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康山群<br></h3><h3>康山情</h3><h3>六十载春夏秋冬</h3><h3>今天</h3><h3>缘聚中汇</h3><h3>欢聚中汇</h3><h3>圆梦</h3><h3>叙情</h3><h3>传承矿工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再聚首互诉矿友情</div> <h3>竺水清书记讲话</h3> <h3>黄诚矿长激情演讲</h3> <h3>群主夏志俭倡导</h3><h3>重走康山路</h3><h3> 再续康山缘</h3><h3> 传承康山情</h3> <h3>义工负责人邹忠元老师风采依旧</h3> <h3>邓最新 竺水清夫妇 邹忠元合影</h3> <h3>邓最新 邹忠元</h3> <h3>祝有香 夏志俭合影</h3> <h3>吴海风 程前景</h3> <h3>志愿者班子:陈全荣 叶锋 邹忠元 姚惠芬 吴海风</h3> <h3>刘西刚 王天伟</h3> <h3>王永键 邹忠元</h3> <h3>老前辈们</h3> <h3>发小们</h3> <h3>王忠兰和程前景</h3> <h3>老友喜相逢</h3> <h3>黄光福 龚木森 黄诚</h3> <h3>朱聚年 龚木森</h3> <h3>矿二代欢聚一堂</h3> <h3>朱惠强 朱丽珍 吴建平</h3> <h3>李正元夫妇和腊梅阿姨</h3> <h3>朱平 傅小安 周健 邱蓬莱</h3> <h3>姐妹们开心</h3> <h3>久别的人</h3> <h3>发小合影</h3> <h3>白衣天使们</h3> <h3>吕锋滨 宋一良 和矿三代</h3> <h3>电工师傅们</h3> <h3>袁发娥 周玉蓉</h3> <h3>程前景 林麟</h3> <h3>花王</h3> <h3>激动时刻</h3> <h3>“老姐,你还好吗”</h3> <h3>章根香 朱小康</h3> <h3>朱荣生</h3> <h3>华老师 祝兰香</h3> <h3>老友们情系康山</h3> <h3>相聚60</h3> <h3>周锡生 边金龙</h3> <h3>边金龙 李林华 傅良友</h3> <h3>吴海浪</h3> <h3>朱小康与矿三代</h3> <h3>高士宏 罗张兴</h3> <h3>志愿者服务中</h3> <h3>《我的老家在康山》演唱者:朱小康</h3> <h3>黄诚矿长夫妇和小可爱</h3> <h3>财政大臣</h3> <h3>发小</h3> <h3>同学再聚 开心一刻</h3> <h3>陈近仁夫妇 陈昆森夫妇</h3> <h3>邓木泉与姐妹花</h3> <h3>欲向众芳争俏丽,东风一别三十年</h3><div>妆台常看朱颜色,镜内频催容貌黄</div><div><br></div><div>借的梨膏涂白玉,买些桃脂点红妆</div><div>韶华虽逝当年样,聚会依旧盖群芳</div><div>——查富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感谢中汇大酒店总裁、矿二代</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王天伟先生对本次活动的赞助!</font></b></h1> <h3>图片以下载时间排序</h3> <h3>留下牵挂身影</h3><div>记住一世情缘</div><div><br></div><div>康矿六十周年大团圆!</div><div>2018-6-17值得纪念的日子!</div><div><br></div><div>曾经烽烟写辉煌,</div><div>如今岁月忆苍茫!</div><div>虽然矿没了,厂没了,</div><div>但我们的康山精神是永存的!</div><div><br></div><div>我们热爱脚下这片土地,那是我们父辈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也是我们矿二代出生成长乃至工作的处女地,这里的一切一切都倾注我们的情感与眷恋,无论时代如何变幻,爱你的情结永远烙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珍藏!</div><div><br></div><div>离开,是迫于生计;不舍,是情感深厚。我的点滴,你见证;你的厚重,我知晓。你对我疼爱有加,我对你钟情如初。