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碧接天,小池半日行

老苏

<h3>6月13日下午,机缘巧合走进了小池镇的龙池书院和璜溪村。因两地都是初行且与想象大相径庭,颇有惊喜。</h3> <h1><b>龙池书院</b></h1><div>没想到书院历史那么悠久!</div><div>坐落于小池镇汪洋村的龙池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迄今已有330年的历史了。</div><div>没想到书院规模那么大!</div><div>据说是目前龙岩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书院。书院由上书院、中书院和下书院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群循山就坡沿一条中轴线建在尖峰山半山腰之间,和谐流畅,古朴雅致。</div><div>没想到书院建设时间那么长!</div><div>三座书院都建造于清代,但建造时期各不相同。中书院最早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建造的,其次是上书院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最后是下书院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历时209年。</div> <h3>先有中书院</h3><h3>这是建于康熙26年(1687年)的中书院,它由魁星阁和矗盘堂组成,魁星阁上过去主要是安设孔子神像和乡贤灵位,供学者和后人祭祀纪念,是书院最早的建筑。</h3> <h3>后有上书院</h3><h3>过了一百一十五年,也就是嘉庆7年(1802年),正对魅星阁上方,又兴建了上书院,它由龙池塔及其左下的组成。龙池塔俗称三层塔,又称文昌阁或奎阁。鼓吹亭是学者中举、封官祭孔时,奏乐和唱戏的场所。</h3> <h3>鼓吹亭</h3> <h3><font color="#010101">再有下书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又过了九十四年,即光绪22年(1896年),为了办学馆,于中书院下方开阔之地再建“见龙堂”(称下书院),它有宽敞的厅堂、回廊和房间供学子住宿和攻读。</font></h3> <h3>龙池塔应该是整座书院的点睛之作,站在塔内凭窗远眺,可以想象到当年“群山映翠,旷野铺金”的龙池夕照美景。</h3> <h3><font color="#010101">塔内墙上还留有当时的壁画,从塔内三个窗户可见建造者匠心独具。</font></h3> <h3>书院坐东朝西,每当夕阳西下,登上龙池塔,便可领略小池古六景之首“龙池夕照”的景致,只是如今人口稠密,建筑繁多,当年的“群山映翠,旷野铺金”美景已不复存在只能意会。</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璜溪村</b></h1><h3>璜溪位于小池镇西北部,是当年漳汀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名酒龙岩沉缸酒的发祥地,将军庙闻名遐迩,云顶茶园旅游区也在村境内。村里有两棵数百年的大榕树,有古树的村庄一定有故事。</h3> <h3>双榕树</h3><div>村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这两棵3~500年古榕树了,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双木成林,如两把擎天巨伞遮天蔽日。炎炎夏日,走进它如同走进一片清凉的世界。古榕树是有灵性的,守护着一方水土,饱含沧海桑田变化。</div> <h3>老酒坊</h3><div>中国名酒——龙岩沉缸酒,沉淀着千年闽西文化、相传诞生于公元195年,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目前发现有文字可考的是1797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发源地就为璜溪村。</div><div>沉缸酒,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是闽派红曲黄酒的杰出典范,是滋补养生型黄酒的典型代表。</div><div>老酒坊与古榕树风风雨雨相伴数百年……</div> <h3>荷花荷塘<br></h3><h3>荷花是村里的又一大景观,房前屋后有条件都开辟了荷塘。</h3> <h3>从村里的后龙山“登亭”眺望村庄,百亩荷塘连绵不绝。可谓“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h3> <h3>待到荷花盛开时,这里当是“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h3> <h3>乡村森林公园</h3><h3>在村内后龙山上,惊喜发现集登高休闲、生态养生、红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森林公园。</h3> <h3>公园建有长近二里的休闲栈道,栈道路面为彩色透水水泥铺就。红绿相间,悦目赏心。行在道上,感觉舒适、从容,身心愉悦。栈道内侧修有景观水道,由鹅卵石铺砌而成,水道浅浅、水体清清与自然和谐。</h3> 乡村之美,在于发现。此次小池半日,有闻韵、有藕遇……。<div>不虚此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