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4年9月,我们从普陀区的各个小学考进了二附中,开始了我们的花样年华,时光匆匆流逝,青春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殆尽,同时,花样年华也在不断的延续。</h3> <h3>这是金沙江路学校当时的平面图,我们都还记忆犹新</h3> <h3>这是我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北大楼,可惜现在已夷为平地,那里有我们多少难以忘怀的记忆</h3> <h3>宿舍楼犹在,住宿同学曾经有多少故事萦绕在脑海里</h3> <h3>曾经的体操房显得陈旧,当时体育器械领取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h3> <h3>南大楼是高中部的教学大楼,作为初中生,当时我们都向往着高中能在这座教学楼继续就学</h3> <h3>那么多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姓名永远铭刻在心</h3> <h3>当时佩戴二附中校徽,同学们都感到十分荣耀,憧憬着哪一天校徽上二附中小字去掉,正式成为华东师大学生</h3> <h3>这是王大光的学生证,下面66年10月25日补发,留下了那个年代的记忆,当时参加下乡劳动,回来后参加大串联,而学生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需补,有的甚至备一张</h3> <h3>学生证背后,更是有酸楚的感觉,上面已标明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注册,实际初三我们一天也没有上过课,我们的学业嘎然而止,我们永远缺失这一块,因为初三有化学课,由于初三没有上,许多同学至今不知道化学元素表,悲哀啊!</h3> <h3>这是鲍继贞成绩报告单,成绩多好啊,原来是一步一步地正常学业,但一切都打破了</h3> <h3>这张照片是张思佳(左一)转学时和同学的合影,可惜她已很不幸离开我们了</h3> <h3>蒋彦红、谷珠、张壬、曹群进、彭晶</h3> <h3>陈清、林海虹,你们现在哪里?同学们都思念着你们</h3> <h3>左起杨士芬、黄金囡、王健生,可惜,杨士芬也离开我们了</h3> <h3>彦红、彭晶、张壬,是在师大校园假山吧?</h3> <h3>左一群进、右一彦红</h3> <h3>恰同学少年,花样年华</h3> <h3>是下乡前的合影吧</h3> <h3>彭晶、怡民</h3> <h3>单蓉、一新、刘玟、丽文</h3> <h3>你们3人笑得那么开心</h3> <h3>泛黄的照片留下了多少记忆</h3> <h3>这张照片里有你吗?</h3> <h3>这是有希伦同学保存的当时男生唯一一张集体照,弥足珍贵</h3> <h3>女同学这张全家福好像人员蛮齐的,男生当时怎么没有这样照片的,遗憾!</h3> <h3>少波和汪鲁义在黄浦江畔外白渡桥处合影,记得当时汪鲁义参加工作后,还请同学们在新雅饭店吃过饭</h3> <h3>这是董泽林珍藏的上山下乡通知书,当时班级有一半以上同学上山下乡,去了安徽、江西、黑龙江、吉林、崇明农场等,同学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锻炼,经历了人生的历练</h3> <h3>这是去安徽肥东插队的报到证,还有营、连、排?</h3> <h3>这张照片是1970年12月,送董泽林(前右)去新兵集中,在肥东的古城的小照相馆里拍的。后排左为晓农同学,見证了泽林人生中极重要的一个转折。</h3> <h3>在安徽插队的同学们,你看大家笑得那么开心,同学们在一起,环境的艰苦,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h3> <h3>同学们已和这片热土融合在一起了,深深地眷恋着这里的一切</h3> <h3>这张是群进在江西农村的照片。那时的群进多么阳光。这照当时被放了很大,挂在县文化馆的展览上: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共读毛语</h3> <h3>在崇明农场的同学,前排左三起鲍继贞、夏敏安、陈清</h3> <h3>这张照片是70年代拍的吧,五位同学还显得那么年轻</h3> <h3>你们3人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应该是7、80年代吧,是时兴中山装的年代吧</h3> <h3>1989年,陈新毅和万云萍在杭州合影</h3> <h3>1996年6月,晓农回国,部分同学小聚</h3> <h3>这是二附中的枣阳校区,84年9月建成启用</h3> <h3>1998年10月,二附中40周年校庆,在枣阳路校区,同学们在离开学校30年后,首次相会</h3> <h3>虽然同学们30年未见,但同学情谊依旧,回忆当年往事是那么兴奋!</h3> <h3>2002年春节,在希伦同学的积极筹划下,在哈密路绿谷别墅,同学们再一次聚会</h3> <h3>这次聚会,一些40年校庆没有到场的同学也来了,同学相见,格外高兴</h3> <h3>男生个个精神,毕竟那时我们刚刚50岁</h3> <h3>当中的陆小琴,是大家30多年后大家首次见面,现在你在哪里?我们期盼着和你再见面</h3> <h3>同学相见,大家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h3> <h3>2008年10月,学校50周年校庆,在张江校区,同学们又一次相聚</h3> <h3>在教室里,同学们和张佩蓓老师一起合影</h3> <h3>同学们再一次相见,深感母校的巨大变化</h3> <h3>同学们笑得多么灿烂!