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拓与认定

静如练

<h3>——记本会《老北市文化论坛》选题认定会</h3> <h3>今年新春(4月15日)本会第一次班子会策划并立项《老北市文化论坛》以来,各位学人积极回应,认真准备,共有11人申报了选题。</h3> <h3>6月6日上午,本会《老北市文化论坛》选题认定会,由我会活动基地辽宁传统文化推广中心精心安排,届时举行。</h3> <h3>本会名誉会长徐彻时刻关注本论坛并发来赞语:</h3><h3>选题精准,设想周到,高手云集,主题鲜明。</h3> <h3>本会顾问董守义身在外地,关心认证会,并发来赞语:</h3><h3>论题鲜明,视野开阔,学朮性强。</h3> <h3>首先,本会刘守义会长就《老北市文化论坛》选题审报做了评介:两个月时间里,我会大部分教授同仁都参加进来了,其主要题目都有所展现。应该肯定下来。</h3><h3>1.选题紧贴其时。我们是在为民族传统文化寻根求源,让老北市文化与时代同步,与沈阳城市发展合拍,与人民共享传承的成果。2.立题精益。各位的选题既有理论研讨的内涵,又体现社会发展需求,使选题的综合效应大增。3.这些选题的着力点指向明晰。它是我会教授同仁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做出的理性证言,科学地关注了老北市文化发展的新节点,深入开掘这个政府关注、惠及民生的文化工程。可以说,我们的选题有深度,有分量,有了一个精实的框架。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选题在深拓增厚方面还是大有潜力,大有文章可作的。比如有的选题立意层次需要提高;有的题目有交叉,可以相融而不重复;一个大题几人做,缺项重题不能丢等。</h3><h3>今天,选题作者和各位专家坐到一起,就是共同辨析、论证、确立一批选题。</h3> <h3>接着,本会常务副会长曾涛做了发言:这段时间,守义和长青两位做了大量沟通和汇总工作,今天有个小结了。我对选题认定有三个建议,1.复盖面再全面些,因此应加列些新题。如《老北市文化论坛》的现实意义应列上,而且放到重要位置。2.老北市歺饮服务、商业文化特别发达,这方面选题还较轻。3.收集上来的选题,谈经济、工业文化的也不多。我们选题能不能再扩大些。已报题要加深加宽。没有申报,可再申报。再过两个多月,几十篇文章能做成,20几万字出一本书,很有必要。</h3> <h3>本会顾问兰云翔跟进说到,刚才会长点到的"现实意义″这篇文章,我可以考虑尝试。论说篇幅,宜长则长,宜短则短。言之有物就行。</h3> <h3>本会顾问陈文清不仅自已了申报选题,还提议把《重振老北市雄风的思考》《老北市文化兴衰的启迪》《老北市场人口和文化结构的分析》列入选题。同仁多表示有深度有创意。</h3> <h3>认定研讨开始,白长青副会长主持说:这个题目是我会的一个大工程,是一个学朮″大活儿″。今儿会就是把题目落实。老北市文化是个富矿。它有民族工业、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殖民文化,……什么红色的、粉色的、黑色的,……什么颜色的都有,它又是民国时期文化的大本营、地方语言的汇聚地。我们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各路专家从各角度体验和研究,把这个富矿开掘起来,让老北市场这个和平区所在地,捧起"金饭碗″。当然,我们也要照应自己的年令等特点,悠着点做。这是一种担当,一种爱好,一种奉献。经过两个多月,我们通过文字共同铸就″老北市文化″品牌的新亮点。</h3> <h3>本会顾问张志强是城市发展和史志研究专业学者,近期连出《沈阳通史》五卷本等,他结合自己申报的选题,阐释认定选题的要素。他说,老北市文化论坛研究的初衷,不是单纯完成一种研究行为。老北市文化对沈阳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老北市不就是北市场的,是整个城市的。它的兴衰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它的历史走向是有趋势性的。实业是先行者,我们研究者是要从中找到城市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厚重点位。时间到了,积累到了,整个老北市文化的能量就释放出来了。他还讲到,我们研究的选题应该给从业者提供经验,给市民提供精神享受,给主政者提供老北市发展新的增长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我们的研究既要坚持老北市场的本色本位,又要赋予时代精神,找出有利于推进城市发展的典型圆点,进行高频振荡,得到政府的点头和认可。我们提出的真言良策,就会体现老北市、城市发展再腾飞的社会价值。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从业者和研究者联合起来,实业和研究抓到点子上了,大家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今儿我们列成11个选题,再乘3,也有话说,而且值得一说。