康山,对这的一草一木,我们相互了解彼此拥有。无论身在何方,心早已不离不弃…</div><div><br></div><div>骆月琴</div> <h3><font color="#010101">背景音乐《我的老家在康山》,演唱:矿二代草根艺术家朱小康</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巜又到6.17》</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忠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06.17</p><p>二年前的6月17日,恰好是“父亲节”。我们一般不过洋节,但2018年6月17日的这个“父亲节”我们为康山煤矿的“父亲们”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非同一般的“父亲节”。 </p><p>光阴如梭,回忆下这个特殊“父亲节”台前幕后的一些事,以飨各位群友。</p><p>一</p><p>我加入“情系康山”群,是吴海风介绍的。随着康山地区的开发,煤矿的老“地盘”一天天被蚕食,面貌是“日新月异”了,但“乡愁”无处安放了。一天,我向吴海风抱怨,吴老师夸口“一键可解百愁”,当即拉我进了群。于是,我就像“地下党”找到了组织,走进了“康山人的精神家园”。在德高望重的夏工领导下,那时群友已有好多了。人太多,打了招呼后,就被“淹没”了,所以,我“只看不说”,“乡愁慢解”。</p><p>在群里,印象最深的是经夏工提议,要在2018年上半年趁康山煤矿60周年之际搞一个“康山人大聚会”,一群老同志热情很高。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因为人太多,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太多。但老同志们似乎毫不在意,筹备组都成立了,有人戏说“骨干成员平均年龄82,智能手机一只半”。眼看着“劝他们不住”,我就在想“我能帮助做点什么?”</p><p>时间到了2018年的5月20日是周末,下午没事,挂在群上照例看着大家聊。也许是“乡愁”灌多了,“灵感突现”,我把董文华的成名曲,著名的《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改成了《康山的故事》发到群里。当时的词是这样的</p><p>康山的故事</p><p>(为康山煤矿60周年而作,献给为康山建设贡献青春的老前辈和同志们)</p><p>(仿董文华原唱《春天的故事》</p><p>原词作者:蒋开儒 叶旭全 改编:邹忠元)</p><p>1958年,那是个盛夏,</p><p>一群年轻人在康山的荒坡上挖了一口井。</p><p>神话般地树起高高的井架,</p><p>奇迹般地将“乌金”运天下。</p><p>春雷啊唤醒乌象坝,</p><p>青春啊忘情地挥洒。</p><p>啊!康山,康山。</p><p>我奉献了此生大好青春年华,</p><p>我留给你此生最美人间芳华,</p><p>带走一生说不完的“情话”......</p><p>2018年,又是一个盛夏,</p><p>一群老人在煤矿的旧址旁再叙旧情。</p><p>西苕溪深情唤你回家,</p><p>立新井还有当年的“涂鸦”......</p><p>春风啊吹绿了狮子山崖,</p><p>春雨啊滋润了当年“旧家”。</p><p>啊!康山,康山,</p><p>你展示了一幅新时代的图画,</p><p>你展示了一幅新时代的图画,</p><p>捧出万紫千红的当下。</p><p>啊!......</p> <p>发出后,因为临时有事,我就开车出门了。晚上回来,上群一看,一片点赞,不免“沾沾自喜”一番。半夜我收到吴老师的信息说,“这歌是可以唱的”,她已经联系学生试唱。我对音乐一窍不通,天生五音不全,对“唱”很“无奈”,也就没有在意。</p><p>23日,吴老师的“嫡系学生”唱歌小有名气的朱小康加了我的微信和我讨论“唱”的事情,他对改动我的歌词颇有顾虑。我的意见是:只要对你的唱有利,不要顾忌我原来的词,怎么唱顺口就怎么改,小康如释重负。于是,就有了5月24日下午小康微信上发给我的第一版5分13秒的《全民K歌》平台上套录的有《春天的故事》字幕和背景的朱小康唱的《康山的故事》。</p><p>就一天多时间,这歌能唱成这样,我很震撼,对他们的能力由衷的佩服!