</h3> <h3>向万琳老师献花,感谢她当年在俄语教学中给我们留下永远的记忆</h3> <h3>2011年,美文回国,部分同学在华师大逸夫楼聚会</h3> <h3>2018年2月27日,在班级群建立的基础上,22位同学参加了在华师大逸夫楼的聚会</h3> <h3>男同学精神抖擞</h3> <h3>女同学容光焕发</h3> <h3>彦红工作繁忙,行程紧凑,但还是特为从北京赶过来,她不愿轻易放弃这次难得的同学聚会</h3> <h3>大家都要和彦红合个影,深深被她对同学情谊的爱护所感动</h3> <h3>我们也要和彦红合个影</h3> <h3>同学相见,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情</h3> <h3>你们互加微信吧</h3> <h3>对今天50年未见的同学,面对半个世纪后的第二次握手,深感分开得太久太久了,有点伤感,更多的是兴奋</h3> <h3>让我们从今往后常来常往,不断延续这份同学情</h3> <h3>餐桌上谈笑风生</h3> <h3>回忆起有趣的事了吧!</h3> <h3>聚会是短暂的,毕竟是50年后的重逢,女同学们意犹未尽,到群进家,继续活动</h3> <h3>2018年4月21日,胡怡民、郑福珍、吴立人3人代表班级和1班同学一起看望俄语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万琳老师</h3> <h3>郑福珍向万琳老师献花</h3> <h3>万老师珍藏着多年的荣誉证书</h3> <p>2018年4月27日,部分同学看望张佩蓓老师</p> <h3>张老师初一是我们班主任,68年在我们面临毕业分配时又来到班级,直到69年同学全部离开学校</h3> <h3>张老师虽然已超过80岁,但对当年学校的事情还是记得一清二楚</h3> <h3>2018年5月18日,班级的13位同学,承蒙钱初颖同学的盛情邀请,去太仓游玩,重温同学情,出发了,同学们像小朋友春游的感觉,轻松又兴奋。为了这次活动,钱初颖做了精心准备,让同学们玩得尽兴,现在她又做起了导游,样子像模像样的,这个"导游"太仓蛮熟悉的,从古到今娓娓道来</h3> <h3>目的地到了,首先参观了太仓创业园区,钱初颖已把创业园作为自己的家,兴奋地向同学介绍创业园的昨天、今天、明天,她为自己是创业园区的一员感到自豪</h3> <h3>来一张合影,同学们蛮精神的,对50年后同学们再次集体活动人人感到温馨</h3> <h3>沙溪古镇安静,人烟稀少,少了喧嚣,让人始终处于慢生活的节奏</h3> <h3>走在石板路上,两旁的老屋依旧保持原来的模样,过度开发的痕迹很少</h3> <h3>3个男生蛮有腔调</h3> <h3>你们拍照水平蛮高,从高到矮排列整齐划一</h3> <h3>在现代农业园区合个影</h3> <h3>古镇的风貌、湖水、楼阁留下了深刻印象</h3> <h3>月季园别有风味,值得细细品味</h3> <h3>再来一张集体照,人人功架都蛮好的</h3> <h3>离开母校50年了,虽然我们每人经历有不同,但我们热爱生活,追求完美,使花样年华不断延续。现在我们仍在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同学们在音乐、绘画、摄影、集邮、运动等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总之,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更健康,更充实!</h3> <h3>援朝也是多才多艺,从小美术出众,现又转为音乐,弹得一手好琴,看来艺术是相通的,毕竟援朝骨子里充满着艺术细胞</h3> <h3>群进是班级公认的钢琴第一把手,50多年前就弹钢琴,到底功底雄厚,一曲琴声悦耳动听</h3> <h3>国靖不甘寂寞,人物画栩栩如生</h3> <h3>彦红的油画作品比比皆是,随手拈来,都是可以办画展的,彦红的钢琴弹奏也绝不示弱</h3> <h3>同文兴致勃勃的学做釉下彩,作品堪称艺术品,太惊艳了</h3> <h3>钱初颖的花鸟画清新脱俗,墨色韵味十足,看得出有很多年的功底。</h3> <h3>大光厉害了,大多数的文革票都集齐了,可惜了,因林彪事件,把林的邮票处理了</h3> <h3>这也是大光收集的文革邮票</h3> <h3>怡民从小集邮,目前仍把集邮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获至宝式的收集邮票,同时,她也能弹得一手好琴</h3> <h3>立人从小学就开始集邮,文革前的纪念邮票基本集齐</h3> <h3>钱初颖也是集邮好手,珍藏的邮票真不少</h3> <h3>郑福珍的功架不是一天练就而成的,不仅摄影一级,照片后期制作也是棒棒的!而且,她的唱歌水平也很高啊,曾经是师大教工合唱团的团员,下次同学聚会一定要她唱一曲啊!</h3> <h3>郑福珍的摄影作品</h3> <h3>单蓉不仅摄影技术高超,特别是每次旅游,都制作了精致的美篇,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音乐陶醉,给人最美的艺术享受,期待着单蓉最新的美篇问世!</h3> <h3>鲍继贞擅长摄影,喜欢旅游,这不,在西藏,在藏獒身边还这么坦然,佩服!</h3> <h3>陈新毅拍摄的照片观察仔细,逼真自然,她对集邮也很有研究</h3> <h3>立人喜欢打乒乓球,现在时不时还要动一动</h3> <h3>在同学们重逢的日子,当年同窗时的点点滴滴始终在大家脑海中萦绕,那份师生情、同学情永驻心头,我们也深切怀念已经离开我们的杨士芬、张思佳、陈一林同学。同时,我们也有遗憾,我们思念那些暂时还未联系到的同学,你们好吗?你们在哪里?期盼你们早日回到班级大家庭,在校庆日我们再相聚!花样年华将伴随我们一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