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小区环境非常美。名贵稀有花草很多,我也是搬至这个小区后,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花草。因之环境优美,感觉人的心境灵识也跟着提升了一大截,又加上最近各大网络电商卯足了劲搞促销,刺激了买书的欲望,往家里搬了很多书。</h3> <h3>今天新到三本书,又增加了心情的愉悦度。小区里赏了一番无尽夏后,就匆忙回头拆包裹了。</h3> <h3>第一本,王尔德的《自深深处》,应该说是他的吐槽集。仿布面的深蓝硬装封面,纸张非常好,滑顺又厚实,看着就很高档。我大部分买书,内容第一,颜值第二,作者才第三。所以看的书不成体系,乱做一团。</h3> <h3>第二个本,也是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是他的短篇集,较著名的篇目都有收录。</h3> <h3>32小开本,能轻易放进包包里随时随手翻阅,三面刷朱丹红漆,黑色的整体底板上只有红白两色,非常的高雅。</h3> <h3>本书还附赠了一张明信片,封面手感像摸了软萌橡胶垫一样,字体适中优美,排版舒廓,可以说读起来赏心悦目,看起来一见倾心了,值得收藏。</h3> <h3>而王鼎均的《水流过星月留下》,虽然有623页之多,但因为是随笔日记,很短练,读起来并不困难。</h3> <h3>感觉这位幽默风趣,而写散文的技巧和方法也特点明显。其中还有一段是作家二十二年前教大家如何中国式过马路的记录,非常有意思!</h3> <h3>本书的封底,自叙的文字,是作家自己比较全面的概述了。</h3> <h3>书,其实就和花一样。花园里的再美,你都不能乱摘私藏,而自己出钱买回来的,反而更能珍惜。</h3> <h3>年纪再小一些那会,也读过很多书。学校图书馆借的,校外书屋租的,向别人借的,但始终读的不尽兴,一是时间的限制,借的书总觉得为了读而读,有时候难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最重要的便是你不能在别人的书上写字画重点,做笔记这一点了。甚至连折痕污迹也不能染上。不然,遇到爱书于你的人,保准是没有下次的了。</h3> <h3>前几天,心情分外烦躁。又把最喜欢的一本书《有鹿来·京都的日常》这本书翻出来看一遍。再看,收获和心情格外不一样,这真是一本能让人格外安宁的书籍。</h3> <h3>边读边划,发现了很多的知识点。弄不明白,百度一下或搜索一番,居然有了"哦!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然后便是无尽的想象空间,以及对京都的无限向往!</h3> <h3>晚上,凉风更凉,趁着人少,下楼溜达非常舒适。半路看见这棵依偎着娇柔花树的灯杆,轻柔又迷人地释放着温暖的光。她们照看着他们的孩子,那些花。</h3><h3>你看,这便是读书的好处,它不会让你经济变得更富有,但会让你的内心充满美的想象,让你变得柔软。从这个方面来看,读一点书,总归是比一点不读,要好一些的吧。</h3><h3>这是我对读书的一点很自我又粗鄙的看法,并不适用任何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