两年多了,我还保存着这个“处女作”的电子档,还能放。由词变成歌,吴海风功不可没,没有她带着小康细细的打磨就没有后来的效果,5月28日,他们甚至一整天在递铺广和茶楼反复的修改反复试唱。我的原词早被改掉七七八八,但唱的效果反而更好了!</p><p>《康山的故事》这个歌,后来出了许多版本,有男声的,有女声的,还有男女声的。特别是“莫小莫”的女声版,的确是专业的唱法,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感觉出它的不同。</p><p>一篇“信手涂鸦”的歌词,能引发这么一连串的响应,不能不说这是“乡愁的回声”。</p> <p>二</p><p> </p><p>如果说吴海风是《康山的故事》的催生婆,那么,新界面就是它的“奶爸”。吴老师对我说“在我和小康琢磨歌词前,小康和新界已经改过一稿了”。</p><p>在这以前我压根不知道“美篇”是何物。5月28日群里出现了新界面的美篇《情系康山》。它以大量老照片配以老同事们即时创作的“回忆文字”,以朱小康唱的《康山的故事》为音乐背景,着实勾起了同事们的记忆,让大家过足了“怀旧”的瘾。一时间新界面和他的《美篇》大火,5月29日就阅读量30000+。</p><p>这个《美篇》带着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甚至飘洋过海。</p><p>我孩子那时在四川成都读书也收到了这个《美篇》。问从何而来?答“安哥转发的”。“安哥”就是“康二代”张志安。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做教授并院长,这也为他后来做《筑梦康山项目》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暂且不说。据说最远传到了澳大利亚,这也不奇怪。因为据我所知,同事里有子女在澳定居。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传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p><p>新界面的《美篇 情系康山》图文并茂。他汇集了当时可以收集到的几乎所有的康山煤矿老照片。许多照片都是第一次见到,极有史料价值。每一张照片背后几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所以它很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引起人们的共鸣。</p><p>值得一说的是新界面等人收集的大家自己创作的文字作品,超乎我的想象。连80高龄的老领导黄诚矿长和姚师傅都“操刀上阵”了。关键是没人动员,没有征文,都是自发的,所以最能体现大家的真情实感。就连活动的主题词“重走康山路,再续康山缘,传承康山情”,也是从群里的聊天记录里提炼出来的。</p> <p>我认为这些文字中,最勾人的标题是:《康山,一世情缘》。写得最规范的是《咏康矿》,它的内容如下:</p><p>咏康矿</p><p>青山绕三井,铁塔入云天。</p><p>微光透千里,坑道立微尘。</p><p>风镐隆隆响,乌金滚滚存。</p><p>奋起万钧力,铸就康矿魂。</p><p>知名度最高,被引用最多,估计会“传世”的是长天的这一段:</p><p>记忆,或深或浅,</p><p>思念,或浓或淡,</p><p>岁月,或近或远,</p><p>在记忆的长廊里,</p><p>有一些瞬间,经历时没有什么特别,</p><p>回忆时却胜千言万语!</p><p>这或许就我们共有的“康山情结”吧。</p><p>“617”活动后,以此为题材的《美篇》出了一大批。大家公认做的最好的是浦之源兄妹的两篇。而浦之源这《美篇》开首就是长天的这段话。617的签名墙的背景画配的文字也是这段话,那天有这么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它的曝光度爆棚。受我们的影响,从康山文创街区到退管办路口的墙上的招贴画也是这段文字。有趣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签名墙上“康山情结”错成“康山情节”,康山文创街区的设计者也跟着错,反映了几次都改不过来。</p><p>真的是“错别字上墙”了!长天的是“传世之作”,我的就是“传世之错”!