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狮舞”为新昌县内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据文化档案资料显示:新中国之初,1953年3月,新昌县在南门广场(今新昌实验中学内)举办民间艺术大会串时,从四方来县城会串的民间艺术班社中,数“狮舞”班社最多,有30余班之多。到了近代,新昌的“狮舞”班已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舞蹈与中华武术相融合的综合性班社,基本上是一个村落的缩影,由武舞行、打击乐行、值档(后勤)行3部分组建成;打击乐行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大多是“武舞行”退休下来的老前辈,受班内众人所尊重;值档行人数不限,多为前两行的亲邻,负责背大旗、扛刀枪、运衣物等杂活,是班社中的无名英雄。狮舞班行规严密,按各自舞蹈和武术的水平,以狮子皮的毛色为标志,用心照不宣的手法分成级别。其中绿毛狮子取绿色为雌性温柔的含义,表示是初学新手组成的班社,示意同行关照指点;黄毛狮子表示学成已有数年的班社;杂毛狮子表示渐趋成熟的班社;铁(黑)毛狮子表示已具相当水平的班社;红毛狮子取红色为男性、刚强的含义,表示是同行中的“佼佼者”组成的班社,按照习俗被称作“强盗狮子”,暗示可与同行“打擂”及“以武会友较量切磋”。在红狮班社中,著名的有洪塘村,下洲村两班社。洪唐塘村的章选青曾于1929年11月16日在杭州的“国术游艺大会”上,在300余名武林高手前表演了虎虎生风的缩山拳,获得了同行们的掌声。下洲村因“张万成起义”而闻名,下洲狮舞班中的张万福曾于1939年在全县320余名高手参加的武术比赛中荣获冠军。狮舞班的表演大多是单狮舞蹈,由2人钻于狮皮下耍舞,也有少数班社为双狮舞(一红一绿,即一雄一雌)或三狮舞(一公一母一仔)。其过程分为三段:由勇士握系绳绣球引出狮子,作镇四角模拟舞为先,有狮舔皮毛、依柱擦痒、人狮亲昵、戏谑等种种舞蹈,颇有人情味。接着是武术表演,武术表演又分行拳和行仗两部份:行拳一般有大洪拳、小洪拳、乜洪拳(也叫童拳)、插山十六支、霸王拳、金锁拳、缩山拳、探山拳、探山十四支等套路;行仗有大刀、单棒、双棒、三节棍、飞响铃叉、单锏、双锏、铜锤、铁拐等技。最后,以表现“狮子叼绣球”收场,其中勇士用绣球为诱,与狮子相搏、逗耍,最后驯服狮子等种种架式,以一个又一个惊险而趣味盎然的动作把狮舞引向高潮,体现出新昌人民崇武尚文的精神。整个表演过程中,以打击乐与管乐伴奏始终,使用的乐器有大锣、小锣、大鼓、小鼓各一面,大钹、小钹各一副,目连号头一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