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木川

心怡(原创)

<h1> 文/心怡</h1> <h1>  你从青山绿水中走来,将小桥流水的恬静写进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h1><h1> 题记 </h1> <h1>  2017年3月25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七人跟随雍州户外旅游团,开始了向往已久的青木川之旅。</h1> <h1>  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三省交汇之处,是“鸡鸣三省”的地方。自古以来,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僧侣走卒的经常光顾,此地成了一个连接三省的交通要塞。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出了一个叫魏辅堂的人,他做过土匪,贩鸦片,开妓院,赚了不少钱,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不过此人有个优点,崇尚读书,他自己掏钱在当地办了一所中学,叫“辅仁中学”。他的这一行为让后人对他刮目相看。80年代有个叫叶广苓的作家,根据魏辅堂的故事写了一本小说《青木川》,这本小说又被改成电视剧。这样一来,青木川这个原本偏僻的地方便名声大噪,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往。</h1> <h1>  从凤翔到汉中,要翻过秦岭,我们一行从凤翔出发,在虢镇上了高速,走到眉县下高速开始走山路。据说我们所走的路就是古代的褒斜道。当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北伐时运输粮草主要走的就是这条褒斜道。真是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我们乘着大巴走完这条路,竟然用了五个小时。可以想象,古代人车载马驮的要在这条路上运粮该有多么艰难。</h1><h1> 大巴车终于在靠近褒河的一个加油站停车休息,走下车来,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被加油站周围的一片油菜花所吸引。只见油菜长的枝干茁壮,花儿开的鲜艳滋润。怪不得大家到汉中看油菜花,家乡也有油菜,但由于气候关系,感觉没有汉中的花开的好。</h1><h1> 从褒河到勉县一路平坦,我们在勉县游了诸葛古镇,吃了午饭。下午三点踏上了前往青木川的旅途。</h1> <h1>  青木川属于宁强县,距宁强县城有100多公里,汽车一直在两山对峙的山间公路上奔驰。公路两边的山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树并不高,是些杂树。在平缓的地方种着油菜。正是油菜开花的时节,黄灿灿的油菜田在青灰色的山上格外显眼,这些油菜田,有大有小,根据坡地的情况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望着这一路随处可见的油菜地,我想,这些大大小小的黄色图案,多像一位杰出的画家在大地上所描绘的巨型油画。勤劳朴实的汉中人民才是真正的画家,他们以大地为纸,以锄头为笔,用勤劳的双手绘出了这世所罕见的画作</h1> <h1>  汽车继续在山路上奔驰,周围的山越来越高,一座连着一座,我们仿佛被群山包围,真有点“跌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感觉。路在深山中蜿蜒前行。弯道越来越多,后面有游客晕车。我坐在中间也感觉很难受,头晕恶心。汽车终于摆脱了群山的纠缠。山路越来越平缓,光线也亮了起来。下午六点半,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方。导游说这就是青木川。汽车把我们拉到了一排客栈前停下。我走下汽车,“三省客栈”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在客栈稍事休息,我们就去看老街的夜景。这时天还没有黑,只见青木川四面环山,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小镇很安静,我们走到老街跟前时,客栈门口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远远看去,像两条闪着光的火龙。彩灯点缀的“回龙场”在夜色中闪烁。街道不宽,最多是五米,街道两边全是商铺。大都是两层的木结构老房子,门窗多是雕花的,颜色已经变黑,可见时间已经很长了。商铺里面灯火辉煌,大多经营当地土特产,和一些手工制品。</h1> <h1>暮色下的青木川老街</h1> <h1>精致的斗笠</h1> <h1>小工艺品</h1> <h1>精美的手工艺品</h1> <h1>见过这样的草鞋吗</h1> <h1>富有地方特色的竹筒酒</h1> <h1>  在乡管所的墙上有一幅画很有意思,画面上是一个人挂着牌子在游行,他的手里敲着锣。右边是一幅标语,“谁不让娃儿去上学,戴帽游街敲大锣”。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对教育的重视。我不禁感叹一个土匪出身的人能有如此的观念,可真是不简单。魏辅堂估计是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人,老公评价说。老街并不长,不到半小时,我们就从西头走到了东头。街上的游人不多,商铺里大多都是当地人,可能是远离城市的缘故,这里的人说话温和,表情平静。</h1> <h1>青木川的美丽夜景</h1> <h1>  从老街中间向北有一座桥,灯火辉煌,走上小桥,彩灯勾勒的青木川的夜景尽在眼中,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走过这座桥,我们来到了河的北岸。这里有条小吃街,我们随便吃了些东西回宾馆休息。</h1> <h1>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大家早早起床,准备去攀登青木川东边山上的亭子,据说站在亭子上可以看见小镇的全景。早晨的青木川,空气中带着一些寒意,天气很晴朗,晨曦升起,周围的山上有一层薄薄的雾,农历三月的天气,桃花、玉兰花开得十分娇艳,玉兰花的花瓣就像玉石雕刻而成的。</h1> <h1>俯瞰青木川</h1> <h3><br></h3><h1> 登上亭子,青木川的全景果然尽收眼底。这儿四面环山,一条小河自西而东穿城而过。小河流到南山尽头时,突然向南一拐,好像一条玉带把南面的山绕了一圈,小镇的居民的房屋就建在这儿山川之间的过渡地带,可谓是依山傍水了。这些房屋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形成一个半圆形。在这些建筑中位置最高的,就是魏辅堂兴办的辅仁中学。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春日的阳光照着这个山环水绕的小镇,一切显得那么宁静。镇上的人们已经起来,他们出出进进的料理着家里的一切,像往常一样过着他们的日子。偶尔,他们的眼光也会瞟向这高高矗立的亭子,望一眼站在亭子上眺望拍照的外地游客,心里可能还有些不解,这些外地人,跋山涉水跑到这儿看什么呢。</h1> <h1>绿意葱茏的小花坛</h1> <h1>  走下亭子,我们参观了辅仁中学。学校的老校门朝北,门不很大,是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拱形黑大门。我们沿着围墙向西走,从花墙望进去,校园里的花开得十分茂盛,粉红的桃花,深红的海棠,一个个争奇斗艳。转过围墙,我们来到了辅仁中学的新校门前。新校门朝西,门口有挺拔苍劲的大树,这些古老的树木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辅仁中学传奇般的历史,和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h1> <h1>  3月26日上午十点,我们乘车离开了青木川,回望青木川那古色古香的客栈,那静静流淌的小河。我想:历史常常是公正而客观的。魏辅堂因做土匪而被枪毙了,然而他所建的辅仁中学,他为教育所做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