</p> <p>三</p><p> </p><p>随着新界面《美篇》的传播,有的“康一代”的老年人特地买了智能手机,以便于听歌和看老照片。许多“康二代”的中年人纷纷加入夏工的微信群。“情系康山”群天天热闹非凡,人气爆增,入群的人数一天天往上窜,最高时人数几乎接近极限人数500。</p><p>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令人担忧了。因为500人的大群本来就是网警的一条警戒线。据我在群里的观察,尽管群主夏工多次公布“群昵称”(群里名)和群友真实身份的对照表,每次总有一些人对不上号。这些“不明身份”的人,不能说个个都身份特殊,至少有几个肯定是像现实社会里的“便衣警察”。另一方面,90年代以后,康山煤矿一直是市县两级政府的“维稳重点”。特别是1992年10月体制下放到安吉以后,县里各级组织对这个从市里下来的“大包袱”“消化不良”,一有风吹草动就神经过敏,反应过度。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批人实在太特殊。一是老资格的人太多,58年7月份成立的老国企历经省属市属县属。最早的一批老干部就是背着“木壳枪”的南下干部。二是这行业太特殊,煤炭企业在浙江本来就少,块头大点就浙江长广和康山,接触过粉尘的人可能会得矽肺,需要终身检测。三是人员太集中,国企改革后,大部分都实行社会化管理了。说白了,国家为了减少麻烦,一句“社会化管理”就把这些“容易闹事”的人都分散了,他们都在各个社区被“稀释”了。康山却不然,60年来除了自然淘汰外,大部分老同志还集中在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县财政出钱政府下属的“退管办”,天天为他们服务着。这种情况在浙江是绝无仅有,全国也少见。</p><p>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要搞什么“康山人大聚会”,政府“有关部门”肯定“头大了”,但又不好明说。所以,他们的策略就是拖,尽情的施展机关作风的“太极功夫”和花拳绣腿。但老同志们仍然“老天真”,他们“肆无忌惮”,定了聚会时间是6月17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端午节,又是周末,子女放假,大家都方便,“来的人多”。</p><p>最难受的是退管办了。端政府的碗要受政府管。维稳是各级党组织的天然义务,“不出事”就太平。有关部门领导的态度,谁都看得出来。另一边,老同志们紧锣密鼓,微信群里热火朝天。真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p><p>政府里面有高人。</p><p>6月初是退管办按惯例定期的职业病普查周。定期进行矽肺普查是接触过粉尘职工的法定权利。康山煤矿四五百名有资格接受检查的人,退管办都一一发出书面通知,每次的“实到率”几乎100%,也是一次“小聚会”。今年似乎有点不一样,大家对“大聚会”有点期待,但又说不准聚还是不聚,反正各种消息蛮多的。</p><p>这期间,有个姚师傅叫他“小刘”的,被做了一次“大头菜”。据说“小刘”对“矽肺工人的待遇问题有点意见”,就趁大家来康山拍片子时征集大家的签名,准备“信访”。这种事在康山煤矿以往司空见惯的,许多老同志“信访”“上访”都很擅长。1990年代末,湖州市政府分管群众来信来访的副秘书长冯宪,有一次和我聊起一些矿里老同志的名字比我还熟悉。本来是一桩小事,这次不行了。“小刘”被警察叫到派出所“训诫”了。据说,民警还给他放了录像,你征集签名“有图有真相”,我们现在是“智慧城市”加“智慧警务”,到处都是“天眼”!</p><p>所以,我说“政府里面有高人”,这时候把“小刘”拉出来,就是要向这次“康山人大聚会”发出强烈的信号。姚师傅口中的“小刘”只不过是被捉的一只“鸡”而已,他们在乎的是他背后的一大群“猴子”。</p><p>这让退管办太尴尬了。本来准备在矽肺普查这件大事搞完以后,腾出手来,有精力处理“大聚会”的事。现在闹出这么一档子“杀鸡敬猴”的事,简直把退管办“挤扁了”。真心说,退管办叶锋书记他们倒真心想帮老同志做成这件事的,这从事前事中他们的表现都看得出来,特别是6月17日那天下午,活动主场就到了康山。所谓的“重走康山路,再续康山缘,传承康山情”,重点还是在康山,没有他们承担“回康山”的事务,这活动就“空芯了”。</p><p>问题是当时情况下,他们有劲使不上,退管办“很难办”!