊,特别是不准优等生和问题生做朋友</h3><h3>3、 问题生在教室里当众表扬,在教室外单独批评,保护他的隐私</h3><h3>因为老师的导向性是会影响班级舆论导向的。一旦群体确认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的态度是苛刻的,那群体的攻击力将会使这个孩子逼到悬崖边,击碎他最后的底线。作为人性的反击,他极容易仇视整个群体,从而成为了班级的捣乱分子</h3><h3>总而言之,问题生的转化,不仅仅需要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甚至和这个孩子的人生际遇有着很大的关系。善于抓住一个孩子成长的突破点,在和学生共处的时有意识的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或许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努力了。但不管如何,师者父母心。能让孩子们在撷秀三年的生活中找到一份温暖一份慰藉,这是我们撷秀同仁为之不懈努力的执着追求。</h3> <h3>  期待五美下一次的惊艳登场🌸不仅有美文还要🈶️美图嘛😂😂😂</h3>

学生

班级

孩子

教育

教师

生命

问题

蒙台梭

教学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