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h3><h3>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后来因战事南迁,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h3><h3>走近清华,花岗石装饰的校门视野开阔,流畅简洁。校门外绿地中卧碑的南北两面,分别刻写"清华大学"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博大精深、积淀丰厚、行胜于言、朴实无华、泽被九州的精神充盈着活力无限的清华。</h3><h3><br /></h3> <h3>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h3><h3>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淸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h3> <h3>清华大学是每位学子心驰神往的学习圣地。这里独有的学术氛围与校园文化,培养和造就了无数国之栋梁。小学的学生,集体来清华园感受"大师之园"的氛围,体验高等学府的精髓!</h3> <h3>大礼堂融合了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于1920年建成。位于清华大学中部,与二校门隔着大草坪相望。</h3> <h3>位于清华大学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一一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日晷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参考,同时亦含有惜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喻意。</h3> <h3>从二校门沿清华路往东走,新清华学堂、校史馆和蒙民伟音乐厅,三个建筑是连在一起的。</h3> <h3>新清华学堂和音乐厅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演出</h3> <h3>清华大学公共教学楼共有六座,另外,毎个院系有自己的教学(室)楼。</h3> <h3>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学楼</h3> <h3>这是清华最新的综合教学楼第六教学楼。</h3> <h3>清华大学主楼,地处校园东区,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份组成。分别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体态巍峨,结构坚固。东区主楼比较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潮。如此庞大的建筑群,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首屈一指的。</h3> <h3>教学主楼向东是清华大学所属的科技创新企业一一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清华诚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h3> <h3>主楼前平坦开阔的绿地广场</h3> <h3>清华园山水花木与各式建筑巧妙结合,相互映衬形成了风景秀丽优美宜人的环境。</h3><h3>每个人在此都能感受着水清木华,钟灵毓秀的风情与清雅。</h3> <h3>清华校园绿化覆盖率超过50%,园内树木近20万株。主路两侧各种树木高矮参差,成林成荫。蔽日林木葳蕤葱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h3> <h3>如此这般的自行车棚,都体现出清华的设计风格!</h3> <h3>清华大学学院式建筑风格和环境,陶冶了多少代清华学子。</h3> <h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陶冶着清华学子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h3><h3>清华精神博大精深!</h3><h3>祝愿清华学子,朝气蓬勃,承载伟业!</h3><h3>祝福清华大学再续辉煌!</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