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父亲节(原创)

沧海杨帆

<h3>  今天,六月十七日上午,打开微信小家,扑入眼帘的是远在成都求学的儿子的问候——父亲节快乐!简短的五个字让同样出门在外的我倍感温馨,桌子上简单的盒饭也变得丰盛起来,吃起来也有滋有味的。</h3><h3><br></h3> <h3>  1976年,对于国人来说多灾多难——唐山大地震,周、朱、毛三大巨星陨落;这年,对于我家来说更是天大的灾祸——家里的天塌了——为村里开拖拉机的父亲在去运民工的路上出了车祸,在献县铁路口拖拉机与火车相撞,到省二院抢救了十来天,终因伤势严重而散手人寰。丢下三十九岁的母亲以及我们兄弟四人(时年大哥15岁,二哥12岁,我8岁,小弟4岁)。</h3><h3> 8岁的我对父亲的记忆模糊,唯一深刻的是一次父亲系我到地窖去取红薯,地窖口的一块儿砖头落下来砸破我手。父亲慌里慌张将我从地窖里提出,背着我火速跑往药铺。现在回想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疼,只感觉父亲的后背的厚实、温暖。</h3><h3> 失去老天的母亲充当起父亲的角色,除了不会耕地犁地,其他的农活样样拿手。母亲的性格也发生了裂变——说话瓮声瓮气,做事风风火火,原本怯懦的她竟然也会与生产队长干仗,去扇想欺侮我们兄弟的男人的耳光。在她的熏染下,我们兄弟也变得粗野起来——我们会提半截砖将辱骂父亲的孩子追回家,从四五米高的房下与,将想占我家宅基地的邻居吓走……</h3><h3> 母亲教育我们,人穷志不能短。不偷不抢不受气——三不原则大概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家风吧。后来与在北京做老师的大姑姑交谈,大姑姑说:“你娘不容易,年轻守寡性情不像男人守不住啊!你们兄弟四个要好好孝顺你娘!”大姑姑每每说到此处,都泪眼婆娑的。</h3><h3> 二十九岁时,我成家了。因家境贫寒,媳妇通情达理,结婚前没要一分的彩礼。一年后,自己也做了父亲。当时我在距城里的小家二十多华里的乡中任教,媳妇歇了不到一个月的产假就开始上班。感谢媳妇单位的领导,让我们住在单位的四楼。但因此也让儿子丧失了撒欢的机会——儿子不能大声哭,害怕楼下的领导听到;儿子不能尽兴跑,怕惊扰了单位的同事。儿子,爸爸不称职啊!</h3><h3> </h3><h3> </h3> <h3> 三年后,我得以调回县城。当时三十多岁的我血气方刚,为了在教书上做出点儿成绩,早出晚归。每天不到五点就跑步到学校,到各个住宿点轰起赖床的学生,领着他们去跑步,然后蹲在马路边读书背单词,最后我再跑回家做早饭。别的班级每周休息一天半,我的班级每周休息一天(多出的半天我自己做全科老师,指导学生在学校做作业)。(当时胆量可真大,这些都是自己自发的,学校可没批准,补课没有一分的补课费哟)。晚自习没有自己值班,也会在学校呆一会儿,帮助科任老师维持纪律,与学生谈心。</h3><h3> 俺可不是青春语文的王君,人家王君课教的好,家也管理的井井有条。俺是学校里的工作有了起色,家里却成了甩手掌柜。妻子抱怨:你去学校时儿子还未起床,你回到家儿子已经睡觉。幼儿园,小学,我错过了陪伴儿子成长的宝贵时光啊!儿子,爸爸再次说声对不起!</h3> <h3>  今年春天,有幸在河北师大听得唐山美女校长张丽钧的励志演讲。钧哥(张丽钧)说:对儿子最好的引导是以身作则。我恍然——钧哥每天的奋笔疾书,每时每刻的体验感悟是对她儿子的最好的教育;俺的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同样是对儿子的最好教育呀!儿子,你有我这样的老爸,不亏!</h3><h3> </h3><h3> </h3> <h3>  再过三四年,儿子也会成家立业做父亲。我要对儿子说:父亲是家里的天——上要孝敬爹娘,中要呵护妻子,下要养儿育女。做父亲的男人很累,也很快乐。儿子,你准备好了吗?</h3> <h3>  确立父亲节,大概是为了让我们感恩父母,孝敬长辈。不管是美国的父亲节还是中国的父亲节,敬老是人的本性本真。在回家的高铁上写下这段文字,既是回忆,更是憧憬。</h3><h3> ——送给普天下的父亲、普天下的儿女以及未来要做父亲的男人们!</h3><h3> 2018年六月十七日下午四点于高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