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秧歌

我心飞扬

三交秧歌16日在离石展演,15日下午在汽车路到河棱跘进行了一次排练,看到人们纷纷在圈里发出的视频,那壮观有序的队伍和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叫人思绪万千,震慑人心,也不禁想起小时候闹秧歌是的种种画面……<div>  小时候每年正月里都会闹秧歌,以前社会也没有其他娱乐性活动,闹秧歌成为人们年后最开心、快乐的事。那时村委在高圪蛋,所有的锣鼓家具都在那存放,高圪蛋又离我家相距不远,所以只要听见说“高圪蛋起了秧歌了”,那赋有旋律的节拍就会传入耳中,一般唢呐声先起,“咚咚”两声敲锣声,“噔不愣噔噔本噔”打鼓声起,……,有时唢呐没到,会先敲起锣来,秧歌就起了。刚开始人会少点,人们听到锣鼓声也会陆陆续续的赶到,等到人都齐了,浩浩荡荡的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着罗打着鼓就出发了!</div><div>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肯定是伞头了,伞头一手举着伞旋转,一手拿着虎衬不紧不慢的甩着膀子。作为一个伞头在秧歌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久有统领全局,带着秧歌对行程,跑场挨门追逐户的拜年,还必须要有“肚才,要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每家每户第一个唱的人必定是伞头,唱词可以是套用,也可以临场发挥,现编现唱,但一定要让主家高兴。</div><div> 紧随其后的是吹唢呐的了,一般这些人都是临时雇的,唢呐声气锣鼓敲起来。吹唢呐的人鼓着腮帮子,边走边吹,响彻云霄!</div><div> 其次就是敲锣的,拍大铲的,一般也就各两人,大型演出时会适当的增加人数,敲锣拍铲看似简单,没有经验的人却不能胜任,必须要恰当的掌握节拍,要不打鼓的就会乱套,应该相当于指挥作用吧。</div><div> 轮到鼓子出场了,三交的鼓子秧歌因鼓而出名,也是队伍中需求人数最多的,每一个三交长大的人都会打鼓。打鼓会选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鼓要斜挎在身,鼓槌一只在上打出高音,一只在下作为辅音,两者要相辅相成。打鼓是有讲究的,有“单环”“双环”,主要是节律上打的不同,“单环”跑场时打,“双环”行进在马路上,宽旷的街上打。我更喜欢打“双环”鼓,可以打出一种振奋人心得气势,也有“单、双环”交替时,附近的村子总会来镇上给公社送秧歌,免不了会狭路相逢,往往是两家的秧歌面对面碰到一块了,除了较量伞头的唱词外,鼓子的交替打法,也会让对方乱了分寸。有时候也会由此引发打架事件!</div><div> 鼓子秧歌鼓打的再好,没有拍小铲作为辅助,也会寡而无味,比起大铲小铲更简单,“铲铲铲……”,当年我也会加入到拍铲的行列中。</div><div> 接下来也是重头戏了,包头的!包头的就是村里的婆姨汝子了,为什叫包头的了,包头的人头上带一顶可以系带子的帽子,帽子上要插满各色的花,带着墨镜,肩披斗篷,身穿演出服,红的,绿的,花的……,手里拿一把或两把扇子或腰系彩条,在队伍的后面过直行或绕8字的扭起来,也会跟着一些踩高跷的,划旱船的,丑角扮的老婆婆、老汉汉、孙悟空、猪八戒……,形形色色的人群做些鬼脸,扭着怪步,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其中划旱船也需有经验的人担当,一个好的划船手仿佛身临其境般,让人悠哉乐哉,记得那时划的最好是我家一个亲戚,60多岁,只见他手握船柄,身子一躬,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向后蹬地,把船往前一推,随着音律再往后拉,船身也会抖动,仿佛真在船里游荡,当然这也得坐船人的配合才行!那时秧歌上用的花,都是用皱纹纸做的,村里承揽做花任务的是我家邻居,所以尽管小,我们也帮着折纸,撕花,跑腿……有时也会傻傻的一站半天看装扮旱船、花篮……现在的秧歌,包头的借借了其他地方的风俗,也没有了各色人物的扮演了,那样的场面已经多年不见了!</div><div> 秧歌第一家送到的肯定会是公社,每进一户,都会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备好烟茶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迎接秧歌的到来,人们也为一睹为快抢先占领有利地势,或脑跘或爬树、爬墙或肩扛……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要掏场子了,往往这时候地形小了,伞头会绕着人群打场子,这时候就要小心虎衬甩开打到脸上,只要是想掏场子的都可以进,掏场子时可以敲起锣鼓家具掏的,有时也会压了锣鼓掏的,就是只有唢呐声,可快可慢,可扭可跑得跟着音乐节律。第一个唱秧歌的是伞头,首先要给主家拜年,送上祝福之类的,包头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主要是唱《正月里家开的什么花》、《二月里来看妹子》……有时一人唱,有时两人合唱,唱上一节,锣鼓响起来,记不得的词两人可以探讨好,有时主家也会长几句,最后伞头做收场,一般一场秧歌半个小时左右。唱秧歌讲究的是边走边唱,边唱边走,唱完一节,锣鼓家具想起来,边走的时候可以想想下一句的唱词,想好了可以把扇子或虎衬搭在肩头,意思是家具声可以停了,打鼓的节律就会由“噔不愣本噔本噔变为噔本噔……噔、噔、噔不楞本――噔”,接上前段唱完。中途主家会给每人发一支香烟,快收场时领队会高举主人家的赏赐,喊到”×××赏银××元,烟×条”,大家会齐喊“万事如意”,“咚咚”锣敲起来,大铲拍起来,人们象征性的掏个场子,该家就闹完了,前往下一家。一般要闹到正月二十几了!</div><div> 跟着秧歌热闹起来的还有各色的小吃,饼子、碗托、瓜子、棉花糖蛋蛋、莜面旗子、可能吃的最多的就是糖葫芦……,还有些小玩具,溜溜戈本、风车……,一吸一吹,随着溜溜戈本底部薄片发出好听的声音,蠢蠢欲动,“溜溜戈本,活塌一阵”,活塌不了一阵就报废了。</div><div> 三交古镇的秧歌至今震撼着每个三交儿女的心灵,每当锣鼓响起心中不免汹涌彭拜,激动不已,而今,古镇不久将拆迁,移民,但希望这份独有的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来!</div><div> 关于闹秧歌在心里酝酿了好长时间,却迟迟没有行动起来,有时心不能静,思绪乱如麻,开了头却无法继续,只得放弃,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相关知识了解太少,肚子里的东西太缺,不能如诉的表达,今天也是匆匆收尾有诸多不如意之处,有待后续完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