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学校

苏堤春晓

<p class="ql-block">二0一八年六月十四日,叶关兴同学开车来接我。不为别的,上泗中学的校舍即将推倒重来,我想再看一眼。叶是65届的学生。这一天他只是我和两位同学的司机,不必提起,退休前他是杭州重机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学校与城里的学校不一样,有山的翠绿、田野的风、草的清香、学生的淳朴,我想再看一眼。教学楼、综合楼、食堂、操场,这些跟其他学校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条小河却始于石龙山,龙脉之水,在流入钱塘江之前,曾经流过我青春的绿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这条小河,没有栅栏,学校一侧有两块水泥板,用于洗刷衣服。小河边,夕阳下,河对岸有农夫背着犁耙牵着老牛回家。柳树水杉洒满金色的余晖,一幅美妙的浣纱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上的背影,是学生朱清萍,当年我授课数学,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裘琼菲。清萍同学站在桥上,望着小河感慨万千。那年在这里读书时两岸长满青草的小河之水常常在她的梦乡和思念中流过,青青的草,她青青的青春。轻轻的你若来了,就在这里留下你经受世事沧桑后的背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导演了一场对手戏,当年的男女同学都不敢说话,毕业星散。想说时,又不知对方在何方?探望母校,同桌的他她不期而遇。在桥上说着寻常话,舒心的笑荡漾在小河的水面上。随着岁月的流逝陪感难忘,待不思量,怎不思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南面沿河是不高的土坎,有几棵小树,现在已是浓荫匝地,水杉参天。这是学校最幽静富有诗意的地方,走在这条小路上,就像走进当年的梦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到学校,我住在现在已经拆掉红砖墙教学楼二楼的广播室。起床铃后,清晨的校园便响起《托儿所的早晨》的乐曲。那时有住校生。我接管广播室,一类是外国民歌、舞曲、是喜欢跳舞翁如芳老师选的;另一类是越剧,教导主任王德洪,嵊县人,购置的;第三类是轻音乐和经典歌曲,我的喜欢。电唱机、黑胶唱片,只有二十几岁的我,那是歌曲一样美好的金色年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红色塑胶跑道,让人想起原来这里也是沙土的操场。学校在山下,三面小河,有一年涨大水,水把学校淹了,最深处水齐腰。厨房的冯师傅扎个竹排作为交通工具,厨房淹了,在礼堂水泥舞台上搭灶煮饭烧菜。教室地势比较高,学生坐着听课,水齐脚背,老师学生无事似的,照常上课,如果不上课怕学生出事,当时学生住校的。学生异常兴奋,下课,又多了几艘纸船漂浮在水面上。这样的上课经历,是我以及学生此生仅有的际遇。今天就是对后辈说说从前学校被大水淹了的故事,满地鸡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去上泗中学,先在龙翔桥乘4路车,到九溪换18路,一路过去,等等总要将近两个小时。那时人多汽车班次少,上车像打仗,胆子大的,车起动跟着一路小跑,一跃而上,吊在车门外,跟电影《铁道游击队》差不多。有时为了不转车,乘从龙翔桥开往袁浦的头班车,上车天还未亮,有人开口了,才知道座位上已经有好几位上泗中学的老师。有次下雪,车到九溪不开过去了,现在宋城是高坡,我和几位老师从九溪走到学校。一路银装素裹,景很美,奇怪,并没有感到艰苦,也许年轻。狮子山下的老一辈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学校只有唯一一台电话机,机械式。放在校长室的窗口,窗少一块玻璃,可以把手伸进铁栅栏抓话筒并拨号。我接听夫人的电话,在窗外。学校在郊区,算是长途,有事夫人要到邮电局打电话。有让我泪流满面的伤心事,我的母亲去世。也有让我高兴的事,夫人打电话说她学校为我们九平方米的住房,搭了个可以烧饭的地方,那时儿子已经出世,一家三口。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生活,这台电话机就像狮子山一二声翠鸟的鸣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教工宿舍,我82年离开学校前,这里是水稻田。那时狮子山下的银夜,月光如洗,蛙鼓似潮。夏天耘田,水滚烫,匍匐着双腿跪地双手并行,用手不断松动禾苗根部的泥土。当耘到头,手脚并用精疲力尽地爬上河边的堤坎,坐在树荫下,把腿垂在水里,咕噜咕噜喝着霉干菜蔀头的汤水。这是最幸福的瞬间,永生难忘。幸福是一种比较,是一种感觉。有一年学校放农忙假,我住在下杨村学生黄金浩家里参加生产队劳动,也曾经住在白㵿学生郑阿财家里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我们老师要参加人民公社生产队大会,教师相当一个生产队长。现在年轻人知道这些吗?不可理谕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在上泗中学教书的时候,山,光禿禿,贫瘠的年代地也不长草,这张照片的背景就很清楚了。那时我年轻,可以之字形沿着人们上山的道,右突左跃登顶。有一次我和薛家柱老师在山顶阴面,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翠绿山坡红花似火,让我才真正明白了“山花烂漫”这个词语的含义。望山下的学校,靠山坐北朝南,真是风水宝地。我二十二岁来到这里,二十年后离开。我在这里教书,我在这里恍然如梦,我把青春留在这里,狮子山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上泗中学五十周年校庆。陈红冰同学献歌,六五届校友,国家一级演员,杭歌付团长。她三次个人演唱会,我都托同学捧上鲜花。读书时她叫陈丽娟,我是她的班主任。校庆前夕之夜,我在想:她演唱时要不要送一束鲜花,要不要说几句话?第二天校庆场面很隆重,有区领导、付市长参加。我算老几?有什么资格上去献花并讲话。那天,当陈红冰的歌声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的时候,我上去了,人有时就要有豁出去的精神。我几句至诚大实话,也许打动一些人。照片左一陈红冰,右二薛家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那绿色丛中,巨石上恩澤两个红字熠熠生辉。是五十周年校庆六五届一班学生送的,具体由这次同往的蔡雄华操作,他是教育局基建科的。恩泽深重,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校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阳》据说出自袁长渭校长的偶发幽思。崭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梦想;初生的太阳,必将光芒万丈。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任重道远。(摘自校庆五十周年纪念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访上泗中学,与戴校长合影留念。从左到右依次:朱清萍、叶关兴、戴校长、苏祖源、蔡雄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观世上风云,此照摄于2017年12月5日,曲院风荷。当上泗中学新校舍又拔地而起时,希望能登临狮山顶看新颜,尽朝晖。苏祖源记。2018年8月1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