总之,我们的研究前景是美妙的。我们说真话,有闪光点,就会亮的。</h3> <h3>国家文博研究员、本会副会长支运亭建议,确立″沈阳城市文化的疏理,挖掘沈阳城市文化的财富″这一论题。北市场,己经不是原来的北市场。现在高楼林立,就剩皇寺、满洲省委等。我们论证题目,为城市发展建言,要面对现实。我就这个议题,与政府部门打了15年交道,提案恢复老北市文化,有20多位人大代表签字,但一届一届政府落实的不多。因为,主政者考虑的偏重经济。据了解,新的市委领导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我们的论坛选题抓住了机遇,我们要契合沈阳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提出能用可行的建言。</h3> <h3>本会副会长崔春昌发言说,我出去旅游,国外一些古城和今城分开。古城小街小巷,只能一个人通过,走不了车,却成为景点,别有风情。我们北市场原建筑也有类似,青砖灰瓦,也很漂亮。选些典型的民居院套,做民国风情的景点。老北市场标志性文化设施,大观茶楼,后来的青年剧场都还在,应保留下来,老北市的戏曲史话也留存下来。沈阳有两大文化,一是庙堂文化,即雅部文化;一是民间文化,即花部文化。老北市场不是等闲之地,两种文化在这里并存。和平区政协也在研究"老北市文化″,这是个好机会,我们的研讨正逢共时。</h3> <h3>本会顾问、90多岁的徐德源老先生,积极申报选题,还建议做一个老北市文化名人的题目。他说,这地儿出了不少文化名人,跟北京、天津的角儿齐名。五六十年代,辽宁京剧团的《闯王进京》《百岁挂帅》《海瑞》等多出戏,培养凝聚了一批艺术名家。写老北市文化,要抓住老北市人气文脉这个魂。</h3> <h3>本会副会长、老北市剧场总经理徐培祥应邀发言:上次立项会后,我们剧场就启动了实际步骤。在剧场注册″戏曲码头″,茶楼模式,常态演出京剧评剧,相声也纳入进来,进行复扬老北市文化的赏试。我们由此配合协会立项,实际拉动和拓宽这个题目。戏曲在老北市文化符号中较厚重。过去曾七家八家,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这个点应该放大。今在坐的各位学者专家,做文化挖掘、传承、提高工作,给我们出主意、指路,让我们从实业角度,民间办团,自主经营,争取得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纳入老北市文化建设的轨道,推动老北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h3> <h3>老北市演艺协会会长、京剧团团长赵宝义也应邀发言: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北市人。我父亲是京剧票友,我母亲是评剧票友。我小时候受熏陶,后来考上了京剧团。现在60岁了。2012年我们成立老北市业余京剧团,京剧票友和戏校同仁汇聚一起,坚持每周有演出,月月唱大戏。六年来,服装、乐器、场景等有几百万投入。去年,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惠民艺术展演活动中,我们演出了全本《秦香莲》。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市定为"双百″突出贡献工程。这么多年的酸甜苦乐,我们只有"盒饭″类补助,但我们始终坚守老北市文化传承。因为这里是评剧的生发地,京剧名角来沈,都要在此登台演出,才被承认″夠派″。现在有老教授、专家的研讨,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我们要继续以实业为老北市文化的振兴出力。</h3> <h3>本会副会长王瑞起申报了选题,并到会论证。</h3> <h3>本会顾问金元山申报了选题,并到会论证。</h3> <h3>本会副会长郑元通到会,参加论证。</h3> <h3>本会理事王永葆到会,参加论证。</h3> <h3>本会秘书长孙洪海到会,参加论证。</h3> <h3>本会顾问孙宝镛到会,参加论证。</h3> <h3>孙玉玲和么波两人加入本会并到会参加论证。</h3><h3>孙玉玲 辽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h3> <h3>么波 辽阳戏剧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h3> <h3>两个多小时,与会学人就选题的讨论有热度,论证有深度,大家辨析互鉴,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提升了选题的理性维度,增强了选题的实践指向性。大家有信心两个月后(约8月10日)亮稿论剑!</h3> <h3>【本篇,因我家事而延迟推送,请見谅。</h3><h3><br></h3><h3><br></h3><h3> 静如练 2018.6.14/1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