</p> <p>四</p><p>我不知道”志愿者“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估计是外来语。</p><p>这词用在我们的“617聚会”很贴切。志愿者们一出现,政府有关部门“就坡下驴”了,退管办也“好办”了。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p><p>聚会的大量服务工作都是“志愿者”们完成的。因为都是“志愿者”,没有人发动和动员,都是自发自愿来的就避开了退管办的尴尬,出了事政府也没直接责任。也正因为“自发自愿”大家都万分的尽心尽力,把这事当成“自家的事”当成“孝敬咱爸咱妈的事”。这事就好办了!</p><p>“617聚会”当天中午参加聚餐的是385人40桌,下午参加活动年纪最大的是93岁的许老伯。那天,我站在中汇酒店二楼的栏杆边往下看,人头攒动,大家都穿着“情系康山”的大红文化衫,就是一片红色的波涛。席间,原来子弟学校的老同事胡老师对我说,本来我以为,60周年聚会也就是大家见见面吃吃饭。我身体不好,眼睛几乎看不见了,担心这样的聚会对我意义不大。想不到内容搞得这么丰富。我“听”了你们的文艺节目很生动,气氛很感人。对康一代,康二代还有康三代一起登台,他感慨不已。</p><p>总之,聚会很圆满。就是我联系的集体照没拍好,人称“一团番茄酱”!</p><p>政府方面也很给力,据说在活动主场的中汇酒店那天有15名便衣警察混在人群里做“保卫工作”,我们当然认不出来,无法证实真假,但要求留一桌饭是真的。还据说下午康山有五名便衣警察在活动,全天县局还有35名警察为“康山人大聚会”备勤。虽然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还是要“感谢政府”给我们这样的待遇。</p><p>我在康山工作22年,大好青春年华都在那里度过。我有幸亲历了1988年8月的康山煤矿30周年大庆(我有回忆文章《我所经历的康矿30周年大庆》),这次又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回志愿者,亲历了康山煤矿60年的“康山人大聚会”。上次我30虚岁,这次我60虚岁,都是重要的人生节点。这么巧合的人生经历,全康山也许就我一人了,我真是和康山有缘。</p><p>30年前的康矿30周年大庆,我要感谢徐中柱矿长(他一月份去世后我也有文章《悼念徐中柱厂长》纪念他),是他任命我为矿庆筹备办公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我得于发挥聪明才智,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己。</p><p>30年后的“617聚会”我要感谢夏工,是他在一年前就提出“康山人大聚会”,是他要我做志愿者的负责人,才有了这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每一阶段的工作安排都是我们四人(吴海风,姚惠芬,陈全荣和我)讨论后提出方案,向他和黄矿长姚师傅汇报同意,都是他定稿在“情系康山”群里发布的。夏工是大聚会的总策划和总指挥。没有他提议就没有这次大聚会,没有他也搞不成这次大聚会。</p><p>当然要感谢全体志愿者,特别是“康矿抒怀”群里的群友们是这次志愿者的骨干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p><p>人老了,一切都看淡了,但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些东西,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生体验用钱买不来的。所以我特别珍惜和大家一起做这回“志愿者”的经历。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给这事做个小结。</p><p>假如,我们还能经历康矿80年或者90年,</p><p>我一定再和大家做回志愿者,</p><p>我也一定再改一首歌词。</p><p>再改歌词,我决不让吴老师找人来唱了,</p><p>我自己唱!</p><p>不,我自己-----请人唱!</p><p>呵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