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会议主题</h3><h3>我们的节日——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及西南历法民俗学术论坛</h3><h3>清水江中游及其支流巴拉河下游一带苗族地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游举行古老而盛大的独木龙舟赛事活动。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与旅游价值。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的施洞镇和施秉县的马号镇“一体开发”之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省文联、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贵州大学苗族独木龙舟研究基地、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台江县政协、 施秉县政协、台江县文联、台江县苗学会、施秉县文联,施秉县苗学会,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及西南历法民俗学术论坛”。该会主旨在于:围绕发掘独木龙舟文化要素,重点对传统历法、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研讨。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现特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 专家学者,征集相关论文。研讨会本着以文参会的原则,并特邀莅临指导。</h3><div></div> <h3>二、组织机构</h3><div>主办单位:</div><div>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div><div>贵州省文联
</div><div>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div><div>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div><div>贵州大学苗族独木龙舟研究基地</div><div>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div><div><br></div><div>承办单位:</div><div>台江县政协 </div><div>施秉县政协</div><div><br></div><div>协办单位:</div><div>台江县文联</div><div>台江县苗学会</div><div>施秉县文联</div><div>施秉县苗学会</div> <h3>三、费用</h3><div> 参会代表往返住宿、餐饮由承办单位负责,交通费自理,会务组不安排接送站。</div><div>(备注:由于承办方经费管理规定,不能承担住宿,只承担餐饮。对之前发布信息进行更改,特此说明!)</div><div><br></div><div>四、会议地点</div><div>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河湾水寨”</div><div><br></div><div>五、会议时间</div><div>2018年7月6日(7月5日报到,7月7日离会)</div> <h3>六、联系方式:<br></h3><h3><font color="#010101">刘晓妍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3984378195 1301005537@qq.com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熊 亚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5761633018 1099453318@qq.com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卢凤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5285129890 907265899@qq.com</font></h3> <h3>七、论文题目可以自拟,以下题目仅供参考:</h3><h3>1、清水江龙舟节与苗族历法文化</h3><div>2、贵州彝族、水族传统天文历法文化研究</div><h3>3、“施洞•马号”一体化开发各功能区分布及定位研究</h3><h3>4、“施洞•马号”一体化开发与“独木龙舟文化圈”一体化研究</h3><h3>5、“独木龙舟文化圈”一体化开发研究</h3><h3>6、“独木龙舟文化圈”一体化与全域旅游开</h3><h3>7、“独木龙舟文化圈”文化独特性研究或调查</h3><h3>8、独木龙舟独特的仪式调查或研究</h3><h3>9、“独木龙舟节”社交礼仪调查或研究</h3><h3>10、独木龙舟文化的现状与传承调查或研究</h3><h3>11、独木龙舟制作技艺与文化传承</h3><h3>12、独木龙舟俗语、歌谣研究或调查</h3><h3>13、独木龙舟节集会地点特色研究或调查14、“姊妹节”的地域特色研究或调查</h3><h3>15、“二月十五姊妹节”与“三月十五姊妹节”比较研究或调查</h3><h3>16、“十月十五姊妹节”的特色研究</h3><h3>17、“独木龙舟文化圈”的苗年特色研究或调查</h3><h3>18、“独木龙舟文化圈”鼓藏节特色研究或调查</h3><h3>19、“独木龙舟文化圈”建筑特色研究或调查</h3><h3>20、“独木龙舟文化圈”独特的习俗</h3><h3>21、“独木龙舟文化圈”交通状况及发展构想</h3><h3>22、“独木龙舟文化圈”的历史文化积淀</h3><h3>23、“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或调查</h3><h3>24、“独木龙舟文化圈”的历史名人研究或调查</h3><h3>25、“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码头、航运文化研究或调查</h3><h3>26、“独木龙舟文化圈”的宗教文化研究或调查</h3><h3>27、“独木龙舟文化圈”的饮食文化研究或调查</h3><h3>28、“独木龙舟文化圈”银饰文化的传承与流变</h3><h3>29、“独木龙舟文化圈”服饰文化研究或调查</h3><h3>30、“独木龙舟文化圈”的苗汉文化融合研究</h3><h3>31、民间信仰与独木龙舟文化研究</h3><h3>32、独木龙舟仪式实践与村落关系研究</h3><h3>33、独木龙舟节庆、旅游与文化展演研究</h3><h3>34、龙舟文化圈与群体生活研究</h3><h3>35、龙舟文化圈与全域旅游研究</h3><h3>36、苗族独木龙舟活动的魅力与现代竞技体育异同比较</h3><h3>37、黄平版独木龙舟节起源古歌解读</h3><h3>38、失传的十里长潭龙舟取水仪式</h3><h3>39、施洞龙舟集会地与独特文化环境</h3><h3>40、仅限独木龙舟期间演唱的配纳歌具有申遗价值研究</h3><h3>41、多版本龙船节起源传说歌谣对比研究42、“独木龙舟文化圈”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h3><h3>43、“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研究</h3><h3>44、“独木龙舟文化圈”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研究</h3><h3>45、“独木龙舟文化圈”传统民居深度旅游开发研究</h3><h3>46、“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线路设计研究</h3><h3>47、“独木龙舟文化圈”公共文化空间与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h3><h3>48、“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商品差异化发展研究</h3><h3>49、“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市场定位问题研究</h3><h3>50、“独木龙舟文化圈”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h3><h3>51、“独木龙舟文化圈”景区化进程中的协同治理研究</h3><h3>52、传统与现代互嵌:“独木龙舟文化圈”景区化进程中治理路径</h3><h3>53、“独木龙舟文化圈”寨老制度何以可能?如何可能?</h3><h3>54、“独木龙舟文化圈”项目建设与旅游扶贫的关联机制研究</h3><h3>55、“独木龙舟文化圈”文化资源集聚与创造性转化研究</h3><h3>56、“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h3><h3>57、“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产业链本地化研究</h3><h3>58、“独木龙舟文化圈”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治理机制研究</h3><h3>59、苗族独木龙舟活动组织演变研究</h3><h3>60、苗族独木龙舟活动组织特征与运行机理研究</h3><h3>61、“施洞•马号”一体化开发特色定位研究</h3><div>62、“施洞•马号”一体化开发与一体化管理研究</div><div>63、相关的评论和倡议等等</div><div></div><div><br></div> 八、论文字数:<div>以5000字左右为宜,确有高价值论文不限字数。<div>九、截稿时间:2018年7月1日<br></div><div><br></div></div> <h3>十、参会回执</h3> <h3>热烈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h3>